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英語教學淺談
高職英語教學淺談1
針對高職英語教學形勢,高職英語教學質量要適應改革開放形勢發展的需要,應避免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強調以能力為本位,通過改革教材,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能力.
作 者: 張黎芳 作者單位: 兗州礦區職工大學,山東,鄒城,273500 刊 名: 現代企業教育 英文刊名: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 20xx ""(14) 分類號: G71 關鍵詞: 英語 能力本位教育 改革 教材 方法與手段高職英語教學淺談2
【摘要】專業英語的開設,是當前社會全面發展的需要,本文以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英語為例,以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為對象,從高職院校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標、教材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結果考核等這幾方面介紹了專業英語的教學過程,并給出了通過實踐摸索的經驗。
【關鍵詞】民辦高職專業英語教學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
民辦高職院校作為高考最后一批錄取的院校,學生普遍存在著學習基礎差,偏科,大多數學生英語底子薄的現象,加上自學能力差,自控力弱,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很大壓力。而專業英語是基礎英語的后續課程,是架設在基礎英語學習和專業領域英語實際應用之間的橋梁。專業英語的開設,是當前社會全面發展的需要,用人單位越來越看重一專多能的人才,英語和計算機已經成為大學生就業的基本工具。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接受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的步伐不斷加快,市場對勞動力整體的技術與職業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除了要掌握一般英語的聽說讀寫的技能外,還應掌握專業英語詞匯,了解專業語句的結構,并能夠對專業文獻進行簡單的翻譯,這將對他們的就業起到極大的幫助。但是,如何讓底子差、基礎薄、自學能力差的高職學生,達到專業英語的教學要求,這是高職教師不斷探索的問題,筆者以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英語為例,談談在教學工作中的幾點經驗。
一以培養目標為大方向合理設置課程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實用性、技能型的人才,因此,課程的設置就以夠用為主,強調的是如何運用技術,而不多深究原理。很多專業性的知識,需要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例如,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其核心課程廢水處理技術與環境監測技術,其中的很多水處理方法和設備儀器是外國進口的,說明書等都是英文,因此,專業英語的開設是很有必要的。專業英語課程在大三第一學期開設,學生在大一大二學習了一般英語,掌握了充足的詞匯量和語法結構,且學完了專業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程后,再來學習專業英語,更容易駕輕就熟。專業英語課程結構,應強調以能力為本位,以社會經濟發展的必需夠用為度,以提高學生對社會、對職業的適應能力為出發點,以便能不斷完善我們的教學,提高學生閱讀和翻譯科技資料的能力。
二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根據高職培養目標和學生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課程教學目標,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學習專業詞匯,要求學生掌握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噪聲污染控制及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中常用的專業術語的英文詞匯,能夠正確分析專業英語的句子結構,掌握專業英語的語法特點,并能對相關語句進行簡單翻譯,能夠看懂專業儀器設備的英文說明書,在字典的幫助下能閱讀簡單的專業文獻。幾年的教學過程表明,這樣的教學目標比較符合實際,專業英語的語法和句子結構相對一般英語要簡單,學生在經過兩年的一般英語學習后,只需要適應專業英語相對陌生的專業詞匯,而語法和句子結構在學完兩篇課文后,就已經熟悉,并能夠較為熟練地運用了。
三選擇深淺度合適的教材
教材作為載體,一定要符合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考慮學生實際的詞匯量,應盡量選擇高職高專專用教材,選擇收集最新國外專業文章的教材。但是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英語教材的選擇性不如其他課程多,綜合比較后,筆者選用了化學工業出版社李居參主編的環境專業英語這本教材,該教材力求將環境知識和專業英語的學習與高年級英語學習融為一體,既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英語原著和報刊的能力,又向學生提供廣泛的環境專業知識及有關的英語知識。課文選材廣泛,涉及環境專業諸多方面,如環境問題、污染防治、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管理、環境法規等,均選自近年來英、美等國的環境專業的期刊、文獻,收集了比較全面的專業內容,如環境學概論的英譯本,定位準確,內容深度非常適合高職學生選用。
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依照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駕馭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在講授環境專業英語這門課程時,要求學生預習,在新課學習之前,熟悉書后及文中的新單詞,在講解課文之前,先講書后單詞,注重前綴、后綴和詞根的講解,學生在學習一個單詞的同時,掌握一批類似單詞。講解課文時,注重互動,請學生閱讀章節,一起分析句子結構,找到句子主干部分,嘗試對復雜句子進行翻譯。由于專業英語介紹的是相關專業內容,在講解課文中的'內容時,我經常用相關專業內容進行鋪墊、總結,且學生已經學習了部分的專業課程,因此聽起課來更容易融會貫通。注重復習,每一課結束后,要聽寫該課文的專業詞匯,反復強調其中的重點詞匯,如和廢水監測與治理相關的COD、BOD、SS、MLSS、TOC等專業詞匯,更是要求他們能隨口說出英文全稱和中文意思。學生經常在上課前幾天就與我聯系,確認是否要進行聽寫,以便他們提前做好準備,因此,課后復習,對學生專業英語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五注重平時與期末相結合的考核
考核是檢驗能否達到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專業英語課程平時成績占30%,主要由考勤紀律和課后作業組成,期末閉卷筆試,主要考察學生對專業詞匯的掌握情況,對復雜句子的翻譯情況,考核的內容緊扣教學目標。
幾年考試情況表明,大多數學生能夠達到教學目標要求,考試結果呈正態分布。
21世紀是信息化的知識經濟型社會,對人才的復合型要求越來越高,既懂專業知識,又能熟練運用英語,是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所以專業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由于面對的是英語基礎較差的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因此,深入分析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授課過程中應該把握的。
高職英語教學淺談3
【摘 要】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主要是課堂教學,要貫徹教書育人的原則,把教育和語言有機的結合,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轉變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以幫助學生實現其主體地位。
【關鍵詞】教學改革;創新能力;學生主體
21世紀,高職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把以知識為主的教育變為能力和素質為主的教育。高職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信息。現在的英語課堂教學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應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語言能力為主。因此,如何在英語教學中轉變觀念,進一步擴寬學生思維的空間,以達到知識的傳授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協調一致,同步發展,就顯得非常重要。本文結合高職英語的特點和筆者的教學體會,淺談如何改革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一、課堂教學中教書與育人的統一
所謂教書與育人的統一,就是將德育教育的內容貫穿于日常教學活動中去,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塑造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人格。教師不僅將自己的學識傳授給學生,而且以自己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書和育人的統一首先表現在教師必須是理想人格和淵博知識的統一,也就是言傳和身教的統一。如果學生從總體上,特別是從人格上認同了某位教師,那么他就能會比較樂于模仿,相信他講的話,接受他所傳授的知識。那么教師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品格才能得到學生的認同呢?通過問卷,我們了解到首先是強烈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其次是組織教學的能力,然后是淵博的知識。也就是說,一名教師如果不敬業,對學生不負責任,那么他再淵博也樹不起尊嚴,學生也未必愿意學習他傳授的知識。真正讓學生崇拜和感激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教師不是那些學識淵博,夸夸其談的,而是那些認真負責,關心學生的,他們的人格,行為舉止則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影響一生。因此作為教師,必須首先在學生面前樹立敬業、負責、富有人情味和親和力的形象,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這樣也會有力促進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
教書和育人的統一必須將思想和語言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只要注意把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和大學生關心的問題融合在外語教學中,就會引起共鳴,取得一舉兩得的效果。因此,教師要精心選擇切入點。比如,有些學生拿著父母的錢大肆揮霍而不覺羞恥,而高職英語有一篇課文里的主人公因為手頭拮據而利用假期到外面打工。借此,我們可以就中國的大學生和英美的大學生進行比較,一方面,可以告訴我們的大學生要學會自立,懂得珍惜,另一方面,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傳遞了文化信息。通過類似的活動開展,既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為人處事的正確態度,又可以增進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把學習語言變為一項有趣的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自覺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顯地感到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英語課成為他們喜歡的一門課程。
二、深化英語教學改革,創新課堂教學
(一)改變傳統的課堂師生的主配角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改革評價模式。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和創造性比知識更重要。”但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雖然課上也能講得頭頭是道,知識點也講得很透,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為教師沒有把學生作為活生生的人,而是作為一臺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這樣的課堂教學會讓學生感到緊張、壓抑、乏味、死氣沉沉,學習興趣蕩然無存,學生的創造思維受到束縛,創造能力被扼殺。鑒于此類局面,首先,我們要轉變角色,采用逆向思維方式進行教學設計,由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去思維,去學,去講,讓他們自主、快樂地學習。如教授單詞refresh時,不直接給出詞義和例句,而是提示和引導學生找出這個詞的要點所在re和fresh,根據re和fresh的意思進行重新釋義得出正確詞義,然后舉出例句并要求學生在此基礎上總結類似結構的單詞進行捆綁記憶。新穎的教學模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挖掘,其次,教學中要放棄過去那種教師是絕對權威的態度和居高臨下的習慣姿態,建立民主、平等真誠、互相尊重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真心誠意地與學生平等交往和交流,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舒展個性,從而使個體意識和潛能得以充分發揮。第三,要求教師變革對學生的“評價模式”,淡化分數概念,多鼓勵多贊賞多肯定學生,多用“good”“you are right”“Think it again”“You did a big job”等評語,使學生在學習時感受到愉快感和成就感,沒有精神壓力和負擔,這樣可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二)注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大多采用單向灌輸的“填鴨式”教學,完全由老師主宰,學生只能完全順著教師的思維去考慮問題,學生基本上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他們學習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調動,結果導致創新意識萎縮,思維被禁錮,走進了“死讀書”“讀死書”的死胡同。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活”起來,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把“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融入教學當中。那么,教師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讓他們在這個舞臺上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運用英語進行交際。
課前要布置學生預習課文,但必須預留幾個問題,可以是關于文章背景的,可以是關于作者,也可以關于文章內容或主旨的。課文的講解就從預習的問題開始,教師必須控制好問題的難度,既不要太簡單,也不要太難,以免打擊學生的信心,最好有幾個通過歸納總結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的,待課文講解到一定程度,再經過提示,引導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這個問題便有了神秘色彩,有了些挑戰性,解決它學生就會有一種成就感。
提問時可適當運用一些技巧。比如:(1)設法迅速記住學生的名字,能夠增強教師的親和力。(2)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不同學生來回答,盡量照顧到每個學生,增強差生的自信心。(3)由學生自己點名叫同學回答問題,活躍課堂氣氛。(4)提問的同時要有板書,合理安排,重點難點突出,便于作最后的總結。
除了這些,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這樣讓學生學習起來主動性和積極性會更好。如情景對話的策劃和表演,課本劇的策劃和角色表演等等,不僅能讓課堂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形象直觀,更重要的是學生從以前被動的聽講者變為課堂積極參與者,他們的主體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強化,主動學習的意識和創造意識得到增強,提高了學習能力,培養了創造能力。
(三)課堂教學空間的有效延伸
走進21世紀,我們的課堂已經不是傳統意義教室、教科書、教與學的組合。課堂是大自然,課堂是網絡,圖書館,課堂是舞臺……教室不是學習的唯一場所,課堂也不僅是傳授知識,進行教與學的地方。因此,教師在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的同時,鼓勵學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環境中創造性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興趣。比如:(1)啟動英語角活動。開展英語角活動應遵循開發性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體意識。(2)組織和參加專業、校級、區級的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演講比賽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和學習英語的興趣。(3)英語表演。如編排小品《盲人摸象》,讓學生在編排和表演中培養積極參與的意識和創新能力,充分展示才華。(4)網上英語交流。互聯網是獲取信息的最大來源地之一,我們鼓勵和引導學生利用網上信息資源增加閱讀量,拓展視野,有效提高他們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5)英語廣播。督促學生聽英語廣播,看英文節目,課前用5-10分鐘讓學生輪流上臺播新聞,教師適當點評。英語第二課堂既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另一種重要方式,也是對教師課堂英語教學的有效補充和延伸。
總而言之,作為英語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更新教育理念,在學生這個主體上下功夫,在自己的教學中求新創新,創新教育,培養創新能力,并培養出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為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云 英語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20xx.8。
[2]張芳 《英語課堂教學與素質教育》〔J〕。
[3]婁赫氏 《淺談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鑒別》〔J〕。
[4]姚燕平 《創新教育呼喚教育創新》〔J〕教育研究20xx.3。
高職英語教學淺談4
1語用學的基本理論
1.1語境的定義與解釋
語境(context)這個概念最早由波蘭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iki)在上世紀20年代提出,他指出“話語和環境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沒有語境,詞匯就沒有意義。”我國語言學家何兆熊先生(1997)認為,對語境的解釋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把語境解釋為從具體的情景抽象出來的,對語言活動的參與者所產生的影響的一些因素,這些因素系統地決定了話語的形式、話語的合適性或話語的意義,另一類把語境解釋為語言活動參與者所共有的背景知識,這種背景知識使聽話者得以解釋說話人通過某一話語所表達的意義”(何兆熊、蔣艷梅,1997)。語境對于語義的成功傳達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漢語口語中經常用“吃了嗎?”來打招呼,但如果在用英語交流時提問“:Haveyoueaten?”那就不是打招呼的意思,一般會被誤解為請聽話人吃飯的含義。因此,要想恰當準確地進行交流,對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對特定語境的理解尤為重要。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傳達給學生這一語用學理論,使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幫助學生積累這些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學會分析語境的不同,恰當地選擇語言進行交流。
1.2會話合作原則
另一個重要的理論是由牛津大學著名哲學家格萊斯(H.P.Grice)提出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principle),他認為,“我們的交談通常不是由一連串無不相關的話語組成的,否則就不會合情理。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常常是合作舉動;參與者都在某種程度上承認其中有一個或一組共同目標,至少有一個彼此都接受的方向(”GriceH.P.,1975)。為進一步說明這一原則,格萊斯引入了四大準則:數量準則(QuantityMaxim):使所說的話正好滿足當前交談所需要的信息;所說的話不能多于需要的信息。質量準則(QualityMaxim):所說的話要力求真實。不要說自知虛假的話,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的話。關系準則(RelationMaxim):要有關聯。方式準則(MannerMaxim):要清晰。避免晦澀,避免歧義,要簡練,要有序。
1.3禮貌原則
英國語言學家Leech在1983年提出的禮貌原則是對合作原則的補充和完善,是指人們出于禮貌,在一定的情況下會違背合作原則,說出一些看似沒有直面回答的“言外之意”。但只要根據語境分析,出于禮節禮貌的思考,就會清楚對方說話的含義。這一理論在實際的英語交流中很實用也很普遍,這就要求我們更加純熟地掌握英語,不僅能交流還要有禮貌。比如,有的學生在和外國人交流時,會聽到“Itissointeresting.”的評論,大多數學生聽到后會很受鼓舞,繼續他們的談話。但其實很多時候,這只是西方人出于禮貌做出的回應,并不是真的對所說的話感興趣,甚至是覺得所討論的話題沒有再進行下去的必要。因此要想恰當地、合適地運用語言就要了解一些語用學理論,盡量理解這些“言外之意”,有效地進行跨文化交流。
2語用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不同于其他階段,我們更強調學生在今后職場生活中能夠實際有效地運用語言,恰當地進行溝通。因此,語用學在教學中的應用就更加重要了。由于高職高專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薄弱,對英語不感興趣,在教學中應當以興趣為突破點,有選擇性地靈活使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材料,幫助學生切實提高語言應用能力,能準確理解西方人的表達內容,恰當禮貌地進行交談,也能夠用書面形式進行基本的信息交流。
2.1語用學理論在英語聽力和口語教學中的運用
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探索教學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校學生有機會參加每年一次的會展服務工作,因此有很多機會和外賓交流。觀察學生和外賓的交流,的確會出現一些交流失誤,比如在外賓表示感謝的時候,有的學生用“Nevermind.”來回答,這顯然是錯誤的表達,究其原因是只記住了這個短語的中文意思“沒關系,沒什么”,卻不知道這一短語在英語中只能用于回復道歉,不能回復感謝。這樣的回復顯然是和對話沒有關聯的,造成了語義表達的失誤,因此交流失敗。也有的學生會回答“Itismydutytodoso.”聽起來問題不大,但卻不知duty在英語中有義務的含義,隱含的意思是我本來不愿意這樣做但出于義務沒有辦法而為之,因此在回復外賓感謝時很不合適,我們可以換成“Itismypleasure.”就沒有問題了。學生出現這樣的表達錯誤,究其原因和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有很大關系,只是知道表面意思,不知道深層含義,更不了解語言環境和背景,因此不能有效恰當地交流。把語言學中的語境原理和會話合作原理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首先,聽力的核心是輸入信息,口語則是信息的輸出,這兩個教學內容相輔相成、互相依存,因此聽說教學應當放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采取過去聽材料做習題的方式,學生多半感覺枯燥乏味,而且效果不好。因此,要從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每一個單元的聽說要設計成一個話題的教學,導入相應外國電影或視頻片段,傳達給學生相應的西方文化禮儀,模仿正確恰當的英語情景表達,讓學生聽原聲材料,復述材料中的句子,延伸其他英語句型及表達方式,啟發學生進行討論,學生會很容易融入課堂,感受西方文化的同時也敢于開口說出地道的英語。運用這一方法,給學生呈現出在特定語境中的英語表達,學生興趣濃厚,記憶深刻。課堂最后的反饋可以設計成習題的練習,學生普遍樂于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也會切實感受到自己不僅提高了應試成績,也能夠準確恰當地進行英語交流。
2.2語言學理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的閱讀理解教學要從整體出發,注重文章大意和文章結構關聯性的'講解,而不能只講單詞、句子的意思,要從文化背景、文章大意、句子聯系、文章內涵幾個方面來進行閱讀教學。可以采用學生演講、分組討論等方式引入相關西方文化和禮儀,學生在了解文化背景后再進行閱讀,更容易理解文章意思,作對相應題目。同時,應當幫學生理清文章結構,了解句子之間的關聯,抓住中心思想,能理解相關的“言外之意”,使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從字面上升到對語言的理解,同時可以導入語用學理論,讓學生了解語言的關聯性、合作原則、禮貌原則等,進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了解文章結構的邏輯關系,學習英語思維,掌握地道的英語,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培養。
2.3語用學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高職高專英語的寫作主要是應用文的寫作,因此更強調語言的時效性和準確度。商務信函、感謝信、道歉信等應用文的寫作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步入職場后非常實用的一項技能。因此,在教學中更要把握語言的應用,語用學理論更應當融入其中。比如合作理論中的數量準則,在商務英語信函中就尤為重要,所寫內容不要超過想表達內容,避免啰嗦,所寫內容要清晰、有質量,這也符合合作理論中的質量準則、方式準則及關系準則。因此要培養學生語言的言簡意賅,避免相近的話重復寫。同樣禮貌原則在應用文寫作中也很重要,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做到用詞得當、禮貌周全,比如在商業信函中用appreciate來表達謝意比thanks更正式,更能體現敬意;又如盡量在文中少用祈使句,避免語氣生硬,顯得很不禮貌,提出建議時可以用問句的形式。在信件的結尾處表示感激是商業信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為了讓學生能寫出意思清晰、禮貌得體的文章,教師應當在平時加大學生閱讀相關文章的數量,讓學生模仿地道的應用文寫作,多寫多練,幫助學生掌握最實用的英語應用文寫作技巧。
3結束語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道路任重道遠,其核心是培養學生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而語用學正是研究如何準確恰當運用語言的一門學科,將語用學運用到教學中對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在教學中要注重文化的傳導,完善現有教學材料的不足,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等先進手段,不斷摸索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使課堂生動起來。要幫助學生擺脫啞巴英語,學有所用,方能使英語教育更加豐富,實現多元化、可持續的發展,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使高職高專教育更加具有社會競爭力,為跨文化經濟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人才。
高職英語教學淺談5
一、多媒體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優勢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我們的教學也不能只停留在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上,而應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盡可能地多接受知識,以實現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目的。
1.多媒體技術能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傳統的英語教學,側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而在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不僅能突出學生的聽說讀寫練,還能拓展學生英語學習的范圍,提高英語的實踐運用能力。因為多媒體技術以集視頻、音頻、文字于一身的優勢征服學生,把貌似枯燥、抽象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有趣的畫面,調動學生的感官和學習積極性。另外,一些研究證明,學生最佳的記憶方式,不是單純地背誦,而是在合適的語境中,讓學生利用視聽,并親身參與實踐,就在運用、實踐的過程中強化了自己的記憶。而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一些優秀的英語電影和新聞,讓學生通過了解并認識到英語的實際應用價值,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從而能加強英語的識記。這樣對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培養并拓展學生的英語文化視野有很大的實際意義。
2.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能以它獨特的手段,刺激學生的感官,能有效激發學生思維和學習的欲望。并且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摒棄傳統教學上不利于培養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諸如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程序化的讀、寫、背等,而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可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良好的'語境和學習氛圍,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多媒體技術有利于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可以改變行為的潛在性,讓舊的潛在性變成新的潛在性,因此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決不能忽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傳統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這樣學生對教師所講的知識,只能憑借反復地記憶,才能掌握,并且還常常出現忘記的現象。而多媒體技術憑借本身的信息技術含量和其特征征服學生,在某種意義上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對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著很大的幫助。
二、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要根據高職學生特點。高職學生在學習上普遍存在學習積極性不高,英語基礎較差的現象,因此在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興趣來進行選材,內容盡量要豐富,難易程度要適當。通過多年的英語教學,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上不積極,但并不代表他們在其他學習上不熱情;在英語學習上不善言辭,但不代表在其他方面沉默。我認為最關鍵的是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但一旦遇到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他們也會滔滔不絕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針對這樣的現象,教師一方面要選擇他們感興趣的素材,另一方面要及時地對他們的參與給予鼓勵,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得以調動。第二,教學方式要新穎、靈活。雖然高職學生不同于小學生,但他們也比較喜歡形象、新穎、靈活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網絡資源了解到英語的廣泛運用。例如定期為學生播放一些美劇,或安排英語沙龍、組織一些英語小辯論,用英語講述故事等來鍛煉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一開始對高職學生來說,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接觸多了,參與多了,自然就會有所進步。當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時,他們就會一發不可收了。
三、教師不能過分擴大多媒體教學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師要掌握好“度”。因為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確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但有時候一定要注意“寧缺毋濫”,要知道凡事都有兩面性,教師不能一味地夸大多媒體的好處,卻忽略了它的弊端。如果教師在教學上不能根據學生實際,千篇一律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有時教學效果會適得其反,使多媒體教學流于形式。因此在是否選擇多媒體進行教學時,一定要考慮到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清楚地知道,多媒體只是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如果成了教學的主流,學生就會淡化教師對英語知識的講解,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那么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意義不大了。
四、總結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能更形象的展示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從而使英語教學獲得成功。
高職英語教學淺談6
摘要:在現在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開始出現新的職務,高職教育也由此誕生,它成功的為各行各業輸送了許許多多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非常充足的貢獻,讓我們的國家逐漸成為世界大國。但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一直不理想,甚至有的學生對英語有很嚴重的畏懼心理。
關鍵詞:高職教學;英語;基礎
英語已經成為現在最普遍的語言,幾乎每個人都會說英語,這也成為一個企業招聘人才的標準,因此,英語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但高職生的英語成績卻非常不理想,這有很大的原因是學生的基礎差,以及很多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導致學生英語成績不理想。高職可能是學生經歷的最后一個學習階段,如果在這個時候學生的英語基礎還沒有扎牢,那學生將很難學好英語,也很難把英語說好,這對學生以后找工作是關山難越的。因此,老師要抓好學生的英語教學,讓學生能夠學好英語,以便以后找到更好地工作。
一、英語課現狀
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已經度過了高中最辛苦的三年時光,到了大學就輕松了,雖說大學是比高中輕松,但這并不代表學生可以完全放松自己,老師還是要監督學生學習的。現在的英語課就存在很大的問題,普遍出現了“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玩”的現象,現在的學生人手一部手機,上課的時候帶過去,可以玩一天。這樣學生根本無心學習,再加上部分學生是高考失利后才來的高職學校,開始會對學習有排斥心理,不想認真的學習英語。
二、解決措施
(一)第一堂“特色英語”課
在學生剛剛踏進高職學校的時候,很多學生會因為學校的緣故不認真學習,再加上英語是他們不熟悉的一門課程,甚至可以說是厭惡的一門課程,學生會更不愿意學。因此老師要上好第一節課,曾經有研究表明,學生會在第一節課時聽得非常認真,所以老師要抓好這第一節課,通過這第一節課讓學生把對英語的興趣打開,畢竟興趣是學好一門課程的基礎。
在第一節英語課上,我們老師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微笑,讓學生看到自己和藹的一面,讓學生覺得自己的老師是可以親近的,縮短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接下來老師要用流利的英語做一下自我介紹,同時為學生介紹一下學校的特色,讓學生了解一下自己的學校。第三步是讓學生自己用英語介紹一下自己,并說一下自己對大學生活的規劃。最后要讓學生說一下自己要如何學習英語,通過這個了解學生的英語基礎,為以后英語的教授做好充足的基礎。當然老師也要鼓勵一下學生,為學生樹立學英語的信心,讓他們的大學學習生涯有個良好的開端。
(二)專業特色
很多學生到了大學后就覺得自己的專業課是最重要的,也是自己能夠立足于社會的基礎,因此都把心思放到學習專業知識上,這種每個專業都會學習的科目學生基本不會放在心上。因此,老師要在自己能保障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研究不同的教學方法,在英語課上多講一些和學生專業有關的英語專用名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過這個教學方式老師要在英語課開始前告訴學生,讓學生能夠做好學習英語的準備,而不是覺得這門課沒必要學。
(三)現實特色
高職和普本學生還是有不同之處的,學歷的不同會讓高職學生體會到社會的等級觀念,因此很多高職學生在校期間就會非常關注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把社會上發生的事情和英語課聯系在一起,活躍一下課堂氣氛,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老師可以在上課前找國外的新聞報道;或者是找國內的英語新聞報道,通過這些新聞開啟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同時這也可以讓學生覺得英語是自己立足于社會上必須具備的一門語言,從而加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勁頭。
老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一條新聞,這條新聞可以是學生自己在新聞頻道上看到的,也可以是在網上搜索到的,之后再說一下自己對這條新聞的見解,提升一下學生的口語能力。畢竟在初中和高中時期學生的口語能力都不是最重要的,老師也不是最重視它的,這導致學生很多單詞卻不會讀。
(四)家庭特色
學生并不是本地的,他們遠離自己的家鄉來到學校學習,成為一名異鄉人,這些學生總是有思鄉情節的。這也可以成為英語課的一個話題,學生總是對此很感興趣的,老師可以把本節課的知識圍繞思鄉展開,而學生面對這個話題也會非常認真,畢竟是他們父母花錢讓他來學習的。老師可以在第一節課的時候告訴學生自己要采取家庭教學的方式來教學,老師當作這個家庭的家長,學生可以像在自己家里說話一樣在課堂上說話,前提是用英語進行發言。這樣可以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讓每個學生都能有發言的機會,同時也可以讓膽小的學生有表現的機會。當然老師要給予學生一些鼓勵,讓他們能夠覺得自己的發音是正確的,也可以讓他們有信心進行下一次的發言。
老師既然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就要做到家長的職責,要把自己以前教授的'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的學習方法總結一下,把這些經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根據這些師哥師姐的學習方法來學習。通過學習他們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少走一些彎路,讓自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從而對自己的專業有更充足的見解。
(五)參與特色
大學已經與高中與眾不同了,高中的課堂是以老師為主體,學生的任務是在下面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大學已經變了,學生要在大學課堂上積極參與老師的互動,老師要讓自己的教學方式變成參與式教學。老師要在講課的時候處處留下疑問,要讓學生自己解決這些問題,同時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回答這些問題,讓學生自己糾正他們的問題。這樣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把心思放到學習英語上,而不是一直低著頭玩手機。
新課程改革后,要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輔助者,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在學生找不到方法的時候,給學生一些建議。參與式教學是符合改革的內容的,它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自己掌握學習英語的程度,便于自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這也可以讓學生覺得老師是可以接近的,從而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進而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高職學生教學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盡量找到一個真正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老師也要擁有充足的耐心進行教授學生學習。雖然這個過程是困難的,但只要老師擁有充足的信心,把自己的精力盡可能的都放在學生身上,讓學生的英語水平提高上去,讓高職學生不再為英語而擔憂,從而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高職英語教學淺談7
【摘要】在當代高職英語教學中,對于人文精神與民俗風情的傳播給予了越來越高的關注。但就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現狀來看,特別是在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方面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所以,進一步強化高職英語教學中人文培養的重要意義、積極的在教學中塑造人文氛圍、提升對教師人文培養的重視程度,對于實現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針對當前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養培養進行了探析,首先針對當前高職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迷失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套科學合理的人文素養培養策略,以希望能夠對后期的相關教學工作有所借鑒與幫助。
【關鍵詞】高職英語;人文素養;培養。
一、高職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迷失的原因分析。
在當代高職英語教育體制下,普遍的存在著一種只重視成果、專業與科技而忽視方法、人文與素養的現象。現階段,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腳步的不斷加快,也逐漸的出現了一些盲目追求外在表現的社會浮躁心態,人文精神更是成為了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從整體上來看,高職教育的主要特色就是以實用為主;在這樣的一種教學模式中,考完四級還有六級,學生也都是一直在不停的應付與奔波,而且教師也在不停的揣測試題,不斷的強化學生應試技巧的培訓等。所實施的所有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質量的評定都同考試有著極為緊密的關聯。基于這樣一種落后的傳統教育模式,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其人文素養及主動性塑造都無法得到很好地發展,其對于自身后期的發展也都處在了一種“近視癥”的狀態,種種原因也直接導致了高職教育人才人文素養培養的迷失。
現階段的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中對于語言的功能認識有扭曲現象,由于中國長年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方面的基礎教學相對薄弱,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比較重視詞匯的記憶、語法的解釋和聽力測試,過多的將“會聽、會說、會讀、會寫”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而忽略了英語教學的根本意義,即語言的運用。這種教學意境將宏觀意義上的語言功能,轉變為微觀的詞語搭配、語法含義等,未將英語自身的語言特質展現出來,忽略了語言教學中感情的投入和人文素質的鍛煉。
二、高職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加強對教師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視程度。
對于高職教學課堂學習的顯性及隱形效果,教師本身的人文素養有著重要的決定性意義。首先,從一外在的`角度來看,英語專業教師的人文素養越高,則其對文章的內涵理解的也就越深刻越透徹,進而也就能夠對文章進行更為深層次的分析,由此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也有著極大地幫助;其次,從隱形效果來看,對于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審美能力等方面,教師的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價值觀體系也將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教師本身就屬于一本教科書,其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價值觀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也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高職英語教師,同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學以及歷史等多個文化產物方面都有著一定的涉及,而且還是異域文化的直接接受者與傳播者和診釋者,因此,高職英語教師對于異域文化的價值判斷以及態度也就成為了實現教師人文素養水平得以有效提升的不可或缺的一重要環節。
(二)塑造教學人文氛圍。
傳統的英語教學一直沿襲著以單詞記憶、語法規律和閱讀理解為重點的教學內容,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也常常處在被動的題海練習中,每天面對著許多的單詞背誦,這樣已經完全的將學生的創造力扼殺了,與人文素養的培養背道而馳。英語這一課程屬于文科類教學科目,文科類本身就是充滿人文氣息的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就是文化的熏陶和智慧的凝結過程。英語教師的目標就是將英語課本中的知識內容轉變為人文精神,不斷的滲透到知識講解中,幫助學生有效的提升理解能力、探究精神和人文精神。另外在英語課堂上還可以開展許多教學活動,例如小組競賽、演講及外國電影解析等 在這些活動中教師營造出開放互動的活躍氛圍,學生之間討論、爭辯,并從中得到自己的感悟,從語言中感受文化氣息和人文素養。
(三)構建體現文化特色的英語課程體系。
在后期的高職教育工作實踐中,學校應本著有效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目標,積極的搭建一個能夠突出文化特色的英語課程體系;同時由學校的宣傳部、學生處以及校團委等部門和組織牽頭開設一些能夠有效擴寬學生知識層次、改善學生結構的公共任選課,如英美文化賞析與外教口語等課程;其次,學校所下屬的不同分院也都要結合自身的專業特色開設相應的專業任選課與限選課,構建出一套完善的能夠全面覆蓋綜合性的介紹中西方文化的教學課程與極具專業特色或職場特色的課程,如涉外客戶服務與涉外旅游以及涉外物流等課程。
另外,除了上述的選修課與必修課之外,還要積極的探索一套有效的就救考分離的策略;在這一模式中專業英語教師不僅擔負起了“教練員”的職責,而且還承擔著“裁判員”的角色,通過一種培訓和輔導的形式來強化學生的語言恩呢管理,進而有效的達到當前國際職場對于高素質綜合人文素養人才的培養需求;最后,多元化的語言學習評價標準體系也必定能夠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英語這一語言學習的道路上收獲一定的成就和滿足。
(四)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
所謂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并不是由學生主導教師的教學進程,而是在課堂上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積極采用學生所能接受的教學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講授。在語言和詞匯的教學中,融入文化氣息和人文關懷,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調、陶冶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通過競技比賽、任務教學以及各種互動活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結語。
21 世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學歷教育已經達到飽和狀態,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都轉向了綜合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所以高職院校的教學,尤其是英語教學就要克服學生的基礎差,人文素養不足的缺陷。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需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符合人文教學的課程體系,不斷加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姜莉霞 . 高職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的迷失與提升 [J]. 長江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 ),20xx,11:149-151+7.
[2] 許玉霞 . 高職英語教學與人文素養培養探析 [J]. 湘潮 ( 下半月 ),20xx,10:112.
[3] 高研 . 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調查研究 [D].南京師范大學 ,20xx.
[4] 蒲云玲 . 大學英語教學人文素養迷失問題探討 [J]. 現代企業教育 ,20xx,07:78-79.
[5] 趙業丹 . 淺析人文素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 [A].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 . 大學素質教育研究會20xx 年會暨高層論壇論文集 [C].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分會 :,20xx:6.
[6] 李昊洋 . 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探討 [J]. 亞太教育 ,20xx,19:148.
[7] 唐鷹 . 芻議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xx,09:61-62.
[8] 湯麗琴 . 高職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培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建筑類高職英語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xx,02:86-88.
[9] 張祎 . 試論高職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J]. 才智 ,20xx,29:181.
高職英語教學淺談8
高中英語教學是以培養高職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總目標,英語寫作在高中英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英語的學習活動應遵循聽、說、讀、寫的語言學習規律,寫永遠被排在最后,于是忽視英語寫作的現象出現了,學生不愿經常寫作,寫作難難的聲音也不絕于耳,由此,出現了種種影響學生英語素質提高的問題。本文就英語寫作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進行研究,以求一條滿意的途徑。
一、忽視英語寫作的負面影響
語言組織能力較差。在中國的學生中,由于缺乏系統的的英語寫作教學,寫作難、難寫做成為典型問題,結果造成了許許多多多學生學了英語不會用,這有悖于素質教育的精神,而且勢必讓高職生覺得英語無用,自覺不自覺降低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沒有了進一步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能力。
閱讀能力較差。沒有寫作、缺乏寫作,中學生必定不能在短時間內逐步建立起英語思維方式和能力。更毋庸說是牢固的和系統的思維方式。寫作能力較差。如果學生懶于收集精美的英語范文,缺乏語言積累,英語書面表達就難以成功,偶爾寫出幾個句子也是按照中文意思瞎拼亂湊的單詞羅列而已,具有很強的中式風格。
二、忽視英語寫作的`原因分析
英語教學需要師生緊緊圍繞教學大綱開展教學活動。但是,現實中,教師和學生往往因為寫作難于教學對考試影響不大,寫作不重要等理由輕易放棄了。這種不負責任的教學態度,直接導致英語寫作被忽略,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盤桓不前。綜合起來,作者認為有以下原因值得注意:一是師生思想上的不重視,認為寫作無用;二是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英語寫作課很少,平均一周不到一節課;三是教學方法不得當,不能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用得上的知識進行教學。
三、英語寫作對高中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1、寫作能提高英語教學效果。高中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獲得的語言材料是短時記憶,如果沒有足夠寫作練習作為基礎,很難完全掌握教學內容;反過來,如果在中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始終貫穿寫作教學,學生將會把習得的詞匯,長短局乃至整篇的文章通過寫作牢牢地存貯在腦海里,遇到聽覺重現時,能迅速提取出有有用的信息,從而更好地提高聽英語的效率。因此,英語寫作能很好地服務于英語聽力,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2、寫作能培養良好的英語語感。經常的、持之以恒的英語寫作有利于學生獲得牢固的英語整體知識,培養其語感。而寫作對口語表達有著顯而易見的功效,它能培養出一口標準的、流利的英語口語,不會寫作,肯定難以說出好的英語,由此可見,寫作對英語語感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
3、寫作能形成正確的英語思維。英語思維靠英語語言作載體,是英語世界的抽象化。高職生學習英語,關鍵的是養成英語思維。能準確無誤的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能把大腦儲藏的語言材料變成口語信息,久而久之,大量的英語語言材料被融合在一起,最后質變為英語的思維方式。
4、寫作能提升英語寫作水平。選進英語教材里的文章都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文體。依照《英語課程標準》的精神,高職生要能夠寫出與教材內容相應文體的文章,而且要做到文體規范,語句通順。如果沒有寫作,沒有對各種文體的了解和熟悉,就不可能掌握各種文體寫作要領,又怎么能寫出符合這些文體要求的文章呢?
四、寫作教學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1、制定寫作教學目標。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應該將寫作教學納入正式的規劃中,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寫作教學目標和計劃。并且根據學生專業方向,以貼近學生專業實際,利于學生能力提高為根本。
2、提高學生寫作興趣。通過鼓勵學習者發展個人學習興趣,反思學習過程及承擔學習責任等方法,培養他們更加獨立的學習能力是每個英語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教學內容。由于近年來英語寫作體型的多樣化,學生在平時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要采用多種學習策略,對于不同題材要采用不同的應對方法,例如在看圖作文中,可采用:
(1)認真觀察、挖掘細節。細致的觀察是寫作的基礎。
題目所給的圖畫是一副或多副,無論幾副圖畫都離不開以下幾點:
(a)恰當的觀察點;(b)有關背景、環境的清楚交代;(c)明確突出的中心思想;(d)清晰的思想脈絡;(e)詳略得當的處理材料。這一切都建立在細致的觀察上。
(2)發揮想象,仔細分析。想象力是寫作時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它可以把看似獨立的幾個事物聯系起來。總之,看圖作文應做到語句通順,邏輯連貫,并在詞數要求范圍內盡可能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最豐富的內容。
(3)實施正確寫作訓練法。①培養高職生獨立寫作能力,這是學生今后獨立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和學習的基礎。②培養高職生獨立寫作整句(長、短英語句)的能力,在英語寫作教學中,英語教師應首先引導
中學生注意詞組的含義,要求他們記住詞組的意思。③英語寫作的訓練方式有英語老師范寫、英語老師領寫、伴隨情景寫作、共同寫作等。
總之,高中生應多加強英語寫作,利用寫作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運用能力,為以后工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外語基礎。作為教師,需要在思想上重視英語寫作,不間斷鼓勵和激勵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興趣,這樣久而久之,必定會由英語寫作帶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興趣,必定會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成績,行成良性循環,有利于英語教學
高職英語教學淺談9
【摘 要】就業是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以就業為導向是國際高職教育的趨勢,也是中國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導航燈”。公共英語教學是高職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對奠定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和運用技能,為今后實現勞動力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就業為導向,針對目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就業 高職公共英語 教學改革
從20世紀90年代下半期開始,畢業生就業就成為難題,年復一年被各界熱議。十多年過去了,難題沒有得到緩解,反而越積越重。尤其是近年來,學生就業市場的形勢更加趨緊。
與此同時,全球化與多元文化時代的到來使國際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社會對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對人才的要求也從單一型、理論型向復合型、應用型和國際型轉化。可見,英語素質在人的素質中顯得尤為重要。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高新技術職業崗位需要的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技術人才。作為高職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必修課,公共英語教學改革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當前,我國的用人單位不僅要求應聘學生的英語專業水平,還要求他們將英語與應聘崗位的業務能力相結合,以便更好地服務國際化的市場。但是,目前我們的英語教育體制,還不能反映和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還不能適應全球化過程中用人單位對英語人才的多層次需求,所培養出的學生的英語實戰能力與市場和社會的需求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變革傳統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方法和模式,探索和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模式,讓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走出困境成為當務之急。
一 革新培養模式,構建符合市場就業需求的公共英語課程體系
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改革中出現的一種學校和用人單位合作培養人才的教育模式。“訂單式”就是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在充分進行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通過簽訂“訂單”,即人才培養協議,明確三方的職責,并在師資、技術、設備等辦學條件方面合作,通過學校、企業兩個教學地點實施教學活動,使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的一種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必然選擇。
2.改變單一的課程,設計各種模塊課程,實現課程的多樣化
要實施訂單式培養,就應以企業的“訂單”為導向,在課程設置方面進行改革。現有的公共英語課程一般只開設綜合英語部分,內容僅僅涵蓋了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文化,很少或根本就不涉及與學生職業相關的知識話題。而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目標決定了英語課程不能只注重對學生英語語言知識的`灌輸,課程設置結構必須直接面向職業、面向具體崗位。
公共英語的課程設置方法可以采用國際上通行的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模塊化體系,首先學習基礎英語模塊,后經職業英語過渡到專業英語模塊,以體現語言與專業學習的規律。全部課程可設置成三個模塊:
第一,基礎英語模塊。主要課程為綜合英語、聽力和口語。通過鞏固和擴展學生語音、詞匯和語法等各方面的知識,為學生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等實用技能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職業英語模塊。課程內容涉及從應聘求職、企業文化、職場溝通技能到個人規劃和職業發展等,重點培養學生就業背景下的英語溝通能力,為提升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及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基礎。職業英語模塊是整個課程體系中的核心模塊,體現英語學習與學生未來就業的完美結合。
第三,專業英語模塊。課程的核心內容是對學生的專業英語實習實訓,側重于有關專業技術的訓練,加強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某一職業崗位應用英語的能力。
二 優化教學手段,構建多媒體網絡化教學框架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工具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英語教學中,與傳統教學形成良好的互補。可以說,多媒體網絡教學是結合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與現代教育理論的產物。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它更加自主化、多元化、開放化。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信息資源共享、人機界面以及模擬場景為學生帶來更為豐富的教學內容、廣闊的傳播渠道和很好的視覺效果。實驗心理學家Treichler曾提出,各種感官在某種程度上都有能力汲取外界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83%的知識是通過視覺吸收,11%通過聽覺,3.5%通過嗅覺,1.5%通過觸覺,而1%通過味覺。
記憶率測試則表明僅憑教師解說或者學生自己朗讀課本內容,三天后他們只能記住教學內容的15%~40%;相反,如果他們能同時運用聽覺或視覺,則能記住所學內容的75%。所以說多媒體網絡化教學使英語教學變得可視、可聽、可感。為英語學習提供了理想的認知工具,更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學英語的效率,同時有助于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 以就業為導向,打造“雙師型”英語師資隊伍
“雙師型”教師是指一專多能,專、兼結合的教師。在目前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程度如何,直接關系到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是決定高職院校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教育部職成教司副司長劉占山在全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座談會中曾明確提出,到20xx年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不低于60%。
1.鼓勵教師自學有關專業方面的知識并參加相關資格證書的考試
如:翻譯行業的全國翻譯資格(水平)考試、全國外語翻譯證書考試及上海外語口譯證書考試;商務方面的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的“國際商務英語證書”考試和英國的“劍橋商務英語證書”;法律英語考試、旅游飯店英語考試、計算機職業英語考試等。
2.校企合作,加強教師的操作技能
組織教師下企業進行頂崗培訓,熟悉崗位的技能,了解企業運作機制和具體環節的操作技巧,并探究企業所需要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課程內容。
3.積極引進具有“雙師”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來校任教,充實教師隊伍
一方面滿足了專業教學的需要,另一方面更好地架起了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橋梁,有利于爭取行業支持,使專業建設更貼近社會需求。這些有實踐經驗的技術骨干通常有多年在一線從事技術工作或管理工作的經歷,經過教師資格培訓,就可以取得任教資格,他們既適于做專業實踐課的教師,也可以任專業理論課的教師,是“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 評價標準多樣化,構建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雙證書”評估體系
1.課程評價標準多樣化
課程評價標準的多樣化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因此考核方法應摒棄傳統的以書面形式為主的單一評價方式,加強在實踐教學環節上的考核力度,由單一測評向全程監控轉移,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高職英語課程的過程性評價可包括授課教師對學生平時表現的評價,如課堂觀察(classroom observation)、學生成績檔案(portfolio)、周記(journal)、問卷調查(questionnaire)、面談(interview)、學期論文(term paper)、單元測驗(unit test)、團隊活動(team work)、學生討論(students conference)等。
2.構建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雙證書”評估體系
國家對實行職業資格證書有明確的要求,早在1996年國家就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其中就明確規定“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同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等級標準相適應,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并明確“學歷證書、培訓證書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作為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的畢業生、結業生從業的憑證”。
學校要依照國家職業分類標準及對學生就業有實際幫助的相關職業證書的要求,來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把職業資格證書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中,使證書考試與專業教學相銜接,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使學生具有寬口徑、多角色的適應能力。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意向及自己對未來就業方向的設計,在畢業前取得至少一項職業資格證書,未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不予頒發畢業證。
總之,高職教育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也必須服從這一目標,以就業市場為導向,遵循高職教育教學規律,根據區域經濟、行業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進行專業的設置和調整,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形成特色,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真正適應未來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未來就業崗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陳雪瓊.培養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20xx(20)
[3]石偉平、徐國慶.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理論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xx(11)
[4]陳紅霞.以就業為導向,進行高職教育模式的改革[J].職成教育研究,20xx(10)
[5]張敏.課程設置:潑掉老湯換新藥[N].瀟湘晨報,20xx.12.12
高職英語教學淺談10
加拿大教育家馬克斯·范梅南認為,教學機智是“那種能使教師在不斷變化的教學情境中隨機應變的細心的技能”[1]。它具有3個突出的特征:事件的突發性、處理的迅速性及效果的良好性。具體而言,教學機智主要表現為教師對變化中的教學情境敏銳地洞察,能夠依據教學目標、學生的具體需要和教學情境,適時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對意想不到的情境進行嶄新的、出乎意料的塑造,在偶發事件當中捕捉教育契機,將看似不重要的事情轉換使之具有教育意義。
多媒體技術主要是指處理和應用多媒體信息如符號、文字、圖形、動畫、聲音、圖像和視頻影像等的一套綜合技術,通過人機交互方式實現同時采集、處理、編輯、存儲和展示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信息媒體的技術[2]。因此,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大量投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為實現高職英語教學現代化提供了有利的技術基礎。
然而,由于多媒體教學具有信息容量大、傳輸量大、效率高和全開放的特點,注重引導學生借助計算機,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因此,教師對英語課堂的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的進程掌控不再像在傳統的“一言堂”課堂里那樣容易了。不過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有的高職學生不一定亦步亦趨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他們的課堂表現會種類更多,有的積極思考的學生可能會提出超出教材內容的問題和見解而教師卻沒有時間充分回答和解釋,甚至教師一時不能確定地回復;有的會揪住某張圖片產生離題萬里的聯想;有的會抓住視頻里某個動作或聲調夸張地模仿,引起哄堂大笑。這時教師如果反應不當,或者一味回避學生問題,或者沉下臉等大家冷靜下來,或者指斥學生,就很容易強化這種突發的意外反應對全班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注意力的阻斷,也有可能打擊學生的表現欲望——而這在高職英語課堂中可是十分寶貴而最值得教師保護的。這時要挽救課堂教學效果,就對高職英語教師在多媒體技術下的教學機智的運用提出很高的要求。
1 多媒體技術下的教學預設是高職英語教學機智運用的前提
當學生提出超出教材內容的問題和見解時,教師應即刻表揚學生肯動腦筋,并盡可能將其思路引回到學習任務中來。而多媒體課件都是課前準備好的,這就需要教師做好教學預設,在備課時要花大力氣去備教材、備學生。因此,教師在課件里設置鏈接時不能只是簡單地設置課文里詞語解釋和造句的內容,還應根據學生知識的生長點,合理設計出多種教學預案,在容易引起發散思維的內容出現之處設置幾個鏈接,以便根據學生需要點擊出來救急。
比如一次給旅游專業的學生講授“Fast Food”(快餐食品),考慮到這些旅游專業的學生基本來自于湖南本土,自然對湖南特色快餐的英語表達感興趣,在導入新課環節要求學生用中文或英文舉出快餐食品的例子時,很可能會有人想到長沙街上到處可見的湖南津市米粉、臭豆腐、糖油粑粑等湖南特色快餐,到時候正好可以利用學生的興趣,結合課文功能句型引導他們操練湖南特色食品英語語匯。于是筆者在教學課件的導入環節里設置20多張湖南特色快餐的詞匯圖片的鏈接。果然,新課導入時學生除了想到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還紛紛搶答“米粉”“荷蘭粉”“臭豆腐”“餛飩”“油條”“白粒丸”“糖油粑粑”“德園包子”“向群鍋餃”等,七嘴八舌中還有一個學生摸著肚子說了一句“I’m hungry(我餓了)”,引起一片笑聲。學生覺得這在將來帶境外團隊時用得上,于是都興致勃勃地跟著筆者進入新授課環節。
2 多媒體技術和傳統教育手段的互補是高職英語教學機智運用的保障
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強調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但并非濫用。過多依賴多媒體教學,也會束縛教師和學生的思維,不利于教師教學機智的發揮。外語教師要客觀地考慮現代教育技術和傳統教育手段的優點,研究學生在新環境下的心理,綜合利用教學媒體。采用多媒體授課信息量大,教師要充分考慮高職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防止從傳統的“人灌”變為信息時代的“電灌”[3],導致學生視覺疲勞,難以長久集中注意力,完不成學習任務。教師課前準備的教學課件不可能預設學生的所有應激反應,還需要結合傳統的教學手段隨機應變。
還是上述那一次課,當第二節課筆者指導學生做鞏固練習時,預設學生對教學難點的反應,在課件的鞏固練習環節準備兩段用課文重點功能句型介紹湖南快餐的短文,一段基本采用簡單句,一段混合使用簡單句和復合句,用兩個鏈接準備好,以便當堂根據學生接受程度選用。筆者認為在用課件展示難易兩種示范段落讓學生分組討論后,學生一定能用英語對比介紹西式快餐和湖南快餐,然而在規定的討論時間結束后,等了好一會兒還是沒有一個學生敢站起來表現。這時課堂上鴉雀無聲,氣氛非常尷尬。筆者一下子意識到雖然課件內容準備得很足,但還是把學生的知識起點估計高了,而且課件翻頁太多,學生記不住,再重新回放,既費時又讓學生覺得自己笨,傷學生面子,剛才的研討活動也浪費了。筆者于是故意問學生是不是嫌沒有挑戰性,發狠說那就搞一段難度大的吧。于是重新點開那段較難的范文,迅速把功能句型之外的語匯刪掉,只呈現句子的核心結構,然后在投影幕布的左邊寫下一組湖南快餐的英語表達,在右邊寫下兩個補充句型和幾個可用的關鍵詞,叫起一位平時好勝心較強的'中等英語水平的學生。結果他雖然有些單詞讀音一時不準,眼珠轉得也挺累,汗也急出來了,但是綜合銀幕和黑板上的信息,還是基本上表達了筆者要求的意思。
筆者驚喜萬分(他的表現確實比預料的要好多了),趕緊復述他的表達,夸獎他一番后,再鼓勵地掃視全班,結果一個、兩個……學生接連站起來表述,一個比一個好,表達愈來愈流暢。下課鈴響了,還有學生欲罷不能。筆者說:“今天大家顯示了驚人的短暫記憶能力,但通過反復操練形成的長期記憶才靠得住,下個禮拜上課誰還能像今天一樣表達流暢就更了不起了,你們能做到嗎?”學生都歡叫到:“Yeah! ”幾個沒有記筆記的學生趕緊對著黑板寫了起來。
其實在課件最后的難點回顧和課后作業布置的部分筆者還準備了一些造句和翻譯練習,現實證明那幾張PPT純粹多余,遠不如臨時改變更適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心理特點。
3 小結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只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一種手段和工具,教師若只是忙于查找和制作課件,只是站在電腦旁操作鼠標,把所有的教學環節全部用多媒體手段再現出來,扮演電腦操作員和解說員的角色,教師獨具個性的授課藝術和授課方法就會被遏制,喪失應有的主導作用,何談教學機智的運用?高職英語教師務必要在制作課件時預設學生的較高知識點和較低知識點,以方便隨堂根據學生的接受水平將課件內容增減,并結合傳統的教學手段做出符合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的調整。這是在高職英語多媒體教學中成功運用教學機智的基本保障,對確保學生理解和掌握語言知識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著現實的意義。
【高職英語教學淺談】相關文章:
淺談創新高職英語教學04-27
淺談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和改革05-02
淺談高職計算機英語教學05-02
淺談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04-29
淺談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能力本位教育04-29
淺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思路04-30
淺談合作學習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05-03
淺談在高職教育中英語教學的幾點體會05-03
淺談高職航海院校輪機英語教學改革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