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論文(推薦)
在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保護環境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保護環境論文1
近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由此也換來了環境污染、生態破霈及資源的緊缺的問題,再加之我國人口較多,這就導致資源緊缺問題尤為嚴重。 由于我國對資源管理和利用上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這就導致我國在資源嚴重緊缺的情況下還存在著資源的浪費, 這對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制約作用。所以需要加快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強化對自然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管理,確保更好的維護人們的生存和發展。
1 自然生態環境的定義
生態環境是由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有機結合的整體,其主要以生物群落和非生物自然因素為主,而且自然生態環境中以生物為主體,對生物的生長、發育、生殖行業和分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生態環境提供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同時人類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也會排放到環境中。
自然生態環境對人類產生的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2 目前我國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
(1)人口眾多,自然資源匱乏。 我國人口數量占全世界人口數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且我國低素質人口和貧困人口比例較大,即便我國擁有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卻處到極低的水平。 再加之我國自然資源分布不均衡,優質資源比重較少, 在資源開發和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資源利用率和回收率較低,而且存在嚴重的浪費情況,特別是當前我國工業重復用水率、農田灌溉水利用率、木材綜合利用率都處于較低的水平,這就使我國本來就緊張的資源形勢更加嚴竣,很難維護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
(2)大氣污染嚴重。 大氣污染已成為當前我國最主要的環境問題,目前我國眾多城市環境中能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標準要求的城市很少,目前在我國屬于中度污染程度的城市在列入全球大氣監測網后,已經成為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 特別是當前我國工業生產中大量的二氧化硫的排放,導致我國酸雨覆蓋率不斷增加,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而且對人民群眾的健康帶來了較大的危害。
(3)淡水資源匱乏和污染。 淡水資源占總儲水量的極小比例,淡水資源多來自于雪山、冰川和距地表 750 米以下的地下水。 目前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處于極低的水平,水資源短缺問題比較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工農業發展過程中對水資源的污染還在日益加劇,水環境的惡化導致水生生物資源滅絕的同時,也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在工業和農業生產所帶來的污染狀況下越來越少,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4)生態環境遭嚴重破壞。 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呈現不斷惡化的趨勢,土地荒漠化越來越嚴重生,河流湖泊水質嚴重生超標,植被退化,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平衡性被打破,面臨著崩潰的危險,在生態系統嚴重破壞及失衡的情況下,生態系統自我調節功能不斷降低,嚴重制約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3 自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一個國家穩步發展及快速建設的重要前提條件即是生態環境的穩定和安全。 由于自然生態系統自身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和連續性,這個系統中任何一個環節受到破壞,則會導致整個系統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一旦破壞超出環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時,則會導致無法逆轉的后果發生,無法在短時間內將其有效恢復,需要幾代、幾十代的不斷努力。 如果破壞更加嚴重,甚至會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造成威脅。 在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形勢下。 我國應該把保護、改善環境和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有利于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管理,以此指導我國走向新的繁榮和新的文明。
3.1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我國早在西周時就形成了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正式提出是在 1987 年。 用經濟學語言來概括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就是“當發展能夠保證當代的福利增加時,也不應使后代人的福利減少”.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生態環境持續能力、社會公正以及人類積極參與的基礎上進行經濟的.健康發展、社會的穩步提高。 在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中,其不僅包括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還包括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特別是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更具重要性,因為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會對生態系統帶來較大的影響,從而帶來一系列不良的影響,威脅到人類的正常生存和發展。 資源中存在著較多的不可再生資源,所以需要加強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使其有效的取代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從而實現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有效保護,確保生態環境的完整性。
3.2 我國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我國是最提出環境保護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發展中國家,但我國環境的污染卻是相當的嚴重,不僅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人民的生產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受到了影響。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國家的兩項基本戰略之一,由此可見穩定的生態環境對我國國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 為了有效減少生態環境破壞速度、改善生態系統,我國制定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戰略方法,為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條件。
(1)加強政府對環境的監督與管理。 我國不斷制定完善環境相關法律法規,并且通過建立環境管理部門、進行環保教育等方法擴大宣傳與監管力度。
(2)運用科技手段,發展環保產業。 通過加強環境科學的研究,對新能源、節能新技術進行研發和利用,有效減少能源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保證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3)通過經濟約束和鼓勵制度保護環境。 采用“誰污染誰治理”的戰略,實行排污收費制度,對污染環境的企業進行監督和管理,而對能合理利用資源和綜合利用廢棄物的企業實行鼓勵政策。
(4)加快生態城市 、生態農業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工作 ,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提高我國森林覆蓋率,加快推動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確保生物的多樣化。
4 結語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過程中,需要充分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 加強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管理,走自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需要認識到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嚴重后果,從而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確保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更好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動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慧英 ,王生林 ,陳耀。甘肅新 農村建設中生態環境優化問題初探[J].吉林農業科學,20xx,36(1)。
[2]李 紅梅 ,孟娟。陜 西新農村建設中生態環境與貧困的相關性及其成因[J].安徽農業科學,20xx,38.
保護環境論文2
今天星期一,我們學校要升旗。我起床后便匆匆忙忙出了家門。
一出門,我驚訝地望著眼前的景象:門口堆滿了巨高無比的垃圾,彌漫出令人窒息的臭味。周圍是無數深不見底的礦坑,通向地心深處,從底下冒出刺鼻的熱氣。天空灰蒙蒙的,黃沙摻雜其中,太陽早已消失不見。我小心地繞過每個礦坑,來到海河邊。可是,原本清澈見底的海河竟然消失無蹤,只剩下布滿垃圾的污泥,散發出難聞的臭氣。
我匆匆趕到學校,學校的電子屏上寫著:“請各位同學跟隨自己的家人,盡快到安同路原址上的廣場乘坐逃生艙。距離末班逃生艙出發時間還有2小時。”我火速返回家,把這事告訴了家人。家人們迅速地收拾好行李,向安同路出發。1小時后,我們乘坐末班逃生艙離開了地球,來到了火星。我們在火星上安了一個新家。一天,我乘坐飛行器前往冥王星找同學。半路上,我一直看著我熟悉并熱愛的地球,突然,這個曾經美麗富饒的星球,一下子變成一個大火球,隨著幾次劇烈的爆炸,地球消失了。“不!”我大聲地哭喊著,“地球,我不想失去你!”
我蹭地一下坐了起來,臉上還掛著淚水,原來這是我做了一個噩夢!
我猛地驚醒!還好,那只是一個噩夢。但是現實中,我們周圍的人們卻依舊在肆意浪費地球資源,毀壞環境。不是嗎?滿目的采礦場、化工廠和無節制的砍伐森林,無情地對待我們的地球;馬路上車輛拖尾排放污氣,嚴重超標;戰爭為了私利而發動,每年,地球只有25天沒有戰火,地球已經遍體鱗傷……
我曾經和家人一起探訪了許多世界各地的美景,那湛藍的海洋、翠綠的.森林、廣袤的草原、彎彎曲曲的小溪,讓我深深地愛上了這個美麗的世界。我一直夢想著長大后,能夠去更多更遠的地方,探索未知的領域。但是最近一場可怕的噩夢讓我感到恐慌,如果地球真的被人類毀壞到無法挽回的地步,那么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將消失無蹤,人類也將陷入無盡的黑暗之中。
為了保護我們的地球,我們應該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作為環保小衛士,我們需要為治愈地球的病痛出一份力。我們應該避免亂扔垃圾,愛護周圍的動植物,節約用水,并采取環保出行方式等。盡管這些看似微不足道,但我們堅定不移地實踐下去,定能帶來更美好、更富有的地球未來。
因為,我真的不想和地球說再見。
保護環境論文3
某市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某小區居民與鄰近一家工廠一直因噪聲污染問題而存在矛盾。一位居民因腦溢血而住院并留下了后遺癥,經查那家工廠的噪聲便是罪魁禍首之一。事后該居民申請賠償并得到批準,工廠不服,將批準方環保局送上法庭,而后該居民因不服法院作出的撤消決定又進行上訴,雙方“你來我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居民認為廠方的噪聲污染使其致病,賠償理所應當;而廠方認為兩事無因果關系,而且為了國家經濟發展,居民也應理解支持。一時間,法院也難下結論。其實事情并不復雜,可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活環境誰應該先行一步呢,這還真是個難題,合理的觀點是兩者應該和諧統一的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社會主義的主要目的是發展生產力,而發展生產力就難以離開經濟的持續發展,這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觀點,但發展經濟就可以將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置之不理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先從發展經濟的目的說起吧,發展經濟,發展生產力,歸根結底,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而人民的生活環境如果是惡劣的,人民的心情不是愉悅的,人民的生活質量、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從何談起呢?這樣的教訓世界上曾有過許多。60年代的'日本,畸形兒的比例很高,原因就是不注意保護環境,水中含有過量的重金屬元素,現在日本好多中老年人還在談“汞”色變。我國現在正處于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也是經濟轉型的時期,完善法律法規,保障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十分重要。
環境如此重要,是否為了保護環境就一定要犧牲經濟呢?那也未必。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一大批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產業也都找到了合理的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的新方法,就拿冬天的取暖來說吧,已經經歷了從燒木頭到燒煤再到燒油幾個階段,現在北方的一些城市甚至還采用了天然氣、電等無公害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太陽能、核能說不定也會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
另外,從另一個角度看,優美的環境本身就是一種經濟資源,古代有人“歸隱山林”,現代人熱衷于外出旅游,熱衷于花錢買健康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良好的環境能使人精神愉快,身體健康,會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飽滿的熱情投身于經濟建設中去。這樣說來,清新空氣、靜謐的氛圍、優美的環境本身就是帶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一種保證。
那么,如何解決現實中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矛盾,使它們和諧統一呢?首先要使保護環境的思想深入人心。一方面要加強保護環境的教育,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觀念更加普及,使人人具有保護我們周圍環境的意識。另一方面要加強法律法規建設,使環境保護有法可依,同時也要加大執法的力度。其次,要積極發展有利于環保的技術,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以出現更多的環保產業、無污染產業,盡快淘汰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再次,要推動環境產業化的進程,利用環境發展經濟、大力發展旅游經濟等無公害經濟。
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環境的保護,這就好像人的雙腿一樣,只有共同發展,共同努力,我們才會少跌跟頭,少走彎路,大踏步地奔向美好的未來。
這份答卷的論題便是從概括材料部分中直接引申過來的,它抓住了一個應該申而論之的大問題——“經濟與環境”——發表見解,立意很可取。答卷在論述中基本上緊扣住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這一中心論點展開,條理比較清楚。
保護環境論文4
今天星期一,我們學校要升旗。我起床后便匆匆忙忙出了家門。
一出門,我就驚呆了:門口堆滿了比珠穆朗瑪峰還高的垃圾,臭氣熏天!繞著“垃圾珠穆朗瑪峰”的是一個個深不見底、通向地心的礦坑,一股股刺鼻的熱氣從底下冒上來。仰頭望去,天上灰蒙蒙的,摻雜著黃沙,太陽早已不見了蹤影,我小心翼翼地繞過一個個礦坑,來到海河邊,海河的水都哪里去了,只看到河床里到處是布滿垃圾的污泥,彌漫著刺鼻的臭氣。
我匆匆趕到學校,學校的.電子屏上寫著:“請各位同學跟隨自己的家人,盡快到安同路原址上的廣場乘坐逃生艙。距離末班逃生艙出發時間還有2小時。”我火速返回家,把這事告訴了家人。家人們迅速地收拾好行李,向安同路出發。1小時后,我們乘坐末班逃生艙離開了地球,來到了火星。我們在火星上安了一個新家。一天,我乘坐飛行器前往冥王星找同學。半路上,我一直看著我熟悉并熱愛的地球,突然,這個曾經美麗富饒的星球,一下子變成一個大火球,隨著幾次劇烈的爆炸,地球消失了。“不!”我大聲地哭喊著,“地球,我不想失去你!”
我蹭地一下坐了起來,臉上還掛著淚水,原來這是我做了一個噩夢!
我半天沒有緩過神來!還好,這只是一個夢。但回想起來,我們身邊的人們卻一直在盡情而又貪婪地浪費著地球資源,破壞著地球環境。不是嗎?你看,各種礦場、化工廠以及濫砍濫伐,無情地破壞地球環境;馬路上汽車成災,尾氣排放超標;人類為了私欲發動戰爭,全年地球沒有戰爭的日子只有25天,地球已經千瘡百孔……
我曾經跟著爸爸媽媽去過世界上很多美麗的地方,那藍色的大海,綠色的森林,遼闊的草原,彎彎的小河,令我無比留戀,我也憧憬著長大后去更多的地方,去探知無盡的未來。但這個噩夢突然讓我有一些恐慌,假如地球真的遍體鱗傷,被人類毀壞,那么所有的一切不復存在,人類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要想留住地球,就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我們要成為環保小衛士,一定要把地球的病治好。做到不隨地亂扔垃圾、要愛護身邊的動植物、要節約用水、要綠色出行等等。雖然這些都是小事情,但我相信,只要堅定地做下去,一定能使我們的地球更加美麗富有。
因為,我真的不想和地球說再見。
保護環境論文5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星星像一盞盞小燈,照亮著藍色的美麗的地球。
地球不知轉了多少億年,有一天出現了一種像猴子一樣的動物。開始,他們對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很友好。可后來,他們的智力開發了,貪心也越來越大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張開手來到處掠奪。
他們亂砍森林伯伯的頭發和胡子,做自己喜歡的賀卡,還有一次性筷子、紙杯子,經常在地球伯伯肚子里掏他們喜歡的石油、煤、各種礦藏和寶石。
就這樣,他們把地球的頭發拔光了,剩下了一片片光禿禿的世界。他們還發明了一種叫做空調的東西,把天空阿姨的裙子鉆出一個又一個的大洞來,打碎了太陽的神秘宮殿一束束像刀子一樣的光傾瀉到大地上。他們天天向大海里扔東西,海洋媽媽的孩子們都被那些臟東西給毒死了。
“我們不能這樣等死,要想辦法救自己。”森林伯伯對天空阿姨說。
“可是,我們該怎么辦呢?”海洋媽媽皺著眉頭,一時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
“我們去求見偉大萬能的大自然女神吧,她一定會有辦法的。”天空阿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他們來到大自然女神面前,流著眼淚傾訴著自己的苦難。“我們必須消滅他們,否則,我們就活不成了!”森林伯伯咬著牙,攥著拳頭,氣狠狠地說。
“現在消滅他們,還有點太早。你們可以先給他們點顏色看看,向他們出示黃牌警告。如果他們不悔改,再消滅他們也不晚。”大自然女神的'眼睛里閃爍著慈祥的光芒。
“好吧,讓他們知道知道咱們的厲害!”海洋媽媽和天空阿姨一起說。
海洋媽媽先發怒了,刮起了十級臺風,房頂被掀開了,莊稼被刮跑了。天空阿姨的眼淚匯集成傾盆大雨,洪水暴漲,大地很快成了一片汪洋。那些高大的樹木、樓房一眨眼的功夫就被淹沒了。奔跑的牛羊轉眼間被洪水沖走了。
蒼蠅、蚊子到處橫行,高興地傳播著瘟疫。各種細菌都跑出來,爭搶著表演自己的本事,看誰的殺傷力最大,看誰的破壞了最大!
從天空阿姨裙子的漏洞里,發射出一種可怕的光,那光中帶著毒素,站在皮膚上,皮膚就腐爛了。
森林伯伯對孩子們說:“咱們的頭發被拔光了,把大地都變成沙漠,讓他們永遠也見不到鮮花和草地。”
空氣臟了,水臟了,魚成群結隊地死亡了,雄鷹在天空中消失了,光禿禿的大地上最后只剩下了一群群像猴子一樣孤立無援的動物——猴子!
于是,有一天,他們問自己說:“現在我們該怎么生活呢?”
保護環境論文6
我是一只非常漂亮的獵豹,皮毛色澤光亮,在太陽的照耀下如同金子一般閃閃發光,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我奔跑的速度了。在森林里,在草原上,我可以忘我的奔跑,沒有誰能超越我,也沒有誰能阻礙我。當夕陽親吻西山的.時候,我都會站在高高的石頭,像王者一般威嚴地凝視著回家的動物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可不知從什么時候,周圍的樹木接二連三地倒下,我仿佛聽到了它們痛苦的呻吟;我以前喝的清涼甘甜的山泉水散發著一股嗆鼻的臭味;森林里每天都會響起鋸子的“咔咔”聲和動物們不安的驚叫聲……
一天,我正在森林里跟著同伴散步,忽然,一張大網從天而降,罩住了我的同伴,我驚叫一聲,急忙跳開,躲進了灌木叢。我看見了許多用兩只腳行走的動物,他們大聲地笑著,把我的同伴抬走了。看著同伴那絕望而無助的眼神,我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
當我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家,卻發現只剩下幾個孤零零的樹樁。我的家呢?我的家呢?!我悲痛地吼叫起來。人類和動物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員,難道就因為我們不會說話,才有這不平等的關系嗎?為什么?為什么?
人類啊,只有我們和平共處,地球上的生命才能生生不息,愿你們能早日明白過來……
保護環境論文7
摘要:本文概略討論了生態文明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基本意義。文明可以視為文化進化的一種存在狀態,而生態文明表明了文化的觀念狀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這種變革最終將增進文化的觀念系統的生態化取向。這意味著我們的社會應當按照生態文明的思想及其多樣性的、循環的和共生的原則發展。
關鍵詞:文化;文明;生態文明;社會發展
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人類關注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人類在不同的時期總會遭遇到不同的社會發展問題。從一個廣泛的背景上看,人類所面對的問題總是與其自身活動的范圍、強度以及認識能力等諸多因素有關。人類在當代所遭遇到的生存問題要遠比歷史上曾經面對的問題嚴重得多,因為隨著全球的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類從自然環境中攫取資源的速度和規模都是以往的任何社會所無法比擬的。當前,人類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壓力,這與以前受到的環境壓力在性質上是完全不同的。這種環境壓力正在迫使人類不得不改變對待自然的態度,調整人在自然環境中的行動方式。正是在這樣的緊迫背景下,我們看到,生態文明作為一種試圖從根本上促進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發展的戰略抉擇,正在成為當前社會努力倡導和普遍化的一種主流意識。本文僅就生態文明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基本意義進行概略性的討論。
我們首先從如何理解生態文明的意義開始討論。一般而言,人們在使用文化和文明這兩個術語時,通常在含義上并不作特別的區分,或者說,這兩個術語經常是可以互換的。這種狀況或許源自著名的人類學家泰勒(E. B. Tylor)第一個所給出的文化的定義。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書的開篇說:文化或文明,在其廣泛的人種學意義上,是人作為一個社會的成員所獲得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及其他能力與習慣的綜合體。顯然,在這個定義中,泰勒是把文化和文明這兩個術語并列使用的,這就是說,文化等值于文明。然而,泰勒在他的另一部重要的著作《人類學》中,把文化劃分為蒙昧、野蠻和文明三個大的階段。泰勒認為,蒙昧階段屬于石器時代;野蠻階段開始于人從事農業生產的時期;而文明階段則是從人發明書寫技巧開始的。無論這種劃分是否恰當,我們都可以看到,泰勒在這個劃分中明確地把文明定位于人類的文化發展的某個特殊的階段。毫無疑問,泰勒的這個劃分將文明包含在文化中,只不過此時的文明屬于文化的高級階段。
鑒于自泰勒以來的人類學家,在人類學的研究中總是以文化作為一個獨特的標志來區分人類與非人類生命,特別是如人類學家懷特(Leslie A. White)所說的那樣,人是唯一的一個以文化的方式而存在的動物。由此可見,文化這一術語是人這一物種所具有的一個最普遍的屬性,因而它也就是一個涵蓋最廣的概念。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還是在文化和文明這兩個術語之間作一區分為好,確切地說,我們可以把文明看成是文化的一種存在狀態。但是,這種界定不同于泰勒所說的始于書寫技巧意義上的那種文明。人是一個文化的物種,并依賴文化而進化。因此,人的發展過程,可以視為一個文化的發展過程。而人的文化進化的每一個不同的大的階段,無論人們如何采用何種評價的標準,它都代表或反映了人類在某一特定時期的存在狀態即文明的狀態。所以,人類所處的工業時代是一種文明,而石器時代也同樣是一種文明。我們不能因為人在一個時期比另一個時期的存在狀態顯得原始和落后,我們就可以認為它不屬于文明的范疇。
如果我們可以用文明表示人類文化進化的任何一個不同的階段,那么,這就意味著,此階段的文明便代表著人類的文化在這一時期的整體的存在狀態。具體講,根據泰勒的關于文化的系統觀[4-5],文明在整體上總是對應著一個由技術系統、社會系統和觀念系統這三個相互作用的亞系統所構成的文化系統。這樣,我們當前所討論的生態文明在時間上就對應著文化進化到今天的一種特定的存在狀態,尤其是這種特定的.存在狀態是以生態為其根本標志的。
生態表明了人的智力活動發展到當代,人對自身與整個環境的關系及在其中的位置有了一個合乎理性的確認。這種確認并不只是我們在科學事實方面所作出的一個判斷,同時也更是在價值方面所作出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判斷。在這個意義上,可以確切地說,生態作為今日文明的一個核心標志,它的意義首先表現在構成我們的文化的觀念系統正在發生著一個革命性的變化,或人的社會發展的整個價值體系及其取向正在發生變革。這一革命性的變革意味著我們的社會發展將以一個逐漸生態化的價值體系來指導我們的行動。
從生態化的文明語境上講,在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上,我們事實上面對著兩個具體的基本問題:
一是地球自然生態系統本身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另一個是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由此產生兩者的關系問題。地球自然生態系統與人類社會的協同發展正在成為今天人類關注的一個最重要的全球性問題。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絲毫不亞于我們在歷史上經歷過的任何一種困難。正如有的科學家指出的那樣,為了人類的福祉,我們需要一個千年生態系統的評價體系,因為我們對地球生態系統維護與人類福祉之間的關系知之甚少,我們還缺乏把生態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的動力學進而與生態系統支持的人類福祉聯系起來的理論基礎。
從人與自然的關系角度講,或從整體主義的生態學思想看,由于我們同地球自然生態系統處在一種高度緊密的相互作用的關系之中,人的社會發展一刻也離不開這個系統強有力的支持,因此,為了人類福祉,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講,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這首先依賴于我們生活于其中的那個自然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確切地說,相對于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地球自然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在此顯然具有不容置疑的優先性。因為地球自然生態系統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生命支持系統,如果不能夠可持續發展,那么,毫無疑問,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只能是一句沒有任何意義的空話。
因此,在我們考慮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個重大問題時,從哲學上講,重要的首先不是去尋找在技術的或操作層面上的進步(盡管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是首先要解決我們在觀念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因為只有一個適宜的人與自然的觀念,才能引導我們真正走出一邊發展一邊破壞環境的怪圈。我們知道,20世紀以來,人類的生存環境之所以遭到了越來越嚴重的破壞,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人類對待自然的態度。一句話,這種態度表現為一種本能或動物式的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和行動方式。正如我們可以在西方哲學和文化的思想發展中看到的那樣,早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到了近代人們更是高舉著征服自然的旗幟,向自然宣戰。自然在人類的觀念中,成了僵死的、無生命的東西;成了可以隨意宰割和驅使的對象,成了人們可以隨意傾倒生產和生活廢棄物的垃圾場所;成了人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餐桌。事實證明,我們人類關于自然的這些觀念已不再成為支持我們的社會進一步健康發展的思想了。
幸運的是,人的歷史發展到今天,哲學開始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可以說,20世紀70年代以來哲學中出現的環境轉向或生態轉向,是人類理性覺醒的一個重要標志。這一轉向使生態學的思想從一個狹小的生物學的分支學科的范圍內突現出來,開始上升成為一種普遍的哲學意識。哲學的生態轉向表明了生態學的思想正在成為我們這個時代一種極其重要的哲學思想和思維方式。哲學中發生的這種變化,深刻地反映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內在要求。這一轉向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求我們在觀念系統的層面上更加深入、全面和科學地反省和審查人與自然的關系,從根本上調整和改變人對自然的態度。
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首先需要的是一個正確指導人的行動的觀念,一旦一種觀念能夠在最廣泛的范圍內為人們所接受,它就會轉化成為人的正確行動的指導原則。所以,把那種適合于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念轉化成為我們絕大多數的人的行動的原則,在今天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如果說我們今天的文明是以生態化作為其價值取向的,那么,在這種價值取向下,人類的一切社會活動最終也都不可避免地將生態化作為最基本的指導原則。對于這個基本原則,筆者認為它可以進一步地具體化為如下原則:多樣性原則、循環原則和共生原則。
(一)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在地球范圍內是一種普遍的自然和生命現象。多樣性中的每一種類型在我們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從時間的角度看,多樣性是地球自然長期演化的結果,它們的生成、變化和消亡有其自身的規律;從空間的角度看,多樣性成為整個自然生態系統和諧與穩定的基礎。離開了多樣性,我們這個世界就會從根本上喪失生命的活力和動力。我們知道,人作為一種生命形式,對自然的使用是必然的,因為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前提,但是,我們必須把對自然的使用控制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正如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所說:當我們這個行星上的生命具有領悟和理解自身存在的能力時,它才算真正成熟。而人之所以能夠走向成熟,就在于我們能夠對自己的行動及其后果進行不斷的反思。我們逐漸會在自己所犯的錯誤中學會如何正確地使用自然和對待自然。
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講,多樣性原則它所要求的是,我們應當在保持自然的多樣性這個根本前提下進行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多樣性原則是我們合理地或科學地使用自然的一個正確的法則。我們不能以犧牲自然的多樣性作為代價來滿足現實的需要。因為多樣性中的每一種事物不僅是獨特的,而且一旦消失也是不可恢復的。自然生態系統之所以能夠維持它的平衡或穩定,就在于多樣性起著基礎性的支撐作用。所以我們在使用自然的時候,必須把我們的活動限制在多樣性不被損害的前提下,我們應當按照自然運行的規律來使用自然,對于每一種生物,我們應當保持在一個物種的延續可以承受的水平上,使它們得到休養生息。
例如,在一個有限的草原生態系統中,人們為了追求自己的經濟利益,一味地擴大牲畜的數量,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原植被的退化甚至沙化。事實上,由于人類在地球生態圈中的開發活動不斷地加劇,已經使其不堪重負,有大量的生物種相繼在我們的視野中消失,還有許多動植物物種也行將消失。我們看到,被我們列入瀕危動植物保護名單中的數目在不斷地增加。這種保護雖然表明了我們的環境意識在不斷增長,但是這個事情本身已經告訴我們,我們在使用自然的方面,實際上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問題。這意味著,對于某一種或某些動植物的過度使用,都會有使之衰退和消失的危險。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首先必須做到自然的多樣性得到保持和持續發展。
(二)循環原則
自然多樣性中的每一種類型,盡管在地球范圍內都是獨特的、唯一的,但是它們卻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著的事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種事物,都無不處在一個巨大的和復雜的循環圈之中。這種循環圈的形成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結果,也是各種事物尤其是各種動植物在空間中的一種存在方式,在它們之間存在著生生不息的物質循環和能量的流動,每一種動植物在其中都擁有自己的一個生態位。正是由于在各種無機物和動植物之間存在著生生不息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在地球表面才形成了各種復雜程度不等的生態系統,循環使存在于其中的每一種事物都能夠各得其所。循環使它們之間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食物鏈和食物網,這種關系對于其中所有動植物的生存有著重大的生物學意義。這種意義表現為,只有在這種循環中動植物才能獲得生存的條件,而這一意義對于我們來講,就是我們必須使之循環。只有循環,才能使生命從中得到它們所必需的食物和能量,同時,也才能使生物在得到繁衍生息的基礎上為這個循環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生存的支持。循環一旦被打破,就會出現生態災難,而這種生態災難的大小,將會因一個生態系統的復雜和穩定的程度而不同。
我們必須充分意識到人類的活動總是在循環著的自然中進行的。因此,我們的生存實踐活動就必須充分考慮到循環的意義。為了保持這種循環能夠健康運行,一方面我們應當保持循環在構成上的完整性,對于循環中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過度地開發和使用,更不能使之消失;另一方面,我們應當保持生態系統在功能上的自凈能力不受到影響。生態學使我們清楚地看到,我們對自然絕不可能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如果我們不能認識到這一點,而是把我們在自然中的活動看成是一個孤立的事件,那么,令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會發生。我們對這個循環圈做了什么,它就會對我們產生一系列的相關反應。
此外,我們從這種循環中還能夠看到生態系統自組織地遵循著一個經濟法則,這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廢物。因為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個生物種及其代謝物,都毫無例外地參與了循環,成了其他生物的食物和能量的來源。可以說,自然界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是可以被利用的,既沒有廢棄物,也沒有浪費。自然界的這種奇妙的自凈能力無疑是我們從事物質生產活動時的一個學習或效仿的榜樣。向大自然學習,這應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這時刻提醒我們,在我們的物質生產和社會生活中,應當按照自然的運行規律行動。由于在自然中一切事物都參與了循環,所以,我們應當以符合生態的方式設計生產流程,使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所產生的代謝物都能夠盡可能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和再利用。循環原則,歸根結底就是要求我們按照自然生態系統所顯現出的循環的智慧,來安排和設計我們的物質生產和社會生活,實現人與自然之間的良性互動。
(三)共生原則
在自然界中,每一生物種都是通過激烈的生存競爭而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競爭是普遍的,也是推動生物進化的動力。沒有競爭,也就沒有一個如此繁榮發展的生命世界。從物種的水平看,現存于這個世界上的每一生物種在生存競爭中都是成功的,因為它們在這個過程中都獲得和發展出了某種有效的獲取物質和能量所需的體質構造和能力。但是,從另一方面看,也正是由于這種競爭使各種生物種之間形成了一種普遍的共生現象。這種共生的現象和結果的出現,實際上根源于不同的生物種之間所形成的相互依賴的關系。這種相互依賴的關系,正是由生物種之間所結成的各種食物鏈和食物網而表現出來的。每一生物種在其中都占據著一個特定的生態位,一個生物種既是物質和能量的消費者又是物質和能量的供應者。在自然界中,沒有任何一個生物種是或能夠以徹底消滅其他生物種的方式作為自己生存前提的。因為,這種相互依賴的關系使得每一生物種都不可能獨立地存在,一個地方的某種生物種一旦大量減少或消失,就會導致以它為食物和能量來源的其他生物種的減少或消失等一連串的生態反應。生物種之間的那種內在的相互依賴關系,普遍而有效地制約著每一個生物種的規模或數量,使得它們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因此,建立起一種相互依賴的和共存共榮的觀念,對我們來講是必需的。綜合多樣性原則和循環原則,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對于我們生存于其中的地球生態系統,只要我們作為一個生物種存在著,那么,它就現實地構成我們得以生存的基礎,但同時也是約束我們在其中行動的規則。因為,只有當我們的行動滿足了多樣性和循環的生態要求,我們作為一個生物種的生存才會有一個持續的保障。我們應當時刻提醒自己,我們雖然有了其他生物種不可比擬的強大的生存實踐能力,我們由于這種能力使自己擺脫了荒野自然的束縛,我們以高度聚集的方式把自己與自然界隔離開,并且使自然成功地朝著人化的方向發展,可是我們并沒有因此就擺脫了自然,自然依然與我們保持著深刻和廣泛的聯系,不論我們如何相信自己控制自然的能力有多么強大,我們都無法真正擺脫多樣性的世界由于循環而形成的相互依賴性。其實,正是由于這種意義上的相互依賴性,才促成了整個自然界的繁榮昌盛,以及我們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一個相互依賴的世界,不僅是我們所需要的一種世界景象,同時,也是需要我們真正去維護和珍視的。
生態文明的觀念及其原則如何才能夠真正貫徹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從而使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一種可能,從這個問題所涉及的普遍性來講,這無疑是一個需要整合社會各方面力量和資源的系統工程問題。在這個觀念轉化的過程中,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是應當特別給予重視的,這些方面可以看成是觀念轉化過程中的重要力量和社會資源。
(一)學校教育
對于社會,樹立生態意識是一個長期的和系統化的過程,這是一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事業,也是一個需要從人的幼年時期就應開始進行教育的事情。學校是一個知識的傳承和新觀念傳播的地方,它承擔著為社會培育合格人才的任務,學校教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個社會的健康發展的大問題。因此,各級學校應當主動、有目的和有計劃地開設適合的環境教育課程。在高等學校中可建立環境教育研究機構,它既擔負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擔負學校內部的環境教育任務,同時也可以向社會開放,承擔起社會公眾的教育工作。學校應當充分意識到環境教育是培育符合現代文明發展要求的人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大眾傳播
眾所周知,在社會生活中大眾傳媒發揮著越來越大的社會影響力。它承擔著信息傳播、大眾娛樂、社會教育和社會批判的責任。人們深刻認識到,多樣化的大眾傳媒在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觀念等諸多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引導和塑造作用,甚至可以說,隨著我們的社會開放和人們思想自由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各種傳媒的使用和依賴的程度也在不斷地加大。在這個意義上講,它對社會受眾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較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因此,大眾傳媒作為信息傳播的把關人,應當積極地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概括地說,大眾傳媒不僅僅是那些環境方面的行業傳媒應當在環境教育、監督、警示和批評方面自覺地加大傳播力度,例如,大眾傳媒可以開辟環境方面的專欄,系統地向社會受眾傳播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和新觀念;可以同環境保護部門合作,定期公布環境質量狀況;披露那些造成各種環境污染的部門等,從而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
(三)政府管理
一個地方的環境狀況的好壞,是與當地的政府對它的關注程度直接相關,也可以說,一個地方的政府的環境意識直接決定了當地的環境質量。如果一個地方的政府對當地的環境采取的是一種漠視的態度,那么很可能由于發展當地經濟會直接地和現實地造成環境的破壞。有的不僅造成了當地自然環境的惡化,同時也對所在更大區域或流域內的其他地方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事實上,這種嚴重破壞環境的事件屢見不鮮。因此,對于一個地方的政府來講,對它的管理的績效的評價,必須把當地和被它所影響的地方的環境變化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指標,同時也應當把它看成是衡量一個政府的主要領導是否稱職的一個主要標準。從這個意義上講,應當實行關于領導任職期內的環境評價制度。否則,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正常的生活將會由于對環境的漠視而造成巨大的影響。
(四)環境立法和執法
為了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的健康和安全,立法機構應當加快環境立法的速度和涉及的范圍。有關環境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以及社會監督,它們雖然可以在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相比較而言,它們都還只是一種柔性的手段和方法,因為它們對人們和各種利益集團的行為的影響,本質上并不具有也不能起到強制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通過環境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來約束人們的行為,進而達到保障環境安全的目的。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的環境意識不斷加強,我們的環境立法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在這方面我們仍然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尤其是在環境執法方面,我們還面臨著更大的挑戰。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保護環境論文8
1.1隧道施工對水環境的保護
防止施工廢水污染地表水。在隧道洞口設置沉淀池、蓄水池和小型過濾池,施工廢水處理后再加以利用。當采取防排水工程措施時,注意保護自然環境。隧道內滲漏水引起地表水減少,影響當地農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時,對圍巖采取必要的堵水措施,減少地下水的滲漏。盡量采取堵水措施,避免水位降低。在公路隧道設計規范中,隧道的防護和排水設計貫徹“以排水為主,防、排、截、堵相結合”的綜合治理原則。但是為了不影響附近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單位的正常生產和生活,防排水施工時首先要注意在采取防排水措施的同時,對隧道原有地下水或者地面水不應該全部排走。地下水的下降會改變當地的自然環境,甚至出現房屋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和地面開裂的現象,因此在隧道開挖過程中盡量采用注漿堵水減少地下水的流失,減輕地下水流失對洞頂生態環境的影響。隧道涌水的預防措施。主要針對可溶巖分布地段的斷層破碎帶及其影響帶、層間滑動帶、構造及巖溶裂隙發育帶、可溶巖地層界線、巖性突變地段、可能存在的大型溶洞的超前探測。遠距離超前探測。采用TSP203地質探測儀探測,并采用HSP聲波反射法進行對比驗證。主要對掌子面前方200m范圍內的地質構造的位置、規模、性質進行較為詳細的預報,預測巖體的完整性及巖溶和地下水發育情況。近距離超前探測。采用地質雷達,HY-303紅外線探測儀,對掌子面前方30m范圍內的地質情況進行較為準確的預報。確定斷層破碎帶、不同巖性接觸帶的位置,判別巖體完整性,巖溶發育規模、位置、充填情況及地下水情況等。如果掌子面前方存在發生涌水的可能性,采用預注漿的方式,防治涌水發生。在隧道洞口附近,根據地形建造小型水庫,存貯大量涌水,避免涌水漫流污染地表水。
1.2隧道施工階段空氣環境的保護
公路隧道由于開挖斷面較大,一般采用無軌運輸,這樣對施工通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隧道內空氣主要問題是施工粉塵、有害氣體和洞內溫度對施工工作人員的影響。為了保持洞內良好的施工環境,保護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必須做好施工時的`通風工作。根據隧道的長度安裝通風設備,風機產生的噪音及隧道中廢氣的集中排放均應符合環保的有關規定。隧道內降塵措施。施工防塵采用水幕降塵,在距離掌子面30m外邊墻兩側各放一臺水幕降塵器,爆破前10min打開,放炮后30min關閉。施工過程中,在左右兩側開挖排水溝,洞內裂隙水和污水通過抽水機抽出隧洞,為減少污染,修建污水處理池,經過凈化沉淀后排入水溝。隧道噴射砼采用濕噴工藝,減少粉塵產生。隧道噴射砼材料選擇要求: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細度模數大于2.5的硬質潔凈砂或粗砂,粒徑5mm~12mm連續級配碎(卵)石,利用洞口處理合格的水,盡量少用飲用水。噴射前,檢查隧道斷面尺寸,對欠挖部分及所有開裂、破碎、出水點、崩解的破損巖石進行清理和處理,清除浮石和墻腳虛碴,并用高壓水或風沖洗巖面,噴頭距巖面距離以1.5m~2.0m為宜,噴頭垂直噴面,噴初期支護鋼架、鋼筋網時,可將噴頭稍加偏斜,角度大于70°,噴射路線應先邊墻后拱部,分區、分段“S”形運動,噴頭作連續不斷的圓周運動,后一圈壓前一圈1/3,螺旋狀噴射。噴射砼作業采取分段、分塊,先墻后拱、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噴射時,噴嘴做反復緩慢的螺旋形運動,螺旋直徑約20cm~30cm,以保證砼噴射密實。同時掌握風壓、水壓及噴射距離,減少回彈量。有水地段噴射砼采取如下措施:當涌水點不多時,可設導管引排水后再噴射砼;當涌水量范圍較大時,可設樹枝狀排水導管后再噴射砼;當涌水嚴重時可設置泄水孔,邊排水邊噴砼。增加水泥用量,改變配合比,噴砼由遠而近逐漸向涌水點逼近,然后在涌水點安設導管,將水引出,再向導管附近噴砼。當巖面普遍滲水時,可先噴砂漿,并加大速凝劑摻量,初噴后再按原配合比施工。當局部出水量較大時采用埋管、鑿槽、樹枝狀排水盲溝等措施,將水引導疏出后再噴砼。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適當提高隧道內車輛最高限速,減少車輛通過隧道的時間,減少廢氣滯留時間,以便減少運輸車輛對隧道內空氣的污染。隧道內施工人員佩戴防毒面具提高自身保護措施。隧道工人及時倒班,避免人員在洞內工作時間過長。
1.3根據圍巖情況選擇適宜的開挖方式,避免地表沉降
精心安排開挖施工。開挖方法宜采用雙側壁導坑先墻后拱法,拱部開挖時保留核心土,初期襯砌應緊跟開挖面施工,并妥善處理好陷穴、裂縫,以免地面水侵蝕洞體周圍,造成巖體破碎帶坍塌。初期支護完成后及時進行襯砌砼的澆筑。
2結語
隧道工程的環境保護措施是個系統工程,涉及面較廣,應該按照環保要求配備施工輔助設施,制訂各種預案,并進行演練,做到既要達到工程建設目的,又要使工程與自然環境協調,及時預防各種污染和破壞環境的事故發生。
保護環境論文9
文摘:人類經過長期的奮斗,在改造自然、發展社會經濟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同時,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實實在在的威脅。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面臨的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因此,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是二合一、二合一的任務。保護環境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只有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確保人與自然的和諧。它是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前提,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的保證。
關鍵詞: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
1可持續發展的本質
可持續發展不僅是滿足當代需要的發展,而且不危及子孫后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可持續發展包含兩個重要內涵:第一,需求,即滿足人類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以基本需求為重點;第二,涉及人類發展和需要的限制應通過人類技術的進步和管理,以地球上資源的可負擔性來加以限制。為了協調和制約發展,我們應該限制環境滿足當前和未來需要的能力,以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沒有對發展的限制,這將是不可持續的。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手段,社會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標。隨著環境問題的出現,倡導可持續發展模式迫在眉睫。當今世界正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是在人類對環境和資源的可持續性有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提出的。它來自環境保護。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人類必須與自然協調才能生存。不適當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環境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工業革命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國家一直在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通過消費大量不可再生資源來維持較高的消費水平。
工業生產雖然增長了幾十倍,但各國都存在人口膨脹、資源短缺、環境退化、生態破壞、貧困加劇、發展不平衡等社會矛盾。可見,可持續經濟發展、和諧社會發展和良好的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念。這不僅關系到人類的未來和命運,而且關系到發展高消費、高增長、不考慮自然承受能力的消費經濟模式,通過消耗大量自然資源來促進經濟發展。它導致人與自然環境的不和諧。可持續發展是自然界物質不朽和能量守恒的普遍規律,它應用于人與自然環境系統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滿足人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中心。的基礎上盡量減少資源的消耗,人類必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更少的輸入和輸出,促進可再生資源的增長,使物質和能量的轉化率達到最佳效果的情況下相互協調的系統,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人們需要利用盡可能少排放消耗時,以減少自然的負荷,使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保持良好狀態,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協調。
2.環境功能與環境問題
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可能孤立地進行。環境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頻繁條件之一。
保護環境論文10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句話,是每個地球人都知道的,但是又有幾個人做到了呢?看看如今,校園里、廣場上、長城上、大街上,到處都有一些瓜果皮、塑料袋,我們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地方,不是垃圾堆,如果我們地球上到處都有垃圾,那地球還是我們人類的家遠嗎?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任何事情都要以身作則,做什么事都要有點積極性!地球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共同家園,我們是不是應該一起來保衛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呢?地球是一個有樹、有花、有草、有水的星球,是人類一代代生長繁衍的地方,這個這么美麗的地方,如果受到環境的污染,剛出生的嬰兒會變異,污染環境對于我們人類的生活有多大的危害。如果再像這樣繼續污染環境,那我們的地球將會變成什么樣子,也許20xx年真的是世界末日了!這有一首我們自己做的詩,也是跟保護環境有關的:炎黃子孫拿起鐵鍬保護環境多多種樹這就是我們,21世紀小學生的心聲!
你們想想,連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都想到這一點了,更何況你們這些,長輩們呢?你們也是從老一輩熬過來的.,有很多老年人都經歷過軍墾,種過許多樹,是把如今的石河子,一手創建出來的!他們那么辛苦是為了什么呢?還不是為了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們,新一代的人民們能過上好日子!老一輩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一手創建出來的現代社會,難道我們還不懂得珍惜嗎?我們還要去破壞嗎?他們這么做都是為了我們!我們為什么就不能好好保護環境呢?希望大家跟我一樣,心里面時時刻刻都要想著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要想著老一輩他們辛辛苦苦創建出來的這么美麗的城市!我們不但不能破壞,還要發起更多的人去保護環境!讓他們也加入我們,讓我們一起去保護環境!從今天起,希望我們大家要以實際行動來證明!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保護環境吧!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保護環境論文11
地球,是生命之源,沒有了它,就不會有我們,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母親。可是,可是現在,地球媽媽變成什么樣子了?大氣污染、水變渾濁,以及大面積的森林被砍……而制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地球的兒女們——人類。你愛地球媽媽嗎?我愛。作為21世紀的少年兒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深愛著地球。可以說,我們的一切都是地球給予的,我們愛地球,所以也要保護地球。面對這些殘酷的現實,我們應該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保護地球,應該從不起眼兒的,掉在地上的一張小紙片做起,應該從關緊水龍頭,不讓那幾滴水白白流走做起。幾滴水是沒什么,一會兒不關燈也沒什么,但一天幾滴,一天浪費一會電,一年呢?幾年呢?加起來就有多少水,多少電了呀?現在用水緊張,而中國又是缺水的國家,我們更應該節約每一滴水。
我愛地球媽媽!我希望每一個人都這么想。原來有人曾說:“我們向地球母親索要的東西太多,破壞它了太多,它也要報復了。”泥石流、干旱、暴雨、地震、海嘯、沙塵暴……海嘯是地球媽媽的淚,地震是地球媽媽在訴苦……可我們誰用心聽過地球的`訴說?聽它的愿望?我們應當用心傾聽地球的訴說,保護我們的,唯一的地球。
保護環境論文12
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也是人類的母親。我們依賴它,探索它。這個蔚藍色的星球多么美麗,但我們要知道:地球只有一個!
遺憾的是,很多人都知道環保的重要性,但他們卻選擇視而不見,繼續隨心所欲地污染著地球家園。曾經有一位環境科學家曲格平說過:“只有通過改變,才能挽救人類的命運,也只有改變,才能讓我們的后代子孫能夠生存。”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因此現在有很多人在街上喊口號,但卻沒有真正的行動。但是,這樣做能減輕污染嗎?當然不能!我們必須采取實際行動來拯救我們的地球。
看,我們的城市河流一度變得黑臭難聞,排放的廢氣讓空氣質量越來越糟,大量的城市綠地被開發成了“石屎森林”,清脆的鳥鳴聲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如果我們繼續這樣做,水資源將變得更加短缺,空氣質量將持續惡化,本世紀將有10%的鳥類物種面臨生存威脅。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人類自身的行為,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的過錯并采取積極的措施去改變現狀。
樹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氣,凈化空氣,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必要的條件。但是有一些人為了金錢去亂砍濫伐樹木,造成了過度的水土流失,使大地的植被受到嚴重的破壞,綠洲和城市也荒漠化,我們人類的生存受到了威脅。就我們平時用的一次性筷子,每天都要耗費數十畝的.森林,樹木除了可以做家具和建筑材料外,似乎沒有任何價值。難道還有人不懂樹木對我們意味著什么嗎我們居住面積已經很小了,可能連我們的土地都失去。我們的母親河——黃河近年來河床和含沙量不斷增高,成為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幾條江河之一。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黃河從我們手中枯竭。
如果我們再肆無忌憚地破壞環境,大自然將會給予我們懲罰。那些特大的洪水剝奪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還有由于溫室效應,南極北極的冰川融化導致水平面升高,海水淹沒了沿海地區,經濟損失慘重。難道這不是的證明嗎
我的家鄉廣寧是靠竹海生態旅游來發展經濟的,而今,某些竹林的環境惡亂不堪,讓人叫苦不迭。竹海生態游是我們廣寧發展的根,如果根被破壞了,怎能長出茂盛的枝葉、開出美麗的花兒呢
讓我們善待人類、善待自然吧!不知大家是否看過《保護環境可做的100件事》這篇文章。其實,我們能做的事很多很多。在植樹節栽一盆花、種一棵樹;保護野生動物,是生態得到平衡;珍惜水資源,不要向江河傾倒垃圾;當環保小衛士,利用每個綠色紀念日宣傳環保意識。
現在,地球的生態環境加劇惡化,環保警世鐘已經敲響了。讓我們齊齊加入保護環境的行列,創立一個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未來,讓人類與自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吧!
保護環境論文13
人是自然環境的產物,自然環境又養育著人類。人類與環境就像魚和水的關系,須臾也不能分離。但是,目前全球范圍內的自然怎么樣呢?由于人口的激增和人為引起氣候異常、土地沙化、物種滅絕等一系列問題。同時,人類為了生存,大力發展工業生產,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又反過來影響人口素質和人類的健康。因此,環境對于人類至關重要,人人都要珍惜環境,愛護環境,做到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那么,怎樣做到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呢?
首先,我們應該提高認識,遵守社會公德和具備良好品德。保護環境是一種公德,即公共道德,是在不同的社會制度并存的時候,整個人類都應具有的行為規范。在地球環境日立益惡化的今天,愛護地球的環境,是地球上每一個人的責任,每個人都應該具有這種公德。有的人為了自己的私利而破壞環境,就不具備這種公德。同時,保持環境是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的組成部份。保護環境既是物質文明的內容,又是精神文明的內容。沒有一定的物質基儲一定的投資,保護環境就是一句空話。但是,如果人們精神不文明,再多的投資,再好的設備,也搞不好環境保護。我們每個公民都有了這種認識,都具備的美德,就會以自覺得愛護樹木,草地和野生動物等,就會與不愛護環境的行為作斗爭,從而形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良好社會風氣。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就是要把保護環境時刻記在心上。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幾乎每時每刻、各行各業、全國各地都在發生。只要我們每個人立足本身,時刻想到環境保護,就會從大局出發,自覺地保護環境,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就是要隨時隨地為保護環境盡自己努力。保護環境不僅在工作崗位上能作出貢獻,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樣能作出貢獻。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減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減少或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飯盒,不使用紙巾而使用手絹,不隨便丟使用過的電池,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使用錄音機、電視機、樂器時音量不過大,不為了自己一時的方便或樂趣而踐踏草地、采摘花木,不隨便丟棄垃圾,不貪圖享受和趕時髦而去吃野生動物……如果人人都注意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我們的生活環境就會有很大改善。世界上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環境公害的困擾,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才使環境有了較大的改觀,人們已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作為具有傳統美德的中華民族的成員,應該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人民能做到的`,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人民也能做到,而且比他們做得更好。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還要有主人翁的精神,具有一種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對那些隨意污染和環境的行為敢于作間爭,敢于制止。例如,有一位外國人初到瑞士,人生地不熟。他有一次停車在街道旁,一位婦女走過來,嚴肅地對他說,要么把車開走,要么把“火”熄滅。他問,為什么?那位婦女說,停車不熄火,豈不污染空氣?這位婦女的行為就體現出一種熱愛和保護自己生存環境的美德和責任感。
只有我們每個人都能真正做到“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才能遏制目前環境日益惡化的趨勢,我們的生存環境才會有較大的改觀。對于一個來說是這樣,對一個國家來說也是這樣。
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保護自己
為了保護人類的搖籃——地球,讓我們都從我做起吧!
簡評:說理性很強的文章,圍繞“為什么要保護環境”“怎么保護環境”有理有據地展開議論,是篇較好的議論文。
保護環境論文14
[1] 龍翠翠. 玻璃企業環境監管現狀與對策研究[D]. 燕山大學 20xx
[2] 常中豪. 論我國環保NGO參與環境保護制度的完善[D]. 福州大學 20xx
[3] 李浩. 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問題研究[D]. 河北大學 20xx
[4] 張秀梅. 論退贓情節法定化[D]. 福州大學 20xx
[5] 王畫. 論家族企業公司治理中的監事制度[D]. 福州大學 20xx
[6] 秘明杰. 環境權利法律確認的'法理分析[D]. 福州大學 20xx
[7] 吳麗涵. 生物遺傳資源和相關傳統知識的保護制度研究[D]. 福州大學 20xx
[8] 陳晗霖. 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制度研究[D]. 福州大學 20xx
[9] 向桃. 我國工業廢水集中處理法律制度研究[D]. 西南大學 20xx
[10] 孔谷雨. 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公眾參與[D]. 蘇州大學 20xx
[11] 俞奇沐. 武陵山區旅游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 西北民族大學 20xx
[12] 林萌. 我國環保產業法律制度研究[D]. 福州大學 20xx
[13] 李全金. 我國西部工業污染的法律對策研究[D]. 西北民族大學 20xx
[14] 張寧. 當前我國環保執法阻力分析及對策探究[D]. 燕山大學 20xx
[15] 劉克亞. 環境保護經濟引導制度研究[D]. 福州大學 20xx
[16] 馬艷輝. 資源型央企環境監管體制研究[D]. 燕山大學 20xx
[17] 陳越. 我國環境治理決策的困境及對策研究[D]. 燕山大學 20xx
[18] 張旸. 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研究[D]. 西安財經學院 20xx
[19] 黃莉敏. 環境行政獎勵制度研究[D]. 福州大學 20xx
[20] 潘書宏. 環境信息公開制度研究[D]. 福州大學 20xx
保護環境論文15
今天,是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從家里走出來找朋友完,忽然看見一堆堆的垃圾被別人丟在草叢旁邊,我心里看了很是不舒服,所以我就把垃圾慢慢地丟進垃圾桶里,就這樣,一個、兩個、三個……的解決了。
這時又有一袋垃圾從天而降,差點砸到我的頭了。我心里想:是誰這么沒功德心啊,亂拋垃圾,也不看看有沒有人,就拋。我無奈的把垃圾丟進垃圾桶里。
我剛丟完垃圾,媽媽就走過來對我說:“你正在干什么呢?”我說:“我在保護環境。”媽媽又說:“兒子,你長大了!”我疑惑不解地問媽媽:“我長大了什么?”媽媽滿面笑容的說:“你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保護好身邊的環境,不是長大了是什么?”“哦,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媽媽又對我說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如果我們人類要是把環境給破壞了,蚊蟲、老鼠、疾病等禍害就會降臨到我門人類身上。所以我們人類必須保護好地球,讓我們有一個美好的家園。”今天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我會牢牢地記住這句話的,我要用這句話時時刻刻的提醒我自己要保護好環境。
【保護環境論文】相關文章:
保護環境的論文06-21
保護環境論文07-17
保護環境的論文(熱)07-06
保護環境的論文【精】07-08
保護環境的論文經典(15篇)06-27
保護環境的論文精華[15篇]06-28
保護環境論文(通用8篇)05-29
關于保護環境的論文(精選7篇)06-03
保護環境的議論文范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