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柔性化設計教育論文
摘要:該文提出了高等學校課程體系及其內容的柔性化設計思想,從課堂教學動態化、實踐環節多元化、教學科研一體化、教學手段信息化的柔性化教學體系,以及加寬加犀基礎課、強化技術基礎課、加強實踐性環節、適時更新專業選修課、靈活安排其他選修課的柔性化課程內容設置等方面入手,探討了課程體系的柔性化設計和課程內容的柔性化組織方案,以此帶動教師課堂教學的創新意識,更新教育觀念與教學方法,積極投身教學改革,從而培養出合格的、綜合素質好的開拓創新型高級技術人才。
關鍵詞: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柔性化設計
進入21世紀以后,世界經濟受到了經濟全球化的沖擊,各國經濟發展的競爭實際上已經演變成為科學技術的競爭。教育與人才是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關鍵,國力的競爭、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實力要靠教育。因此,如何在擴大招生的前提下,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質量,建立一套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教育體系,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一、高等教育及其質量
“教育是按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地促進入的身心發展的社會活動。”也就是說,教育是過程量,而學生是狀態量。教育質量作為過程量,表現為學生質量的變化,其值應是在一個教育活動過程開始時的“初始學生質量”與“當前學生質量”之間的差值,即學生質量的增值。那么,如何來評價教育質量呢?顯然,僅僅用“學生質量”這個狀態量作為評價教育質量的好壞是錯誤的。道理很明顯,一所聲譽很好的大學與一所聲譽一般的大學,由于生源的差別,如果后者的學生在學習期間取得了重大的進步,其畢業時的學生質量接近前者的學生質量,那么后者的教育質量可能好于前者。因此,過去那種用同樣的課程及課時標準,要求不同大學的相關專業的做法是不妥當的。另一方面,傳統的教育制度中存在著許多弊端,例如在教育思想上只注重向學生傳授知識,忽略了培養他們創新知識的能力;在傳授知識時采用灌輸式,忽略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在評價體系上采用簡單劃一的方式,未能反應出學生真實、全面的水平和能力。這種制度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很難適應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要求。也很難實現“學生質量”的整體提高。
那么,如何進行教育改革,特別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呢?筆者認為教學內容改革是核心。高等教育教學內容的改革要緊緊圍繞面向21世紀科技發展趨勢和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對人才素質、培養模式、基本培養規格的要求,剔除陳舊落后的教學內容,適時補充和調整能反映當今科技與經濟最新成果的相關內容;各個高校還應根據生源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選擇課程內容和學時。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中對教學內容應有動態的觀念,教學內容不能一成不變,而應隨著科技發展和教學進度以及不同學生的要求進行必要的修改補充,這對新時期高校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筆者認為,應從課程體系的柔性化設計和課程內容的柔性化組織兩方面入手。
二、課程體系柔性化設計
我國現行教育體制基本上屬于傳授知識型,現行教學方法與這一體制相適應。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校長在北大百年校慶校長論壇上認為,21世紀的大學要以“激發創造性,培養思想者,為未來陶冶先行者”為己任,這就需要學生要有創新意識。顯然現代和未來社會對人才要求側重于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有運用知識的能力、及時吸收新知識的能力和創造新知識的能力。因此傳授、講解、灌輸等教育方法已難以滿足這一要求,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教學應該既要傳授知識,又要突出能力培養。作為一名大學機電類課程的教師,筆者特別關注國外大學機電類課程的教學,這里借鑒美國大學機電類課程的教學方法分析我國高校課程體系的柔性化設計。
(一)課堂教學動態化
美國教師的責任感普遍較強,每一次課均要重新準備所有的教學內容,根據課程教學進度和最新科技發展及時補充調整新內容,并給學生發放相應的材料。教學計劃的`靈活性較大,教師會根據學生的提問情況隨時調整授課內容。學生在課堂上非常活躍,思維開闊,大多數學生能提出不同程度的問題,同時也敢于糾正教師教學中的錯誤。因此我們也要逐步改變“教師嚴格控制知識的選擇與組織,控制傳遞和接受知識的進度”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在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嚴格準備教案的基礎上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二)實踐環節多元化
實踐性教學是工程類專業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實踐性環節應包括各類實驗、實習、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等。而實驗環節則是一門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國伊利諾依大學的“實用機器視覺系統”課程總學時約50學時,其中實驗環節就占了26學時。學生對實驗環節非常重視,有很強的參與感,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動手和實驗組織能力。同時,美國的高校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都能安排學生參觀相關的企業,如伊利諾依大學的“實用機器視覺系統”和“測量與儀器”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參觀CASEInter—national(生產工程機械等的跨國公司)等企業,了解和熟悉相關技術以及一些最新技術,如GPS(全球定位系統)的操作與應用。“農藥應用系統”課安排學生參觀美國最新的農業技術展覽以及相應的農藥生產銷售部門等。
(三)教學科研一體化
對于工程類課程,美國的大學要求每個學生都要開展項目(Project)工作,往往將學生分成3~5人一組,確定一個項目,然后每個學生分工負責其中一部分,每組中有時有博士生或碩士生參加。而不少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就尋求機會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工作,因此能很好地結合科研活動選擇與課程學習相關的研究內容作為項目。在課程結束前,每一位學生必須演示所完成的項目內容,按組進行輪流演講(Presentation),其他學生和教師可提出問題由演示者根據項目內容予以回答。
(四)教學手段信息化
網絡教學在美國已應用得非常普及。系一級有服務器,各辦公室和實驗室的所有計算機均接至系里的服務器,然后接入Internet。服務器設多個程序區和用戶區,分別分配給不同的使用對象,有專門的應用程序區、系統文件區及郵件收發區、教學材料區等。學生用密碼進入后,可自由使用服務器里的應用程序,并可隨時訪問存于某一目錄下(如CLASS)的有關課程安排和相關材料。教師每周一般安排1小時左右在辦公室或家里的終端上與學生在網絡上實時交流,及時解答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疑問。平時學生可通過Email將自己的想法或作業交給教師或助教。
筆者認為,未來的高等教育在課程體系的建立和課程內容組織實施上,應該充分借鑒柔性制造系統(FMS)的思路,每個學生在低年級時就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指導老師,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為了適應這一需 要,學院或系可以在教授的主持下,建立不同的課題組,課題的選擇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同時跟蹤本學科的最新科技動態。這樣,由于選題方向的不同而辦出了學校的特色;由于課題選擇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而保證了社會的需求;同時由于教師能在科研實踐中不斷學習、探索并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效果不斷提高。課題組還可以吸納一些相關基礎課的老師參加,這樣既可以使學科交叉向深度和廣度延伸,又密切了基礎課教師與社會的關系,從而更好地影響學生參與實踐。學生由于可以參加到課題小組的實踐活動中來,學習有針對性,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使之畢業后的社會適應性相應增強。
三、課程內容柔性化組織
分析國外的課程建設結構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首先隨著科技的發展,學科專業的交叉、滲透越來越多,傳統的課程建設體系己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其次是教育必須同經濟發展相結合,才能滿足日益變化的經濟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我國的課程體系建設要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密切結合。對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等進行優化組合,以厚基礎、寬專業、重能力和增強學生適應性為目標,讓有限的學時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對于課程內容的柔性化設計的實施,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寬加厚基礎課
任何一種新技術均是在最基本的科學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應該加寬加厚基礎課,如數學、生物、物理、化學、外語、計算機等,但這并不是說要增加這些基礎課的學時,而是要加大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力度,協調已學內容和后續內容之間的關系,刪除重復落后的內容,不斷更新和調整,建立合理的基礎課內容體系。
筆者認為,基礎課課程的建立,也應該具有一定的柔性。柔性化的基礎課課程的內容和學時.應通過建立專門的“課程柔性化研究委員會”來討論決定(也可由已成立的相關教學督導機構轉變職能來承擔)。委員會應根據新興學科的產生和學科交叉滲透的特點,定期進行討論,及時組織和更新基礎課的內容,適當的時候調整基礎課的課程和學時。
(二)強化技術基礎課,加強實踐性環節
圍繞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學科領域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而構成的技術基礎課,根據以往的人才培養實踐,是機電工程類畢業生在各行各業發揮技術骨干作用的強有力保證。如:工程制圖、機械設計、力學、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機械工程材料、機制工藝、電工電子學、傳感器測試技術、機械控制工程、液壓與氣動技術、數控技術等課程。技術基礎課課程柔性體系的建立,應放在加大實踐性環節上,教師應根據形勢的發展需要適時調整授課重點,并根據科技發展的特點,加大和改進實踐環節的時間和內容,及時引進新的實踐環節和方法。技術基礎課課程的柔性調整,應上報院一級學術委員會通過。同時,“課程柔性化研究委員會”也應對技術基礎課的調整和建立進行指導。
(三)適時更新專業選修課
專業課旨在傳授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學科的基本理論與研究方法,以及有關應用機械的原理、結構及設計方法。當代科技發展表明,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單獨發展的,總是在整個動態系統中各學科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在專業課中應開設綜合性課程的選修課。如現代設計方法、現代機械制造技術等,旨在克服細分專業方向的局限性,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機械設計制造工程的各種現代設計方法和先進的制造技術。
專業選修課的發展應該是適時的和多樣化的,它的柔性化體系的建立,應建立在教師科研的基礎上。為適應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各校可根據本校特點,從實際出發,分析師資、生源、歷史條件、所在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才市場需求以及教師的科研情況,確定不同專業培養方向的分組選修課。同時,無論什么發展方向,教師都應根據市場的要求不斷地收集補充各學科的發展動態,及時地將最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四)靈活安排其他選修課
選修課可利用有限的學時組織講授,并讓學生參與討論一些實用性、綜合性以及最新的知識,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及時掌握各種綜合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以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由于現代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而教材建設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可擴大選修課的種類和數量,利用選修課的靈活性,給學生列出參考書和最新期刊,讓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選修課的教學方法非常靈活,可采用講座(seminar)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參與討論,這樣有利于開拓課程的深度和廣度,有利于專業選修課滿足不同的要求。選修課包括環境科學、管理科學、人文科學和機電工程學科的一些新技術、新理論等。另外,“課程柔性化研究委員會”也應對選修課課程及其內容提出建議及指導,以防教師僅僅根據興趣而不是需要開設課程。 教育和科技是經濟發展的兩翼,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質量,使高等教育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中立于不敗之地,首先應該從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創造性抓起。因此,教師應當把教學的重點從教授學生如何積累知識轉移到如何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上。
總之,教育要更新教育觀念,教師要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充實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探索所擔負課程的良好的教學方法,開設新課程,使自己緊跟學科的發展,真正擔負起培養合格的、綜合素質好的開拓創新型高級技術人才的任務。
【高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柔性化設計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深化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改革探索與思考論文01-07
高校體育教學內容與方法論文10-02
基于化學核心觀念教育的教學內容分析和教學目標設計教育論文12-12
高校體操教學內容未優化原因論文01-12
高校教育論文01-20
設計素描教學內容與方式論文04-18
國際經貿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09-03
地方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辦學定位與課程體系改革教育論文12-29
高校音樂欣賞教學內容的更新改進思考的論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