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教學的節奏藝術
1.調控教學語言的輕重隱顯、疾徐張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講話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最精致的鑰匙。它不僅開發情緒的記憶,而且深入到大腦最隱蔽的角落。”可見美的語言對學生的影響。在這方面,語文教學比其他任何學科都表現得更為突出。教師教學語言的美,一方面來自語言表達的準確、恰當和生動,另一方面則來自教學語言中速度的快慢、節拍的強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換,以及句子長短、語調升降的有規律變化。這種抑揚頓挫、富有韻律感的教學語言使教學具有鮮明的節奏。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帶來直接影響。現代生理學研究表明,人在一種單調的聲音刺激下,大腦皮層會很快進入抑制狀態,而抑揚頓挫、具有節奏感的教學語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腦的抑制狀態。所以,必須加強語言調控,講究對教學語言的巧妙編排與合理組裝。
如何控制教學語言的輕重隱顯和疾徐張弛,主要應考慮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一般地說,講解教材的重點和比較深奧抽象的內容,應放慢語速,增強音量;如果是淺近易懂或本身節奏明快的內容,應加快語速,放輕音量。表現急切、震怒、興奮、激昂、壯烈等基調的內容,可用快節奏的語言;表現寧靜、優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調的內容,可用慢節奏的語言。如講《聽潮》一課的“漲潮”部分,需要用快節奏表現驚心動魄的壯美;而“落潮”部分表現的溫柔寧靜之美,則需用慢節奏來傳達。又如講《一月的哀思》,介紹周總理的豐功偉績時可用中速平調;講到人們靜靜地佇立長安街的暮色里等待載著周總理遺體的靈車時,要用慢速降調,表示哀痛之情;講到有人不允許我們緬懷周總理偉大一生時,要用快速升調,表達激憤之情。這樣快慢交替,急緩相間,能渲染出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情緒、情感上的摹仿,在心中激起相應的感情,大大增強接受的效果。
2.講究教學方式的間隔變換、有機組合
教學方式的交替變換,有助于消除學生疲勞,保持注意力。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巧于設計和安排教學方式,講究教學方式的間隔變換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動有靜,動靜結合,使教學活動在動靜交替中有節奏地進行。如學習《孔乙己》一文,第一步用講授式,介紹與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及對小說中人物、情節、環境理解和把握的導讀提示。第二步運用練習式。一是填表對比分析孔乙己兩次出場的肖像、語言、動作等方面的變化,引導學生把握孔乙己這個形象的特征及意義;一是完成課后練習,體味該文語言精煉、深刻、含蓄的特色。第三步運用討論式,思考討論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根源,把握小說的主題。這樣安排,整堂課講練結合,動靜相生,表現出一種與學生心理相容的節奏變化。
板書也是調整教學節奏的重要手段,對此應給以足夠重視。教學板書是教師的書面語言,它從視覺上刺激學生,增加信息接受的渠道。這種信息渠道的轉換,會帶來學生心理和行動的變化,使學生由聽變看,由聽變寫,或邊聽邊看邊寫等。就是說,教師可通過板書引導和控制學生,使整個教學進程保持適當節奏。這里的關鍵是把握板書的時機。實際教學時,有的教師是先把整個內容講完再板書,或者先抄好板書而后講內容。這樣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教學的流程和教學的效果。最理想的應是板書與教學語言密切結合,邊講邊寫。比如,有位教師教《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時的課題板書時序的安排就很巧妙,他說:“今天,我將領你們去參觀一個地方(略停),那是一處印刷所(板書)。不過,不是咱們學校的印刷廠,而是建筑在地下的(板書)印刷所。而且,還得到蘇聯的第比利斯(板書)去。”教學板書與教學語言的配合嚴密精巧,妙趣橫生。這樣可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文思路、教師思路和學生思路合拍共振。還要講究板書出現的頻率和書寫速度。頻率過大或書寫太慢,都會直接影響整個教學的節奏。
3.注重內容安排的疏密相間、錯落有致
教學活動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構成教學節奏的重要因素。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響學生心理感受的變化,疏給人舒緩、輕松的感覺,密則使人感到急促和緊張。密而不疏,會給人以堆積感。學生長時間緊張,容易疲勞;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則會使人產生空疏感,學生情緒過于松弛,注意力就難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間,才會給學生帶來有張有弛的心理節律,保持旺盛的精力。所以,教學內容的安排要區分詳略并進行合理組合與布局,講究信息的疏密相間,錯落有致。一般說來,重點難點要重錘敲,要學生精力高度集中,積極思考,以體現一個“張”字。學生易懂的非重點內容,則可在“張”中體現一個“弛”字。張而不弛和弛而不張,
[1] [2]
【語文教學的節奏藝術】相關文章:
節奏與旋律教學反思范文04-25
節奏04-30
節奏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04-29
中考語文文言句子誦讀節奏04-30
春之歌 --《快樂節奏》教學反思04-27
小學語文課堂節奏的合理把握與教學方法探尋04-29
節奏作文04-28
節奏作文04-30
節奏作文04-28
雨的節奏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