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FM方案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 兒童 白血病 研究進展健康網訊:
李娟 顧龍君 200127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新華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ALL BFM為德國柏林 法蘭克福 蒙斯特(Berlin Frankfurt M櫣nster,BFM)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研究協作組的簡稱。這一協作組在過去的20~30年間對兒童ALL進行了大量的臨床研究,提出了早期治療反應的預后意義,對兒童ALL的治療做出了巨大貢獻。ALL BFM對兒童ALL治療的研究進展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的早期試驗性研究、ALL BFM 81方案、ALL BFM 83方案、ALL BFM 86方案、ALL BFM 90方案、ALL BFM 95方案、ALL BFM 2000方案。這些方案對兒童ALL的診斷和治療作了一系列調整,現將其演變和進展作一綜述。一、診斷 主要根據FAB形態學分型和細胞化學綜合分析結果[1],確診ALL的依據是外周血涂片發現幼稚淋巴細胞或骨髓中幼稚淋巴細胞不少于25%。確診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centralnervoussystemicleukemia,CNSL)則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腦脊液中白細胞計數>5個/μl和涂片鏡檢發現幼稚淋巴細胞,或CT發現顱內浸潤[2]。免疫分型主要依據歐洲白血病免疫分型協作組(EuropeanGroupfortheImmunologicalCharacterisationofleukaemias,EGIL)的建議[3]。細胞遺傳學發現不僅有助于診斷,而且可以提供某些預后信息。ALL BFM協作組也相繼開展了細胞遺傳學研究。提出t(9;22)和t(4;11)等異常核型的預后意義。幼稚淋巴細胞的DNA指數(DI)為白血病細胞G0/G1期細胞同正常細胞的比率,以DI=1 16為界用于評估預后[4]。1992年12月,在各實驗中心開展了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 PCR)技術用于檢測BCR ABL融合基因以來[5],通過2年隨訪發現BCR ABL(+)患兒的2年無事故生存(event freesurvival,EFS)為53%,BCR ABL(-)患兒為76%,兩者差異有顯著性。二、臨床分型 1.BFM危險因子(riskfactor,RF):ALL BFM協作組在1976年首次提出RF這一概念,用以衡量ALL初診時白血病細胞負荷并進行危險程度分型。該方案規定RF用統一公式計算表示:RF=0.2×log(血中幼稚細胞數/μl+1)+0.06×肝cm+0.04×脾cm(均為肋下cm數)[6]。 2.潑尼松治療試驗:潑尼松治療試驗這一概念最初在ALL BFM 83方案中形成[7]。ALL BFM 83方案對全部ALL患兒進行潑尼松治療反應試驗:以潑尼松單藥治療7天,并在潑尼松治療的第1天給予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鞘內注射1次。為了防止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征的發生,應根據白細胞計數,腎功能指標及各項機體代謝[1] [2] [3] [4] [5] [6]【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FM方案的研究進展】相關文章:
急性白血病的倡議書03-14
禽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和血管瘤病理圖片04-28
兒童應對研究進展05-02
白血病兒童倡議書12-04
禽白血病病毒特性及其致病機理的研究進展04-27
白血病兒童捐款倡議書11-13
白血病兒童捐款倡議書11-13
救助白血病兒童倡議書01-29
兒童常吃熏肉易患白血病05-01
捕捉兒童白血病的蛛絲馬跡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