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前乳腺癌診治中的病理學新發展
關鍵詞:乳腺癌;病理學
乳腺癌是我國女性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僅次于肺癌而位居第二位,且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據上海市統計,乳腺癌發病率已從1972年的17/10萬上升至1993年的37/10萬。近年來,在有關乳腺癌的病因、診斷、治療、預后判斷及乳腺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分子生物學變化等的研究出現了許多新的進展。
一、關于乳腺癌的早期診斷
乳腺癌的早期診斷需要病理科、外科和放射科醫師的緊密協作:以往的早期乳腺癌病人多因能觸及腫塊,而腫塊較小,被認為尚處于臨床早期,實際上這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早期診斷。早期診斷應是針對在臨床上觸及不到腫塊的乳腺癌病人而言,即亞臨床狀態。乳腺X線檢查是早期發現乳腺癌的重要方法。某些臨床觸及不到的病變,在X線片上可表現為小結節、微小鈣化或局限致密區,結合病理學檢查可在這些病變中發現早期乳腺癌。乳腺X線立體定位穿刺活檢是90年代開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是在常規乳腺X線片的基礎上,通過在電子計算機立體定位儀的導引下,將乳腺穿刺針直接刺入可疑病變區,取得活體組織標本,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該技術具有先進、定位準確、操作簡單、安全可靠、病人痛苦小,準確率高的優點。應用此技術為常規檢查無法確診的某些乳腺微小病變的早期診斷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對病理醫師來說,該技術的優勢在于彌補了外科切取活檢和針吸細胞學檢查定位困難的不足。由于所取標本有一定體積,組織量多,可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所以價值頗大,既可為臨床基礎研究提供更多的資料,又可望提高乳腺微小病變的早期診斷水平。
立體定向進行乳腺活檢的方法也在日益更新,如由傳統的傳統針芯活檢(conventional core biopsy,CCB),真空輔助針芯活檢(vacuum-assisted core biopsy,VACB)發展到今日的高級乳腺活檢(advanced breast biopsy instrumentation,ABBI)[1]。ABBI具有一次性取材,組織塊大且結構完整的特點,可使病理診斷的準確性大大提高。相比較而言,傳統的細針穿刺活檢只能依據細胞學特征做診斷。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檢查不適用于判斷腫瘤邊緣是否切除干凈以及不典型增生、放射狀疤痕的診斷。
病理學上,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與導管內癌(DCIS)、小葉不典型增生(ALH)與小葉原位癌(LCIS)的鑒別一直是一個難題。嚴格來說,ADH增生的單形性圓形細胞累及的導管或聚集的小導管橫切面不應超過2 mm,有時肌上皮也參與增生。當增生時導管內有少量癌細胞特征出現,而整個結構仍象典型的導管內上皮增生時,仍應診斷為ADH。按Page等的標準[2],DCIS應至少在2個導管腔內具有下列特點:(1)細胞一致性;(2)細胞之間腔隙圓而規則或形成微乳頭的細胞形態一致;(3)細胞核深染。ALH與LCIS相比細胞較粘著。ALH往往只是部分小葉單元被累及,而LCIS常累及1個或多個小葉單元的大部分。ALH腺泡腔不完全消失,仍清晰可見,而LCIS腺泡腔常完全消失。不典型增生與原位癌在形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且有報道在ADH中發現部分上皮細胞的克隆性增殖,因此從形態上鑒別不典型增生與原位癌往往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乳腺癌的早期診斷依賴分子生物學和分子流行病學新技術:通過傳統病理形態來早期診斷乳腺癌的概念已逐步發生了改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乳腺癌的研究由細胞病理學進入分子病理學領域:乳腺癌中越來越多的分子缺陷被揭示,許多分子生物學技術被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分子病理診斷已逐步成為乳腺癌診斷的一個重要內容。國外已有報道,通過針吸活檢組織或細胞學穿刺進行乳腺可疑病變中微量DNA或RNA的提取,并從分子水平檢測基因異常,可早期發現乳腺癌。較多的報道還包括對有家族性乳腺
[1] [2] [3] [4] [5]
【當前乳腺癌診治中的病理學新發展】相關文章:
危機中創新發展發展中建設平安04-26
假說:鐵過量在乳腺癌變中的作用05-02
當前文化思維中的幾大誤區04-27
試論科學技術哲學在病理學中的運用04-28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中的泡沫問題分析05-02
當前土地承包中的不穩定因素05-02
當前閱讀研究中眼動指標述評04-28
當前大學德育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04-28
當前公司治理研究中的幾個認識誤區05-02
山羊痘的診治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