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淺析高中語文教材古詩文中的“月意象”(網(wǎng)友來稿)
如皋市磨頭中學(xué) 曹玉峰
梳理高中語文教材所選古詩文,會發(fā)現(xiàn),“月意象”出現(xiàn)的頻率非常高。月亮作為客觀世界中存在的一種常見的自然景物,為什么會備受文人雅士青睞呢?“月意象”的介入?yún)⑴c會起到一個什么樣的效果呢?帶著這些問題,筆者仔細閱讀了教材中的詩文以及其它相關(guān)典籍資料,微有收獲。
在歷史、文化的傳承、發(fā)展過程中,月亮經(jīng)過一代代文人雅士的修飾潤色,形成了它獨特的價值取向和美學(xué)意義:
(一)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兩者極為相似。“青樓君去后,明月為誰圓?”(羅鄴《秋別》)由月圓而人不圓(團圓)生出感慨;“不堪分袂后,殘月正如鉤。”(唐求《邛州水亭夜送顧非熊之官》)詩人為什么面對一鉤殘月會產(chǎn)生“不堪”的感覺呢?恐怕是殘月喚起了他的孤獨意識所致。
(二)月光清冷,與人的凄涼心情頗為相似。詩人喜歡引入月亮加以渲染、烘托離愁別緒。“天長杳無隔,月影在寒水。”(王昌齡《送李十五》)以寒水里的月影來襯托離人的孤寂情懷。
(三)月亮與人能共存于同一時空,成為旅人的伴侶,為旅人解悶消愁。“峽里聞猿叫,山頭見月時。”(李白《送友生游峽中》)夜行峽中聞猿清啼,免不了要起羈旅之思,但幸有山月相照相隨,總算給人一點慰藉。
(四)月亮可以作為傳情的媒介,因為分隔兩地之人都能見到天上明月,所以寄情于月。“吳洲如見月,千里幸相思。”(李白《送張舍人之江東》)月中有詩人寄寓的情意在,友人一旦見月,便感知到了詩人的情意,從而激發(fā)起對詩人的思念。
(五)月亮能夠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減輕因分離造成的痛苦。“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王昌齡《送柴侍御》)不管身處何地,蒼穹之下只有一個月亮,月亮是兩人共同的朋友,共同的寄托。
(六)月亮溫和、柔順,給人以歸附感。“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寓動于靜,勾畫出一幅富有情趣的幽雅靜謐的美麗圖景,讓人生發(fā)出身處其中該有多好的感慨!
如此等等,可見“月意象”的存在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詩文的內(nèi)容。下面擬從營造意境和傳達感情兩個方面對高中教材中出現(xiàn)的“月意象”作一個簡要的分析。
一、營造意境
(一)寧靜、美好之境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皎潔的月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林間留下斑駁的影子,星星點點,特別的明凈、清幽,在這樣的月光下,在這樣的氛圍中,即使是勞動也變成了一種享受,所以浣女洗衣歸來,漁夫下河捕魚,具有詩情畫意,此所謂“人在畫中游”,人與自然和諧的融為一體,這樣的寧靜、美好之境,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向往不已。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月光臨水,湖水映月,人在天上飛,影在水中游,月人合一,月亮成了詩人夢游的唯一伴侶,也是最親密的朋友(詩人一向視月為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便是最好的例子),親切、溫馨之情溢于言表。所以,“月”不僅交代了詩人夢游的時間,還營造了一種美好、溫馨的意境。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蘇軾《赤壁賦》)
“七月既望”,詩人“泛舟”游赤壁,冰清玉潔的月亮緩緩地升上天空,那茫茫的霧氣、茫茫的
[1] [2] [3]
【淺析高中語文教材古詩文中的“月意象”(網(wǎng)友來稿)】相關(guān)文章:
不求甚解(教案)(網(wǎng)友來稿)05-01
城市意象淺析-以商丘市為例04-26
淺析英漢互譯中文化意象的傳遞04-27
點撥對話下水指導(dǎo)學(xué)生寫作話題作文網(wǎng)友來稿04-29
高考古詩詞常見意象歸納04-30
高中語文教材文化常識03-19
淺析藝術(shù)專業(yè)英語教材建設(shè)04-29
李白詩中的月意象 - 畢業(yè)論文04-30
高中語文中重點的文言實詞和虛詞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