書里有個我作文【合集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書里有個我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書里有個我作文1
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雙腳,一條路,一個遠方。
——題記
歲月悠悠,紅塵煙雨中,唯有到言外之意,才干找到情感的歸宿以及真實的自我、異樣的人生。
小時候的我獨愛看《紅樓夢》。搖身一變,便成了那書中的林妹妹,多愁善感,心里就像一塊玻璃,悄悄一碰就會落下淚珠兒。起先覺得感覺真好,就像是軟弱柔嫩讓人愛憐的小仙子。但后又以為她過于郁悶,一點小事都會讓她落淚三分。所以關于在樹下葬花的那個“我”,心中除了憐惜,還有一絲無法。我憐惜這樣的“我”。
長大了些,便沉溺在《西游記》的國際里。唐僧雖心存善念,但不免有些肉眼凡胎,總錯怪悟空;八戒雖憨厚老實,但實為貪吃好色。所以我便成了最喜愛的行者——孫悟空。取經路上一邊斬妖除魔,一邊又維護師傅教訓師弟。我是大鬧過天宮的獼猴,亦是小孩子們獨愛的猴哥。除了有時過于極點、脾氣暴躁,這樣的“我”還真讓我自己崇拜。
又是一歲一隆替,現在的我迷上了小說。韓寒筆下的國際讓我巴望,郭敬明筆下的國際又讓我大喜大悲,而葛婉儀的文字國際,讓我為之發瘋。與席慕蓉、莫言那些作家的細膩唯美不同,小四所發明的.國際是好像仙界的。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們的愛情是苦澀而讓人難忘的。在他的書中我不是旁觀者,而是那即便普通也會發光的女主角,我有好朋友,也有美麗而不敢容易觸碰的回想,我也有神往的愛情,也有巴望中的王子。我仰慕那么美好的“我”。
喜愛文字的我不只喜愛那書中一個個令人神往的國際,更喜愛書中那一個個的“我”,他們帶我漫游在書的海洋里,體會另一種人生。
書里有個我作文2
對于書,古今中外說過的名言數不勝數。而在我看來,讀書其實和穿衣服一樣,開始只是為了蔽體遮羞,漸漸地去美化自己。開始讀書時,我們大都關注吸引人的情節,后來去關注書里的思想,最后就想在書里找到自己。
沒有一艘船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誠然,讀書是一種心靈的凈化,讀書是一種翱翔知識天宇的翅膀。
如果空虛,請讀書。讀書是最好的補充劑,在你覺得自己很干癟時,讀書會給你補充營養,使你的思想漸漸飽滿起來,心靈慢慢充實起來。沉醉于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中,你會為主人公的探索精神所感嘆,思考曹雪芹的《紅樓夢》,你會為寶黛二人的凄婉愛情而哀嘆……曲徑通幽處,讀書,你會感到多么充實。
如果孤獨,請讀書。當你一個人寂寞地待在某個角落的時候,不要悲傷。拿起一本書,追隨詩人的腳步登上雄偉壯麗的山峰,放開思緒,體會“一覽眾山小”,跟著作者一起來到桃花源,超然世外,欣賞“桑竹之美”,跟著作者一起來到海邊,在茫茫月光下,一起作畫……讀書,你會感到多么快樂。
如果自卑,請讀書。你自卑的原因是因為你的閱歷太少。在知識的天空中,漂浮著許許多多的`營養品。它們是你豐富思想的沃土,是你自信起來的源泉。還等什么?趕快讀書吧,吸收你所缺少的知識,使你通過豐富的知識而滿懷信心,你會覺得天更藍,水更清。通過讀書,你會找回自信,你會發現自我的那點悲傷何足掛齒,然后將悲傷拋開,重整旗鼓。讀書,你會感到多么自信。
朋友,知識的天空是那么廣闊,那么蔚藍。它充滿了神秘的氣息,等待人們去探索、去發現。如果你想充實自己,想超越自己,那就趕快讀書吧!
我在書里行走著,我在書里變化著,我覺得書里處處有個“我”。
書里有個我作文3
說起來,給人帶來深刻影響的,一直陪在人身邊的,好像就是書了。
白的紙,黑的字,很平凡,力量卻巨大。我也是個愛書的人,實在是迷極了那些字里行間所傳達出來的濃濃情感,甚至有時也會被那些書中偶然出現的濃墨重彩的一筆激蕩到久久不能釋懷。這是讀書入了迷,也是一種被稱為“代入感”的東西。將自己代入這個故事,為主人公的喜怒哀樂而喜怒哀樂。似乎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們總是不喜歡以悲劇結尾的故事,那總使人為之傷懷好一陣子。
在我的認知中,似乎從小就被灌輸了:什么樣的年紀讀什么樣的書的道理。身邊的人都在讀著那些筆法老練,語句深奧的中外名著。我卻在那個作業堆滿桌前,墻壁上貼著“為中考而奮斗”的下午,突然想起孩童時期最愛的《安徒生童話》,想起那只不受歡迎的可憐的丑小鴨。
小時候似乎是小心臟最為脆弱的時候,一點點小的傷害都會讓我崩潰。三四年級時,捧著彩頁標音的《安徒生童話》的我,僅僅是因為看到了丑小鴨被兄弟姐妹們嫌棄,被農婦追打,就難受得不行,終于嚎啕大哭。仿佛那些針對著丑小鴨的嘲笑和打罵都是針對我的。那時的我,只記得那種好像被全世界遺棄了似的絕望,連那最后的結局都記不清了。那之后,再翻開《安徒生童話》,都會小心翼翼地繞過《丑小鴨》。那種難受清晰得至今都讓我心有余悸。
稍大一些,懷著對結尾的畏懼,我再一次翻開了《丑小鴨》,然后強迫自己不去關注丑小鴨悲慘的遭遇,于是自然而然地,將自己代入了鴨媽媽這個角色。看著自己的孩子們即將破殼,滿心期待與歡喜,到最后看見那個又大又丑的丑小鴨,即使心懷疑惑,可還是會對它像對待其他孩子一樣。因為孩子是母親最大的驕傲。
最后一次看到《丑小鴨》,它是以課文的形式出現在我眼前,這次我注意到了那個趕走丑小鴨的農婦。她曾是我小時候討厭得咬牙切齒的角色,可也許是因為長大了的原因,我開始不那么討厭她了,因為我在農婦的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甚至說,許多人的影子。自古以來,美的事物讓人喜愛,丑的事物從來都只有被人忽視的份,甚至有時候,丑陋的外表也是讓人厭惡的。何況這個丑的東西還闖了禍呢?這樣想,似乎也就是人之常情了呢。備受欺負的丑小鴨,受欺負的根本原因還是丑,而成為了漂亮的天鵝的丑小鴨卻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與贊美。安徒生給了這個童話一個非常美麗的`結尾,卻也揭露了這個社會以貌取人的本性。殘酷,可怕,也真實得讓我們啞口無言。
那個午后,我又回顧那個故事,最終我還是把自己代入到那只丑小鴨。歷經著種種磨難,渴望著美好。誰不是渴望著美好呢?只是丑小鴨沒有放棄追尋美的腳步,才終于在最深的絕望里遇見了最美的驚喜。所以,不要被困難打倒,大步向前走吧,丑小鴨在苦痛過后才變成白天鵝的呢。
其實不同的年紀,對于同一本書會有著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發現。好的故事值得你反復地去讀,即使是一篇童話故事。
于是就像這樣在自己編織的場景中,找到自己,升華自己。書中的“我”不停地切換身份,而我在努力追尋她。也只有她,見證了我的成長,知道我想要的答案。
下一個故事中,我,又是誰呢?
書里有個我作文4
李娟的文字像一陣阿勒泰草原上狂野而又溫柔的風,直吹得我這顆生活在江南水鄉的安寧的心猛烈地顫抖起來。
我多么渴望像李娟一樣,用一整天的時間,躺在一望無際的像翡翠一樣的草原上。
我眼里滿滿的全是藍的發亮的天和大塊大塊潔白無瑕的云。在草想和牛羊的呼喚聲中美美地踏入夢鄉,好像可以一直這樣睡下去的舒適與安逸。即使來了一場急雨只要將頭和身子用外套藏好,任憑那暴風驟雨、風吹雨打也不能將我喚起,繼續在睡夢中編織糖果色的夢。幾時歸家的羊群緩步踱過我的身邊,我也不愿意挪動一下我的身子、我的腳。只是偶爾睜開一只眼睛,視線剛好撞上一只正在觀察我的綿羊,又或剛好看到那個騎在羊背上,把背脊挺得直直的少年,像一個得勝的將軍騎著他的白馬逆光凱旋。
這樣自由自在隨意而沖動的生活像一股新鮮的,帶著花香的風吹進了我的心里,仿佛我也曾經在書中的阿勒泰生活過。
我多么渴望像李娟一樣,那么貼近遠古的森林,透過層層霧障,看見大地的血液源源不斷地輸向那些綠色的巨人,用最古老的方式將生命展現在我的.眼前。
我用耳朵敏銳地感受到一滴水濺下的輕脆;一朵花綻放的絢麗;一片葉子生長的強勁;一聲蟲鳴的遼遠。清幽、靜寂、純凈。這些美好的詞語為它們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留在我的記憶里揮之不去。那種除了自然變剩下自己的巨大失落感和自卑感,使我們不由自主感謝森林、自然的偉大力量,使我們得以正確地認識到渺小與平凡,從而獲得一次身心的洗禮。看到這樣的文字,仿佛我也曾步入那樣的森林,心中寧靜、安詳。
這樣鮮活、靈動的文字是我不曾見過的,它帶領著書里的另一個我在文字筑成的海洋里暢游戈壁、荒漠、森林與牧場,收獲心靈的感動,讓靈魂在字符之間找到寧靜的棲之所。
書里有個我作文5
我從小就愛看書,其中有一本與我結下不解之緣,每日形影相隨,情深難離。它就是冰心的《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中都是一些短小卻蘊含豐富的小詩。每一首都宛如夜幕中的繁星,荷葉上的露珠,晶瑩純凈。每當我捧起它時,感覺書中的感情就是我的情感,書中處處有我的影子,讓我迷醉其中。
書中有這樣的一段,不僅是我的心聲,也是普天下所有兒女的心聲:“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詩人冰心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把母愛之情傳達出來,是多么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啊!
我小時候經常生病,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只有母親一個人照顧我。每當黑夜來臨時,總是她在我身邊,為我趕走恐懼;每當我頭痛發燒時,總是她背著我,送我去醫院;每當我受到委屈時,總是她安慰著我,讓我破涕為笑……時光暗淡了她的容顏,拘僂了她的腰身,但唯有對我的愛不曾退色。母親,我就是詩中的那只小鳥,天上的風雨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蔽天空下的蔭蔽?
《繁星·春水》不僅有我真實的情感體驗,還像一面鏡子,燭照、蕩滌著我的靈魂。
當我受到老師表揚沾沾自喜時,當我站在領獎臺上忘乎所以時,當同學請教我問題我趾高氣揚時,那幾行哲理小詩“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讓我一下子就臉紅了,是的,我就是那朵孤芳自賞的小花,驕傲自大,心胸狹窄。感謝你——《繁星·春水》,是你讓我知道:為人處世應當謙虛、坦蕩。生命之花,總是在謙遜的心境中絢爛開放。一旦陷入孤芳自賞之中,就會枯萎凋謝。
捧著它,細細咀嚼,慢慢品嘗,就會發現字里行間處處蘊含著我的真情實感,到處可見我的身影。讀著它,我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神圣,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書里有個我作文6
翱翔于天空之上,透過彩虹般五彩的云朵,我對噪雜的世界沒有留戀。但霎那間,我發現,那個安詳的老奶奶與我是如此的的相像。仿佛,那本書里的人便是年邁時的我。
書里的那人肯定是我她不懼生,不怕死,就好像如宿命般回歸原先的她。
書里的那人肯定是我她是家中的頂梁柱,即使到了臨死的邊緣,依然大方得從容不迫。
書里的那人肯定是我看似不在乎一切,實則真的在乎自己的家人、朋友不在乎的只有死罷了。
書里的那人肯定是我無論何時都那么樂觀,都在安慰他人,好像永遠看不見自己的傷口。實則,那些流著鮮血的、不為人知的傷,都是自己在舔。
書里的那人肯定是我哪怕不久后就要升上天堂,永陪寂寞,卻依然對別人說:“沒事兒啊,別在意,我好著呢!”
書里的`那人肯定是我她用自己的雙手,為身邊的人創造出甜蜜與溫馨。
“我今天并不會真正死去,人只要有了家就不會死了,我還要活許久許久”永遠地活著,愛著,在幸福的世界望著我愛的人
“當你看到同樣的西部英雄在同樣的高山頂上跟同樣的印第安人打仗的時候,那就是離開座位往劇院大門走的時候了,你必須毫不留戀,不要回頭。”因為你不能,也根本沒有資格,繼續待在這里。所以,到了時候,就必須遵守規則,走吧。
“現在,是的,她看見它在她心里靜靜地形成,平靜得像沿著蜿蜒無盡的岸灘流淌的海洋。”“死”就是這般,這般平靜得寂寞。
“她讓那久遠的夢碰了碰她,把她從雪堆里舉起,讓她從那幾乎被遺忘的床上飄了起來。”好了,上帝來了,來送我去往天堂了。看吧,你必須遵守規則。
別想念我,因為我一直都在。
這便是《老奶奶》中的老奶奶,也是現實中年邁的我。
當她的靈魂跟隨上帝來到天堂,我看到了她。
“啊,你好,年輕時的我。”
“啊,你好,年邁時的我。”
書里有個我作文7
不如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捧著自己翻了又翻的《牡丹亭》,我如麗娘一樣,為自己在極熟悉的玄武湖畔發現了新奇的美妙事物而暗自欣喜。
初春,正是發現奇趣的好時節。我想著我的《牡丹亭》,穿過湖畔的小石橋,尋了個幽靜的角落,靠在石欄上,映著水浪,獨自走在園子里,聽心中的麗娘這樣唱到: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句句透出心情的愉悅。我又何嘗不是如此?斜對面的閱兵亭,其實更像一處水榭。湖面好像也被明媚溫和的春光感染,抑或是順著我的心意,在輕風的微拂中,將自己的影兒投到了水榭的石壁上。陽光也隨著她,柔和得一點也不刺眼。波光輕漾,湖影便如流動的`彩繪。人們常說,湖面如同鏡子,然而水榭的石壁竟成了鏡子的鏡子。不過這也難怪,總是聽到人們贊美湖面,怎能不抓住機會一覽自己的芳容?一念至此,我便忍不住笑了,原來萬物皆有愛美之心,在哪兒都得以體現。
不光湖面愛美,湖畔的花兒也向往美好的境界,它們甚至長得伸出了石欄,與石欄上雕的花樣相映成趣。這如何不是麗娘在《尋夢》中所唱的嵌雕欄芍藥芽兒淺呢?我便好像書中的麗娘,麗娘又好像書中的我,我們倆竟想到了一處。但可笑的是,我卻分不清芍藥伸出了雕欄好,還是石欄上雕了芍藥的花樣。這兩樣好像都是美的存在。湖畔的花兒隨微風擺了擺,帶動水榭上的光影、映在石欄上的花影都擺了擺。
我在書中借麗娘的情感體會到了湖畔的美。仿佛麗娘便是書中的我,領我在熟悉的地方游走。擁有了一雙發現新、美、的眼鏡,一顆體會新、美的心,恰便似春心無處不飛懸。
書里有個我作文8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在生活的此岸出發,我泛舟湖上,到達書的彼岸,與書相逢,融我于書。
書里有個我,有關于生死的追問。21歲的青春年華,史鐵生切被命運永遠地釘在了輪椅上,再也沒有站立的可能。他不安焦躁,他悲觀絕望,一次次,他走向歷史詢問著關于生與死的秘密。終于,他走出了山重水復的煩惱,走進了柳暗花明的喜悅。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人有時候太看重了我們要回到虛無里去,結果忘了我們本來從虛無里來。是的,不知死,安知生?死是歸宿,生是過程,生死同一,過程即使歸宿。死亡,本是帶著回家的溫馨。
書里有個我,有對自然的感激。祭壇石門里掉落的余暉,偌大的`地壇里恣意生長的參天古樹,一天天,一年年,陽光一次次用發絲掃去黑夜的陰塵,它們依舊不急不躁,不慢不快地行走在陽光里,佇立在大地上,像是要待到永恒。是在這樣的肅穆與淡然間,史鐵生從悲觀的小我中掙扎出來,把命運帶來苦痛化作對地壇飽蘸熱情的贊頌,對萬千民眾的激勵。
千弦斷,天眼開,大抵是在哪蔥蘢的綠意里才能寫就如此精煉的字句。人的身體屬于大地,魂魄屬于天空,在歲月交替的無窮變化中,自然才是人類的歸處,真正需要感激的是母親。
書里有個我,有面對艱辛的信念。心血傾注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姓名的昭示。他沒有沉浸在對生活無休止的怨念之中,始終坦然接受風雨,并用頑強的姿態迎接命運突如其來的轉彎。詩篇里,我們看到的不是輪椅上蓄積的疼痛,而是一個鋼鐵般強壯的巨人。
我要看著自己,一直在寫作著的心魄。不言棄,不放棄,生命是跌撞的曲折,唯有長風破浪,才可濟滄海。
走進《我與地壇》,疼痛中的執著切膚般感同身受。正視生命,感激自然,直面艱辛。
——書里有個我,這是我與鐵生的對話,更是我與自己的對話!
書里有個我作文9
定下心來,在那日的午后,手捧著我的最愛—《約翰克里斯朵夫》。近來有些不順的我,想在《約翰克里斯朵夫》里找到自己。
看到約翰克利斯朵夫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堅持著熱愛音樂,他忍受著精神上的孤獨,生活上的寂寞,忍受著世人的嘲笑與諷刺,做到了其他人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克里斯朵夫,不是一直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嗎?好像我自己就有自己的夢想吧!那個堅持的,且有些固執的自己好像就是一個新時代的克里斯朵夫。我尋找到了那個堅持的自己。
眼前浮現出克利斯朵夫與他的摯友們的書信,盡管他是忍受孤獨的,但在我看來他又是不孤獨的。他的身前襲來了兇猛的暴風雨,但他的身后有幾根柱子在支撐著他。他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他無力去做一切事,但他卻不停止給他朋友寫信,他默默地承受了一切。在我認為,他早已該對友誼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不再抱有任何的'想像,哪怕一點兒。可他卻永遠選擇相信友誼,是啊!好像我也有朋友吧!那個相信友誼且有些天真的自己好像就是這一個新時代的克里斯朵夫。我尋找到了那一個純真的自己。
耳邊想起了克里斯朵夫彈奏的那些曲子,原先,那些曲子原先是被世人唾罵過的,而后來他的曲子卻似乎響遍四方。他用他的生命去演奏每一首曲子,他向傾聽者傾訴他靈魂上的痛苦。我的心頭隱隱感受到了,他之前所經歷的那些苦難,似乎無人想要知道,人們所知道的只是他彈琴很好罷了,可他真的經歷了太多太多的苦難,是啊!好像我也經常遭遇挫折呢!那個不畏困難且有些無畏的自己好像就是這一個新時代的克里斯朵夫。我尋找到了那一個勇敢堅強的我。
再一次靜下心來,深吸一口涼氣,我在書里發現了有個“我”,我又一次找到了自己,書里真的有個“我”!
書里有個我作文10
境明,千里皆明。
林清玄先生的文字一如他的名字,像幽靜山寺中靜靜流淌的清泉,掬一捧喝下,清澈肺腑。
喜愛偷懶的人大抵是這樣的,在某個假日的午后,隨意翻動珍愛的書,撫摸它泛黃褶皺的封面,嗅著油墨的香氣,摘錄一段鐘愛的文字,直到心靈與書本契合,才停下這一次愉悅的.旅程。
林先生是我仰慕已久的當代著名作家,他曾說,他早已不是站在橋上看風景的年紀。而我后生小輩,卻在執著地尋著自己的風景,在學業與家庭瑣事間兜兜轉轉,不覺已深陷其中,迷失了方向
他的文字意境悠遠,折射著禪理。得意時,我讀它,能帶給我興奮后的冷靜,讓思想沉淀,變得更加厚重;失意時,我讀它,能向我展示另一番廣闊天地,撫慰我受傷的心靈。
偶然,讀到他寫的一個小故事,講日本的“神鼓童”表演與山寺中的佛鼓的不同。“神鼓童”表演即一名靈秀的少年在一面大鼓前用盡全身的力量和技巧完成的一項體力表演,場面壯觀。而山寺中的佛鼓則是一名比丘尼靜靜地站在一面大鼓前,時間一到,就揮動手中的鼓槌,一下又一下地敲擊鼓面的情景。這名比丘尼神情安詳,泰然自若,好像與那幽靜的山寺合為一體,而手中的動作像是下意識、最自然的動作。“咚——咚——”,要敲整整一百二十下瘦小的比丘尼才能放回鼓槌,悠然自得地離去。
合上書本,我不禁苦笑,自己不就是那名神鼓童嗎,笨拙地用盡所有的力氣去攀越心中的那個高峰,卻不知那會使自己永遠困在那里,尋不到出路。倒不如將心放寬一些,像那個比丘尼,心態平和,笑著面對一切,不去埋怨,悠然自得,隨心隨性。
歲月流轉,我依然站在橋上看風景,攜著那本書,然而書里那個小小的“我”已在敲著山寺中的佛鼓。
書里有個我作文11
信仰之月,似你還與我比肩而行。——題記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是一首詩,一曲歌,一闋宋詞,一片蕩氣回腸的故事。讀完足有600頁之厚的《穆斯林的葬禮》,我仍不忍釋卷,微閉雙眸,為女主人公“韓新月”坎坷多舛的命運感傷不已,為她遠在天園的靈魂祈禱來世的平安。
初讀此書,只覺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深深撥動了我的心弦,繼續深讀,卻被女主人公“韓新月”鮮活豐滿的形象所感染。她一生身受“母親“,病魔,種族歧視的折磨,卻能擺脫重重枷鎖,毅然決然報考北大,為自己的理想不懈奮斗。她幾乎兼具了女性能夠擁有的所有美好品德,她的堅強充滿了執著和積極向上,給人以心靈上的鼓勵。
當我讀到,韓新月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報考北大,沒有第二志愿,決不給自己留任何退路,將未來的命運牢牢掌握在手中時,內心受到極大的震撼。想到自己15年來心心念念的理想也是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瞬間尋得共鳴,我們的距離仿佛一下拉近。
我雖沒有她那樣的自信與果敢,卻也為自己的'信仰永不停息的奔跑。我想考上那夢寐以求的專業,無比優異的分數是我努力的目標。數學是我理想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一次次數學考試時,周身圍繞著的痛苦和糾結,鮮紅的分數寫在如同臉色般慘白的試卷上。大顆大顆晶瑩的淚珠不住的從臉龐上滾落而下,浸濕了墨跡,渲染出一片朦朧的印記,眼中布滿云翳……但哭過痛過仍舊會逆流而上,享受竭盡全力解出每一道題目后的喜悅,在克服數學的道路上孑孓獨行。
每每沉浸在此書中,都好似與韓新月并肩流連在燕園的未名湖邊,默默體會她的人生,品味她的倔強與執著。在韓新月的一生中,我尋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受到了她堅強信念的鼓舞,重新揚起理想的風帆堅定不移地度過蒼茫大海。
《穆斯林的葬禮》中有個我,有我所期待的自己未來的樣子,愿我像韓新月一般堅韌,成為自己的信仰之月。
書里有個我作文12
“去,還是不去呢?去了,怕看見那些熟悉的同學,不去呢,又怕……”一大早,我就坐在床上猶豫了起來。昨天下午,我在去操場的路上,被人拽了一下,回頭一看,原來是我小學時最好的朋友——曉敏,她神秘地對我說,今天是她生日,晚上有幾個朋友在一起聚聚,希望我能去。
帶著惴惴不安的心情來到了學校。上午,第四節是語文閱讀課,老師照例把我們帶到閱覽室看書,今天輪到看《巴黎圣母院》,我不喜歡看外國小說,那句子太長了,讀起來很困難,但在老師的監督下只好翻開了課本:迎接我的是愛斯梅拉達和她那只可愛的小羊,引我進入一個歡快的場面,接著,出現在我面前的卻是那莊嚴的巴黎圣母院,還有丑陋的卡西莫多。文中這樣描述他:幾何形的臉,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駝背……似乎上帝將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在了他的身上。這時,我的.心不由地被刺痛了,這描述的何嘗不是“我”呢?我,皮膚黝黑,身材短小、肥胖,長著一張不太討人喜愛的臉,因此,我很自卑,就怕聽到“丑陋”兩個字,于是我把自己嚴密地“包裹”了起來……
如此丑陋的他會和我一樣嗎?我帶著“同病相憐”的心情繼續往下讀了起來:他勇敢,他從封建教會的“虎口”中救出了愛斯梅拉達。他智慧,他用“圣殿避難”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他純潔,他以純真得不摻一絲雜質的愛,如同守護珍寶一樣守護著愛斯梅拉達,試圖使她遠離一切傷害……卡西莫多,你比我強多了,你雖然外表丑陋,但你內心卻是勇敢、高尚的。我不由得對卡西莫多有了深深的欽佩。
下課了,合上書本,卡西莫多這個人物卻在我眼前不斷閃現。他的愛,他的善良、勇敢讓我陷入了深思:是呀,我們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身上都各有缺陷,如果因此把自己的心囚禁了起來,就會陷入無邊的黑暗之中。相反,如果能開闊自己的胸襟,像卡西莫多那樣去對待他人和生活,那么心田上一定會氤氳著芬芳的花香。
晚上,我穿著校服參加了曉敏的生日聚會。
書里有個我作文13
境明,千里皆明。
林清云的文字一如他的名,仿佛是幽靜山寺中靜靜流淌的清冽的泉水。掬一捧喝下,澄澈了肺腑。
喜愛偷懶的人大抵是這樣的,在某個假日的午后,隨意翻動珍愛的書。撫摸它泛黃褶皺的封面,嗅著油墨的香氣,摘錄一段鐘愛的文字。直到心靈與書本契合,才停下這一次愉悅的旅程。
我與林清云相距幾十載的年華。他說他早已經過了在橋上看風景的年紀,而我卻在執著地尋著自己的風景,在學業與家庭瑣事間兜兜轉轉,不覺已深陷其中,迷失了方向
他的書里回蕩著晨鐘暮鼓,浸潤著微小而又細致的禪理,未微未間見證人生的痕跡。得意時,我讀者它,它能給與我喧鬧后的冷清,讓心情沉淀,變得更加醇厚;失意時,我讀著它,他能向我展示另一番寬廣的天地,帶來心靈的撫慰。
偶然,讀到一則小故事,說的是日本的神童鼓與山寺中的暮鼓。在日本,有這樣一種表演藝術名為神童鼓,是一名靈秀的少年在在一面大鼓前用盡全身的力量與技巧。完成一項人力之高峰的'表演。場面自然是極其壯觀與震撼的。而山寺中的比丘尼則是靜靜站在一面大鼓前,時間一到,則揮動手中的鼓,一下又一下地敲擊在鼓面上,他神情安詳,泰然自若,好像融入了這山寺中,而手中的不過是最自然的動作。咚咚整整一百二十下,瘦小的比丘尼這才放回鼓,再悠然自得地離去。山寺中的暮鼓或許沒有神童鼓稍遜一籌的原因了。
合上書本,我不禁苦笑,自己不就是那名鼓童嗎,努力用盡所有去攀及心中那個高峰,卻不知是將自己永遠得困在那里,尋不到出路。倒不如將心放寬廣一些,平淡一些,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
然,歲月流轉。我依然站在橋上看風景,攜著那本書,書里那個小小的我已在敲著暮鼓。
書里有個我作文14
有人說,讀書就像照鏡子。如果說鏡子可以映射出我們的外表,那書便真實地反映了我們的內在,包括我們的思想、精神等等所有的一切。在書的面前,我們似乎變得透明,變得一清二楚。在書中,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書里有個“我”,會讀書的人就比別人更能認清自己,了解自己。
大多數人都會說,我們讀書是為了增長學問,提高修養,為自己的將來做好準備。但是多少人在讀書過程中意識到讀書的根本目的是要認識自己,完善自己。我們往往能從書中看得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東西,但似乎在平時并沒有發現。人總是更擅長對別人評頭論足。這時書便充當一面鏡子,把你自己和別人都完完全全地反射出來,讓你在評價別人的時候也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書山客觀,但也來源于生活,書中的'內容再怎么離奇,再怎么變化,它都脫離不了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因此與其說書里有個“他”,倒不如說書里有個“我”;我們在讀別人,其實是在讀我們自己的影子。
讀書不應該僅僅是為了將來取得什么學位,找份什么好工作而去讀,而是要為了自己的人生而讀。我想人生不應該只包括學位和工作這兩樣東西吧!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而在我們身邊已經有了最好的工具——書。當然,要從書中認識自己并不是那么容易,真正的讀書應該是一個思考、探索、得道的過程。光是一目十行地讀是一點收獲也不會有的。會讀書的人就能與智者為伍,會讀書的人便能對自己的人生深層次的認識與詮釋,會讀書的人一定能把自己完善得更好。只有為一種崇高目標而讀書才是最有意義的讀書,最有價值的讀書,最有效的讀書,這樣讀書的人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挖掘自己,修正自己。
讀書是為了充實人生,豐富人生,使人生變得有意義;有意義的人生是在不斷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中實現的,因此我們可以說,讀書就是為了了解自己,修正自己,讀書就是讀自己,讀出書里有個“我”。
書里有個我作文15
打開一扇窗,輕挑一盞燈,桌上一杯茶,手捧一本書。微風蕩漾,沁人的墨香與茗香交織在一起,編織了一場夢,夢里有本書,書里有個我……
憶城南舊事,英子是個無憂無慮的女孩,在舊京城中長大,認識了形形色色的人,我記得,在冬日的暖陽中,她覺得只是拉駱駝的人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才給駱駝戴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樂趣。曾幾何時,我似乎也有同她一樣的想法吧。
大片的槐花被雨打風吹去,柔軟的暗香浸泡在滿地的'泥水中。
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惠安館的故事了。英子在惠安館認識了一個別人口中的瘋女人,秀貞。但英子卻覺得秀貞與別人家的姑娘沒什么不同。秀貞的女兒一出生就被扔到了城根底下,生死不明,秀貞也受不了這樣的打擊,變得瘋瘋癲癲。英子有個玩伴,叫妞兒,她的容貌和身世與秀貞描述的那個苦命的孩子十分像,終于有一次,英子在妞兒脖子后面發現了那塊青胎記,不惜偷了母親的金鐲子為了讓她們團圓,在妞兒要和秀貞離開時,英子卻又舍不得,一路追著火車跑了出去,還因此大病了一場。然而,命運弄人,也才是剛剛相認的兩人,卻慘死與火車輪下。當時尚還年幼的我,和英子一樣,不明白為什么人是為什么可以這么輕易就離開的。
盡管如此,在英子的世界里,卻還是有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她也總是樂觀積極的面對這個世界,我的情緒總是會和英子一起,她喜我便喜,她悲我便悲。
再后來,英子也漸漸的在舊京城里,伴著那些人和事兒,長大了。
后來英子父親病危,直至死亡。英子也不再逃避現實,她鎮定地接受了事實,決定擔負起幫助家人的責任。最終,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結尾。或許,在生與死這件事上,她比我看的更透吧。
恍惚如夢,我亦醒,看著窗外日新月異的北京城,看著街上來來往往行色匆匆的人們,誰也不知道誰的身上有什么故事,那個在舊京城長大的女孩,那個書中的我。
【書里有個我作文】相關文章:
書里有個我作文07-31
書里有個‘我’作文08-13
[集合]書里有個我作文09-29
書里有個我作文經典(15篇)12-07
書里有個我作文五篇02-23
書里有個我作文優選6篇12-01
我有個想法作文07-26
我渴望有個作文08-09
我與花兒有個約會作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