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哲學眼光解讀語文教材
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我們發揮主體能動性,對教材進行選擇、創造、應用。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認真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從學生的特點和實際出發,用哲學眼光來解讀語文教材。學生與自我——基于學生發展要求解讀語文教材
在鉆研語文教材時,我們要突出全人發展的語文課程價值取向,致力于學生的自主發展,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識——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
在學生學完一篇課文之后,我們常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要告訴大家嗎?”像這樣外延很大的問題往往適合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來發現教材的作用。如《我要一本書》,學生從中發現了羅蒙諾索夫多方面的優點:熱愛學習、愛動腦筋、遇事勇敢沉著、熱愛父母等。同時,學生也能自覺地將自身與剛剛接觸到的學習內容聯系起來,在討論學習羅蒙諾索夫熱愛父母家庭這一優點時,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羅蒙諾索夫小小年紀就經常跟父親出海打魚,說明他很愛勞動。我們要向他學習。”有的說:“羅蒙諾索夫很愛父母,幫助父母干那么危險的事,真了不起。我在家里幾乎不做什么事情,連書包都是媽媽替我整理,真不應該。以后我也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事情。”學生在判斷、比較、取向中,有意識地接納教材中隱含的家庭倫理因素。
學生與他人——基于合作意識培養要求解讀語文教材
在解讀教材時,既要在教材中尋找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內容,又要在設計中滲透培養合作意識的方法。
教材內容體現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課文有很多,如《公雞的臉紅了》、《我喜歡》、《互相幫助》等課文,教學目標中都明確地提出初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懂得互相幫助等合作理念。
有一些課文,盡管沒有明顯的關于合作的內容,但通過挖掘或即時發現,還是可以對學生進行合作教育的。如教學《稱象》一課時,我提了一個問題:“曹沖為什么能想出這么好的稱象辦法?”原意是為了引出教學目標之一“感受曹沖的聰明才智”。一個學生回答:“他用船代替大秤;大象不能分,石頭可以分開來稱。”表面上看似乎文不對題,但我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教學亮點,應以此為突破口,指出官員們的辦法雖然愚蠢,但有可以利用的地方。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善于利用、整合思考的思維方式,還可以注重指導學生統一認知、感悟、體驗等生活形式,更可以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不指責,不取笑,從對方的想法出發,抓住對方思考的本質所在,為對方設想,在大家的思路上進一步完善。
在教學一些適合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學習的課文或教學內容時,采用全班合作、小組合作、特定對象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發展合作意識,學習合作方法。
學生與自然——基于生命發展要求解讀語文教材
“我們無所畏懼,但我們敬畏生命、敬畏美好!”這是我在教學《打碗碗花》一課時說的一句話。在學完《打碗碗花》后,一個學生提出了一個讓我意想不到的問題:“為什么要給這么美麗的花取這么個怪名字呢?如果僅僅是因為它長得像碗,就叫碗花好了。為什么叫打碗碗花,嚇得人不敢去摘它呢?”我決定從她自己的問題入手:“你現在已經知道打碗碗花不打碗了。如果你遇到這種花,會摘它嗎?”她不假思索地點點頭。這時有幾位同學舉手了,她又連忙改口:“不摘!因為它太美了,我會舍不得摘。摘掉多可惜呀!”三年級的學生,能領悟多少,我無法知道,我只看到幾雙若有所悟的眼睛。
學生與社會——基于現代社會發展需求解讀語文教材
我們的語文課程應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五月端陽》之后,我布置了一個課外作業:為我國申報“端午節”文化遺產準備材料。經過同學們商量,我們決定起草一份證明端午節為我國文化遺產的研究報告。
通過“分析學習材料,確立輻射型問題”——“建立學習小組,選擇命題型問題”——“形成學習主題,設計信息資源”——“組內分派任務,分頭探索問題”——“小組溝通合作,形成新問題假設”——“匯報學習成果,感受成功喜悅”——“反思評價應用,形成完善報告”系列活動,在對同學展示的內容進行一定取舍、合并后,我們起草了一份充分證明端午節為我國文化遺產的《研究報告》。《研究報告》計八千多字,學生們在報告中介紹了端午節起源的四種說法;端午節的十余種別稱;介紹了四類共44種端午節習俗,內容涵蓋多種民族;推薦、誦讀了
[1] [2]
【用哲學眼光解讀語文教材】相關文章:
虛擬實在的哲學解讀04-30
以人為本的哲學解讀04-26
彌衡之死的哲學解讀04-29
安全文化的哲學解讀05-03
試論伏爾泰對中國哲學的解讀04-29
解讀康德哲學與數學的關系04-30
“哲學:愛智之學問”的解讀04-27
教材解讀心得體會11-10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材教學建議與解讀04-30
李贄哲學思想的生存論解讀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