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觀察記錄
觀察一:
在一次猜謎活動中,當我說到“有土不在土里長,有葉不開花”的謎底是豆芽時,引起了孩子們的爭議。一位小朋友說:“大蒜的根也可以不在土里長。”另一個小朋友說:“蒜得剝皮才能長。”又有一位小朋友::“蒜剝了皮還得用線穿起來才能長。”而且許多孩子都同意他的觀點。于是,我給幼兒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不剝蒜皮、不用線穿起來能不能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進行了兩種實驗:一種是將蒜泡在水里,另一種是將蒜種在土里。這兩種蒜都不剝皮,不穿線。孩子們帶著三個問題去進行每日的觀察。第一、蒜不剝皮,不穿線能不能長?第二、泡在水里的蒜與種在土里的蒜哪個長的快?第三、泡在水里的蒜與種在土里的蒜哪個長的好?
過了幾天,孩子們天天都記掛著蒜寶寶有沒有長大,孩子們也每天精心的照料著。一天早上,來的最早的董夢越指著水泡蒜說:“這蒜長根了。”王昕順著他指的方向看了看,轉身把種在土里的蒜拔出來看看說:“老師,這個也長根了。”這時一下子又來了好幾個小朋友,他們也興奮的沖過來,強著看看蒜的新發(fā)現。他們在比較蒜怎么都長出了根,他們覺得很奇怪。
觀察分析:
孩子們是在觀察比較、驗證蒜在兩種不同的條件下生長的結果。因為水泡的根是可以看到的,而埋在土里的蒜,根本看不到。猜測無法與現實進行比較。所以孩子就自己把蒜從土里拔了出來,他們才能確信土里的蒜長沒長根。這是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決定的。我為他們的做法感到高興。因為他們沒有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探索,發(fā)現,說明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也掌握了求證的唯一辦法。第一位小朋友把蒜拔出來說長根了,第二個小朋友不相信,也要自己看到后才確定是長根。這說明他并不相信別人告訴的知識,自己相信親眼看到的才是真實的。
觀察二:
過了幾天,蒜開始慢慢長高了。綠色是葉子,長的非常可愛。孩子們一下課就跑過去看看他們誰生長的高,誰長的慢。他們自己在分你是紅隊,我是蘭隊,我們比賽,誰長的快。還為蒜苗寶寶加油。于是我利用午飯后時間組織大家總結討論,驗證開始提出的三個問題。結論很快就出來了,并探討了其中的原因。第一:不剝皮,不穿線的蒜也能長。第二,水泡蒜長的快。可水泡蒜根部容易爛。第三,土里種的蒜長的好,而且時間長。在測量哪個長的高的時候,又派生出何測量的新問題。有人說兩個放在一起比,有的說用尺來量,手比等等。他們對蒜的探索已經轉移到準確測量的研究中。
觀察分析:
孩子對一個問題的探討涉及的知識有多種方面,而且能夠由此產生新的問題。對他們的疑問,我們應該加以重視,引導,把疑問變成他們將要探索的課題,從而得出結論,發(fā)現關系。幼兒對從事這樣的活動既高興又認真,因為這是他們最關心、最急需要知道的問題。自然角中發(fā)現區(qū)不再是單純的擺設,成為幼兒探索的環(huán)境,既美化了活動室,又增加了生機,又讓孩子參與到其中,使其在探索中獲得經驗,從而達到多角度滲透教育的作用。
教育策略:
這次種蒜是 、在幼兒需求中不斷生成的系列活動,它也是引發(fā)幼兒主動學習與主動探索的活動。在生活中,我們要關注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需求,將孩子感興趣的問題轉變?yōu)閷W習研究的問題。
伴隨蒜的種植與生長,孩子們經歷了確立研究的問題,提出假設于猜想,驗證各自猜想,積極共同尋求答案,這樣一個科學家研究過程,由此生成一個又一個教育契機。面對孩子們的各種疑問,我們有針對性為孩子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在自然角中,用不同的方法種蒜,使自然結果的反饋能夠針對性幼兒的認識發(fā)生,便于幼兒帶著問題與猜想,在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動調整,豐富和發(fā)展認識。
【中班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中班幼兒活動觀察記錄范例(通用17篇)11-22
有趣的螞蟻觀察記錄04-20
觀察記錄與評價幼兒的方法05-08
托班幼兒區(qū)域的觀察記錄06-16
有趣的建構游戲觀察記錄(精選10篇)04-26
探討自主游戲材料的投放及觀察記錄01-17
區(qū)域活動的閱讀區(qū)觀察記錄(精選16篇)05-25
中班個案觀察反思04-02
戶外活動觀察記錄表(通用10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