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數學15篇【精】
生活中的數學1
周末,我和媽媽去家門口的菜市場買菜。
菜場里的人真多!我和媽媽買完菜又來到了水果攤位。媽媽問:“核桃怎么賣?”老板爽快地說:“一斤12元。”“那給我來一斤吧”。斤是什么?我心里突然好奇起來。老板麻利地拿起包裝袋,裝了一些核桃放在秤上稱了稱,媽媽付了錢,隨手就把袋子遞給我。“好重啊!”我大聲說。媽媽微笑道,“這些核桃大概是一斤多,你感受一下一斤的重量。”“一斤?”我疑惑地問道。“是的,一斤等于500克,一斤等于十兩。”媽媽隨即又問道,“那么一兩等于多少克呢?”我想了想,一斤=500克=10兩,10兩=500克,那一兩就是500÷10=50(克)吧。“50克!”我信心滿滿地回答。“對了!”媽媽邊走邊說,“媽媽買核桃花了15元,一斤核桃12元,那媽媽大概買了幾斤幾兩?”我心理默默地計算了一下,“一斤三兩吧?”“差不多,你真棒!”媽媽高興地說。
回來的路上,媽媽又給我講了兩個關于“斤兩”的成語。古代舊制,一斤等于16兩,半斤就是八兩,因此成語半斤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斤衍生的寓意還有斤斤計較,形容過分計較瑣細的'小事或無足輕重的利害得失。聽完之后,我頓時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不僅僅是數字的天堂,斤兩本來是重量單位,但其中還隱含著人們在生活中的哲理,原來數學是這么有趣啊!
生活中的數學2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媽媽去了超市買吃的。不一會兒,媽媽就拎著沉重的食物回來了。我定睛一看!有一個紅色的袋子里裝了兩瓶玻璃瓶飲料。
喝完飲料后,我閑來無事,想用剛開學不久時,梁老師教我們計算在圓柱里求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物體的體積=上升水的體積)來計算一下這個玻璃瓶的體積。于是,我先準備了一個圓形小盆子,直徑大約是10厘米,高是8厘米。我往里面注入5厘米的水,再將玻璃瓶慢慢放進去。這時,水面上升了3厘米。于是,我計算上升水的體積:直徑10除以2等于半徑5,那么這個圓形小盆子底面積就是5乘5乘3。14乘3=235。5平方厘米。235。5乘3(高)=706。5立方厘米。我把想法告訴媽媽,媽媽想了想,說:“還有一種方法也可以測量玻璃瓶的體積!”媽媽將我之前用的圓形小盆子注滿水,再將這個小盤子放進直徑大概是20厘米的圓形大盆子中間。之后,媽媽將玻璃瓶小心翼翼的放進小盆子里,緊接著,小盆子里的水就溢出來了,大概有2厘米多一點。媽媽說:“你看,20除以2的平方乘以3。14再乘以2。2就等于它的`體積690。8立方厘米啦,雖然和你的結果不同,但結果都在700上下。除了這個方法,還可以用一些不規則的物體來求它的體積。”……
沒想到求一個物體的體積,還有這么多方法。數學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覷啊!
生活中的數學3
周末,我做完了數學作業,就拿給爸爸檢查。爸爸看了,皺了皺眉說:“你再聯系生活把最后一道題看看!”那一道題是這樣的:一根長20公分的木頭要鋸成5分米長的木棍,每鋸一次要4分鐘,鋸完一次休息3分鐘,那全部鋸完要多少分鐘?我是這樣做的:20÷5=4(段),4—1=3(次),4×3=12(分鐘),3×3=9(分鐘),12+9=21(分鐘)。我仔細地看呀看呀,還是沒看出什么毛病,只好硬著頭皮問爸爸。爸爸笑著說:“傻孩子,每鋸完一次,要休息3分鐘,這根木頭共要鋸三次,三次中間只有兩個間隔,也就是說,鋸三次只要休息兩次,是不是呀?”我恍然大悟:中間休息時間不是3×3=9(分鐘),而是2×3=6(分鐘),這樣,鋸完這根木頭總共要花12+6=18(分鐘)。
很顯然,文中“三次中間只有兩個間隔”不準確。正確的表達應該是,第三次鋸后,這根木頭就被鋸成“5分米長”的'一些小段了,這時,就不需要考慮“鋸完一次休息3分鐘”了。
生活中的數學其實很多,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一定可以發現很多數學知識!
生活中的數學4
新學期我們就要學習圓柱體的體積了,經過預習后我知道了:圓柱體可以轉化為長方體,我很好奇,于是我也想照著書上的樣子親自嘗試一下。
我跑進廚房,用我的火眼金睛仔細搜索我想要的材料,發現了媽媽昨天買回來的一個土豆挺像圓柱體的,我立刻拿出小刀,興致勃勃地做起實驗來。我先將土豆切成標準一點的圓柱體形狀,然后左手摁住圓形的面,右手用刀將它垂直切成了許多條,一正一反地拼起來,我認為肯定能拼成一個規規矩矩的長方體,但事與愿違,拼成的東西與長方體一點兒也不像,而是像一條參差不齊的大波浪。我皺起了眉頭,看著拼成的東西,想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大波浪”看著我,得意洋洋的,仿佛在對我說:“你真笨,連這都不會!”我不由得怒火中燒,暗暗發誓,一定要搞定它。我又看了一下書,恍然大悟:書上是平均分的,我是隨意亂分的。于是我又拿出一個土豆做了起來,這次更加小心翼翼了。不一會兒一個完美的長方體就出現在面前,我高興地叫起來:“哦耶!我成功了!”
通過仔細觀察,我發現拼成的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體的高,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體的底面積。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的底面積乘高,所以圓柱的體積也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發現這個秘密后,我喜笑顏開,哼起了歡樂的小曲兒!原來只要我們仔細觀察,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生活中的數學5
在這多姿多彩的生活里,充滿的數學無處不在,就像:買東西,分東西,談價格,物品打折……等等,今天,我就發生了數學中,談價格的數學問題。
“姐,我好餓。咱家有什么吃的?”“要不你去超市買點吃的吧!”一聽到去買東西,我就有點發愁,因為現在超市,便利店都很少開門的。“去我包里拿20元吧!不夠的.話,再拿10塊,花余的在哪來。”“哦哦。”我興高采烈的騎著我的自行車,出發了。叮叮……
到了王珂超市,幸好開門,我要大采購了。進去一看,我能吃的只有方便面。膜片。鍋巴了,方便面不能吃多,干脆只買2包吧!我有一張方便面有優惠卡,買一包,送一包,但只能用一次,所以,我就有了3包香脆方便面。已經用了2元了,再買兩包膜片,一包2元,鍋巴一包3元。2+2×2+3=9(元)。再去便利店看看吧!(因為開門)這家,除了買的,還有零食。要不買點零食,吃不完,以后吃。蝦味條一包1元,就這樣吧!9+1=10(元)正好10元。一算賬,回家吃東西嘍!
是哎!數學是奇妙的,只要你發現……
生活中的數學6
平時,我們學習數學都停留在書本上,好像都是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學習。其實,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和樂趣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是許多同學不明白的哦。那么,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數學知識呢?
你一定去買過菜吧,你一定去買個門票吧……往往我們身邊一些不經意的舉動,卻包含了數學的智慧,有加法、減法、乘法、除法。我們如果弄錯了這些,就會出現經濟受損失、別人恥笑等情況。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數學。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去文具店買文具,我買了3支水筆,1支1元;1個修正帶,1個4元;1本筆記本6元;一副手套14元。營業員在算賬時,少算了1支水筆的價錢,我看見了,可又不知道相差多少錢,所以就算了起來,“3×1+4+6+14”。我突然發現4+6=10,10是個整十數,好加的.,3+10+14=27。“阿姨,您少算了1元!”我說道,“你真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阿姨開心地說,旁邊的人聽了也直夸我,奶奶拍拍我的頭說:“你真懂事呀!”
生活中的數學7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事都離不開數學,可見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多么密切啊!
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買地毯,來到店里,爸爸選中了一種花色。這種花色的地毯有兩種形狀:圓形和正方形。服務員告訴我們:這兩種地毯的周長是一樣的,都是12。56dm。爸爸說:“反正大小都一樣,你來挑吧!”我連忙喊道:“我來算算!”說完,我向服務員要了紙和筆,按老師教過的方法,全神貫注地算起了圓的面積。
算圓的面積先求圓的.半徑:12。56÷3。14=2dm,面積:3。14×2×2=12。56dm。正方形邊長:12。56÷4=3。14dm,面積:3。14×3。14=9。8596dm。“即使圓和正方形的周長相等,它們的面積也不一定相等,買圓形地毯比買方形地毯劃算。”我滔滔不絕地講給爸爸聽,爸爸聽了目瞪口呆,一旁的服務員也夸我聰明,我別提有多高興了。
數學就是要靈活運用,聯系生活實際。只有掌握了數學知識,才能更好地讓數學服務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要學好數學,讓數學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好幫手。
生活中的數學8
今天中午,我們吃的是餛飩。
吃著吃著,我突然想起剛剛學習的“合理安排時間”,也可以說是“沏茶問題”。我就問媽媽:“媽媽,一個人做餛飩的每一項工序都分別需要幾分鐘?一共用了幾分鐘?”媽媽回答道:“擇菜洗菜3分鐘,包餛飩10分鐘,燒水5分鐘,煮餛飩3分鐘,一共需要21分鐘。你問這個干什么?”,“嘻嘻”我笑了笑,之后又神秘的說:“我用它完成問題。”媽媽一怔,隨后又問:“什么問題?”“合理安排時間!”“哦,那你說說怎樣才能節省時間?多少時間可以完成煮餛飩?”媽媽問道。“我覺得要用18分鐘”我接著說,“首先先包餛飩10分鐘,然后燒水5分鐘,燒水的同時可以擇菜洗菜,最后煮餛飩3分鐘,一共是10+5+3=18分鐘。”媽媽伸出大拇指夸我很棒。
我很高興,心里美滋滋的。我又要繼續吃餛飩,可爸爸這時候說:“我還有一種方法,只需要16分鐘。”我很迷茫,用期待的眼神看著爸爸,爸爸接著說“先擇菜洗菜3分鐘,然后包餛飩10分鐘,同時把水燒開,最后煮餛飩3分鐘,不就是16分鐘了嘛。”我一想確實是對的.,于是我就給老爸說:“厲害了,我的爸。唉,看來爸爸還是比我這個小屁孩厲害啊!”
這件事讓我知道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看來以后在生活中要多留意,多思考,才能學好數學啊!
生活中的數學9
有個星期天,我和媽媽在家聊著數學方面的習題,媽媽對我說:“浩浩,媽媽有道關于吃蘋果的題目,稍微有些難度,你要不要挑戰一下,聽到挑戰,我心里很興奮,好啊!好啊!媽媽你快出題吧!
題目是這樣的,媽媽買了好多蘋果,你從10月29號起每天吃2個蘋果,吃到11月2號,你一共吃了多少個蘋果?然后我想一天2個,要吃多少天呢?腦筋稍微轉了一下,就找到了突破口,我們語文書上 剛剛教到一個知識點,了解大月小月的天數,二月平,大月31天,小月30天,我看手數了一下,10月是大月31天的,所以要吃3天,再加上11月的'2天,一共是5天,那就是5個2相加2+2+2+2+2=10個,乘 法我也會些,2×5=10。還有一種解答方法是10月份吃的蘋果加上11月份吃的,10月份3天吃的個數3個2相加2+2+2=6,11月份2天吃的個數2+2=4,一共吃了6+4=10。
我把思路和答案告訴了媽媽,媽媽高興的在我臉上親了一下,我心里比吃了棒棒糖還要甜,那天我還得到了一點小小的獎勵呢!
生活中的數學10
數學可是門不一般的學問,它不是課本上枯燥的計算,也不是人們印象中乏味的圖形;相反,它細膩而廣泛地滲透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不相信嗎?
早晨一睜開眼,看一看鐘點,“數學一日”就開始啦!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很多東西都蘊含著數學因素。比如在農民收割農作物之前,人們要準確地計算收割時間,以確保在惡劣天氣到來之前把糧食收割完畢。在釀制啤酒時,酒廠的技術工需要準確地計算每一爐酒的發酵、蒸煮時間以保證成品啤酒獲得最佳口感。
數學就像是個隱形的朋友伴隨在我們身邊,甚至在我們酣然入夢的時候,腦海中仍然有數以萬計的細胞活動。
不光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在世界范圍的公益活動方面,數學也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南非,平均每天有兩百多名嬰兒通過母嬰傳染的途徑成為艾滋病人。對他們生活數據的精確掌握,有利于針對這一特殊人群展開救助行動。
從具體的個人,到跨越國界的拯救行動,從天文氣象到地理生態,可以說,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同時也是數學的生活;生活中的數學,是真正活著的學問。
生活中的數學11
在我們的生活中,包涵了很多數學知識,比如價格、重量、圖形。在暑假里,我開始嘗試幫爸爸媽媽購買各種生活用品,而購物小票就是我認識價格最好的"課本"。
有一次,我到超市里買飲料,各種各樣的飲料擺滿了貨架。爸爸說:"找一找正在打折的商量",我突然看見大瓶椰子汁正在促銷,6瓶椰子汁只需要18。6元。那么就可以知道每瓶是18。6除以6等于3。1元。原來每瓶需要4。2元,所以打折的比原來便宜了1。1元。1。1元乘以6等于6。6元,所以我買椰子汁一共便宜了6.6元。
后來我去書店買書,發現一套《雪狐》正在打折。這套書一共3本,也可以買1本。3本一起買的我叫套裝,1本的叫單本。我發現套裝的價格是50元,而單本的價格是20元。這下大家可以看出什么?沒錯,套裝的'價格比買三本單本的價格便宜。便宜多少呢?我們來算一算:20乘以3等于60元,60元減去50元等于10元。我認為這數學的陷井挖得真多啊,一不注意,就會掉進去。其實現在套裝的價格正在打折。我剛才看的是原價。現在我們一起來講打折以后書的價格吧!套裝正在打9折。所以實際價格是50除以10,再乘以9,等于45元。現在套裝的價格比買三本單本的價格要便宜更多了。
數學真有趣,我喜歡數學!因為它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生活中的數學12
儲蓄、納稅是最常見的有關理財方面的數學問題,幾乎人人都會遇到,因此,我在舉例介紹有關這方面的知識,以增強理財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處理簡單財務問題的數學能力.
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到銀行儲蓄起來。儲蓄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也使得個人錢財更安全和有計劃,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存入銀行的錢叫本金,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這是國家規定的,計算利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通過學習后,我把我所有的利是錢20000元拿到銀行定期5年,年利率3.6%,到期后我可以得到利息多少?算式是:20000×3.6%×5=3600(元),你們看我的`理財還可以吧!
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我國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如:爸爸每個月的工資是4000元,按國家規定超出1600元的部分要上交5%的個人所得稅,我可以算出爸爸每個月要納多少稅?(4000-1600)×5%=120(元)。
由此可見,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同學們,要好好學習數學吧,長大后你就是一個理財家哦!
生活中的數學13
一天,我跟著奶奶去菜市場買菜,奶奶問道:“今天吃什么?”我想了想,說道:“吃面條吧。”奶奶也一口答應了。
走進菜市場,我一眼就瞅住了麥面的攤兒。奶奶說:“給我來一斤!”那個小販抓了一把,放在袋子里,稱了一下,說:“一斤三塊半,還要什么嗎?”奶奶看了看說:“再買一點小餛飩,拿個2斤。”小販聽了,說:“好,一共12.5元!”奶奶聽了,問:"不是小餛飩四元一斤嗎?怎么12.5元?”小販說:“阿姨,您算錯了!”我也覺得怪怪的',1斤4元,那2斤應該是8元,加上3.5元,應是11.5元,我算了幾次,便對小販說:“是你算錯了吧,應該是11.5元"小販聽我這么一說,很不好意思,忙吧一元錢退給了奶奶,奶奶也表揚了我。
回到家,我把這件事告訴給媽媽。媽媽聽了之后說道,你真不錯,以后要多教奶奶算算,否則還會被騙。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運用十分廣泛,學好數學十分重要,另外還要記住:“不要利用數學騙人,也不能不懂數學而被人騙!”
生活中的數學14
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超市里、菜市場內、就連家里也不例外。
那是寒假里的一個星期天,我正在家里津津有味地邊吃零食邊看電視。突然,爸爸把我拉到一邊,“干嘛呀?”我不以為然地問道,爸爸神秘地笑道:“兒子,你還剩多少零食呀?”我心里想道:難道爸爸想吃我的零食?這時爸爸又說道:“只要你回答出我的題,我就再給你買。”“不就是一道題嗎?行,我答應你。”爸爸像變魔術似的從身后拿出一張紙,上面的`題目是這樣的:小華今年3歲,爸爸今年26歲,幾年后爸爸的年齡是小華的3倍?我分析道:根據這個題目的條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華的年齡差是26-(3-1)=24,再根據爸爸的年齡是小華的三倍這一關系,我畫了一張圖,他們倆幾年后年齡還是相差24歲,再根據差倍問題算出幾年后小華的年齡,用他的年齡減去2歲,就是經過的年數。所以算式是26-2=24(歲),24÷(-3-1)=12歲,12-2=10(年),所以結果是十年,爸爸看了之后,對我豎起了大拇指,帶我去買了許多零食,履行了他的諾言,我吃著靠自己掙來的零食,心里非常開心,我成功了。
生活中真的處處存在著數學,只要我們仔細觀察,用心思考,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生活中的數學15
放了假以后,在家里沒有事干,作業就剩下作文了,于是我就拿著計算機混亂的按了起來。呵呵,我看到前面有幾個數字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就看見前面有兩個字的游戲就開始玩了。
只看見顯示屏上顯示出了4個數字【4.7.5.6】咦,這是什么,要干什么呀?我的好奇心又被這個神奇的游戲給迷住了,心想【這是什么呀?】我把目光放到了計算機鍵上,一看,原來是24點游戲呀,這可怎么辦呀?我小心翼翼拿筆和紙記錄了下來,慢慢的慢慢的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最后,我成功的.將這道題算出來了,步驟是這樣的【7加5等于126減4等于212乘2等于24。】我當時很開心,但又覺得時間用的太長了,每天我都在被窩中帶著疲倦和勞累玩這個游戲。現在我成了一個24點游戲王的稱號,你聽,【2.4.3.10】小意思,太簡單了【10減4等于64加2等于630減6等于24】呵呵,你對這個24點游戲是不是覺得有點有趣呢?你對我這個24點游戲王的稱號服不服呢?
現在,我和計算機有了難以割舍的感情,就像漢堡包一樣夾著我的游戲和我的智慧。
【生活中的數學】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數學09-06
生活中的啟示08-26
生活中的啟示03-02
物中的數學作文08-03
生活中電話禮儀03-14
生活中的小鏡頭08-27
生活中的減壓妙招04-25
生活中的小妙招05-01
生活中的新發現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