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人為本優化作文教學論文
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的狀況不容樂觀,存在著“知識窄,能力弱,效率低”等問題。為此,我們進行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人為本,優化作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前提下,提出了“以人為本”的作文教學的理念,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為指導思想,以《課程標準》和新《大綱》為依據,對從人出發的“以人為本”的作文訓練序列教案、CAI課件的開發和作文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研究,旨在促進小學作文教學的改革,發展學生人本思想,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和創造力。
一、以人為本,開發并形成一套作文訓練序列教案和CAI課件
首先,以人為本,開發一套作文訓練序列教案。
我們在遵循科學性原則、知識性原則、循序性原則、趣味性原則等四個原則的基礎上做到四個結合:作文內容與文體結合,自身實踐經驗與他人研究成果結合,作文教學實踐與課題研究結合,專家指導與教師設計結合,同時把握21世紀作文教學的四個新動向:
(1)立足“人本”。
所謂“人本”,就是從人出發,以人為本。這一教育新理念是我們開發作文訓練序列教案的指導思想。我們強調對學生的終極關懷,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學習作文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2)堅持開放。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我們應把作文看成是一種自然的生命狀態,一種樸實的生活行為,引導學生用真實的生命去擁抱作文,讓心靈與作文親密無間,表達自己生命的真情實感。我們應開放作文教學,激勵學生主動地去發現、去想象、去探索,充分凸現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走向開放,是我們編寫以人為本作文訓練序列教案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3)走向“綜合”。
所謂走向“綜合”,就是不再把作文訓練看成是單純的寫作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是把作文訓練與觀察、思維、想象等認知能力、審美能力的訓練,與寫作興趣、審美情感的激發、培養,與閱讀教學乃至各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與學生整個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走向綜合,是我校開展本課題研究過程中對作文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
(4)激發興趣。
《課程標準》要求“重在培養學生習作興趣和信心”。在指導學生習作的過程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實施激發興趣指導策略,積極誘導學生滿懷激情,產生向往的快樂心態,自覺地投身到寫作的活動中。只有激發興趣,作文教學才能充滿生機,才能成為學生的“最愛”。
其次,以人為本,制作與作文訓練序列教案配套的多媒體課件。
在形成作文訓練序列教案以后,我們聘請電腦制作專業人員,按照課題研究的要求,根據教案設計的目標、教學程序和教學內容,堅持有關原則,制作生動、形象的CAI課件。對于CAI課件開發來說,我們堅持以學為中心的課件設計理念,做到以下五個“強調”:
(1)強調以學生為中心。
明確“以學生為中心”這一點對于課件設計有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因為“以學生為中心”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將會得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設計結果。為了讓課件設計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我們從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
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性,體現出他們的首創精神;
②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
③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自我反饋)。
以上三點,即發揮首創精神、將知識“外化”和實現自我反饋可以說是課件設計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三個要素。
(2)強調“情境”對學生作文的重要作用。
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課件設計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使學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并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由于不能提供實際情境所具有的生動性、豐富性,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因而將使學生對知識意義的認識發生困難。
(3)強調“協作學習”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價值。
協作學習環境以及學生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課件設計要為學生創造協作學習機會,讓學生群體的思維與智慧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
(4)強調對學習環境(而非教學環境)的設計。
學習環境是學生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場所。在此環境中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工具和信息資源(如文字材料、書籍、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來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在以學生為中心思想指導下的課件設計應是針對學習環境而非教學環境的設計。這是因為,教學意味著更多的控制與支配,而學習則意味著更多的主動與自由。
(5)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而非支持“教”)。
為了支持學生的主動探索,在學習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各種信息資源(包括各種類型的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料)。但是必須明確:這里利用媒體和資料并非用于輔助老師的講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式探索。因此對傳統課件設計中有關“教學媒體的選擇與設計”這一部分內容,將有全新的處理方式。例如在傳統課件設計中,對媒體的呈現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和年齡特征精心地設計。現在由于把媒體的選擇、使用與控制的權力交給了學生,這種設計就完全沒有必要了。反之,對于信息資源應如何獲取、從哪里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問題,則成為主動探索過程中迫切需要教師提供幫助的內容。顯然,這些問題在傳統課件設計中是不會碰到或是很少碰到的,而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下,則成為課件設計中急待解決的普遍性問題。
二、以人為本,構建并運用新型作文訓練模式
我們是從以下幾方面人手進行探索,逐步構建了作文訓練新模式:
1.尊重學生主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多媒體課件能夠展示事物和現象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系,使聲音與畫面并存,生動直觀地將教學信息再現于學生的感官。通過視聽器官的協作運用,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本課題組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很重視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在作文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認知心理規律,緊密結合學生學習實際,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我校作文教學新模式的始發點,努力創設平等、民主、寬容、自由的學生作文的心理氛圍。同時采取不用的形式和渠道激發學生的內隱的作文興趣。如運用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在小學中年級采取的玩樂激趣、幻想激趣、游戲激趣,小學高年級的情感激趣、情境激趣、成就激趣等做法,都起到了改善、優化學生作文過程的效果。
2.借助生動課件,拓展空間,激發想象。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小學生的想象更顯得多彩而活躍,因為他們有著稚氣的心靈和對未知事物的天真想象。作文訓練必須從豐富其表象積累著手,引導他們細致地觀察和深刻地體會社會生活,開闊視野,增加閱歷。現代多媒體課件,可將真空的音響、活動的圖案、變化的形態,直接逼真地展示給學生,引起他們對相關事物的聯想,對未知事物的想象。教師激發學生理解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從而在學生的頭腦中復活和完善載體形象,化靜態為動態,化平面為立體,化片斷為連續,化無聲為有聲。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借助多媒體課件,拓展空間,指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去寫想象作文。
(1)描景物,展示自然界的美景。如五年級命題作文:“美麗的春天”指導課上,老師先提出假設:假如讓你來當畫家,要求你畫春天的美景,你會在紙上畫些什么呢?接著讓學生欣賞課件上鮮花的綻放、小溪丁丁冬冬的流動、燕子飛上飛下忙著搭窩、柳樹的枝條在春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等生動形象的畫面,再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在老師課前發給大家的白紙上盡情描繪,然后又利用實物投影儀讓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畫的畫,小畫家還在一旁講解。于是,情動而辭發,學生下筆時,語言富有情趣,還適當地運用了聯想、比喻、擬人等手法,輕松自如地寫下了自己美好的春天的贊歌。
(2)寫童話,表達內心美好的愿望。針對小學生愛動物的特點,我們設計的'課件,讓學生看到許多動物活動的情景,然后讓他們仿照以前讀過的童話作品,用動物代替人類加以想象,通過記敘故事展現他們的內心世界:對誠實、勤勞、勇敢和樂于助人等方面的品質加以贊美;對說謊、懶惰、貪吃和自私等不良行為加以批評。
(3)編科幻,暢游未來科技世界。如今,學生生活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年代,他們通過國際互聯網、電影、電視、廣播書刊等多種媒體,學到了許多連成年人都聞所未聞的科學知識。他們愛問為什么、愛異想天開,科幻作文恰好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要。教學時,我們根據課件展示的內容,以“未來住宅”、“奇遇外星人”、“機器人到我家”、“奶奶家住在外星上”等為題,讓學生編寫科幻故事,憑著小作者對科學知識及其發展規律的了解,加上奇思妙想,肯定會創造一個個異彩紛呈的未來世界。
3.開放作文教學,創造機會,激發探索。
這是在激發學生想象的基礎上,開放作文教學,在教學空間、課外讀物、作文形式等方面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機會,以激發學生探索的積極性。
(1)開放教學空間。學生的素材來源于豐富多彩的生活,有了生活體驗,才能寫好作文。于是平時我們有意識地要求學生積極參加他們原來學校組織的自我服務性勞動,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時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外出采風。
(2)開放課外讀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此話把閱讀與寫作的內在聯系揭示得很深刻。豐富的、大量的課外讀物可以提供數量更多,內容更廣,體裁更豐富的習作范例。學校購置大量的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給每個學生辦了借書卡,學生隨時可到校圖書館借書閱讀,同時給每學生發一本“采蜜本”,讓他們把課外書中的好詞佳句摘錄下來,把讀書的感受體會寫下來。這樣,有不少學生迷上了讀書,我們發現,學生作文的題材更廣了,文句更美了。
(3)開放作文形式。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個性勞動。小學生們必須有充分的寫作自主權,才能發揮寫作潛能。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學生作文的理念,給學生充分的習作的自由,要與別人交流什么思想,要抒發什么情感,就寫什么樣的文章,如“小記者采訪記”等。我們常常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寫“聽聲音編故事”、“看電視寫觀后感”等音像作文、自由擬題作文,學生很快就領悟了老師的要求,從而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寫出的作文充滿了生活的情趣和孩子的童趣,讀后令人口動。
4.堅持主動參與,強化訓練,激發嘗試。
我們堅持讓學生主動參與,以實現多元互動,強化訓練,激發嘗試。
(1)先說堅持主動參與:首先,開拓主動參與渠道。大體有三條渠道:一是讓學生進行觀察,如觀察大自然的一個場面,觀察一個物品、一個人等;二是讓學生參加實踐,如做游戲、種花草等;三是讓學生與別人交際,如創作班隊活動節目、布置班隊“小園地”、幫小記者去采訪等。學生在具體真實的語言交際和實踐應用中,學會了交際,學會了合作,學會了作文。其次,提高主動參與密度,主要通過形式的創新和活動的拓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主動參與的機會。第三,優化主動參與效率,教師教給學生觀察、探索、習作的方法,讓學生在嘗試中,強化訓練,提高有感而發、自主習作的能力。
(2)再說實現多元互動。首先,營造有人文氣息的課堂氛圍,優化師生互動關系;其次,強化學生訓練,挖掘互動內涵。在這樣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用通順連貫的語言表達出來。由說到寫,由片斷到成文,由易到難,言語訓練便有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這樣,當學生的思維空間打開以后,有一種表達欲望。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說文”訓練。“說文”訓練是一種情感表達方式,但也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得諸自己,鳴出內心”是小學生作文的根本要求。這樣,小學生的習作出現異常繁榮局面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以人為本,制定并運用《小學生作文評價標準》
評價能起導向作用。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以人為本的作文訓練的實踐與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重視對學生作文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作文的優點和缺點,在班級同學中所處的地位和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寫作水平和能力。我們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對學生的作文評價強調立足于他們的發展,要求作文中必須要透露鮮活的童真、童心;強調兒童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所見所聞所感,以發展他們潛在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我們制定兩種《小學生作文評價標準》:第一種主要指向三個方面:一是內容,二是語言,三是態度情感、過程方法;第二種是按學生作文各要素來確定標準。兩種《標準》的具體指標因篇幅關系略。
對于這兩種《標準》的運用,我們提出如下的要求:
1.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時,可靈活選擇其中的一種《標準》來進行,做到多樣化、靈活化。
2.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時,要不斷地激勵學生,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獲得成功的心理滿足。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人為本優化作文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古詩教學論文06-19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古詩教學01-20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古詩教學在作文教學01-20
[小學美術論文]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美術教學過程01-20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古詩課堂教學01-20
[小學語文論文]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古詩教學在作文教學01-20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自然課堂教學01-20
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優化語文課堂的教學01-20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優化數學課堂教學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