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學生為主體的高三語文復習策略論文
在高三語文復習中,有的教師將課本打入“冷宮”,置之不理,匆匆轉入專題復習;有的老師帶著學生走馬觀花,囫圇吞棗,之后便沉迷于題海.這些做法都無異于舍近求遠、舍本逐末.語文課本復習的邊緣化,折射出高考復習急躁的心態.其實,課本才是根本,高三語文復習應該回歸課本,整合重組,精耕細作.同時,要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建構高考知識網絡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
一、心中有課本。
課本內容是多年來沉淀的精華,浸潤著新課改的思想理念,承載著新課標的能力要求,它是高考命題的參照坐標,是高考試題的源頭。因此,在高三復習時要利用好課本,以“本”為本,還原課本,創設課本和高考真題的鏈接,通過對應比照,反觀課本,明確考點要求,然后進行系統化梳理.
(一)還原課本,創設課本和高考真題的鏈接。
將語文真題考查的知識還原到課本,找到出處,讓學生認識到高考無非是學習課本能力的遷移,高考試題不論怎樣變,但萬變不離其宗,我們要借助課本中的高考所考查的核心知識,提升新課標所強調的四大核心能力.如 2013 年新課標全國卷Ⅱ文言實詞試題“少聰敏好學,善屬文”,2014 年新課標全國卷Ⅰ文言文試題“自幼好學,善屬文”.“屬文”一詞可直接鏈接《張衡傳》“衡少善屬文”,課本注釋為“寫文章”.2015 年新課標全國卷Ⅱ文言文翻譯的關鍵詞,都可以在課本里找到.如“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句中“中國”一詞主要有兩個義項:一是“京城,國都”之意,如《李憑箜篌引》:“李憑中國彈箜篌”;二為“中原地區”之意,如《赤壁之戰》:“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此處的“中國”即為“中原地區”.2016 年新課標全國卷Ⅰ文言文考查了“有司”一詞,如果我們鏈接《廉頗藺相如列傳》文中對“召有司案圖”的注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二)整合重組,搭建教材和高考考點之橋梁。
復習是綜合性的、系統性的,切不可逐篇、逐單元、逐冊簡單重復,要以《考試說明》為依據,明確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在此基礎上對課本知識進行分類梳理、整合重組,使知識系統化,同時依據考點,突出重點.
例如,復習小說部分,我們可以將必修三和必修五的小說單元整合在一起,然后與高考小說考點要求相鏈接,依據每篇小說的特點突出復習的重點。對于《林黛玉進賈府》,可以側重分析人物形象,重點概括分析林黛玉之謹慎敏感,王熙鳳之精明能干、善于逢迎,賈寶玉之多情叛逆,學習文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如肖像、心理活動等描寫,特殊方法如正面描寫、側面襯托、細節描寫等;復習《祝福》,側重學習其情節,以祥林嫂為主體理清文章的情節脈絡,思考倒敘手法的作用;復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應將重點落實在環境描寫的作用上,可以有效利用課后習題,理解“風雪”這一獨特的自然環境對人物形象、氛圍、故事情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明白人物形象、環境、情節及小說主題是一個圓形的共生系統,回答問題時要從不同角度思考其作用;復習《邊城》,則要思考其主題,通過自然之美、風俗之美透析其所表現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二、眼中有學生。
很多教師在復習課本時事無巨細,一點一點地總結,將自己多年的積累灌輸給學生,如此復習,效果會大打折扣,它只是教師以自我為中心的一廂情愿.教師不僅要以課本為本,還應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建構知識網絡,而不是機械被動接受。
(一)培養學生質疑求異的思維習慣。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疑是思之始、學之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學習,就應先讓學生學會質疑。復習課本時,每一節課都要留給學生一定質疑問難的時間.當然,也可課前讓學生將問題寫在紙條上,由課代表將問題收集起來交給老師,教師經過整理,在課堂上將重要的問題呈現出來,然后師生一起交流討論。生生、師生在思想觀點的交流碰撞中拓寬了思維的廣度,延展了思維的深度。如復習《林黛玉進賈府》一文,學生提問“:寶玉摔玉”這一細節體現了賈寶玉怎樣的性格特點?有的同學說是叛逆,有的認為是任性,如果聯系整篇文章甚至是整部《紅樓夢》看,顯然不是“有錢就是任性”所能表達的,這應是賈寶玉對“通靈寶玉”之命運的反叛,對封建世俗之反叛,此細節著力凸顯了賈寶玉的叛逆性格.
(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復習不是“熱剩飯”,而應以課本為載體,培養學生合作、整合的能力.例如歸納總結文言特殊句式,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有的小組總結賓語前置句,有的小組總結被動句,然后在課堂上分組展示合作學習成果.
以賓語前置句為例,可以先讓學生由2015 年新課標全國卷Ⅰ的文言文翻譯“上不吾索”引出話題,歸納總結高中課本中出現的各種類型賓語前置句.如類型一:否定詞 + 代詞 + 動詞。1. 莫之夭閼者(《逍遙游》);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國也》);3.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當然,賓語前置還有其他幾種類型,在此不一一列舉。不管是哪種類型,都要求從課本中找到例句,在此基礎上歸納整理,遷移運用,舉一反三。
三、手中有方法。
如果復習課僅僅是對原有知識的重復,課堂自然沉悶乏味,甚至出現“一潭死水”的情況。因此,復習時應該盡量豐富課堂學習資源,減少學習內容上的重復.同時,在教法和學法方面做好加法。
(一)通過說故事,開展語文競賽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為了避免教師講課天花亂墜、學生聽課昏昏欲睡的現象,可以通過陶冶體驗式學習,激發學生的精氣神.同時,要改變原有的枯燥、機械、程式化的訓練方式,讓語文學習更富有語文味.比如,我們可以開展古詩詞誦讀比賽,讓學生感受經典的藝術魅力,陶冶性情,凈化心靈.對于文化常識,我們不能生硬地要求死記硬背,而應該挖掘其文化內涵,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比如關于古人坐姿的文化常識,課文中出現的有“正襟危坐”“按劍而跽”“箕踞而罵”等。“危坐”是正坐,是最傳統的坐姿,雙膝跪地,臀部緊挨著腳后跟,上身挺直,目不斜視;“跽坐”是雙膝跪地,上身直立,但臀部離開腳后跟“;箕踞”是臀部著地,雙腳呈箕狀八字形向外分開,這是一種傲慢無禮的坐法。據說孟子回家看到妻子箕踞而坐,惱怒異常,啟稟母親要將妻子休掉;而莊子的妻子去世時,他卻“箕踞而坐,鼓盆而歌”.以上兩個故事的引入,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從而使學生加深了對“箕踞”及相關坐姿文化的理解.
(二)通過開展“說文解字”趣味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提供“說文解字”參考書本,每天一詞,學生趣味解說,探究詞源,巧釋詞義.如常見重點實詞“相”,甲骨文從目,從木,意為用眼睛看樹木.《說文解字》曰:“相,省視也.”其本意為“細看、觀察”.
例如,“悔相道之不察兮”(《離騷》)中的“相”即為“仔細察看”之意.由“仔細看”可以引申出另一個義項“觀察形貌而測斷吉兇”,如“相面”“相術”.因為觀察的對象為人的相貌,再進一步引申為“形貌、狀貌”,如“兒已薄祿相”(《孔雀東南飛》)之“相”.因給別人看相,替人趨吉化兇是一種幫助,所以引申為“輔助、扶助”,如“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游褒禪山記》)中的“相”.有“輔助”就有輔助之人,這樣的人統稱為“相”,后來專指宰相。“相”為以上意義時均讀四聲“,相”讀一聲時主要為副詞,由本義“細看、觀察”引申出看與被看的雙方,于是就有了“互相”之意,如“數通使相窺觀”(《蘇武傳》)中的“相”.雙方之間,地位是平等的,于是有了偏指一方,如“還必相迎取”(《孔雀東南飛》)中的“相”.如此梳理,一線串珠,學生自然輕松記住了“相”的主要義項。
(三)讀寫結合,拓展思維。
就寫作而言,課本提供的不僅僅是寫作素材,它還給我們提供了范例.練習寫人記事的記敘文,可以借鑒《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練習構思說理議論的文章,可以模仿《六國論》《拿來主義》。在作文訓練中,我們可以以這些文質兼美的典型篇目為支架,進行遷移訓練.如任務驅動型作文是近兩年新課標全國卷的命題熱點,其所提供的材料一般是真實而富有爭議的社會事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思考權衡,在此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觀點并加以分析。就其性質而言,是時事評論類文章,我們可以巧借課文《拿來主義》進行讀寫互動訓練.這樣,不僅學習了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方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首先,研讀文本,“解剖”文章,了解其行文結構。議論文一般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行文思路展開的,而本文展開的思路是先談“為什么”---送去主義、閉關主義的危害性;再說“是什么”---送去的同時,還要拿來;最后說“怎么辦”---運用腦髓,自己來拿。之所以在文章開頭談送去主義和閉關主義,這和雜文的文體特點有關,雜文開頭一般要聯系社會實際,由平常的生活現象引出評議話題,然后圍繞話題分析拓展.
其次,變換身份,擬寫作文材料.雜文即時文,有針砭時弊之功效。可以要求學生回溯 1934 年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轉換視角,以命題者的身份,用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形式,抓住文中的關鍵內容,擬寫作文材料,例如:近期,文化界展開了對中國文化走向的大討論:有人主張學習外來文化,甚至“ 全盤西化”;有人認為中國文化是最先進的,應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比如可以讓梅蘭芳博士到西方宣傳中國國粹。對于以上事件,請選好角度,闡述你的看法。
最后,培養學生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可以對“拿來主義”進行批判,如“也談送去主義”“拿來主義新解”.對待外來文化及傳統文化,我們應主動拿來,同時也應積極主動將中國文化送出去,通過全球的孔子學院,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讓世界文明因中國文化的滋養而煥發光彩.總之,通過讀寫結合,學生不僅學會了審讀作文材料的方法和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作方法,而且學會了站在命題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完成了和命題者的對話,深化了認識,培養了良好的思維品質。
綜上所述,高考語文復習應以課本為本、以學生為本,采用多種方法,積累整合,深度開發課本資源,培養學生的遷移運用能力.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湯見光。高中生小說閱讀思維能力培養芻議[J].語文教學通訊(D 刊),2014,(9)。
【基于學生為主體的高三語文復習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基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論文05-02
高三學生如何反思語文復習策略論文05-02
高三語文復習備考策略08-26
中考語文的復習策略10-05
中考語文復習策略10-29
高三化學后期復習策略10-27
高三政治復習策略漫談04-30
高三物理總復習策略04-30
高考語文復習安排與策略07-01
中考語文復習要點策略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