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經濟學與經濟發展
發展經濟學與經濟發展1
經濟學是一門人類配置資源的致用之學.本文從歷史、思維、文化、理論等角度,對發展經濟學提出一些自己的認識.這一整合建立在現有理論的'基礎上,只求多角度的認識和澄清.
作 者: 杜寶元 作者單位: 韶關電大經濟教研室,廣東韶關,512026 刊 名: 景德鎮高專學報 英文刊名: JINGDEZHEN COMPREHENSIVE COLLEGE JOURNAL 年,卷(期): 20xx 19(3) 分類號: F061.3 關鍵詞: 發展經濟學 木桶理論 啟示發展經濟學與經濟發展2
摘要:在國家推行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大環境下,我國模板工程仍廣泛使用高物耗、高能耗和產生大量垃圾污染環境的低質、低效素面木膠合板模板,有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戰略。通過對兩種對立的模板發展觀研討,提出模板工程推行低碳經濟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模板周轉次數;節能減排;模板發展觀;低碳經濟;木材資源;森林碳匯
當今,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已成為全球共識。所謂低碳經濟,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為特征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我國作為碳排放大國,政府明確了減排目標,即到20xx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xx年下降40%~45%,并將作為約束性標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
我國目前處于發展建設階段,有資料顯示,我國的建設規模占世界規模的44%,我國每年新竣工總建筑面積約20億m2。建筑業是資源和能源消耗的大戶,低碳經濟發展形勢下的革新也關系到模板、腳手架應用領域的節能減排。所以,節能、高效、環保已成為當今世界范圍內模板發展的潮流和趨向。
1高物耗、高能耗的木膠合模板
1.1低質低效木膠合模板是高物耗模板據國家發改委木材節約發展中心主任介紹:組織有關專家對北京20xx~20xx年41個工程項目進行調查統計,我國用量最大的木膠合模板周轉1~3次的占總量的78%,其中周轉3次的占總量的24.5%,周轉2次的占總量的42.7%,周轉1次的占總量的10.8%。由于我國大部分木膠合模板為低質脲醛膠素面木膠合模板,也只能周轉使用1~3次。20xx年10月14日住建部發布(建質[20xx]170號)規定膠合板模板周轉使用次數為30~50次。雖然與國外優質膠合板模板相比,已大幅降低周轉使用次數標準,但我國現行的低質、低效木膠合模板仍比國家規定的現行標準多消耗木材資源20倍,即木材有效利用率只有5%,所用的95%的木材資源是被白白浪費掉的。
據有關文獻,我國某地區用于模板的木膠合板產量已占該地區木膠合板總產量的80%以上,據國外經驗,用于模板的木膠合板最高占木膠合板總產量的50%。保守估計,以占木膠合板總量60%計算,以20xx年為例,全國木膠合板的總產量為3 540.86萬m3,則當年我國建筑模板消耗木膠合板可達2 125萬m3,生產1m3木膠合板需耗用2.53 m3原木,則20xx年建筑模板用木膠合板需耗用5376萬m3原木,若按現行規定標準,僅需269萬m3原木,相比之下多用了5000萬m3,浪費驚人。
森林是環保型資源,可改善人的生存環境。同時,它更是天然的“減排”型資源,由于森林通過光合作用,能大量吸收導致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森林每m3年吸收二氧化碳量約為1.8t。以20xx年為例,由于我國廣泛使用低質、低效木膠合模板造成多用5 000萬m3的原木,這樣巨大數量的原木(本文由中國論文庫整理提供)可吸收9000萬t的二氧化碳,即相當于減排9000萬t二氧化碳,所以,保護森林意義重大。
1.2低質低效木膠合模板是高能耗模板低質、低效木膠合模板比符合現行規定標準的模板產量高20倍,仍以20xx年為例,我國全年共耗用2125萬m3的低質木膠合模板,若按現行規定標準生產模板,只需木膠合板106萬m3,則20xx萬m3的低質木膠合模板所消耗的生產能源是多用的、浪費的。20xx萬m3的低質木膠合模板,由生產企業運至施工現場,必然消耗大量的運輸能源,該能源消耗也是多用的;同時,經1~3次使用后的低質木膠合模板又成了污染環境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運出工地并進行垃圾處理,又要消耗運出和垃圾處理的能源;生產20xx萬m3低質木膠合模板需要5000萬m3原木,這些原木從林場運到生產企業,又要消耗大量的運輸能源。綜上所述,由于低質低效木膠合模板的有效利用率只有5%,則95%的生產能耗和各項運輸能耗都白白浪費,當然是高能耗模板。
1.3低質低效木膠合模板是易污染環境模板20xx年,北京住總集團王寶申總經理等三人聯名著文表述:據北京、上海兩地的統計數據顯示,每1萬m2的住宅建筑施工就要產生500~600t的建筑垃圾,而建筑施工產生的垃圾占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模板周轉次數低(有的僅為1~2次),大量低質,甚至劣質模板躋身于建筑市場和工地現場;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北京建工集團三建公司副總經理曹勤在20xx年的模板租賃委員會年會上表述:作為模板,目前普遍使用的多為竹、木模板,以木模板為例,往往周轉1~3次即出現開膠、起皮、鼓包、變形等質量問題,影響混凝土表面觀感;一個工程結構施工完成后,現場破舊模板堆積如山,這樣既浪費了資源,又為社會產生了大量垃圾,不經濟也不環保。龐大的模板用量必然給施工現場帶來巨大的堆場壓力、環保壓力和垃圾模板處理壓力。
2我國模板行業如何實施低碳經濟
2.1轉換觀念、充分發揮正確輿論導向作用
轉換觀念就是要從以浪費資源、犧牲環保為代價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轉換為節能、高效、環保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要完成這樣的轉換,首先必須掃除認識上的障礙,充分發揮正確輿論的導向作用。業內有這樣的觀點:“木膠合板模板是我國模板的發展方向。”“在經歷了10年后,我國木膠合模板得到迅猛發展,年產量增長了13倍,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并以此成就而自豪,這是一種觀念。可是10年來,我國木膠合模板的質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由初期周轉使用10多次,一路迅猛下滑到3~5次,近幾年又下滑到1~3次。這是典型的只講發展、不講質量和效率的粗放型發展模式。
業內也有這樣的觀點:“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國政府均鼓勵多用木材,木材需求的擴大,可以激發人們植樹造林的積極性,刺激森林增長。”筆者認為,歐洲芬蘭舒曼木材有限公司的.維薩木膠合模板最具代表性,模板周轉次數50~100次,而我國現行低質木膠合模板周轉次數1~3次,二者相比,我國模板要多用木材資源達30倍以上,即他們用材只相當我們的1/30。
美國賽盟公司木膠合模板周轉次數為50次,與我國現行低質木膠合模板相比,我國模板要多用木材資源達25倍以上,即他們用材只相當于我們用材總量的1/25。日本,由于廢舊木膠合模板易造成環境污染,因此,政府嚴格控制木膠合板模板的使用。智利,10年前木膠合模板的市場占有率為90%,經過10年“以鋼代木”的努力,目前木模板市場占有率僅為10%,廣泛使用的是鋼模板體系。
事實表明,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對節約木材和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都很重視。
業內還有這樣的觀點:“1998年以來,木膠合板模板在國內建筑工程中開始大量應用,發展迅速,極大地推動了膠合板企業的發展和膠合板產量的增長,以至有專家提出‘嚴禁使用木膠合板模板,對待木膠合板模板的對策’‘不是發展,而是治理,不是鼓勵,而是限制’。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意見呢?是木膠合板模板的性能差,使用不方便,影響工程質量?不是,這種模板具有表面平整光滑,容易脫模,耐磨性強,防水性好,模板強度和剛度較好,使用壽命較長、材質輕,適宜加工大面模板等特點,(本文由中國論文庫整理提供)能滿足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是理想的模板材料。是模板的價格高,施工企業難以接受?不是,這種模板是各種模板中價格最低,也是施工企業應用最多的模板。”筆者將這段論述進行疏理,提出以下質疑。
(1)低質低效木膠合模板是“強度和剛度較好”的模板嗎?(2)該模板是“使用壽命較長”的模板嗎?(3)該模板是“各種模板中價格最低的”,但是,是不是經濟性好的模板呢?(4)是不是只有該模板才能滿足清水混凝土施工要求,非它莫屬呢?(5)多元代木是否應盡早得到共識?筆者認為:面對不同觀點的爭議,應該發揚技術民主,百家爭鳴,各抒己見。本著擺事實、講道理、講政策的科學態度,求得明辨,正本清源,以便充分發揮正確輿論的導向作用,促進行業向低碳經濟發展。
2.2產業轉型、建立與低碳經濟相適應的生產方式
當今,發展低碳經濟已成全球共識,我國現行木膠合模板屬高能耗、高物耗、易污染環境的模板產品,生產此種產品的企業將面臨產品淘汰、產業轉型的嚴峻形勢,是大勢所趨。有些人認為:“我國木膠合板企業遍布全國各地,產量龐大,木膠合板模板不可能不用。”在此,筆者善意提醒:國家實施宏觀調控措施,對不可持續的、違背低碳經濟目標的、違背基本國策的企業和項目,該整治的是要整治的,該關閉的會堅決關閉。比如:國家為了保護土地資源,堅決關閉實心粘土磚生產企業。鑒于此,木膠合板生產企業應盡早轉換觀念,自覺提高認識,按國家現行規定的技術標準,生產可周轉30次以上的雙面覆膜優質木膠合模板,以適應市場需求;
另一方面,積極投入力量開發與低碳經濟相適應的經濟耐用、對環境友好的高附加值模板新產品。對于設備簡陋、缺技術、缺人才的家庭式作坊企業,應早作產業轉型準備,尋求新商機,比如轉產制作包裝箱等。
2.3建立與低碳經濟相適應的消費模式和市場機制
我國模板行業走低碳經濟之路,首先要引起地方政府住建主管部門領導的極大關注與重視,同時,要喚醒施工企業的低碳經濟意識和環保意識。根據國家發展低碳經濟戰略部署要求,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等12個國家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木材節約和代用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xx]58號)、住建部發布《綠色施工導則》(建質[20xx]223號)以及住建部發布《關于做好〈建筑業10項新技術(20xx)〉推廣應用的通知》(建質[20xx]170號),建議各地方住建主管部門為貫徹落實上述諸文件的要求,應制定具有約束力的強制性地方法規,地方法規中的實施細則應涵蓋:進入施工現場的木膠合模板周轉次數不少于30次的規定,建立生產企業準入證的規定,建立監督機制的規定,對施工企業使用優質或違規木膠合模板的獎懲規定等,以達到嚴格控制低質、低效木膠合模板進入施工現場的目的。另外,努力使施工企業的老總們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自覺抵制低質、低效木膠合模板的使用。與此同時,積極爭取地方政府住建主管部門對開發多元代木新型工具式模板的關注和支持,促進我國各地區模板租賃和專業化施工的發展,使走低碳經濟發展之路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王紹民.我國模板發展戰略問題的研究與思考[J].建筑技術,20xx,42(8):678-682.
[2]糜嘉平.模板與腳手架設計施工應用[C].中國模板協會年會論文集,北京,20xx.
發展經濟學與經濟發展3
【內容摘要】發展經濟學是詮釋發展中國家如何由貧窮落后走向繁榮發達的經濟學,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主題,發展經濟學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對我國后發展西部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更是具有普適性。
【關鍵詞】發展經濟學;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一、發展經濟學的產生
1776年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談到一個國家如何由窮變富的問題,實質上已涉及到發展經濟學的研究主題。亞當斯密關于經濟發展的構想是: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是一個宏觀經濟問題,是國民財富和社會財富的集聚與增長。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和勞動力人數的多少決定了國民財富的增長。這是發展經濟學的雛形。但是,發展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則產生于二戰后。當時一些國家為擺脫殖民壓迫,紛紛獨立,迫切需要發展經濟。當時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遇到的問題主要是:在實踐上,一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二是當時戰敗國的經濟復蘇問題;要么對原有理論加以改造,這比較容易,要么建立新的理論,這相對困難。一些學者深入研究各發展中國家之后發現,其環境與發達國家最初完全不一樣,傳統理論無法復制和拷貝到發展中國家。西方國家的經濟增長理論由于條件不同、問題很多、相去甚遠,也無法照搬到發展中國家。所以當時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迫切需要一門新理論,由此發展經濟學誕生了。早在1939年,克拉克(Clark,C.G.,1939)就出版了《經濟進步的狀況》一書,對后來經濟發展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20世紀40年代出版的《落后地區的工業化》和《東歐與東南歐工業化問題》是發展經濟學的開山之作,在發展經濟學的發展中具有引領性和開創性的歷史地位,是發展經濟學的標志性文獻。
二、發展經濟學的發展歷程
發展經濟學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根據其政策演化和發展思路的差異性,發展經濟學家將發展經濟學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40年代末到20世紀60年代末的結構主義發展階段;第二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義發展階段;第三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經濟學發展階段。
(一)第一階段。發展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的第一階段是20世紀40年代末到20世紀60年代末的結構主義發展階段,其結構主義思想,是這一時期的主導思想,后來也成為發展經濟學的主流學派。二戰結束后,很多發展中國家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地位,經濟發展成為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發展中國家面臨著諸多阻礙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如:經濟發展水平低、發展滯后、經濟變量彈性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為明顯的剛性結構。因此,結構主義認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現實完全不同,市場不完善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現象,價格剛性,有時還會出現市場機制的失靈,經濟在沒有外部因素的影響下難以達到均衡狀態。因此,結構主義認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不是靜態資源的重組和優化配置,而應建立在動態調整可投資資源和保證供給增長的前提下,使社會經濟結構作出相應的調整。
(二)第二階段。發展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的第二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義發展階段。結構主義發展思路使許多發展中國家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是,結構主義還存在理論上的缺陷和實用上的局限性,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新古典主義復活而成為發展經濟的新的主流思想。概括起來,新古典主義的主要觀點是:一是社會的發展應是綜合的發展,滿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經濟發展的目標;二是重視人力資本,糾正唯物質資本的缺陷;三是強調對外貿易在發展中國家對經濟發展的顯著拉動作用;四是新古典主義突出了市場機制、資源優化配置、微觀經濟基礎等在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
(三)第三階段。發展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的第三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經濟學發展階段。同樣,由于新古典主義在實踐中和理論上也存在諸多缺陷,于是新古典政治經濟學開始盛行,新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發展經濟學思想表現在如下:一是可持續經濟發展觀念的產生;二是新增長理論的快速發展;三是新制度經濟學的興起。
三、發展中國家發展的不平衡性
從世界范圍內來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普遍存在著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即都存在著發達地區和和相對落后的后發展地區。發展經濟學主要討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我國是發展中大國,發展中大國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發展中小國的特征。現有的`研究已經表明發展中的大國發展經濟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發展中大國人口數量眾多,消費需求旺盛,市場容量的絕對數相比較發展中小國要大。第二,發展中大國人口基數大,幅員遼闊,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和實現產業的集聚、調整、優化,必須建設與之相適應的龐大的基礎設施,同時滿足不斷增長的龐大的國內需求,需要資金數量大,依靠外援或外資幾乎不可能解決問題。第三,由于發展中大國在工業化起步階段缺乏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動因,實現的是內向型發展的政策,工業化起步階段建立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也就是必然選擇。第四,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資源豐腴是發展中大國良好的資源稟賦,國內市場規模大,但是,發展中大國在經濟發展中也存在如下難題:一是遺產和文明傳統的重大影響;二是沉重的人口壓力、嚴峻的就業問題和低下的經濟效率;三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四是落后農業與工農業協調發展問題;五是內部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適度選擇。發展中大國與發展中小國相比較,其工業化過程亦不同:一是資本積累。發展中小國既可以自身積累,也可以依靠國際資本。而發展中大國則不行,盡管利用外資絕對量不少,但所占比例有限。二是產業結構。發展中大國的產業結構要求門類相對齊全,這是由發展中大國的資源狀態和國內需求狀況共同決定的。三是國內市場與國際貿易。發展中小國幅員小,國內統一市場較易形成;發展中大國幅員遼闊,建立交通和通訊網絡需要巨額投資,且耗用時間長。所以,發展中大國不同于發展中小國,發展中大國發展的不平衡問題更為嚴重,更為棘手。比如中國,存在三大經濟地帶,經濟發展水平東部、中部、西部依次遞減,處于末端的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大。發展中大國的發展存在不平衡性、層級性。
四、發展經濟學適用于我國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與其他國家的后發地區相比較,我國西部地區在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歷史條件等方面都具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第一,我國西部地區自然環境相對惡劣,自然資源豐富。第二,區域經濟基礎薄弱,二元結構典型。第三,教育科技落后,基礎設施差,社會發育度低,資本形成能力弱。第四,西部民族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區。發展經濟學致力于推動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為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產業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如今,作為發展中大國的中國內部,亦存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先進地區和落后地區,即存在經濟相對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和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后發展民族地區。發展經濟學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問題探索了良好的范例,提供了成功的借鑒,那么用它來解決一國內部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問題也是可行的。這是因為一國內部后發展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條件和現實情況與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情況類似,所以,發展經濟學完全可以用來解決中國后發展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發展經濟學在中國的后發展地區具有普適性。
五、發展經濟學視角下西部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發展中國家要發展經濟,就必然要走工業化道路。但是,對工業化的理解不同,就會導致不同的結果。結構主義和激進主義所采取的工業化,既忽視農業的發展,又只采取單向的工業品導向,雖然使工業獲得較大的發展,但也導致了經濟社會的二元結構。不但農業發展嚴重滯后,而且工業發展亦后勁乏力。張培剛教授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曾指出,完整的工業化是包括農業發展在內的工業化。后來發展經濟學之所以陷入危機,是因為發展經濟學沒有完成使命,廣大農村依然貧困,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二元結構依然存在。如今許多發展中國家開始重視農業的發展和農業與工業的協調。我國后發展的民族地區與東南沿海地區的差距,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相類似,作為一個整體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而民族地區又更為落后,暫時還不具有全面進行工業化的現實條件,發展中國家在由傳統的農業化國家向工業化國家轉化時,應具備較強的物質資源的儲備,包括:數量龐大的、可使用的資本儲備,勞動技能較高的、符合現代工業發展需要的勞動力資源儲備;先進的科技發展水平、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良好的基礎設施等。顯然,西部民族地區在整體上還不具備這些條件。從資本資源來說,西部民族地區資本形成能力弱,資本使用效率差;從適合現代工業發展所需要的勞動力資源來說,西部民族地區科技教育水平低下,具有一定人力資本存量的勞動力資源稀缺、素質差;就現代化的科學技術與先進的現代管理制度的適應性來看,就連東部沿海地區目前都還不夠成熟,何況西部民族地區;從基礎設施建設來看,西部民族地區由于地勢地貌和氣候和水資源發布等特征,其基礎設施相當落后,其基礎設施建設也相當困難。因此,西部民族地區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應該是這樣的路徑選擇:一是繼續做好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工作。因為一個民族、一個區域如果還沒解決溫飽問題,怎么奢談現代化。二是在國家扶持下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關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是現代化工業建立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三是調整產業結構,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西部的工業化和現代化不能搞重復建設,要從自身特點和優勢出發,依靠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有潛力的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四是發展科學技術,注重人才培養。實現西部民族地區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化,毫無疑問應是后發展的西部民族地區的發展主題。
【參考文獻】
[1]張培剛.新發展經濟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2]譚崇臺.發展經濟學的新發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3]鄭長德.世界不發達地區開發史鑒[M].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
[4]齊良書.發展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xx
[5]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對發展經濟學的反思[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xx,7
相關文章推薦:經濟學本科實驗教學改革
【內容摘要】高校近年都在進行本科教學改革,探討如何建立起特色人才培養機制,使學生的發展更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經濟學本科實驗教學改革,旨在以學生為本,通過經濟學實驗教學,使理論知識具體化、動態化、過程化,培養學生的實證思維模式,牢固掌握經濟學理論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
【關鍵詞】經濟專業;本科教育;實驗教學改革
一、經濟學實驗在經濟學教學改革中的意義
經濟學是一門與現實緊密相聯的對現實經濟現象作出合理性解釋并探究經濟發展規律的學科。在一定假定條件下,其理論大多可以用現實經濟活動去驗證。經濟學實驗指用仿真方法,創造與實際經濟相似的一種實驗環境,以檢驗已有的經濟理論及其前提假設,它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經濟學專業是理論和實踐兼重的學科,需要在實踐中去深化對理論的理解。經濟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理論基礎和專業實踐能力并重的復合型人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學專業為例,其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是堅持強化基礎、突出實踐、重在素質、面向創新,著力培養富有創新潛質,有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適應社會需要,有著寬厚理論基礎和動手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畢業生就業方向基本上是國家各級經濟管理部門、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經濟咨詢機構、國際貿易部門等。用人單位對經濟類人才的需求不僅須有良好的經濟學理論基礎也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專業化的要求。而根據對近五年學生實習和就業所做跟蹤調查得到的信息,和有效專業教學軟件的實踐教學缺少有關,學生不懂實務操作,因此在銀行、證券、商務貿易公司等單位實習遇到較多困難。因此,經濟系迫切需要建立獨立的經濟學綜合實驗室,不僅在宏微觀經濟學的實驗教學方面,同時在主要核心課的專業方面,如會計實務、財務管理、信貸管理、國際結算、證券投資、市場營銷、國際商務、計量經濟學等,通過實操和模擬,鞏固和消化課堂理論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使其畢業后能更快地適應工作需要。經濟學本科教學過去是傳統教學法,基本上是以課堂和教材為中心,主要采取理論闡釋、演繹和模型推導教學模式,比較枯燥、單一,不能很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經濟學實驗教學是在教師對主要理論進行講解后,借助于計算機模擬系統將經濟學中的基本理論通過學生動手實驗觀察來鞏固課堂和教材知識。學生通過參與、體驗,會加深對經濟學理論的理解,提升對經濟學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經濟行為現象的感性認識,更好地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
二、本科實驗經濟學教學的主要形式與實驗內容
經濟學實驗主要有驗證型實驗、模擬型實驗和研究創新型實驗等三大類。本科開設經濟學實驗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經濟學理論的理解,掌握經濟學理論在現實中的應用,提高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因此經濟類本科實驗經濟學教學應側重驗證型和模擬型實驗。驗證型實驗是為驗證已學的理論知識而設置的實驗,通過計算機軟件模擬,觀察并記錄下實驗結果,最后整理出實驗報告。這一項實驗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個環節,主要課程有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經濟學原理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是經濟類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之一,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經濟學原理偏重于理論,比較抽象,學生學習難度較大。而傳統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比較枯燥,教學效果不甚理想且無法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經濟學原理為基礎的實驗課,通過動手實驗讓學生理解經濟學的關鍵知識,并結合現實案例,在系統的引導下讓學生完成對經濟問題的分析,從而掌握經濟學理論知識在現實中的應用。主要實驗包括:
(一)驗證類實驗課。
1.微觀經濟學。市場供求均衡、消費者行為與生產者行為理論實驗、邊際效益理論、完全壟斷市場實驗等。
2.宏觀經濟學。經濟增長、市場貨幣流通實等實驗。宏微觀經濟學每章內容都有一些較抽象難懂的概念和理論,需要借助實驗去理解。
3.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主要是通過統計的方法來驗證數理經濟模型中各種變量的關系是否和社會現實相一致,實踐性較強。要求學生將經濟學知識、計量經濟理論與方法以及計量軟件相結合,用計量軟件進行計量建模和分析,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計量經濟理論方法。主要有回歸分析過程,序列自相關模擬實驗等。
(二)模擬類實驗課。
1.市場營銷。市場營銷綜合實訓主要通過傳統營銷管理的仿真模擬、商戰體驗、豐富的典型案例訓練鍛煉市場營銷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在模擬市場營銷環境中運用所學的營銷學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企業營銷實際問題。
2.商業銀行實驗。通過對模擬銀行軟件和相關銀行系統各個功能模塊的具體操作,使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銀行實務中所涉及的基本業務流程,熟悉業務操作中的關鍵要素,掌握最新的銀行實務操作流程。通過實際操作和模擬,鞏固和消化課堂理論教學的內容,增強學生對各種銀行、證券等業務流程和功能特征的進一步了解。
3.國際商務實驗。通過模擬操作,使學生對國際商務整個業務流程和做法基本掌握,從交易準備直至最后的核銷退稅,綜合操作和成套設備貿易等,并能夠以從事外貿業務人員的角色,包括進出口商及銀行等角色去仿真地操作,對業務反饋作出正確的處理。
4.財務會計實驗。通過模擬操作,主要有貨幣資金、應收應付賬款、成本、負債核算、報表編制等,幫助學生理解財務會計基本理論和方法。
(三)實驗教學理念和多元化經濟實驗教學方法。
1.實驗教學理念。為適應現實的需要,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需要更新,建構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個體自我建構的過程,教師從以講授知識為主,轉變為以創設學習情境、指導學習方向、與學習者雙向互動、發現和解決學習疑難為主。在經濟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擔任的角色主要是組織者、指導者、輔導者和促進者,充分利用情境、協作、溝通等學習環境要素,使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模擬的類似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
2.多元化實驗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多種教學模式,主要有協作法、參與式與互動教學、自主學習法、體驗式教學、網上交流、專題討論等,并通過實驗反饋、調查問卷等形式分析這些方法對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和效率的影響。協作法就是實驗過程中的各環節由實驗團隊的多名成員協作完成,大大增強了學生們的團隊意識和溝通配合的能力。參與式與互動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當學生完成一項實驗后,讓學生自己介紹過程與經驗,和同學、老師進行互動交流,相互間的討論爭辯,可以互相激發、相互學習,師生互動中實現教學相長。專題討論就是以專題主題為導向,設計真實性任務,把學習設置到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對實驗團隊的活動適時進行點評,給予指導。充分利用學校教務網絡平臺,將相關的經濟學教學大綱、教案、習題、案例分析、參考文獻等上網開放,實現資源共享,建立網上答疑、討論、測試系統,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使學生隨時可以通過網絡資源進行自主性學習、討論和向教師求教,實現超時空的教與學。
三、經濟學實驗教學課開設取得的效果和展望
近兩年經濟學實驗課的開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所學知識的真實性和實用性,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學生們感受很深,評價頗高。在調查教學效果學生反饋中,摘錄幾段:印象比較深的是總效用和邊際效用實驗,即讓學生進入消費者角色并根據消費者均衡作出決策,合理分配收入得到最大總效用。這個實驗讓我體會到在不同的消費偏好下,消費者決策是不相同的,但是總效用卻可能相同。上機實驗將平時所學理論與模擬實驗相結合,更好地理解了一些經濟學原理。由于相對真實地進入了這些理論的角色方,我們對理論的`接受度更高了,這些有趣的實驗也增加了我們對微觀經濟學的興趣。不得不說,這次的上機實驗十分令人難忘和受教。在試驗中,我們對這些經濟學理論有了直觀的而且更為深刻的認識與理解。觀看十遍同一個微視頻并在每一階段給出看后的邊際效應評分,我們真實地感受到了消費者邊際效應遞減的狀況;在啤酒與電影票的分配試驗中,我們體會到了經濟人的選擇問題與個人喜好的差異。在這次試驗中,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效用遞減理論實驗。
平時在課本的學習中,我們似乎并沒有很好地感受到效用遞減的實際效果,甚至不太能理解為什么效用水平會成為一個負值。通過這次試驗中的視頻觀看,我們深深地感覺到,即使是一個能夠帶來歡笑的視頻,在許多次的重復之后也會變得索然無味,甚至讓人厭煩,這大概就是實際操作帶來的更深層的理解吧。由此我們感受到,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的確為做上機實驗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礎,而在實驗中,我們更加感同身受地體會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真正用處,更加能夠與實踐相聯系起來。通過做這些實驗,我們對于從課本上獲得的經濟學的知識有更深的了解,更加能夠設身處地地思考經濟學問題,將經濟學原理融入生活之中。雖說經濟學不像工科課程那樣要求非常多的實驗操作,但在我看來,經濟學實驗算得上是課程內容的精華之一,因為平時所接受的各種經濟變量與經濟活動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記憶在腦中,若是對其沒有足夠的理解,就很難在現實世界應用,而經濟學實驗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以本次在經濟學實驗室所做的宏觀經濟學實驗為例,我們進行了經濟增長分析、市場貨幣流通等四項實驗,每項實驗均是以互動的形式完成,學生、老師和計算機三方互動協作,推動實驗進展。
想想平日脫離實驗所做的各種練習,那都是在紙上通過計算完成的,而計算數據和經濟變化過程都是題目所指定的,我們要做的僅僅是算出某項結果,這樣一來就少了自己動腦分析進行經濟決策的過程。而在經濟學實驗中,我們有多方互動,這意味著我們不光鞏固了如何進行經濟運算,更鍛煉了對于經濟市場運轉的把握能力。譬如老師那邊供給貨幣,而我們作為銀行,要留出存款準備金,之后發放貸款,再接收存款,這樣的過程一輪輪進行,我們所能看到的不僅是某一項經濟數據的結果,更親自參與到其中的某一環節,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這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它的運作機制。目前已開設的經濟學實驗主要是驗證性實驗、體驗型實驗。還可根據條件和需要適當開設研究創新型實驗等。研究型實驗層次是一種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模式。利用此實驗室平臺,對少數拔尖學生強化基礎,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發揮其特長,鼓勵學生參與各個級別的大學生競賽。根據形勢的需要,將開設大學生創業實踐訓練課程,從了解創業、培養創業能力、體驗創業,到企業經營管理實訓,循序漸進地培養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和能力,并通過大量實訓讓學生體驗創業的過程,訓練創業過程中及創業后的經營管理能力,培養大學生具備成功創業者的素質。同時,根據學校已有項目資源,將具體建設學校馮如杯、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指導中心。通過以上教學實踐創新基地的建設,有助于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型思維。同時,實現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一體化,形成整體的課程體系,通過實驗教學補充學生的知識體系。教師要努力探索以科研帶教學,緊跟學術前沿,利用科學研究成果提升實驗教學質量,做到教學科研一體化。
總之,近幾年來的經濟學專業的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經濟學實驗室是我們教學科研的技術支撐體系,它對學生鞏固經濟學基礎知識,培養動手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閔娜.應用經濟學實驗教學方法初探[J].當代經濟,20xx,5(下)
[2]涂曉今.論經濟學實驗方法的改進與創新[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24
[3]鐘小兵,秦嗣毅,遲嵐.開設經濟學實驗教學,提高學生應用能力[J].黑龍江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4
【發展經濟學與經濟發展】相關文章:
FDI對中國經濟發展作用的經濟學分析04-27
經濟發展與減災04-30
宏觀經濟發展04-27
海洋經濟發展探析04-28
經濟發展誠信先行04-29
發展電子商務加快經濟發展04-27
發展特色經濟加快經濟發展--關于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思考04-28
對林區經濟發展的調查與思考03-08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