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開拓學生思維空間的重要手段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開拓學生思維空間的重要手段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總體水平的關鍵。“比較”,作為一 種教學手段,確為發展思維、培養能力不可缺少之方法。運用得當,比較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 學習積極性,促使其積極開動腦筋,去比較、分析、綜合,從而去開拓新的思維空間,去獲取新的知識。
關鍵詞 語文 比較法教學 思維
比較,是思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人們認識事物往往始于比較。昆侖、岱宗同為名山,昆侖雄奇而岱宗 俊秀;華山、青城均為奇岳,但華山險,而青城幽。《西廂記》為王實甫所作,《牡丹亭》出于湯顯祖之手, 比較而知異曲同工,共為絕唱。即便是論證、演繹、運算,也離不開比較方法的運用。通過比較可以鑒別異同 ,從而找出事物間的聯系。俄國大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思維與理解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 來了解世界上一切的。如果我們面前出現某種新東西,我們既不能拿它去同什么東西比較,又不能對他同什么 區別開來,……那么,我們就不能對他形成一種思想,也不能說出一句話來。”人們正是在實踐中通過各種認 識活動尤其是思維活動,在頭腦中不僅保留著對當前可感知的事物的辨認,而且仍保持著過去曾感知過的事物 印象,并推想將來可能發生的變化,則感覺、知覺、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一切心理活動總是離不 開“比較”與“鑒別”——比較是開拓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所以比較法的運用,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義。
運用比較可以使學生大大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從而更加明確其意義。
如同樣是描寫中國婦女的作品,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是一個被政權、神權、夫權、族權四大繩索下的犧牲 品形象;葉圣陶《夜》中的老婦人,則是一個經歷了由悲痛到憤怒、迷惘到覺醒、膽怯至勇敢的'過程,終于成 為一個主動承擔撫養革命后代重任的勇敢反抗者;而孫犁筆下的水生嫂(《荷花淀》)是一個勤勞純樸、真摯 多情、機智勇敢、奮發向上的農村勞動婦女形象。——通過這樣的比較,可以看出中國勞動婦女的命運是怎樣 與革命的形勢、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的。
再如同屬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筆下的人物,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老葛朗臺和里戈理《死魂靈》 中的潑溜希金,雖有其共同性:愛財如命、貪婪、吝嗇。但卻又各具特色:一個是兇狠、虛偽、狡詐,十九世 紀資產階級上升時期暴發戶的典型形象;一個是無恥的吝嗇鬼,驚人的浪費者,迂腐透項的怪物——十九世紀 俄國沒落時期的地主階級的典型形象。
又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范進中舉》中的范進,兩人都是備受封建文化、封建科舉制度毒害、腐蝕 的知識分子,孔乙己不善經營,好吃懶做、酸氣十足,迂腐可笑,一生窮途潦倒,始終沒能爬上去,但還有值 得同情的一面;而范進的遭遇不會使人同情,只能引起人們的嘲笑和唾棄。
魯迅筆下的閏土、祥林嫂、阿Q、華老栓雖然身份不同,遭遇不一,性格各異。但卻有驚人的共同點:都是 愚昧、落后、麻木,都被壓在社會最低層,受盡壓榨,最終一個個被舊社會吞噬。通過比較分析,能使學生加 深理解作者塑造這些人物的良苦用心:為的是喚醒民眾,以期對吃人的舊制度引起“療救的注意”。
運用比較有助于學生對文章“作法”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明確“怎樣寫”和“為什么這樣寫”。
例如可以對《芙蕖》和《愛蓮說》作多層次多角度的比較,兩篇都是寫蓮,行文都很簡樸,都是文言文。 不同之點是:首先表現角度不同。《芙蕖》重在寫“形”,《愛蓮說》卻重在寫“神”,李漁寫荷花從“荷錢 出水”、“菡萏成花”、“蓬中結實”寫到敗葉零落。尤詳列荷花的許多好處:花葉之形可悅目怡情,花葉之 香可驅署生涼,荷藕荷籽可芬齒爽口,荷葉經年可以“裹物”,全文多為客觀的敘述,愛荷之情洋溢字里行間 ,他愛的是荷的實用價值。周敦頤寫蓮是從蓮的內涵著眼的。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看似寫其形 ,實則寫其神,顯其品格和精神。其次是表現手法不同,周敦頤作為哲學家,采用的是“說”這種文體,借蓮 以發高論,托物寄情,表現一種內在的品格;李漁寫的是說明文,他要說明的是荷的花、葉、根、實帶給人的 實際好處,注重的是蓮的外在形態和實用價值。通過上述比較,可讓學生體味到:同是一物,從不同的角度去 看,可以發現不同的意義,表現不同的旨意和情趣。真正領略“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哲理。
如分析《松樹的風格》一文寫作特點時,可與陳毅詩句“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潔,待到雪 化時”作比較。兩者皆托物寄情,但在立意的角度上有所不同,《松樹的風格》由松樹的特點聯想到共產主義 風格,從而贊美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陳毅詩主要贊美松樹的正直高潔,以松喻人。如此進行比較就可讓學 生領會,同一題材,可寫出不同的文章,有利于開拓學生的多向思維。
另外,選進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質兼美。但是愈是好文章便愈是順情合理,天衣無縫,不露任何刀痕斧跡 。對此,學生反而不大容易領略其中妙處,怎樣啟發學生從那看似平淡之中體味到“妙在其中”呢?比較就能 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材《土地》一文中就有這樣一道思考題:如果把下列各句中劃線的動詞改成括號中的動 詞好不好?為什么?“一個農民捧起(拿起)一把泥土,仔細端祥,想鑒定(決定)適宜于種植什么谷物和蔬 菜”,“捧起”顯得鄭重、珍惜,“拿起”就顯得比較隨便了,缺乏老農對土地的那種真摯、那份情感;“鑒 定”意味著仔細鑒別、辨析而后決定,顯得十分慎重,而“決定”就表達不了那種深意。通過這樣的比較和思 考,大大有利于培養學生詞語的選擇和運用能力。
再如在教《井岡翠竹》一文中可進行這樣的比較:“這些青翠的竹子,沿著細長的滑道,穿云鉆霧,呼嘯 而來。它們滑下溪水,轉入大河,流入贛江,擠上火車,走上迢迢的征途。”問“如果把這段話里的‘穿云鉆 霧’改為‘騰云駕霧’,‘擠上’改為‘乘上’怎么樣呢?這樣就可讓學生從反復推敲比較中體會到課文的精 妙:毛竹從高聳入云的山頭上滑下來,其速之迅,其勢之猛,只有用“穿”“鉆”方能確切表達,而決不可能 有“騰云駕霧”這樣悠哉悠哉。而“擠上”這個動詞則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表達了毛竹也希望為社會主義建設 建功立業的急迫心情。
運用比較有助于學生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刻意求新能力。
在教魯迅的小說《故鄉》時,不妨啟發學生去比較閏土的外貌變化,看看少年閏土是怎樣一個可愛的形象 ,而中年閏土外貌發生了哪些變化?通過比較,使學生深深懂得閏土的外貌變化正深刻地表現了他的生活和思 想感情的變化,深刻地反映了舊中國農民的悲慘命運和不幸遭遇,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相關文獻
1王鳳英,李慧.碩士研究生研究意識的調查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S1):55-57.
2劉偉.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創新策略探究[J].吉林教育:中小學教育,2011(2):75-75.
3黃智義.化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素質[J].廣西教育,2008(2):70-70.
4張哲.化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素質[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09(5):61-61.
5劉永利,張運法.當代大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及其策略[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0(9):107-108.
6黃維.如何加強合作學習在英語課堂上的應用[J].校園英語,2012(22):20-20.
7孟祥潔.著眼農村,優化作文教學[J].祖國:教育版,2012(12):153-153.
8樊鵬菊.讓數學課堂“節”外生“枝”[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3(6):34-35.
9辛!工珍.初中化學教學成績的提高芻議[J].祖國:建設版,2013(8):443-444.
10何詳.當前我區農村初中數學后進生的轉化策略芻議[J]
【開拓學生思維空間的重要手段論文】相關文章:
無聲語言是面試重要的公關手段04-26
糧食安全重要性論文優秀01-31
論文選題的重要性 -文秘文書12-15
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05-02
開拓創新口號10-23
高校市場開拓方案04-22
結果比過程更重要_議論文范文02-16
論哲學反思思維的現實價值論文(精選7篇)10-26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論文(通用7篇)10-06
市場開拓工作總結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