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神游故國”
[作者] 陳乃香
[內(nèi)容]
高中語文第六冊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一句,課本“思考和練習三”中給出了兩種理解,要學生回答哪種理解更好。這兩種理解是,第一種:我(蘇軾)神游故國,應(yīng)笑自己多情善感,頭發(fā)早變白了;第二種:周瑜神游故國,應(yīng)笑我(蘇軾)多情善感,頭發(fā)早變白了。對這兩種理解,《教學參考書》給出的答案是:“第一種理解較合適。”我認為要準確理解本句,明確是誰“神游故國”,必須抓住兩個詞,即“故國”和“神游”。
先看“故國”。課本注釋說:“故國,舊國,這里指舊地。”這里的“故國”“舊地”顯然是指赤壁(當然此赤壁非彼赤壁,這只是作者的推測)。那么,赤壁是誰的“故國”“舊地”呢?赤壁本不屬于哪一個人所有,但詞里卻讓它歸了周瑜,稱之為“周郎赤壁”。周瑜與赤壁之間的關(guān)系密切,赤壁因周瑜而聞名,周瑜也借赤壁而揚名。由此可知,赤壁是周瑜的“故國”,而不是蘇軾的“故國”。
再看“神游”。《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說:“神游,感覺中好像親游某地。”即精神魂魄游某地,而不是親身游某地。課本注釋說:“這首詞是蘇軾貶官為黃州(現(xiàn)在湖北省黃岡縣)團練副使時游赤壁所作。”可見蘇軾是“身游”赤壁,而不是“神游”赤壁,“神游”赤壁的應(yīng)該是周瑜。
由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本句是詞人蘇軾的想像,大意是:周瑜雖死而心戀故地(若死后有靈的話),精神魂魄往游東吳,游赤壁,和自己相遇,將會笑多情的“我”事業(yè)未就而華發(fā)早生。周瑜那么年輕就完成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業(yè),顯示了非凡的才能(24歲為吳將,吳中稱他為“周郎”;34歲指揮赤壁之戰(zhàn))。而此刻詞人已年近半百(47歲),被貶黃州,無所事事。此時讓周瑜“神游故國”,“笑”詞人(蘇軾),既飽含著詞人對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也帶有一種自我解嘲的意味。據(jù)此,我認為第二種理解更好,更符合語境,更符合作者的思想實際。
究竟是誰“神游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