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念·鋪墊·穿插
摘要 本文對中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的小說的藝術技巧作了分析、探討。小說的細節、線索、反映的生活面 (點、線、面)之所以能融合成一體,在很大程度是憑借懸念、鋪墊、穿插技巧的運用。設置懸念組織情節, 調節疏密;安排鋪墊顯示人物性格及人與人間的關系發展的合理性;借助穿插使情節發展波瀾起伏,富有變化 。
關鍵詞 中學語文教學 小說技巧 懸念 鋪墊 穿插
* * *
繪畫與雕塑都以點線、面巧妙組合來再現生活。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揭起了人們覺醒的 旗幟,贊頌了生命的可愛,米開朗琪羅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扭曲的線條凝聚了生命全部的痛苦和掙扎;羅 丹的《加萊義民》組雕,從各個側面共同反映了一種沉重的悲哀。同樣,運用語言再現生活的小說其構思也離 不開點、線、面。別具一格的點,出神入化的線,寬廣深邃的面,相映成輝,渾然一體,造成強烈的攝人心魄 的藝術效界。這里所謂的點、線、面,即小說的細節、線索和所反映的生活面。
在中學小說教學中,我們往往強調細節在刻劃人物、展開情節、營造環境、渲染氣氛等方面的重要性,重 視線索在作品結構的前后構連、情節的順次展開、心理活動的遞變流程、情緒升降的節奏韻律等方面的紐帶作 用,突出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深廣度、典型性及所概括的主題思想。這是小說的具體要求,自然不能忽略。但 是小說的點、線、面是如何融合成渾然一體的呢?這在很大程度上憑借懸念、鋪墊、穿插等藝術技巧的運用。 莫泊桑的《項鏈》借助一條項鏈的真假得失,形成強烈的藝術反差,批判了資產階級的虛榮心。女主人公為一 夜的虛榮而付出了十年的辛酸。最后作者筆鋒一轉,指出項鏈是假的,這就把瑪蒂爾德還清債務后僅存的一絲 欣慰也沖擊得蕩然無存。項鏈是假的,虛榮心也像這串項鏈,是心靈的鎖鏈,它帶給人們的只有辛酸和不幸。 這篇小說點的設計巧妙,線的脈絡清晰,面的揭示不凡。細究這篇小說的全盤構思,不難看出,作品的點、線 、面渾然天成得力于懸念,鋪墊和穿插的巧妙運用。
小說是情節因素較強的文學體裁,作者常常借助懸念來安排結構、組織情節、調節疏密,以達到扣人心弦 的藝術效果。懸念是外來名詞,在中國古典小說理論中稱之為“扣子”,即在情節進行過程中打一個“結”, 系一個“扣”,也就是在作品某一部分揭示出矛盾的端倪,而又把它懸置起來,暫不予解答,故意在讀者心中 造成疑問,引起猜測、期待、疑慮等心理情緒,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
一
懸念一般可以分為三類:封閉性懸念、開放性懸念和半封閉性懸念。
封閉性懸念就是把人物間的關系和結局都保藏不露,以引起讀者急于尋根究底的好奇性。這一類懸念常設 置在作品的開頭,一開始就布下了疑陣,步步深入,如入迷宮,到最后才亮出答案,使讀者在恍然大悟中得到 美的滿足。
如選自《水滸》中的《智取生辰綱》,作者預告布下了兩條線:楊志奉梁中書之命押送生辰納到東京蔡京 處;晁蓋、吳用等好漢欲奪取這宗不義之財。從而設置了一個總的懸念:楊志能否逃過晁蓋、吳用等人的手掌 而如期把生辰綱送到?情節結構由此出發,一正一反呈螺旋形向前發展。文章只寫楊志一伙一路上的種種艱難 ,打打吵吵,真真假假,撲朔迷離,而對讀者所關心的晁蓋、吳用如何奪取這價值十萬貫的珍寶一事卻守口如 瓶,沒有透露任何風聲。直到最后,才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