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磨刀不誤砍柴工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磨刀不誤砍柴工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磨刀不誤砍柴工作文1
今天我聽了一個故事,《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個故事蘊含了深刻的哲理。
一位老人給他的兩個兒子出了道考題:上山砍柴,誰砍得多誰贏。大兒子早出晚歸,砍到了許多。二兒子卻與他相反,一覺醒來先磨刀。等刀鋒利了,再到山上選茂密的樹林開始砍;下山時找了山坡讓木材滾下去。二兒子用的時間少,柴砍得卻比大兒子多得多。
在古代,用智慧取勝的'故事有很多,《三國演義》里的“空城計”便是如此。諸葛亮只用了少數人,嚇退了敵人,這與他運用智慧,知己知彼設計謀有關。
而國外,這種故事也不少。數學家阿基米德帶著城里所剩的老弱病殘用鏡子反射,晃在敵人的眼睛上。手無寸鐵的弱勢群體在智慧的引導下打敗了敵人,獲得了安全。
兩個故事都是運用了智慧取勝,在生活中如果能這樣,那么做事一定也會輕松多了。比如涂改液一定要等干了以后才能寫,所以有了涂改帶;風扇的制冷還不夠,所以有了空調;火車速度不夠快,所以發明了飛機……
科學家、發明家用智慧創意發明推動了歷史前進的步伐!
如果這個世界上的人們都會開動腦筋,那么世界的科技一定會更加進步。這就是我從這篇故事里得到的感悟。成與功讀后感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人讀后感學習也可以很快樂讀后感
磨刀不誤砍柴工作文2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么一個故事,說兄弟兩人一起拿著鈍刀上山砍柴,哥哥到了山上二話不說便埋頭砍柴,而弟弟則找地方磨了柴刀才開始砍柴。故事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并且從這個故事我們還總結出了一條格言:磨刀不誤砍柴工。但時代已然不同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這格言是否依舊適用?磨刀真的就不誤砍柴工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今天機會往往一縱即逝。我們應采取的態度是看到機會來臨,迅速判斷他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如果是,立刻抓住。而不是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作一些繁瑣的準備。因為當一切真正就緒時,你很可能已經沒有對象去發揮了。簡單點說,有一群魚會游過一道兩個人都想要打到魚,一個人抄起臉盆大的網兜便俯下身去撈,而另一個人則拔腿跑到市鎮去買了一只大號的漁網,心想一定能夠大大提高效率。可等他回到河邊才發現,魚群早已游到了自己的視線之外,而另一人則喜滋滋地看著身邊不多的'幾條魚——起碼有所收獲。另外,我們想,現在的社會狀態下,競爭是多么激烈,一片林子,一群魚并不是兩個人在爭,而是千軍萬馬在爭奪,哪還會給你磨刀的時間?有這個工夫,偌大的樹林怕都被鈍刀削為平地了。當然,我說這話并不是反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只想說,機會總成全了有準備的人。我們是不是一定要等砍柴了才磨刀,大魚了才買網?要時刻做好準備。因為只有完全的準備才能保證你在機會到來之際能夠迅速抓住,并有足夠的競爭力。
記住,提前磨刀,才能不誤砍柴工。
磨刀不誤砍柴工作文3
自從了解了印象筆記之后,嘗試去用了幾次,發現其中還有挺多功能不是很會用。
這一度讓我有點懷疑,怎么有那么多人說它好用呢,明明感覺有點兒難度,如果沒有點教程是真的有點琢磨不透。
當然,最初的時候,我還有點小自信,覺得只要自己嘗試摸索幾次,估計就門兒清了,因為那時也找不著相關的教程。結果用了幾次之后,發現自己只會最為基礎的一些運用,其它的像那些推薦的人展示的一些細節,分類的,一直有點沒搞明白。
然后就是一直想著找個時間學一下,因為不好用,所以即使了解了有這個筆記,也很少去用。
今天一個無意的時間中,我發現了它們其實是有自帶一個教程的,有也視頻,就是要花點時間去琢磨研究一下。
當時自己正在做別的事情,所以就先擱置了。
現在想來,有時候真的不能太自以為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是肯定的。如果肯花一點兒時間去學習一下,立馬就能事半功倍,平時有看到好的字句收集,有一些隨筆、照片之類的.素材,可以立馬歸類。在下一次要使用的時候,很清晰方便地去調用出來。
自己一直在拖延前不去學,偶爾要寫一下,就當是摸索功能就花了幾分鐘時間,反而就沒有去用的興致了。
所以,我們經常說到智慧,其實這個的一個細節當中也足以看清了。
【磨刀不誤砍柴工作文】相關文章:
日出作文作文10-04
看海的作文03-03
鑰匙作文03-03
小白作文03-03
鑰匙的作文03-03
家作文03-03
勞務作文03-03
眼眸的作文03-03
賞菊的作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