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你怎樣讓孩子有幸福感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你怎樣讓孩子有幸福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實際生活中,這些性格特征就是一種習慣,這也就意味著人們在某種情況下,比較傾向于采用某些自己習慣的方式。
一些能創造幸福的習慣是可見的,比如努力工作學習、良好社交關系、保持身體健康等。還有一些習慣則是我們看不見的,更多的是一些自己管理的個人習慣,比如:管理好自身情緒,擁有樂觀精神等。這些習慣一旦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它們就會自動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開心和幸福。
那你怎么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孩子終生幸福呢?
1形成建設性習慣
這些建設性習慣包括,管理好自己情緒、積極樂觀、感恩生活、學會欣賞等。這些好的習慣如果能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孩子就能管理好自己的思想去創造幸福的情緒。
2學習自己管理習慣
經常鍛煉身體,健康飲食以及冥想都與幸福緊密相關。孩子能夠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相應的幸福感就會上升。
3培養樂趣,經常微笑
俗話說的好,笑是良藥,包治百病,這真的是一個真理。我們笑得越多,我們就越感覺到幸福。笑的確能改變我們身體的化學因素。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的一些樂趣,增加孩子笑的次數,從而擺脫郁悶的情緒。
4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并不意味著要否認自己的糟糕情緒,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承認自己的一些不好情緒。其次就是要把自己消極的情緒轉化成積極的情緒。當然了我們都無法直接快速地從消極轉化為積極,這中間需要一個過程。有時候一個思維方式的改變就能改變我們的情緒。
5引導積極自己對話
我們都需要一個領隊人來引導我們戰勝生活中的許多障礙,但其實最佳的領隊人就是我們自己。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積極的自己對話,自己鼓勵,自己表揚等。
6培養樂觀態度
幫助孩子養成積極樂觀的態度。只有心態樂觀了,孩子心情才能一直保持希望,這樣幸福感也會上升。
7在日常小事中找到樂趣
生活中有許多洋溢著快樂的小事情,比如太陽東升,夕陽西下,每天就這樣重復著,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啊。孩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情中感知幸福。
8學會優化人際關系
調查研究證明,幸福的人往往有著良好的人際關系。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盡管這可能會花費很多時間,但是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人的幸福指數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9培養感恩的態度
我們不要對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念念不忘,這只會徒增煩惱。相反我們要感恩已經擁有的東西。教育孩子學會感恩,這會減少很多煩惱。
10為悲傷留些空間
生活充滿了歡樂,但是即使是最快樂的人也會有悲傷和痛苦的時刻。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痛苦,或大或小。承認我們的悲傷情緒并不意味著我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是要學會接受這些悲傷的情緒。我們要開心幸福,但不是要壓抑我們的感情。
幸福就是性格的副產品。如果我們能夠引導孩子養成積極健康的性格,那孩子自身就會有很強的幸福感,也就會繼續追求生活的下一個美好瞬間。
一、怎樣合理給孩子立規矩呢
1、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信號要明確
比如說綠燈亮了,那就意味著可以行走;紅燈亮了,那就意味著可以停步。立規矩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如果不遵守規則會有什么樣的后果,這個后果最好可以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
2、就事論事,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標簽
如果大人們總是對孩子說:“你生下來就是找我麻煩的。”那么就是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一個壞孩子,漸漸孩子就會喪失信心。所以說孩子如果做錯一件事情,那么就一定要針對一件事情引導孩子,不要把一件事情擴大化。
3、懲罰一定要及時
孩子的長期記憶性是比較差的,早上的事情可能到了晚上就會忘記。所以說如果孩子吃飯磨時間,媽媽在孩子起床的時候就一定要告訴她:30分鐘必須吃完,不然就會端走。在孩子吃飯的中途課題提醒他還剩余多少時間,同時添加一些額外的條件,按時吃完就會給孩子某個獎勵。
4、給孩子立的規矩一定要簡單易懂
小孩子的理解力其實是很差的,自己控制能力也不是特別強,如果樹立的規矩特別的復雜不但孩子不能夠接受,反而會讓孩子糊涂。要把道理講清楚,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命令孩子,不要以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雖然你講的道理孩子不一定會領會,但是你尊重他的態度,會讓孩子相信你的判讀,從而順從你的要求。
立下的規矩不管什么時間和地點都要遵守,而且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有的規矩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也是立給家長的。同時偶爾的放寬政策,也能夠讓孩子更加自覺地遵守規矩。立完規矩后,家長們就要充分的相信孩子會去遵守。
二、中國家庭教育孩子的誤區
1、忽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也存在心理上的承受力,這跟大人是一樣的。由于人才競爭日益激烈。致使家長產生急躁情緒,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龍。如有的家長把多種能成才的“武器”,都往孩子的小腦袋里灌輸。既要孩子學彈鋼琴,又要孩子學電腦。既要孩子成為科學家,又要孩子成長為藝術家,這種心情,雖然可以理解,但也要記住,孩子在漫長的學琴時間中,失卻了童年應有的歡樂和興趣。
2、忽視與孩子溝通
孩子自二歲起,即存在思想意識。孩子有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最初不成熟的看法。作為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不成熟的看法,然后加以引導,而不是一味無理訓斥,或是打罵。若家長蠻不講理,孩子會感到委曲,繼之產生對立情緒。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3、自己不稱職
孩子的一舉一動,大多是從模仿開始的。有的家長愛抽煙,孩子常常會昂起頭,欣賞爸爸吞云吐霧。有的爸爸還會沖著孩子的臉,吐出一團濃煙,直嗆得孩子透不過氣來。在青少年中,過早的吸煙者,常常由此而來的。這是值得當今作爸爸者深思的。
4、家庭教育缺乏統一口徑
一個家庭里,孩子受到家長的喜愛。但孩子提出的要求,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爸爸否定的事情,卻受到媽媽和奶奶的肯定和贊許。這種情況常常會使孩子心理上無所適從。倒底聽奶奶的,還是聽爸爸的。同時也會讓孩子形成猶豫、任性等不良性格。
【教你怎樣讓孩子有幸福感】相關文章:
怎樣與孩子交流09-21
明星是怎樣給孩子取名09-30
怎樣科學教育孩子03-03
怎樣預防孩子中暑04-11
怎樣化解孩子心中的委屈01-14
怎樣應對孩子起床磨蹭02-08
家長怎樣讓孩子不挑食04-14
怎樣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12-19
怎樣搞定孩子唱反調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