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活教育理論于語文教學實踐的論文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是陶行知先生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生活教育理論與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可以說新課程改革在許多方面是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繼承與發展。關于課程改革的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其目的是為學生生活經驗的獲得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形成開辟渠道,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空間。
語言文字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交際工具,它是一種重要的生活資源,而語文學科教學作為一種傳播語言文字的平臺,其肩負起的生活教育責任自然備受大家的認可,特別是進人課程改革的年代,語文教學滲透生活教育理念的呼聲越來越高,其中尤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在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影響力最為突出。
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理念不能只停留在理論認識上,而應該實實在在地把他的思想精髓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去,讓他的思想在語文課堂這個舞臺上生根發芽,并結出豐碩的果實。從語文教材本身來說,其收錄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生活的影子,所以挖掘文章中的生活素材,把握生活素材的內涵和外延,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任務。因為這樣的過程不只是教師和學生借助于文章這個載體體會生活的意義,也是促進學生真正走進生活、體驗生活,甚至改造生活。為此,我們在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嘗試,提出以下幾點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境,在生活中觀察
語言來自于生活,語文學習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我們應該在生活現實和語文教學中不斷尋找、捕捉現實背景,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或情境模擬中自然地投人到語文學習中去。語文教材里的許多文章的內容都能體現出生活的元素,但由于我們的教學往往只是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文意本身的解讀,導致學生對文章中生活元素的忽視,從而對生活現象的不知其然。所以說,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從情境的創設人手,讓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學會觀察、拓寬視野、認識生活。實際上,這也是學生學會對文本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強化語言訓練的過程,對提高他們的觀察和理解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這都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充分發揮自身智慧,在語文教學和生活內容之間尋找到一個合適的連接點,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教材資源。比如在教學《在烈日和暴風雨下》一文時,為了能夠讓學生發現生活,我精心設計了課件來展開直觀的教學演示,引導學生對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兩種場景進行仔細的觀察,幫助學生在觀察中理解文章內容所展現的生活現象,從而在學習中獲得對生活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開展的,他們將在輕松愉悅的境界中調動思維和感官,從而在語文學習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課文。
二、引導實踐,在生活中體驗
要知此事必躬行,所以對語文教材內容所折射出的生活內容必須要讓學生親自去體驗才行。陶行知先生一向重視學生的生活實踐體驗,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要求,為了表達他對此態度的堅決、立場鮮明,他將“知行”之名改為“行知”。他還認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則與方法是“教學做合一”,主張“教的方法,應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應根據做的方法。”教學就是通過“在做上學,在做上教,使學生自己會做”。他的“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告訴我們,學科的教與學應該是建立在學生的生活需要上進行的,是讓學生通過生活實踐來達到學習的目的,促進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獲得生活理解力、創造力。
實際上,這種生活體驗的觀點在我國的《語文課程標準》中也同樣有所要求!墩Z文課程標準》多處指出:“語文課程要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大膽嘗試將本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地通融、綜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單一學科的‘知識堡壘’。”因此,注重學科滲透,尤其是吸收與借鑒其它學科中的生活素材,使之成為適合學生的寫話素材,這樣學生寫話的內容必將變得非常豐富。
三、再現原形,在生活中感悟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苯處煈撓敕皆O法地以一種情境的方式展示一些課文所表達的生動形象與客觀情景,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把生活理解與體驗結合起來,從而深切感悟生活。
因為語言文字是每一篇課文的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對每一篇課文的學習實際上就是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形成對文章中生活事物的感悟,并獲得主觀感受。不可否認,有些文章內容所展示的生活信息離現在學生的生活較遠,自然影響著學生對生活的理解有所偏差,在學習上也有一定的困難。此時,教師應借助情境創設,還原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身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比如把課文的故事情節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來再現生活原形,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四、總結
生活是語文的素材,語文反映了生活。把生活教育思想融于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不僅可以克服傳統語文教學中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弊端,而且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會學生熱愛生活、創造生活,從而真正把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生活是語文的土壤,從生活中汲取營養,讓語文之樹枝繁葉茂;反過來,用語文的綠葉、鮮花、碩果來使生活變得更豐富、更美好!
【生活教育理論于語文教學實踐的論文】相關文章:
談用生活教育理論指導語文教學實踐論文05-03
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及體育教育實踐關系論文05-02
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關聯性分析論文05-05
田徑教學教育理論論文09-19
教學秘書教育理論論文08-14
語文教育教學思想的理論研究的論文11-29
分組教學淺談的教育理論論文11-07
情感教學事半功倍的教育理論論文11-01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教育理論論文10-28
實踐教學管理論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