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環境保護論文

時間:2024-06-14 18:40:39 環境保護論文 我要投稿

環境保護論文[推薦]

  在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環境保護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環境保護論文[推薦]

環境保護論文1

  1建設生態園林的意義

  園林生態環境建設在人們的生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不斷地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對于人們生活城市的布局也起到重要作用,要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作為園林建設的指導思想,提高園林建設中植物多樣化的特征,滿足園林設計的需求,對于植物進行合理的分布,更好的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效益為一體的城市綠地生態建設系統。生態園林建設可以有效的提高人們的居住環境,對于城市建設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氣候,更好地優化環境,提高人們生活環境的美化度,對于城市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城市綠化建設要適應生態園林建設的思想,通過對環境的改善以提高城市的整體建設,城市綠化建設也就是生態園林建設的衡量標準,生態園林建設對于環境保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生態園林建設的發展,不僅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更好的落實了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園林建設中我們重要的方向也就是要以生態建設為基礎,更好的保證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增加歷史的責任感,更好的加強生態園林工作的指導工作,可以有效的設計園林方案,保證園林的實際意義,可以讓園林生態建設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積極的引導生態園林建設向“人與自然的和諧”目標發展。

  2生態園林建設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2.1改善環境質量

  現代園林中的植物在應用的時候種類繁多,無論是以植物為主景還是植物與其他的園林要素共同構成的為主景,在植物種類的選擇、數量的確定、位置的安排方式上,園林植物都表現出空間景色的特色和風格。城市人口相對密集,人們呼吸與工業生產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交通工具的使用排放了大量的氮氧化物等各種污染物,城市空氣污染十分嚴重。因此可以通過利用植物吸收某些特定污染物的能力,能有效減少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并改善空氣質量。

  2.2順應地勢,割劃空間

  相應的植物空間規劃中,我們主要就是要順應地形,根據地形的特點進行相應的配置,將城市的水源和規劃進行有效的設計,提高相應的變化的規律,同時還要滿足人們的欣賞的要求,對于城市的地形規律也不能全面保存,也不能過分的進行設計,主要就是要保證景物與地形更好的融合。現代園林空間的設計主要就是根據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出發,更好的提高園林的植物與自然相融合,對于植物的多樣性也是十分的重要,配置的時候要根據景物的特點,空間的大小進行設計,保證人們生活的質量。

  2.3模擬群落結構安全保護

  園林植物配置的空間無論是從平面還是立體面看,都要根據植物的形態和高低以及大小等性質進行分析,同時還要根據植物的綠葉、色彩和質地進行了解,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群體的配置要充分發揮不同園林植物的個性特色,有效的突出主題,在園林植物綠化建設中既要開朗中有封閉,還要以無形之虛造有形,體現自然的環境之美。植物對城市綠化建設中講求林冠線和曲折回蕩的林緣線,植物的空間設計主要就是根據植物的特點進行,對于平直彎曲的植物進行有效的規劃,更好的保護環境,在對道路的配置的時候要以整齊為美,同時風景也就要以自然唯美,對于一些相應的開闊的地方要更好的滿足人們的視野,還要講究其風韻之美,對于一些彎曲的植物進行景觀的設計的時候,我們要保證植物的使用的價值,對于固態建筑的設計的時候,也就要根據植物四季的變化,讓其四季都具有美感,讓生活更加自然和諧。

  3生態園林建設中園林植物的應用

  3.1彩葉植物的應用

  園林植物建設是對園林藝術的'繼承與發展,也是對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考查。園林植物建設中,彩葉植物因在生長季節內能呈現出鮮艷的色彩而備受人們的歡迎,彩葉植物具有成景快、栽培容易、觀賞期長等特點,在現代城市園林綠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2地被植物的應用

  所謂地被植物也就是指具有一定觀賞價值,大面積的裸露在地表,生長在陰濕的樹林和樹林孔隙之間。比如人們生活中最為熟悉的草坪和草本花卉植物。地被植物能可以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同時還可以減少城市灰塵的污染,凈化空氣減少城市噪音,對于環境保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

  3.3攀緣植物的應用

  在對園林設計中,更好的保護環境主要就是要根據園林的特征來選擇植物,更好的運用較少的面積提高巨大的綠化作用,所以我們這時候要充分的利用攀緣植物進行垂直綠化是拓展綠化空間、增加城市綠量、提高整體綠化水平、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如爬山虎的作用主要是綠化,尤其是垂直綠化,同時還有吸附灰塵、凈化空氣、減緩墻體表面風化、降低噪聲污染、降低樓房室內溫度、增加濕度等許多優點,而且對被吸附物沒什么傷害。

  3.4竹類植物的應用

  我國很早之前也就具有“竹子王國”的稱號,相應的種類十分多,分布的地區也是十分的廣泛,我國具有歷史悠久的竹子文化,所以園林設計的時候要更好的運用竹子的優點,根據相應的地址的特色,對竹子進行有效的設計。竹子具有形態美和風格美的特點,而且竹子生長快,成材早,一次栽植成功就永續利用,對于竹子的生長具有個很好的適應性,能很好的使應環境,同時對于竹子的枝葉茂盛,根系發達,竹鞭縱橫交結,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固土防沖,防風減災等良好功能,對維持生態平衡,保護人類生存環境起到很好的作用。

  4結束語

  園林植物在生態園林建設中十分重要,選擇適合的植物,結合地質的遠近,對園林進行設計。生態化發展對于人們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園林綠化的生態功能和城市功能也將越來越多地受到居民的關注。園林設計師應有較全面的修養,堅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原則,才能高起點、大視野、全方位地把握生態園林的建設,從而營造健康、美觀、和諧的城市環境。

環境保護論文2

  近年來,隨著水體污染日益嚴重,我國水資源污染問題越來越強烈地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人們對高質量飲用水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嚴格立法,開發新的凈水技術和工藝流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

  一、水資源的污染現狀

  (一)從有監測資料的國內120多條河流看,有850條受到污染,占總數的70%以上,嚴重污染的有230多條,城市附近90%的水域受到污染。有些城市附近的河流竟成為污水溝。

  (二)河流狀態的改變。作為淡水水源的部分主要江河,其形成主要靠降雨,由于地球氣候的改變,我國尤其是北方地區,年降水量大量減少,幾乎年年干旱,造成江河流量減少,甚至出現斷流。

  (三)惜水節水意識不強。我國目前的生活用水量逐漸遞增,一方面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質量有關,另一方面也跟人民惜水節水意識下降有關,工業合理用水的重復利用率低。

  二、引起水質污染的原因

  給水水質主要取決于水源水質,水源污染導致給水水質遭到破壞,這種狀況已經達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

  (一)氨氮污染

  農用化肥的大量生產和施用使NH3-N、NO2--N、NO3--N對水體的污染非常嚴重。國內外的研究已表明:飲用水中NO2-、NO3- 的含量與胃癌、食道癌的.發病率有直接的關系。河北、山東、四川、河南等地的調查研究發現:胃癌、食道癌高發區飲用水的NO2-、NO3-含量均高于胃癌、食道癌低發區。

  (二)有機物污染

  給水水質污染問題中,以有機物污染問題最為嚴重。國內外的監測與檢驗結果也表明了有機污染物的普遍大量存在。例如,在上海蘇州河與黃浦江匯合口下游的水中,已檢出700余種有機物,在薊運河中檢出81種,在黃河水中檢出60余種,在松花江水中檢出260余種,在北京地區的地表水中檢出63種,地下水中檢出41種。

  (三)其它污染物

  除上述幾類污染物外,含有重金屬的農藥和化肥導致的污染情況也是普遍存在的。

  三、防治水質污染的對策

  (一)完善飲用水水質標準

  為確保高質量的飲用水,必須嚴格立法保護好作為生產飲用水的水源。我國現行的水質標準和規范與國際現行的標準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制定水源及飲用水的質量標準規范,特別是化學質量標準規范時,應參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標準(如美國、蘇聯、歐洲共同體以及日本等國的標準),并且廣泛收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建議,結合我國各地區的具體實際情況,來進行編寫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水質標準和規范。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定期修改和完善生活飲用水質量標準規范。

  (二)采取綜合防治對策

  對于已建水廠應加強對給水水質的監測,把握上游水質污染實況,查明水質污染原因;新建水廠應盡量選擇較好的給水水源,在進行上游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同時,提出上下游有關地段的環境保護要求,努力做好水源保護工作。針對污染源,采取綜合性的環境保護對策。與此同時,對給水水源提出地段環境保護要求,城市污水排水須經二級生化處理后入江,且排水口必須在給水取水口下游1000米以遠。水源必須達到二級水源要求。

  (三)改進給水凈化技術

  傳統的給水凈化工藝為混凝、沉淀、過濾和氯化消毒。近年來,我國有不少水廠正在進行生物活性炭凈化飲用水的研究。采用生物活性炭法,對于去除水中色度、嗅味、NH3-N、NO2--N、NO3--N、酚、硝基苯、氯仿、有機氯、氰化物、六六六、錳、鋅、砷、鐵、福、汞、銅、鉻、硒等多種污染物有明顯效果,凈化后的水能達到國家新的飲用水標準。

  (四)采用分質供水方案。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絕大部分城鎮的給水管網體制都是生活、生產供水合流制,全部給水按飲用水的要求凈化。供水合流制對非生活用水作了不必要的凈水處理,浪費了資源。采用分質供水,把一般工業用水和生活沖洗水經過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工序處理成現行供用的自來水。并且另建一個飲用水系統,經過深度凈水技術處理供生活飲用和工業商品用水,通過管網系統送至每家每戶,一般該系統只需總水量的10%即可,雖然管網投資較大,但是為飲用水水質的改善和提高開辟了新途徑。

  給水部門應密切配合環保部門,經常廣泛了解污染狀況,積極采取對策,不斷研究開發新技術,為創造良好的飲用水而努力。綜上所述,增強環保意識對水資源保護至關重要,同時也為人民生活創造了良好環境。增加水質的可靠性,減少設施的受損程度對給水行業發展更具其活力。

環境保護論文3

  1 引言

  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具有復雜性和時變性,涉及多部門、多地區和多領域,需要處理海量的各類數據,這為問題的解決增加了不小的難度[1].本文從分析生態環境相關數據入手,對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各類生態環境相關的數據資源,建立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的架構及關鍵技術展開論述。

  2 生態環境相關數據的現狀分析

  目前,應用于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數據資源主要包括三類:

  地面監測數據:此類數據主要來源于各地的生態環境在線監測系統。由于各系統開發時期不同,技術手段各異,數據格式多樣,各系統之間很難形成信息共享。

  遙感監測數據:此類數據主要來源于衛星遙感數據和航空遙感數據。

  地理信息數據:此類數據的來源主要有野外采集、地圖數字化和航天遙感采集、攝影測量等。

  目前,傳統的信息化技術在環境數據整合工作中仍占據主導地位,而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上述三類數據的統一存儲、協調工作,真正建立起實用價值大,適用性廣泛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還沒有相關的工作開展。

  3 大數據技術概述

  大數據技術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綜合性信息技術[2],對于處理超出傳統數據庫系統存儲、管理和分析處理能力的多來源的、海量的數據集群,具備天然的技術優勢。大數據技術的主流應用框架是Hadoop 生態系統。它以 HDFS 分布式文件系統和 MapReduce 分布式計算框架為核心,可以對大數據進行高效的分布式處理。

  4 大數據平臺的構建

  生態環境問題涉及大氣、土壤、水、生物圈、氣候等方方面面。為此,我們在推進大數據技術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相互結合的過程中,采取了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策略。

  在本文中,我們選取對環境影響比較突出的大氣污染問題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利用 Hadoop 生態系統中的 HDFS 技術,建立起秦皇島地區的大氣污染防治大數據平臺。未來,通過建立基于此平臺的大氣業務應用系統,我們可以對秦皇島地區的大氣污染物來源情況進行準確有效的分析。這一應用模式的探索,也將為未來更廣泛生態環境數據的綜合性分析與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平臺所采用的地面監測數據包括:工業企業污染排放情況、火電企業污染排放情況、鋼鐵冶煉企業污染排放情況、水泥企業污染排放情況等。

  平臺所采用的遙感氣象數據主要是用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 發布的` 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FNL)資料[3].我們不直接使用 FNL 的原始數據,而是采用經過 NOAA-Air ResourcesLaboratory(ARL)預處理模塊轉化后的數據。基于 FNL 資料,可以計算在某一時段內抵達秦皇島地區的后向氣流軌跡,從而有助于配合地面監測數據揭示秦皇島地區大氣污染的可能來源。

  納入平臺的地理信息數據主要有兩類:(1)圖形數據:此部分數據以矢量圖形的形式存儲于 HDFS 系統中。它們的來源主要是利用搜狗地圖所提供的靜態地圖 API.(2)文本數據:此部分數據包括:a)監測污染源的位置數據;b)交通擁堵情況;c)氣流軌跡數據:此類數據由 FNL 資料計算而得。各類文本數據都將構成獨立的圖層,利用搜狗地圖提供的 API,標注于圖形數據之上。

  5 關鍵技術研究

  各類數據會被存入統一的大數據平臺。我們采用 Hadoop 分布式集群結構作為大數據平臺的存儲結構。我們使用 100 臺 PC 級電腦構建起分布式數據存儲集群,每個節點同時承擔計算和存儲的角色。各個數據節點中存放大氣污染相關的大數據。元數據主節點則存放各類大數據在數據節點中的副本分布位置。元數據輔助節點承擔與元數據主節點類似的任務,當元數據主節點宕機時,可以重新啟動元數據主節點。元數據主節點上保存著訪問 HDFS 文件系統的索引信息,它們主要來源于數據預處理過程中提取的元數據。對于修改元數據主節點信息的操作,事務日志中都會插入相應的記錄。而數據索引到數據存儲的映射,副本的位置及編號等信息,都存儲在元數據主節點所在的本地文件系統中的一個映射文件中。

  對于大數據而言,要想實現數據的高效穩定的訪問機制,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1)對數據分塊存儲并建立適宜的物理數據副本規模;(2)采用適宜的副本存放策略和數據讀寫策略[4].我們采取了搜集數據訪問反饋信息的策略,利用統計學方法實現了副本規模的動態調整。而對于副本的存放策略,我們考慮將不同副本存放于不同機架的電腦上,以保證一個機架出現故障時不致丟失數據,并且還能在讀數據時充分利用不同機架的帶寬。數據的讀取策略則采用從距離讀請求節點最近的存儲節點上讀取數據。同時,我們將對數據加工的相關業務代碼從加工請求所在的電腦發送至數據副本所在的電腦執行,盡可能不在電腦之間進行數據副本的傳遞,以提高寫數據的效率。

  6 結論

  本文將大數據技術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之中,將秦皇島地區的地面監測數據、遙感監測數據、地理信息數據整合在一起,建立起秦皇島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大數據平臺,使相關的業務應用有了一個統一的底層數據支持。未來,我們可以基于此平臺建立大氣污染數據分析系統等業務應用系統,對秦皇島地區的大氣污染物來源情況進行準確有效的分析。

  參考文獻:

  [1] 張永亮 , 俞海 . 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思路與方向 : 國際社會的觀察和建議 [J]. 中國環境管理 ,20xx(01):43-47.

  [2] 肖筱華 , 周棟 . 大數據技術及標準發展研究 [J]. 信息技術與標準化 ,20xx(04):34-38.

  [3] 趙恒 , 王體健 , 江飛 , 謝旻 . 利用后向軌跡模式研究 TRACE-P 期間香港大氣污染物的來源 [J]. 熱帶氣象學報 ,20xx,25(02):181-186.

  [4] 宮婧 , 王文君 . 大數據存儲中的容錯關鍵技術綜述 [J]. 南京郵電大學學報 ,20xx,34(04):20-25.

環境保護論文4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如何在兼顧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了現階段主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是發展農業經濟中應當著重考慮的問題之一,不僅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主要對當前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了分析,明確了在發展農業經濟的同時應當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詳細描述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為解決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1農業生態環境問題的提出

  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的開始關注農業生態環境,傳統的農業生產對環境產生了極大的破壞,大量農藥的使用不僅對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時也對周圍的水資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嚴重的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生活,不利于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大量化肥的使用也為土壤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化肥使用頻繁直接會導致土壤板結,農作物產量減低,降低農民的生產效率,農民生產效率降低,會增加化肥的使用量,直接形成了惡性循環。農業生態環境的功能利用并不合理,這就直接導致了一系列的農業生態問題,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大量的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逐年增加。同時中國是人口大國,人口數量的增加會對自然生態環境帶來一定的威脅,人們的過度開發,對原有的生態平衡產生了負面影響,直接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人口數量成為影響生態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中國技術發展不均衡,存在地域性的差異,一些技術水平發展較落后的地區,在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并沒有注意到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陷入了惡性循環。近年來,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導致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中產生的垃圾不能夠通過自然消解,同時人們不注重對垃圾的處理,大量的垃圾產生導致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和數量[1]。

  2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導致的深層次問題

  首先,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直接導致了城鄉差距加大,加劇了農民的貧困程度,據統計,目前大量的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在生態環境較為惡劣的地區,生態環境惡劣直接制約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導致當地農民不能夠擺脫貧困,形成惡性循環。貧困導致人口增長和生態環境趨向脆弱;反過來人口增加又使貧困加劇,致使生態環境更加脆弱;脆弱的生態環境使貧困變本加厲,這使得貧困地區陷入了PPE怪圈;其次,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直接加劇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壓力,由于我國的人口眾多,可以用的土地資源有限,如果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下去,會導致大量的水土流失,嚴重影響我國的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直接制約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最后,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也會直接導致大量的自然災害的產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減少等,會嚴重威脅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提升[2]。

  3農業與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可持續發展是指在滿足現有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生產,生產的前提是不能夠破壞后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環境發展是協調統一的,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如果在經濟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同時,人們無限制的對生態環境進行破壞,那么子孫后代就不能夠安居樂業。農業作為中國的基礎產業,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想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借助科學技術,在保證農業生產效率的前提下,將對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是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相協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人們的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業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基礎,沒有農業生產作為其他產業發展的基礎保障,就沒有社會的穩定,其他產業的發展就會舉步維艱。

  4增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

  4.1加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建立現代農業耕作模式

  按照國家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政策,應當加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利用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將信息化管理和機械化生產引進農業生產過程中,降低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對資源的浪費。不斷優化生產區域布局,調整種植業、養殖業的內部結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進程,鼓勵通過創新提高生產效率。將傳統的粗放型的生產模式逐漸轉變成集約型的生產形勢,在發展農業的同時注重環境生態的保護,是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協調統一,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對生態環境不必要的破壞,真正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

  4.2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應用系統工程方法,把傳統農業技術和現代農業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當地自然和社會資源,因地制宜,實現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者之間的統一。在農業發展模式方面,針對不同的地區指定切實可靠的發展措施,不能一味的采用一種發展模式,應當根據當地的特色,揚長避短,實現優勢互補。在山區,應大力發展果業、林業、畜牧養殖業。在丘陵地帶,應根據其自然環境,選擇合適的農業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楊祥祿,郭鵬.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J].四川農業與農機,20xx(6):8-10.

  [2]李敏.長白山保護開發區農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xx,36(5):145-148.

  [3]李煒,李剛.夯實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基礎——全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會議綜述[J].農村工作通訊,20xx(15):23-25.

環境保護論文5

  摘 要:建筑節能有利于節約資源,節省能源,減少建筑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關鍵詞:建筑節能;溫室效應;大氣質量變差;環保建材;能源的綜合利用

  1 概述

  我國能源環境與世界能源問題相比更為嚴峻,一方面我國人均能源可采儲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能源消耗巨大。以建筑能耗為例,建筑能耗大體占到全國總能耗的30%—40%,是發達國家的2—3倍以上。我國人均耕地只占世界的1/3,而實心粘土磚每年毀田達12萬畝;我國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衛生潔具耗水量高出發達國家30%以上,污水回水率僅為發達國家的25%;鋼材、水泥等物耗水平也要比發達國家高出10%—3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所作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現階段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城鄉建設的加快,我國住宅建設日益擴大。據推測,到20xx年,城鎮50%以上的建筑將是21世紀內建造的。因此,有效的降低建筑業的能源資源消耗,減少建筑行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將對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 環境污染狀況

  2.1 溫室效應

  目前已發現有30多種氣體能夠引起溫室效應,其中較為主要的有CO2,CH4,O3,CO,N2O、水蒸氣、二氯乙烷、四氯化碳及氟氯烷等。溫室效應引發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影響和危害主要有幾個方面:海平面上升;全球降雨不均衡,有的地區發生洪澇、有些地區發生干旱;影響大氣環流,出現異常天氣情況,造成農作物歉收;快速的氣候變化造成大量物種的滅絕,對生物產生多樣化影響;全球變暖造成生態系統和環境的變化,引起傳染病的流行,危害人類健康。

  2.2 臭氧層破環

  臭氧層能有效地阻止大部分有害紫外光通過,而讓可見光通過并達到地球表面,為各種生物的生存提供必要的太陽能。而當前人類的活動正在使臭氧層遭到幾乎毀滅性的破壞,人工合成的含有氯、氟的一些物質,尤其以氟利昂和哈龍,對臭氧層的破壞最大。臭氧層遭到破壞會帶來嚴重的后果,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使人體免疫機能下降,增加患皮膚癌、白內障的概率;過量的陽光造成農作物減產,森林的退化;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環;加劇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

  2.3 酸雨

  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是大氣環境質量綜合因素的客觀反映。對酸雨形成起主要作用的Sox和Nox均來自于天然源和人工源,尤其以煤炭和石油燃燒過程中釋放的二氧化碳,礦物燃料中含氮物質燃燒時產生氮氧化物,以及汽車、飛機的尾氣,都產生Nox。

  酸雨對農業的影響主要造成土壤酸化,肥力降低;酸雨會造成水體酸化,破壞水生生態系統;酸雨還會造成植物黃葉并脫落,森林成片衰亡;同時,酸雨會危害人體健康,誘發癌癥、老年癡呆等疾病,使人患動脈硬化、心梗、肺水腫的概率大大提高。

  3 建筑產業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建筑環境是人類活動對資源影響的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世界1/6凈水供應給建筑,建筑消耗掉1/4的木材,消耗掉2/5的材料與能量。全球的建筑相關產業消耗了地球能源的50%,水資源的50%,原材料的40%,同時產生了42%的溫室氣體,50%的水污染,48%固體廢棄物,50%的氟氯化合物,同時建筑結構也影響水域、空氣質量以及社會群體的結構等較大的范圍。

  4 建筑維護結構的.節能

  4.1 墻體的設計

  外墻傳熱在建筑物總體傳熱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當前我國大多采用保溫節能墻體,分為三類:外墻外保溫、外墻內保溫、中空加芯復合墻體。

  其中外保溫具有適用范圍廣、保護主體結構延長建筑壽命、減少熱橋、擴大使用面積等特點,外保溫技術的運用推廣得到了很大發展,較為成熟的外保溫技術有:EPS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膠粉EPS顆粒保溫漿料外墻外保溫系統、EPS板現澆混凝土外墻外保溫系統、EPS鋼絲網架板現澆混凝土外墻外保溫系統、機械固定EPS鋼絲網架板外墻外保溫系統。

  4.2 門窗的設計

  節能門窗要有良好的隔熱保溫性能,夏季能阻止熱量進入室內,冬季能阻斷室內熱量傳出室外。目前具有較好效果的節能門窗主要有:塑料門窗、鋁木復合門窗、玻璃鋼門窗,以及采用發展注膠段熱冷橋技術。

  5 建筑供熱系統的節能(以居住建筑為例)

  建筑節能包括了兩個系統工程,即建筑本身工程節能,和建筑供能系統的節能。而現在許多的“節能建筑”只是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滿足規范節能設計要求,而并不能稱其為節能建筑。

  建筑不僅應具有良好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還要有優化的供能系統,兩者結合組成一個有機系統工程,這個系統能有效運行的關鍵在于供能可調性。例如在集中供熱住宅中,實行供熱熱量計量,用戶根據自己需要調控室溫;在有,可在建筑中設置太陽能利用裝置,冬季當室內太陽得熱能補充室溫時,室內可調供熱系統就能減少對常規熱源的使用。

  6 能源的綜合利用和新能源的開發

  6.1 太陽能的利用

  太陽能作為一種可持續利用的清潔能源,被認為是21世紀以后人類可期待的、最有希望的能源,并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重視。太陽能熱利用的兩個主要方面在于太陽能熱水器與太陽能建筑。

  6.2 地熱的綜合利用

  (1)空氣源熱泵是在供熱工況下將室外空氣作為低溫熱源,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經熱泵提高溫度送入室內供暖。空氣源熱泵系統簡單,初投資較低。空氣源熱泵的主要缺點是在夏季高溫和冬季寒冷天氣時熱泵的效率大大降低,其不適用于寒冷地區,在冬季氣候較溫和的地區,已得到相當廣泛的應用。

  (2)地源熱泵系統是利用較深地層中未受干擾常年保持的恒溫,其遠高于冬季的室外溫度,又低于夏季的室外溫度,可以克服空氣源熱泵的技術障礙,且效率大大提高。在地源熱泵系統中,冬季通過熱泵把大地中的熱量升高溫度后對建筑供熱,同時使大地中的溫度降低,儲存了冷量,可供夏季使用;夏季通過熱泵把建筑中的熱量傳輸給大地,對建筑物降溫,同時在大地中蓄存熱量以供冬季使用。

  (3)地表水熱泵系統是在靠近江河湖海等大量自然水體的地方,利用這些自然水體作為熱泵的低溫熱源而設計的一種空調熱泵的形型式。但是,這種地表水熱泵系統也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同時這種熱泵的換熱對水體中生態環境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4)地下耦合熱泵系統是利用地下巖土中熱量的閉路循環的地源熱泵系統。它通過循環液(水或以水為主要成分的防凍液)在封閉的地下埋管中的流動,實現系統與大地之間的傳熱。在冬季供熱過程中,流體從地下收集熱量,再通過系統把熱量帶到室內;夏季制冷時逆向運行,即從室內帶走熱量,再通過系統將熱量送到地下巖土中。地下耦合熱泵系統保持了地下水熱泵利用大地作為冷熱源的優點,同時又不需要抽取地下水作為傳熱的介質,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節能新技術。

  6.3 風能及其他能源利用

  從廣義角度來講,生物質能、風能、波浪能、水能等都來自太陽能。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今后,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術有望成為替代能源。

環境保護論文6

  摘要隨著現代化建設發展,我國城鎮化腳步越來越快,在改變城鄉結構的同時,也引發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從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民眾環保意識、加快生態環境制度體系建設四個方面,著重研究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環境保護路徑,希望能夠對問題的解決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環境保護;路徑探索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鎮化的速度越來越快。作為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城鎮化的發展極大的推動了我國的經濟發展,改變了我國的城鄉結構,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較大的提升,但是城鎮化的發展也引發了很多的問題,這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環境問題。健康的生態環境是國民賴以生存的根本,也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有了健康的環境,才會有好的人居環境、工作環境,這才是城鎮化發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城鎮化發展進程中,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城鎮化與環境保護共同發展。

  一、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與很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相對落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主要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這些產業多為勞動密集型或資源密集型產業,雖然能夠快速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但是也消耗的大量的資源,還引發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為此,我國應該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首先,我國政府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對現有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加大對科技研究領域的投入,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其次,依靠科學技術對傳統的產業進行改造升級,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有效結合,進一步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提高傳統產業的產出和效率,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第三,大力發展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扶持環保產業的發展;第四,加快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國民素質和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

  二、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

  我國在實施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認識到城鎮化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不是短時間就能夠完成的。我國的城鎮化發展必須遵循相關的規律,切忌不可單純的以造城為目的,盲目的進行城鎮化,應該走一條新型的城鎮化建設道路,在實現統籌城鄉一體化這個大目標的同時,改善城鎮居民的居住環境,建設宜居型城鎮,協調城鄉土地開發、工業生產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之間的關系。各地方政府在實施城鎮化建設之前,必須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制定嚴格的城鎮化發展規劃,并認真落實;重視循環經濟的研究和發展,并將其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抓起來;要針對新型城鎮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制定專項規劃,如節能規劃、水資源節約規劃、再生資源回收計劃等,確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環保目標和工作重點,協調好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民眾環保意識

  在城鎮這個生態環境系統中,人是主體,人不僅能夠設計和建設城鎮的生態環境,同時也對城鎮的生態環境實施管理,因此,人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城鎮的生態環境。但是由于很多城鎮的居民、設計者、管理者等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引發很多的環境問題。為此,各地方政府應該利用廣播、電視以及網絡等媒體,加大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讓新型城鎮的居民以及管理者等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提高其環境保護意識,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保護城鎮的生態環境;當地的社會團體、主要文化部門也可以針對環境保護問題,開展專門的宣傳活動,普及國家關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相關方針、政策,以及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督促城鎮內企業和個人約束自己的行為,避免破壞環境問題的產生;結合當地的資源開發形式,加大對節約資源和發展循環經濟的宣傳,增強人們循環經濟的認識,推動循環經濟在新型城鎮中的發展。

  四、加快生態環境制度體系建設

  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要想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必須建設和完善生態環境制度體系,這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和前提。為此,應該將生態環境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納入市場運行機制進行規制和管理,并針對生態環境問題,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標準體系,構建新的制度框架,強化對環境的保護和管理。同時要以新的生態環境制度為依據對新型城鎮內企業的生產行為進行約束,如有企業違規排放污染物、破壞生態環境的,應該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給與一定的處罰;對于新型城鎮周邊的環境情況,要進行定期監察和數據收集,尤其是飲用水保護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等,并將取得的環境質量數據信息定期向公眾發布,讓公眾能夠及時了解城鎮的環境狀況,督促城鎮居民、企業等保護好周邊的環境;以生態環境制度體系為依據,提高城鎮企業的準入標準,并對轄區內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進行整改,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總之,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環境保護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們必須堅持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和可持續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最大限度的協調好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實現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良性發展。

  作者:王宏 黃月紅 黃美玲 單位:臨安市環境保護局

  參考文獻:

  [1]路日亮.試論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xx(1).

  [2]盧文陽.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生態保護的策略研究[J].宏觀經濟,20xx(7).

環境保護論文7

  電網規劃作為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電網規劃在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情況下,應充分考慮電網未來發展的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提升電網管理水平、供電安全可靠性和提高電能質量的服務水平,在環境方面充分考慮可再生能源的集約化開發和能源的可持續利用。文章主要提出了電網規劃中電源環保遇到的問題,還具體分析和討論了變電站規劃中的環境問題。

  前言

  隨著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調整和發展低碳經濟的要求,我國正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電能在提升能源效率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為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保障安全、經濟、高效、可持續的電力供應,為實現國家提出節能減排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電網規劃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工作,是電力工業實現快速、穩定、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規劃需要對于環境保護有更加深入的考慮。目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民對優質的生活環境越來越重視。而且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逐步推行,世界各國要求共同進行環境保護的呼聲也更加急迫。故電力規劃必須要從全球戰略的角度全面考慮,將電網建設對環境保護的影響納入規劃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 目前電力行業環保現狀

  隨著全球化程度不斷增加,社會和人民的環保意識也日益增強,電力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我國能源資源以煤炭為主,在電源結構方面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將繼續維持燃煤機組為主的基本格局。樹立“綠色環保、生態宜居”的公共形象。良好的生態環境與便捷的商業資源為業主用戶提供了優良生活條件的同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節能減排”。降低能源支出,節約建筑的'建設和運行成本。用戶享受到高效、舒適、便利、綠色的服務。

  長期以來,世界能源消費總量持續增長,能源結構不斷調整。近20年,世界能源發生了深刻變革,總體上形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氣三分天下,清潔能源開速發展的新格局。電能站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逐步提高,隨著電氣化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煤炭、天然氣等石化能源被轉換成電能,化石能源在世界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持續下降。電力是清潔高效的能源轉換利用形式。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發展階段,提高電力消費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不斷提高電氣化程度,是我國充分利用資源、改善環境質量、提高生產效率的一項根本措施。

  2 對電源規劃的挑戰

  電源建設在環保中受到更加多的制約,將對分布式電源等對環境影響較小的電源形式有著更多的需求。分布式發電(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裝置根據使用技術的不同,可分為熱電冷聯產發電、內燃機組發電、燃氣輪機發電、小型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燃料電池等;根據所使用的能源類型,DG可分為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發電與可再生能源(風力、太陽能、潮汐、生物質、小水電等)發電兩種形式。分布式儲能(Dist ributed Energy Storage, DES)裝置是指模塊化、可快速組裝、接在配電網上的能量存儲與轉換裝置。根據儲能形式的不同,DES可分為電化學儲能(如蓄電池儲能裝置)、電磁儲能(如超導儲能和超級電容器儲能等)、機械儲能裝置(如飛輪儲能和壓縮空氣儲能等)、熱能儲能裝置等。

  3 變電站規劃中的環境保護問題

  3.1 降低噪聲

  合理尋找變電站的站址是需要解決變電站噪聲干擾的首要問題,考慮如何利用地形和建筑物等因素,建設變電站,一般選擇將變電站建設在負荷中心位置,但是要避免市政公共設施等等,主要從控制噪聲源和控制傳播途徑兩方面來考慮。

  變電站的噪聲污染就是低頻噪音。低頻噪音的聲音頻率范圍訂為20~200Hz,其中對人體影響較為明顯之頻率,主要為3-50Hz之頻率范圍。因此,通常再夜深人靜或較為安靜的時候,較容易受到低頻噪音的干擾。而且,低頻噪音的穿透力要遠遠高于高頻噪音,它可以輕易穿透墻壁傳入屋中。人體如常時間暴露于低頻噪音環境中會產生壓迫感。

  (1)應用SF6氣體絕緣開關組合電器。(2)變壓器的鐵芯和風扇是變壓器的噪聲主要來源,鐵芯的磁密越小,變壓器噪音就可以越好,但是這樣會增加鐵芯尺寸,如果采用自然通風的自冷方式,就能有效地降低噪聲。

  3.2 變電站整體布置

  3.2.1 總平布局合理

  現代變電站的設計中,要追求整體布局的科學性,合理性。不僅應該合理的利用空間,還應該學會節省空間。降低工程造價,而且還能減小對周圍電磁及無線電干擾的影響,有效地改善景觀。(1)如果有條件,應該盡可能的采取全戶內布置,利用外立面的科學設計對電磁場進行有效屏蔽,通過干擾和吸收的綜合作用,理性化布置,經過距離的增減,降低對周圍電磁場及無線電干擾的影響。(2)簡化接線環節,優化距離和尺寸,將各個電氣設備的接線開關及控制中保持相互設備的兼容性,將間隔及保護單元綜合設計。減少控制面積的分擔,通過設計優化,最終確定方案。(3)現階段電纜的構造有了明顯的變化,很多特殊用途的電纜應用于生活中,不僅能夠滿足工程的需要,還能屏蔽磁場,改善周圍的環境。

  防火、防盜、防水、防腐蝕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考慮,同時還應該在進行總平面布置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工藝與結構要求,還要綜合考慮朝向。

  3.2.2 工藝化處理

  作為胡內站中的全戶內站,應將各個分部的環節整個在一起,例如將開關樓(包括主控室、電容器室等)與其他樓整合成一個整體,這樣才空間建布局中有整體的概念,而且有較為清晰的層次,而且主體明確。建筑物本身有不同的構造面,需要與周圍建筑進行相應的科學化處理,需要對相互關系進行協調處理,完成配套設施的相互作用。有些設備需要進行單獨處理,例如事故排風,有時候需要隱僻處理,以及要注意圍墻的墻面處理,精心造型,選材和處理工藝以及尺寸加工都需要有科學化的處理。此外還要利用色彩的視覺效果。某些不利因素也要重視,絕對不能忽略重要因素,例如地點的選擇,綠環環境因素的考慮,排水的選擇,應該有多套方案,在進行經濟比較和優化的同時不能降低工程的質量,選擇相應的方案。需要考慮既能承重又能美化的外立面建筑外墻是首選。

  變電站還應考慮與周圍環境的集合,在變電站的周圍經常會有居民及商業區,站內環境對周圍人員及設施都會造成影響,同樣,周圍的環境對變電站也會有相應的影響,考慮的綠化的要求及家居設備的要求,都會直接或間接對站內設備及人員造成相應的影響。因此在選擇工器具及進行設備及站址方案論證的時候應有相應的標準和體系,做到人員到位,設備到位,使整體環境達標,保障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創建和諧生活。

  4 結束語

  城市電力發展是城市的生命線,為城市的高速發展提供能源,城市發展規劃中的核心問題并不是不斷地擴大規模,僅僅停留在延伸發展是沒有意義的,要進行深化改革,開拓進取,積極創新,才能在未來城市發展中完成電力規劃的前沿意義。電網要做好規劃,首先要考慮將其納入城市整體建設規劃中來,通盤考慮,將周圍事物考慮充分,以便其他工作順利開展。本著以身作則的職業態度,應該正確認識現狀,將手頭工作向前支撐。這不僅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也是整個城市工業發展的前提,目前電力規劃還包括環保要求,針對不同地區的地貌及居民的保護都有十分嚴格的要求,這樣結合起來,不僅能夠起到統籌兼顧的作用,還能根據需要把電力網絡打造成一個多方協作、布局構造合理的堅強電網。目前電力規劃應該注意時效,狠抓基礎,點面結合。

環境保護論文8

  近些年來,經濟得到不斷發展,但是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已經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人們已經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本文從國環境問題的原因分析、我國環境問題的解決對策,以及如何科學發展進環境保護工作這三個方面對環境保護與科學發展進行闡述。

  1、前言

  隨著石油燃料和煤炭的大量應用,工業時代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我國的經濟也得到了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也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問題。筆者就我國的實際情況,就如何進行環境保護以及環境保護的科學發展進行探討。

  2、我國環境問題的原因分析

  我國的環境問題如此之嚴峻,從根本上來說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僅包含有歷史因素,同時還包含有經濟因素等因素,面對我國的具體國情,我國的環境問題又具有其獨特的特殊性,下面對其進行分析。

  2.1.歷史因素

  自從工業革命開始以后,科學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近一個世紀以來,人類對地球資源的索取量和速度比以前多得多。現在許多人都相信,如果人類按照這樣的速度進行下去,社會將面臨著巨大的資源枯竭的問題和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問題。因此,人們應該積極的進行環境保護,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2.2.經濟因素

  現在,我國的經濟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和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

  首先,社會經濟體制的變革極大的存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是也帶來了對資源的肆意掠奪和對環境的任意破壞,人們只注意到經濟利益的獲得,沒有注意到在這之后的環境破壞的加劇,近些年我國的生態問題不斷增加。

  其次,在經濟快速的時候,只有少數人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是環境保護卻是每個人的利益,這兩者之間產生了巨大的矛盾。雖然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極大地緩解了兩節之間的矛盾,但是這個矛盾將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漸加深,需要我們及早的進行解決。

  2.3.教育因素

  首先,人們缺乏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知識。現在,由于我國對于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缺失,造成人民環境保護意識不足,沒能夠對環境狀況做出相應的警覺,一些地方及部門,還存在著對公共環境衛生重視不夠、措施不多、工作不力的問題。

  其次,人們的環境教育嚴重缺乏。由于我國前期重視對經濟的發展,缺少對環境保護教育的投資,造成環保教育方面的缺失,以至于我國的許多人對環境問題不管不問,并且缺乏對客觀狀況的清醒認識。

  總的來說,社會的發展沒能夠與環境保護之間進行合理的協調,以至于在環境保護方面嚴重缺乏合理的、有效的措施。

  3、我國環境問題的解決對策

  3.1.落實環保責任制。環境保護工作雖然是社會公共服務的重要方面,但同時其更應該是各地政府應盡的責任,所以各地的政府部門應為環境問題負上最重要的責任,而相應的法律法規對于政府部門也要起到限制和約束的作用。

  各地政府應堅決的落實環保責任制,在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中以及區域經濟的發展考核中都應納入環保目標這一指標,在區域經濟發展的評價體系中也引入環境效益以及資源消耗等內容,這樣才能合理的評價環保工作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另外,政府的環保部門應定期的向公眾報告一次當地的污染物排放和資源消耗情況,群眾對相應部門進行嚴格的監督,如果是因監管不到位或是決策錯誤等原因導致重大環境的出現,那么應對相關責任人嚴肅處理,甚至追求其法律責任。

  3.2.培養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環保工作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責任,其與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還應培養廣大人們群眾的環保意識,提升其安全環保意識。首先,在各大高校應開設環境保護的相關課程,教師教授專業的環保知識,從年輕人抓起,培養他們的環保習慣, 并使學生們參與到環保征文以及植樹造林等環保活動中。

  其次,在各個社區還應宣傳環保知識,培養人們的環保意識,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要承擔相應的環保責任,做好了環境保護工作,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子孫后代負責。

  3.3.制定健全的環境監管體制。無論是國家,還是各地方,都應制定健全的環境監管體制。首先,國家應做好對各地方的政策指引工作,為了確保跨省環保工作的順利開展, 國家應完善各地區的環境監測機構,發現了環境問題應及立即監督檢查,并且及時的對其進行處理。

  各地的政府部門應為當地環境問題的第一責任人,同時還要監督下一級政府部門有序的開展各類環保工作,建立健全的環境監管體制,并且加大對環境問題的監督力度。而在各地區的企業中,還應實行環保監督責任制,建設相應的環境保護機構,在其管轄范圍內,應選擇最為科學合理的監管模式,從而真正的做好各地的環境保護工作。

  4、如何科學發展進環境保護工作

  在“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貫徹科學發展主題, 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改善民生是最根本的出發點的新形勢下,對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環境保護要保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另一方面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要充分考量環境保護。

  (1)轉變思想觀念,營造全社會踐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濃厚氛圍

  首先,進行環境保護時,應該以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環保方針。同時,國家應該加大對環保方面的投資力度,進而從戰略上進行環境保護,及時調整環境保護的方向和重點。在進行環境保護時應當遵循自然規律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要保護優先、科學防治,真正發揮資金的環境效益。

  其次,加快樹立各級領導和部門的科學發展意識,并建立起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進行的綜合決策機制。

  最后,充分認識“科學發展是主題”的必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切實調動、激勵各級政府、企業團體、公民采取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生活、生產和發展方式,加快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步伐,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完善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激發政府、企業履行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的積極性

  一是建立資源開發和環境污染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全面改革資源稅,開征環境保護稅,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建立健全資源開發和環境污染的環境補償機制。

  二是國家應對大小興安嶺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等具有重要生態環境功能、主體功能區的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資源型城市轉型示范區的區域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維持生態系統的經濟社會的服務功能,確保區域生態安全和國家生態安全。

  三是完善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證券、綠色采購、綠色價格、綠色稅收等一系列環境經濟政策,健全社會征信體系建設,將企業履行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情況納入企業信用等級評定、企業貸款、企業上市核查等的重要內容。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缺乏、貫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不力的企業,銀行不予貸款、證券公司不予上市、企業信用等級降級。

  (3)完善環境保護的技術政策,提高環境保護的科學化水平

  一是研究適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中國環境條件各省差異大,環境污染處理技術和生態環境保護技術需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實際。對我省這樣人口密度小、北方高寒地區的污染處理技術,應研究提出規模大小皆宜、集中分散皆宜、處理利用皆宜、生化生態皆宜的經濟適用的處理技術。

  二是加強環境保護的基礎研究,提高環境保護部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加強環境保護部門監測預警、信息通報、環境統計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能力建設,為政府的綜合決策提供環境技術支持。強化突發環境事件“一案三制”建設,健全企業環境突發事件防控體系建設,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

  三是組織實施全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根據確定的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合理劃分重點開發區、優化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根據各區資源承載能力和環境容量確定不同的發展方向和實施不同環境保護策略。

  污染減排目標的確定應以環境質量為基礎,要充分考慮區域差異,辯證分析投入與污染物削減量、環境質量改善的關系,對投入環境效益比過高的污染減排地區應對環境質量狀況、環境容量以及環境承載能力作為要素進行綜合分析,科學核定減排任務。

  5、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不僅僅要積極的開展環境保護的實施,同時還要將環境保護的意識深入到人們的心中,并且鼓勵人們去保護環境,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

環境保護論文9

  摘要:畜牧養殖能有效的解決“三農”問題,不斷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但是畜牧養殖產生的糞便以及使用藥物的殘留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并且隨著養殖業的飛速發展,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都造成一定的影響。本文針對我國畜牧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畜牧養殖中的環境問題,提出了畜牧養殖中的環境保護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畜牧養殖;環境問題;環境保護

  1.我國畜牧業的發展現狀

  隨著近些年畜牧場的發展,我國開始大范圍的推廣牧區和半牧區圈養和輪牧養殖的方式,因此畜產品的市場需求量也與日俱增,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農業總經濟中畜牧經濟的比例逐年上升,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還緩解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另外相關研究部門經過努力,不斷的創新畜牧技術和方法,使飼料產品的結構更加合理,同時畜牧業飼料工程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以濃縮型飼料和添加劑預混合畜牧飼料為主的飼料,已經基本能滿足我國當前畜牧業的需求。但是從長期來看,畜牧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和克服。

  2.畜牧養殖中的環境問題

  2.1畜禽糞便對環境的污染

  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有機化合物,豬場污水生物需氧量、化學需氧量、和懸浮物等都超出國家規定的污水排放的標準很多,如果排放的污水不做及時的處理,污水中所含的BOD、SS等就會超出農作物所能承受的標準,并且畜禽糞便在發酵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甲烷、硫化氫、氨氣等有害氣體,如硫化氫會對人和畜禽的眼部、呼吸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果濃度太高,還可能對人的嗅覺和神經造成傷害。

  2.2藥物殘留對環境的污染

  畜禽在生長中會經常被注射防止各種疾病的藥物,這些殘留在禽畜體內的藥物會通過人們食用進入人體,進而威脅到人的健康。如動物食用了抗菌素之后,抗菌素會在動物的血液中進行循環,雖然大多數的抗菌素經腎臟過濾后可以隨著尿液被排出體外,但是仍然有少量殘留,這些殘留的抗菌素通過人們食用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2.3飼料喂養對環境的污染

  加工飼料的過程中,為了符合限制性氨基酸的需求,必須含有一定的蛋白質,由于氨基酸不能在動物體內存留,所以如果氨基酸沒有蛋白質的配套,會在動物體內分解,最后被排出體外,使飼料的利用率降低,并且污染環境。另外谷物飼料有動物無法吸收的植物磷,該磷大部分也會隨著糞便被動物排出體外,進而污染到環境。

  2.4禽畜疫病對環境的污染

  當前我國畜牧業的生產發展主要有兩種模式:養殖場和個體養殖戶。隨著養殖場規模的逐漸擴大,其發展開始趨于科學化。但是個體養殖戶的環境意識相對淡薄,仍舊使用傳統的養殖方法和養殖設備,缺乏規范的養殖技術和科學有效的養殖原則,加上沒有及時的采取科學的方案控制疫病的發生,所以不僅導致了環境問題,還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

  3.畜牧養殖中的環境保護措施

  3.1進行科學規范的養殖

  想要進行科學規范的養殖,應該建立起綜合養殖區,把個體養殖戶集中在一起,使其生產模式得以規范,便于對其進行監督管理,開發和利用新技術,有利于及時的發現和控制疫病;采用大規模的養殖方式集中的處理禽畜的糞便并加以循環利用,使其對空氣、土壤、水的污染有效的降低,降低對環境的污染;選擇綜合畜牧養殖區的地點,應該以環境保護為目的,所以應該選擇離城市相對遠,并且周圍沒有河流和地下水源的地方,防止禽畜產生的垃圾通過河流造成對環境的污染;應該制定垃圾回收利用模式回收處理養殖場的大量垃圾,并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其進行二次加工利用,不僅實現了資源的再利用,還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3.2對飼料進行嚴格的監管

  畜牧養殖者應該對使用的飼料加強規范化的意識,嚴格的按照相關的規定投放飼料。相關部門也應該對生產飼料的廠家加強管理和監督,如果發現有違反規定的,應該對其進行嚴懲或勒令停止營業。

  3.3科學預防畜禽的疫病

  相關部門應大力支持畜禽疫病的防止工作,不斷加強控制禽畜疫病的力度,還應該采取科學的'防止辦法,使疫病得到控制。應該建立健全體系,制定出針對性的防治、控制禽畜疫病的方案,并及時預報,以便對突發的疫情迅速的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3.4宣傳樹立正確的養殖理念

  對養殖畜牧新技術,無污染新技術加大宣傳的力度,使公眾保護環境的認知度提升,為環境保護工作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根據實際養殖規模和種類制定相關對策,對禽畜養殖場選址、污水排放、糞便處理實施規模化的監督和管理,把可以和禽畜養殖規模配套的廢棄物處理設施作為規模化養殖禽畜必須要審批的條件進行審核;對落后的養殖場提供人員和技術指導,使其進行全面的整改,并鼓勵禽畜養殖戶對禽畜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使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4.結語

  畜牧養殖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所以畜禽養殖戶應該轉變理念,對養殖造成的環境問題引起重視,建立健康、科學的畜牧業養殖體系,采取各種治理措施,使畜牧業養殖污染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使畜牧養殖業發展和環境保護逐漸達到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魏均林.畜牧養殖中的環境保護問題探討[J].當代畜牧,2015(05):18-20.

  [2]張艾.論畜牧養殖中的環境保護問題[J].農民致富之友,2014(12):252-256.

  [3]符美義.畜牧養殖中的環境保護路徑初探[J].中獸醫學雜志,2015(10):112-117.

環境保護論文10

  摘要:發展生態農業是農業環境保護的重要一環,也是解決農業發展障礙性因素的主要途徑。從立體生產技術、有機物多層次利用技術、節水技術等角度描述基于環境保護的生態農業技術體系,指出生態農業的技術特點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制定生態農業發展政策等措施,實現生態農業與環境保護互促發展。

  關鍵詞:生態農業;環境保護;體系;問題;策略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社會穩定與國民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在追求糧食產量的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制約農業發展的障礙性因素,如耕地面積減少、土壤質量下降、水污染問題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等,時刻威脅我國糧食生產安全和人類自身安全。發展基于環境保護的生態農業,是解決農業發展障礙性因素的主要途徑,也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一件大事。

  1基于環境保護的生態農業技術體系

  生態農業技術是指根據生態學、生物學和農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及生產實踐經驗而發展起來的有關生態農業的各種方法和技能。生態農業與常規農業的區別就在于使用的是生態農業技術。

  1.1立體生產技術

  立體生產技術是指在農業生產中,利用生物群落各層生物的不同生態位特性及互利共生關系,分層利用自然資源,以達到充分利用空間、提高生態系統光能利用率和土地生產力、增加物質生產的目的。在農林牧漁各領域,種植業中的間套種及稻蟹共生,林業生產中的喬灌草結合,水產養殖業中的池塘立體放養等,均呈現出空間上多層次、時間上多序列的產業結構立體化特征。

  1.2有機物多層次利用技術

  有機物多層次利用技術是模擬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結構,在生態系統中形成物質良性循環多級利用的狀態,即一個系統廢棄物的產出是另一個系統的投入,廢棄物在生產過程中得到再次或多次利用,使系統內形成穩定的物質良性循環狀態。這一技術有利于有限資源的充分利用,例如,養雞(豬)場的糞便進入沼氣池,沼氣供用戶使用,沼氣池中廢棄物用于制作農作物肥料,生產的農作物又成為雞(豬)的飼料,形成良性循環,實現資源的循環再利用。

  1.3節水技術

  節水技術是一切能夠節省水資源或在相同用水量下獲得更多回報的工藝技術措施和管理手段的總稱。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缺水比缺地更為嚴重。農業是用水大戶,占全國總用水量的70%,其中農田灌溉用水量占農業用水量的90%以上。農業缺水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依靠節水方式來解決,這就需要大力推廣節水農業技術,如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中心的節水農業技術,保護性耕作節水保墑技術,防治水土流失技術,以及渠道防滲、管道輸水、管理節水、噴灌、微灌、滴灌等節水農業。

  1.4微生態技術

  微生態技術包括利用微生物農藥、農用抗生劑防治作物和畜禽、水產病蟲害,利用微生物發酵水產蛋白飼料等。推廣應用微生態技術有利于可從源頭解決和控制畜禽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問題,也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結構,部分取代化肥農藥,這是目前解決抗生素過度使用、降低養殖污染的重要手段。

  1.5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技術的發展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進步產生很大的推動作用,如用抑制雌性玉米螟產卵的化學物質殺滅歐洲玉米螟、植入蒼蠅抗菌基因使作物抗病蟲害、不殺益蟲的人工生物大分子滅蟲法、既滅蟲又環保的綠色殺蟲劑等生物技術,正在得到逐步應用。采用抗病蟲品種,利用天敵昆蟲防治某些病蟲害,開展病蟲害發生預測預報,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實行輪作倒茬等,都是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保障農作物質量安全的重要技術手段。

  1.6農村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

  一是太陽能利用技術,包括太陽能-熱能轉換利用技術和太陽能-電能轉換利用技術,其中太陽能-熱能轉換利用技術是太陽能利用技術中效率最高、技術最成熟、經濟效益最好的一種,主要包括太陽熱水器、太陽灶、太陽房、陽光溫室大棚等,而太陽能-電能轉換利用技術主要是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二是生物質能源利用技術。生物質能是世界上最為廣泛的可再生能源,它利用微生物將農業廢棄物生成沼氣或采用熱解法制造液體和氣體燃料或者生物炭,有助于實現資源的再利用,解決能源緊缺問題,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2生態農業技術特點

  生態農業是一種遵循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因地制宜地設計、組裝、調整和管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系統工程體系。它要求把發展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結合起來,把發展農業與二三產業結合起來,協調資源利用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當然,生態農業并不是簡單地回歸舊有的農業生產模式,而是在傳統農業基礎上,采用現代生態學原理和科學技術發展起來的環境友好型農業模式,其典型特點是:優美的農業生態環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元素循環再生、生態平衡、多樣性物種及減少抗生素、人工合成激素用量,降低農藥化肥用量并使大部分化肥被作物吸收而不是污染環境。

  3生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生態農業技術不過硬

  生態農業技術發展滯后,在與常規技術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如農業廢棄物資源化高效利用技術、化肥農藥高效利用與污染防治技術、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等生態農業技術受到了政府部門和農業部門不同程度的重視,但距離大規模應用還有很長的距離,主要原因歸結于市場因素的作用。對于生態農業,大家普遍認可和推崇,但投入較多、風險較大,經濟性不明顯,農民應用后無法見到明顯的效益而難以推廣應用。此外,生態農業技術產業化水平較低,制約了技術的`擴散與應用。

  3.2農業種植習慣影響生態農業的發展

  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固守農村的多為婦女和老人,他們的勞動生產能力十分有限。對于他們而言,能省事就省事,能省錢就省錢。噴施10元錢的除草劑就能解決一畝地的雜草問題,誰還會自己去頭頂烈日去鋤草?更不會顧忌什么環境保護問題。依靠化肥實現增產已成為廣大農民普遍采用的習慣方式,因為化肥的足量施用確實有作物增產的效果,農民當然愿意繼續施用。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以及轉基因技術的隱形出現,將對農業生態環境帶來前所未有的危害。發展基于環境保護的生態農業,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成為涉及國計民生的大事,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重視生態農業發展,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生態環境重建中來,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3區域生態農業產業技術不配套

  一些地區的生態農業發展證明,針對特定區域的豬—沼—果、林—魚—鴨等生態農業技術模式,不僅可以充分體現生態農業技術集成的特點,顯示生態農業獨特的優勢,而且展現出生態農業的發展方向。但這種集成技術模式一般是在先期巨大投入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很難維系和發展,對普通農民而言更是無法復制,因此,即使有成功的先例,也難以大規模推廣應用,無法實現區域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

  3.4生態農業保障體系不健全

  生態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規模化經營和標準化生產,更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確立長遠可行的目標,但在生態農業發展中,受傳統農業發展規劃的影響,往往把生態農業看作是單純的綠色農產品生產或涉及農林牧副漁的生產綜合規劃,而沒有充分體現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高效利用。以生態農業為基礎的無公害產品和環境質量控制標準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規范化管理保障體系。

  4基于環境保護的生態農業發展措施

  4.1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彰顯生態農業特色

  農業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生態農業產業鏈較長,各級政府和農業部門應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科學發展意識,做好農業生態環境功能區劃,明確各區域特色農業發展目標,充分合理利用農業資源,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扶持生態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家庭農場發展,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有較強競爭力的生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有機、綠色、無公害產品認證工作,培育具有產地認證和標準化的生態農業生產基地及農產品品牌。

  4.2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統籌有關部門加強對農業污染源監測預警,查清農業污染源頭,制定科學治理措施,減輕土壤污染,防治生態破壞和生態失調。發展循環農業,推進農作物秸稈、人畜糞便、污水、生活垃圾等農村廢棄物綜合化處理,探索農村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清潔模式。推廣節肥、節藥、節水、節能綠色農業生產技術,控制農藥化肥使用,把農業面源污染降到最低程度。抓好人居環境整治,做好畜禽養殖污染減排以及廢棄果袋、塑料薄膜清理回收,改善人居環境。

  4.3制定生態農業發展政策,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生態農業的生產成本較高,且所產商品的真正價值無法通過現有的市場體系完全體現,因此,生產者往往缺少發展這種模式的動力。這就需要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扶持發展政策,例如:為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及采用生態循環模式、改善產地生態環境、使用綠色農資等做法提供補貼,出臺支持生態農業發展的稅收減免政策,建立生態農業保險制度。對生態農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激勵等,同時,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人們對優質安全農產品的需求將逐步增加,在這種有利形勢下,生態農業企業應主動適應市場要求,按照產品受眾的不同需求打好綠色牌、安全牌、優質牌,瞄準中高端市場搞宣傳搞營銷,實現產品優質優價,提高生態農產品附加值,實現生態農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壬午,計文瑛,張彤.我國生態農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性研究[J].生態農業研究,1995(4):7-12.

  [2]邱志國,史長久.生態農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性研究[J].農業環境與發展,20xx(4):42-44.

  [3]韓沙沙.生態農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性[J].遼寧城鄉環境科技,20xx(4):47-49.

環境保護論文11

  全世界都在高速發展的今天,人類對水的需求量正逐漸地增加,而與此同時,水資源的浪費,水土的流失,水體的污染,也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這其中,尤以水體污染最為嚴重。

  水體除了水本身外,還包括水生生物和底泥等。天然水體本身所具有的凈化污染物的能力,稱為水體的自凈作用。按凈化的機制,水體自凈可分為物理凈化、化學凈化和生物凈化。水體的自凈作用過程進行得相當緩慢,自凈能力也是有限的。當污染物進入水體后,其含量超過水體的自凈能力,引起水質惡化,破壞了水體的原有用途時稱為水體污染。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19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后,一方面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迅猛發展,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出的污染物數量大大超過水體的自凈能力,而使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受到日益嚴重的污染;另一方面,隨著科技和生產力水平的發展,各種人工合成的化學新物質日益增多,許多新物質具有突變、致畸、致癌作用,一旦污染水體,將長時間滯留在水中,水體的自凈作用無法分解這些人工合成的化學新物質。

  水體中的主要污染物按其存在狀態可分為懸浮物質、膠體物質和溶解物質三類。

  懸浮物質主要是泥砂和粘土,大部分來源于土壤和城鎮街道徑流,少量來自洗滌廢水。

  膠體物質主要是各種有機物,水體中有機物的生物部分,總大腸菌群是檢驗致病微生物是否存在和水體污染狀況的指標之一;水中溶解氧濃度是衡量水中有機物的非生物部分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溶解氧濃度DO越低,有機物污染越嚴重,當DO≤4時,魚類生存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死亡。有機物污染的另兩種更常用的指標是化學需(耗)氧量COD和生化需(耗)氧量BOD。COD表示利用化學氧化劑氧化水樣中的有機物所需(耗)的氧量,單位是mg/L。BOD表示利用微生物氧化水樣中全部的有機物過程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單位是mg/L。這兩種指標越高,表示水體污染程度越深。

  溶解物質主要是一些完全溶于水的鹽類(氯化物、硫酸鹽、氟化物等)和溶解氣體(二氧化碳、硫化氫等)。

  我國水體污染量大而廣的主要污染是耗氧的有機物,危害最大的是重金屬和生物難降解的有機物。

  前不久,曾取樣杭州西溪河水做了實驗,測得水樣中COD(Mn)=28.07,超過正常標準將近一倍(詳見文后所附實驗報告)。環境污染是當前全球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水體污染已成為了問題的重中之重。西溪河能有今天的狀況,絕不是人們在短時間內所為,而必然是因為沿岸居民對其長達數十年的不間斷的污染所致。高達28.07的耗氧指數,令人心悸,幾十年前清澈見底的小河,如今卻連魚也無法生存,這是何等的可怕,又是何等的可悲!幾年前,沿河的工廠每年向河中排放的工業廢水數以億計,垃圾處理場每年向河中傾倒的生活垃圾又何止萬噸?再加上周圍居民無限制地向其中排放生活廢水,使清水終于成了污水、臭水、死水。如今,杭州市政府雖然為改良西溪河的水質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關停了沿河的所有工廠和垃圾處理場,但是隨著居民小區的增多,使生活廢水的排放量較從前又大大地增加了,以致于水質無法從根本上得以改善。這一切,使得所有的“始作傭者”飽受煎熬。尤其是夏季,河水散發出陣陣惡臭,引得沿河地區蚊蠅滿天。每當河道的水閘關閉時,成片的垃圾堆積于河面,此情此景與“全國十佳衛生城市”的美名是何等的“相配”啊!

  然而,作為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人類卻一定要見到這一幕慘劇發生,甚至一定要這一幕慘劇有所發展,方肯痛下決心來治理。這是何必呢?這不僅對水體、對環境、對自然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和破壞,也極大地浪費了財力、物力和人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92年,當時的水利部長楊振懷曾發布過全國各類水土流失情況的報告,上載:截至1992年6月,全國各類水土流失面積為49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全國國土總面積的51.15%。如此驚人的數字,已告訴人們,中國是當今全世界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可見水資源在中國的可貴。

  盡管如此,卻仍有許許多多的'河流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杭州的西溪河早已是“臭名遠揚”,另外,杭城的運河、古新河也早與西溪河“齊名”

  在泰國首都曼谷,號稱泰國母親河的楣楠河,如今河水似墨般黑,泛出的臭氣,也絕不亞于西溪河,拿根棒子隨手一攪,沼氣便不斷涌出。楣楠河落到如此地步,是因為沿岸賓館向其中排放大量生活污水以及貨船排放的廢油所致。98年亞運會前夕,更有甚者將成車的建筑垃圾傾倒入河。這一切的一切,終于使得泰國的“母親河”面目全非。

  大量事實再一次地向人類證明:水體污染是人類自己所為,而這一切后果,都必須由人類自己來承擔。

  嚴重的水體污染已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如何保護環境,如何保護有限的水資源已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了。

  在中國,太湖流域內所有的排污單位均在1998年12月31日前實現了達標排放。這也足以說明我國政府對水體保護的重視程度了。

  現在,一切的行為,都只是治標而不治本。要想徹底解決這一世界性的難題,決非三五年便可完成的,必須在治理已污染水體的同時,保護未被污染的水體,并從根本上提高人類的素質,增強人類的環保意識,為造福子孫萬代而做出貢獻。

  大自然需要人類,人類更需要大自然。環境被污染,生態平衡被破壞,遭災的還是人類自己。為了自己,為了一切生物,更為了地球,人類必須解決環境問題。從小事做起,還空氣以清新!還天空以碧藍!還河流以清澈!還山巒以綠色!還地球以健康!

環境保護論文12

  通過正確處理好環境保護與我國旅游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以此來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順應環境保護能夠對經濟發展產生優化作用這一必然趨勢二環境保護對于我國旅游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的實現,需要做到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并且認可環境保護對于經濟發展的優化作用。

  一、引言

  環境保護主要是為了解決人類社會潛在的或者已經存在的一些環境問題而做的工作,主要目的在于協調人類與環境二者之間的關系,以此來保障我國旅游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同時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的國策,因此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提出要將保護環境列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首要任務,在優化環境保護的角度來優化國內經濟增長。本文以環境保護對我國旅游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所發揮的影響作用作為主要研究目的,在環境保護能夠促進與優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上提出可行的政策與建議,以此來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環境保護對于我國旅游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

  環境問題對于我國旅游經濟發展具有較為負面的影響作用。環境問題對于經濟發展而言,對于污染的治理費用較高,同時環境保護的措施投入較大。環境問題在影響政府經濟政策調節的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會對我國經濟總量增長的政策目標產生沖擊作用。環境問題同時也會對我國就業現狀產生一定的沖擊作用,政府的就業政策對于企業的生產產生了一定的負面作用,最終影響到了政府就業政策與目標的實現。

  環境問題會對我國國內經濟增長速度以及規模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同時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的自由發展,因此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意義。環境保護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集中于環境問題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阻礙方面,環境保護能夠對經濟發展產生持久的影響力。

  環境保護對于我國旅游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促進經濟健康持續地發展,以此來保持我國旅游經濟發展的健康、穩定、高效。自然資源作為社會生產的基礎,做好環保工作能夠在生產和效果過程中減少對于資源產生浪費的現象,以此來解決好環境問題。一方面促進我國自然環境的保護工作的有序進行,另一方面也更加穩定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二,推動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通過轉化我國環境保護的增長方式,推行循環經濟以及低碳經濟,以此來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環境保護能夠將經濟發展中對于自然資源的單純消耗轉向有效保護的工作,進而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實現我國經系統對于生態系統的最優利用,在保護中保持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更新增殖之間的平衡,以此來實現生態經濟平衡。三,優化環境保護工作,以此來創造一個和諧、綠色、健康的經濟發展環境。環境保護一方面能夠激勵人們發展環保事業以及綠色產業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進而增強我國經濟在國際上競爭的能力。

  三、加強環境保護的幾條措施

  在加強我國環境保護的過程中,做好這項工作的主體有政府與企業。而為了實現綠色經濟發展,加快我國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本文中提出有關環境保護對于我國旅游經濟發展促進作用的幾條措施:

  (一)實現旅游經濟的綠色發展。將綠色、低碳以及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引入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積極推動我國旅游經濟綠色發展的戰略,實現對于我國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以此來促進我國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提高環境保護要求,以此實現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節約。提高環境保護的標準以及要求,能夠進一步加強我國環境監督工作的開展,進而起到遏制環境污染的作用,實現環境質量以及資源節約的促進工作。

  (三)為旅游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與支持。所謂的經濟發展主要是依托于自然環境的基礎來進行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會降低經濟發展的成本,同時也會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動力與支持。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良性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發展經濟必須合理地配置經濟與環境資源,以此在加快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做到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

  四、結語

  在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將環境保護以及建設資源節約型的社會作為其重要的關鍵點之一。本文從環境問題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阻礙作用分析入手,進而闡述了環境保護工作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利作用,在實現旅游經濟的綠色發展、提高環境保護要求以及為旅游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與支持方面提供幾條具有相關性的措施。環境保護工作對于人類而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一代人的辛勞為會下一代人創造更好的發展平臺,因此在認清了環境保護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后,認真做好環境保護工作,能夠為我國經濟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環境保護論文13

  1我國畜牧業的現狀

  1.1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模式發展迅速

  畜牧場近年發展迅速,農村私人養殖場數量迅速增加,牧區和半牧區圈養和輪牧養殖方式在我國畜牧業中已經大范圍推廣。

  1.2畜牧業是我國農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

  畜產品在百姓生活中從最初的副產品成為今天的必需品,其市場需求量日趨增大。根據相關統計數據,畜牧經濟在我國農業總經濟中所占的比率呈逐年增長趨勢,20xx年我國畜牧業產值達2.8萬億元,農民家庭收入的1/6來自畜牧業,由此可見畜牧產業已經成為農民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渠道。我國農村畜牧業的迅速發展,同時也吸收了我國農村大量的富余勞動力,緩解了我國農村人口的就業問題。

  1.3對于飼料的研究和使用有了新的進展

  我國關于飼料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卻尤為迅猛。相關生產部門和科研工作者通過不懈努力,不斷改進畜牧技術,創新畜牧方法,飼料產品結構日趨合理。在配合飼料穩步發展的同時,畜牧業飼料工程技術發展迅速,以濃縮型飼料和添加劑預混合畜牧飼料為主的兩種飼料,已經可以適用和滿足我國目前畜牧業的發展需要。雖然畜牧業從各方面來說都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組成不可或缺的元素,但是如果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畜牧業的話,還有很多的問題和缺點等待我們去克服和研究。

  2畜牧養殖過程中的污染來源

  2.1畜禽自身所產生的污染

  在日常的畜牧生產中,畜禽自身所產生的污染物數量很大,這其中主要來源便是畜禽的糞便。根據有關數據顯示一頭豬一年中所排泄的糞便重量超過2.5t,可以想象,一個大規模的養殖場如果其中養豬1萬頭的話,那么這個養豬場一年就單單豬糞便的排量就可達25000t。因為沒有相應科學的處理糞便的方法,缺乏環保意識,這些畜牧場所排出的糞便嚴重地污染了附近的水資源和空氣資源,更可怕的是這些糞便中含有有毒的微生物病菌,通過水和空氣的傳播容易影響人們的身體。

  2.2藥物殘留所產生的污染

  在畜牧養殖過程中,畜牧場工作人員會定期地給畜禽做消毒處理。但據有關科學研究顯示,這些藥物只有少部分會被畜禽吸收利用,大部分都是被排泄在外界環境中。那么在體外排放的這些藥物通過揮發等物理作用之后,有的會變為具有危害性的一些物質,這些物質會污染附近的水資源和土壤,有的會再次被畜禽主動吸收,這種污染模式不僅會對畜禽的健康產生嚴重影響,還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2.3動物疫病所產生的污染

  這些年,我國畜牧業發展迅速,目前已經形成了兩種生產模式格局,一種是養殖場,一種是個體養殖戶,養殖場畜牧逐漸向著規模化正規化發展,而小規模的個體養殖戶缺乏環保意識,畜牧方式也比較落后,但是我國畜牧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依舊是這種小規模的個體養殖戶。這種小規模的養殖場或養殖戶,他們的畜牧設備比較落后,畜牧方法缺乏創新,更不要提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這種小規模的畜牧方式已經逐漸不適合我國現在的畜牧養殖形式。原因是小規模的養殖方式不利于畜牧行為的規范化,沒有一套科學有效的畜牧原則,而且對疫病的控制缺乏方法和手段,當疫病產生時沒有相應的處理方案,并且小規模養殖場和養殖戶不利于國家的管理,不利于國家政策的下放和新興畜牧技術的推廣。

  3有關污染源處理辦法的研究

  3.1建立綜合畜牧養殖園區

  綜合畜牧養殖園區便是將小規模的畜牧場和個體養殖戶集中起來,以大農莊的生產模式規范畜牧活動,規范化的畜牧養殖園區的優點是有利于國家政策的下放,方便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方便新興技術的開發利用,方便大規模畜牧方法的`創新研究,有利于疫病的控制,有利于對動物糞便的集中處理和循環利用。這種大規模的畜牧方式可以有效的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有效地降低對水資源、土壤和空氣資源的污染,所以在綜合畜牧養殖園區的選址上要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盡量遠離河流和城市以及地下水資源。與此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教育工作,加強監督意識。也可以垃圾回收的運營模式回收畜禽糞便并加以利用,在給予利益的同時也保護了環境,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3.2加強飼料的監管和使用規范

  政府應加強監管力度,建立健全監督體系。我國頒布的法律法規對畜禽生產中投入品都有明確的使用條例規定。工商主體部門應加強對飼料生產廠家的監管力度,對于違反《飼料與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飼料生產廠家做出嚴厲處罰,情節嚴重者應停業整治。加強環境保護部門的干預力度,環境保護部門應被國家賦予對飼料生產廠家查處的權力和義務。

  3.3對畜禽疫病進行有效防治

  國家應加強對畜禽疫病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強對動物疫病的預防和控制,建立健全畜禽疫病的預防和預報體系,應擬定多種防控方案,可快速應對突發性畜禽疫病的暴發,防患于未然。

  4結語

  實現環境保護與畜牧業發展同步,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結合,應該通過多樣化的治理措施,建立科學、合理、生態化的畜牧養殖體系,提高畜產品生產質量的同時,減少環境污染問題,實現畜牧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環境保護論文14

  [摘要]開展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構建完善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不但是我國解決“三農”問題的重點內容,也是我國提升經濟建設水平的必然選擇。結合當前我國正在運行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的現狀,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如何構建更加科學、有效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進行策略探討。

  [關鍵詞]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一直都是國家經濟建設中考慮的重點內容,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是我國農業經濟實現平穩、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農村經濟建設實力的根本保障。但是,由于不科學的生產和管理,使得環境問題逐漸成為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要想有效緩解人口數量增加和經濟規模擴大的雙重壓力,就要構建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提升農村環境質量,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環境保障。

  1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構建的意義

  1.1使農村生態環境管理工作更加規范

  盡管在現代化建設中,我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是對農村環境保護的監管和執法力度還不夠大,相關管理機構建設還不夠完善,專業管理人員也比較缺乏。近幾年,在國家環境保護的大政方針下,盡管很多地區的環保部門和鄉鎮、村委會開始聯手整治農村環境問題,但是由于缺乏標準化要求和相關專業化技術和人才,使得治理效果并不明顯。因此,只有構建起完善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才能在標準化要求下,進一步規范農村生態環境管理工作,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化水平,提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為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1.2完善美麗鄉村工程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目標是在20xx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的,特別強調要對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加大治理力度。由于“美麗鄉村”建設的要求距今時間并不長,相關管理工作效率也不高,對于農村環境改善工作的相關標準化制度還比較缺乏,因此,還需要不斷完善環境治理工作。而構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能夠進一步完善美麗鄉村工程建設,能夠為項目建設提供標準化要求,提升美麗鄉村建設質量,有助于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從而可以使農村生態環境得以有效改善。

  2我國現行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分析

  所謂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就是將各種環境保護標準與現實狀況結合起來,構建起各種制度相互依存、相互銜接,又相互制約的完整的制度框架。在這個制度框架中,各種環保標準相互支持和配合,使整體價值能夠最大化的體現出來,以此為環境監督和管理部門開展新一輪的環境治理工作提供參考,進一步提升環境保護質量。在整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中,環境標準是最重要的內容。我國當前的農村環保體系主要由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三級構成。其中,國家標準設計環節質量、污染物排放等相關內容。“城鄉二元化環保法制”是當前我國現行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的基本原則,主要體現以“以城市為中心”和“以工業發展為中心”的`立法思想,將生態環境和工業發展環境的治理工作當成整個環境治理工作的重點。可見,在我國現行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下,不但缺乏環保的相關標準要求,還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夠重視,使得農村環保問題更加嚴重。

  2.1現行標準體系與法律規定不相適應

  “規范性”是標準的主要特征,如果對環保標準進行類型劃分,可以分為推薦性標準和強制性標準。我國當前現行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環境質量標準都具有明顯的強制性。國際慣例要求,在新形勢下,要盡可能的用具有強制效力的技術法規來代替強制性標準,這樣不但可以使“標準”符合國際要求,還能使環保標準的法律地位提升,從而樹立“超標即違法”的環境質量理念。

  2.2環境檢測方法比較落后

  當前,隨著時間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環境監管自動化已經成為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顯然我國的人工環境監管方法已經不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比如對于原子吸收法和經典化學法,很多技術發達國家在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下,都配備了相應的ICP設備,在環境質量檢測中,可以實現多元素共同檢測,具有分析速度快、選擇性高和線性范圍廣的特點,以此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1]。因此在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中,必須引進先進的檢測技術,完善標準,盡量適應多樣化需求,促進技術進步。

  2.3環境保護標準不能滿足時代發展要求

  在我國對于燒堿和聚氯乙烯等工業污染物的排放缺乏有效管理,盡管有些污染物的排放標準以及實施,但是由于法規長期得不到,使得技術水平與時代發展要求不能銜接,不能對環境治理技術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只有進行全面修訂,才能達到對污染物控制的要求。以《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為例,IV類水屬于娛樂用水,一旦與人體直接接觸,就會損害人體健康。而V類水的質量標準比IV水低,但是其化學物質和重金屬含量卻遠遠大于IV類水。另外,在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將能夠對人體生命健康產生直接影響的農業灌溉用水的標準設置的比IV類水和V類水還要低。顯然,這種標準的設置令人不能理解,與提高用水質量,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的要求背道而馳。

  2.4地方環保標準缺乏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和《農田灌溉水質標準》是我國當前現行的主要農業灌溉用水標準[2]。不但數量較少,而且在內容上,這些標準的要求明顯較低,在內容條款的設置上也是從全國整體情況進行考慮,在地方實施過程中缺乏針對性,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以20xx年實施的《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為例,其中明確禁止直接向農田灌溉城鎮廢水和工業污水,但是由于每一與之相匹配的農業灌溉用水標準體系,使得這一條例的適用性不高,農業生態環境并沒有明顯的好轉傾向。

  3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構建策略

  3.1確立城鄉一體化建設思想

  我國現有的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以城鄉二元體制為主要建設思想的社會經濟結構,但顯然,在“三農”問題不斷突出的背景下,這一結構與我國社會發展要求已經不相適應。“城鄉一體化”建設思想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黨和政府要逐漸確立起城鄉一體化的建設思想,盡可能的解決“三農”問題,消除二元體制的弊端,為新農村建設創造條件,為構建全新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奠定基礎。

  3.2在《環境保護法》中增加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內容

  《環境保護法》是我國環保領域的基本法律文件,其主要目標就是改善我國環境質量。但是,由于我國《環境保護法》制定比較早,很多內容已經不再滿足當前環境的形勢需要,不能成為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性文件[3]。因此,要想滿足新時期的環保工作需求,提升環境保護工作質量,就要對《環境保護法》進行修改和完善。由于現存的《環境保護法》中涉及的農村環境問題的內容比較少,所以,在新《環境保護法》中要增設“農村環境保護”的相關內容,對農村環保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法,以及污染治理和防控等內容進行硬性規定。另外,還要盡量明確農民的環境知情權和監督權,用農民的權利來制約政府權力,提高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質量。

  3.3制定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

  因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在制定時可以根據農村環保問題的現實情況進行分析,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因此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能夠對國家環保標準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有利于解決特殊問題。以河南省為例,作為我國農業大省,河南省近十年的糧食產量都居于全國之首,不但能夠滿足河南省人口對糧食的需求,還能對其他省份的糧食需求提供援助。對于這樣一個農業大省,灌溉用水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河南省的農業灌溉用水與國家糧食安全息息相關。所以,只有結合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的制定地方水質標準,才能保證糧食產量和質量。

  4結語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化,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因此,構建完整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是大勢所趨,不但能夠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現狀,還能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對加快農村經濟建設腳步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任小鐵.質量安全監管與市場主體現代化治理[N].南方都市報,20xx-09-21.

  [2]洪登華,戴繼勇,鄭玉艷,等.淺析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的構建[J].標準科學,20xx(04):33.

  [3]張芬霞.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構建[J].青年科學,20xx(05):12-14.

環境保護論文15

  1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1.1水利工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水利工程項目的建立會造成大量的污染在水利工程施工的過程中,開挖、灌溉都會產生大量的施工廢水,這些廢水很多沒有經過處理就排入河流,給河流的水質造成污染。水庫的建立會使泥沙沉降,水質變好這樣在藻類的光合作用下,水體開始富營養化。水利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污染物,對周圍的空氣質量產生不良的影響。在施工過程中一般會用到炸藥等進行爆破,這就會產生噪聲污染。

  1.2水利工程項目對生態環境的積極影響

  水利工程項目的修建也會給環境帶來積極的有力影響。會解決一些地區的旱澇等環境的惡化問題,解決一些地區因為缺乏水資源造成的阻礙經濟發展的問題。尤其是我國的南北方水資源分布不夠平均,水利工程項目的建立能積極地減少這方面的問題。會改善一些地區的生態環境。我國人口眾多,資源不斷地減少,只有通過改善環境才能促進生產生活。例如,小浪底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當地的旱災問題,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水利工程的修建還能夠優化一些地區的水文環境。一些地區土地沙化問題比較嚴重,通過水利工程的建設對泥沙能夠有很好的增加河道的暢通作用。

  2解決水利工程對環境不利影響的.相關措施

  2.1合理的規劃水利工程保護水體環境

  在進行水利工程設計時,不僅僅要關注其經濟效益,還要著重的考慮環境問題,我們國家拒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利益的增長。將經濟利益、社會利益、生態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考慮到設計規劃當中。要使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僅僅增加經濟效益還能改善生態環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

  2.2嚴格審查水利工程的建設,嚴禁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在水利工程項目審查的過程中,要按照其合法性嚴格的進行檢查。在修建過程中涉及文物古跡、風景名勝、歷史文化遺產等等方面,以保護為第一原則,如果一些水利工程嚴重地影響到了生態環境一定要進行停頓整治,重新的進行評估和審查,加強污染物的治理能力。

  2.3加強工程監管,避免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在水利工程竣工以后,要加強監管,并不是在建造過程中沒有對環境產生破壞就符合標準。要把原本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使周圍的環境越來越好,加強監管和治理,建立起生態補償機制,做到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

  2.4注意水利工程周圍環境的檢驗

  在水利工程進行設計和檢驗周圍的環境的時候,要避免水利工程的建設對周圍的地質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例如地殼的松動引起的地震災害等等。積極的增加科學技術的含量,以免水壩的建設影響周圍霧氣和雨水天氣。

  2.5解決水利工程建設增加污染物的措施

  水利工程的建設減少了水流的速度,增加了河流內的污染物,造成水體質量的破壞,這種就要從根源上減少河流內部的污染物。從而清潔水利河流的污染。水利工程的建立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造福于民的同時要注意給環境帶來的壓力,在設計和修建的過程中要注意對以上改善措施的使用以增加對環境的保護,恢復原有的生態平衡。

【環境保護論文】相關文章:

環境保護的論文11-02

環境保護的論文06-10

環境保護論文06-11

標記環境保護論文04-27

環境保護的論文15篇11-03

生態環境保護論文03-04

環境保護論文(精選6篇)10-18

生態環境保護的論文06-08

公路工程環境保護論文04-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了| 在线观看老湿视频福利| 欧美 国产 亚洲 卡通 综合|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日本欧美日韩高观看| 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最新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频|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 免费A级毛片无码视频| 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免费|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亚洲 欧美 激情 小说 另类| 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熟女体下毛毛黑森林|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大黄网站|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无套内谢的新婚少妇国语播放| 大香区一二三四区2021|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洗澡被公强奷30分钟视频| 97高清国语自产拍| 国产精品户外野外|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日本不卡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国产字幕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