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觀的教育理論論文
音樂教育心理學屬心理范疇,音樂教育最基本的性質是審美性,它是通過音樂進行的一種審美教育。
音樂在實施美育中有著特殊的重要功能,社會的進步、教育的發展對音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樂教育也不例外,現代教育尤其需要教育學、心理學和現代科技手段等多種學科的支持。其中心理學與音樂教育的關系更為密切,人們所進行的一切社會實踐都離不開心理活動,要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就需要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發展過程,針對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動特點,采取適合一定學科結構的教學形式和方法。音樂教育同樣需要遵循心理原理,根據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過程,結合音樂學科結構的心理特征,將音樂教育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下面,我就談一下對音樂教學與學生審美心理的幾點看法。
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
學生美感的產生和發展是審美對象引起的,而且還要受到學生主體心理因素的制約,學生在審美過程中有認識過程參與,審美的認識過程不同于一般的認識過程。例如:當我在教唱《月之故鄉》時,歌詞中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這里的月亮僅僅把它看作一個能圍繞地球轉的衛星,這是人的一般認識過程,還不是審美過程。當我們把月亮、故鄉、親人聯系在一起,產生思念故鄉、向往合家團聚的愉快體驗時,才能稱得上是審美的心理過程。在這種審美過程中,人對月亮的感知,對歌曲、親人和家鄉的聯想,對人生、家庭幸福的理解而產生的情感體驗交織在一起,便構成了人們特有的審美經驗。
音樂通過表現人的思想情感和審美感受,間接和曲折地反映社會生活的藝術,一般分為聲樂和器樂兩種基本形式,音樂作品總是把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感受轉化成情緒和情感的音樂作品內容。例如:我教唱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歌曲《中國進行曲》時,先播放錄音,此時雄偉莊嚴、氣勢磅礴的音樂旋律和音響效果給了學生強烈的感召力,學生不知不覺跟著錄音哼唱起來。當多媒體屏幕出現開國大典的畫面時,學生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教室里想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是啊,中國能有今天的輝煌成就,是千千萬萬的先烈用鮮血換來的,祖國偉大而神圣,她的雄渾、她的巍峨在每個人的心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學生在演唱和欣賞的同時,加深了對國家民族的深刻認知。在音樂的滲透和感染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了升華,從心靈深處產生了對中華民族的自豪感,這就是審美感受的理解。器樂曲也同樣能使學生產生共鳴,如:劉天華的二胡曲《空山鳥語》顯示的是喜悅、歡快明朗的情緒,而《二泉映月》則以哀怨、悲憤的曲調流露出作者對當時社會的憤慨之情;大提琴獨奏曲《天鵝》描繪了天鵝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優美形象,大提琴如歌的抒情旋律恰似天鵝的吟唱,而鋼琴玲瓏剔透的琶音又似清澈明麗、波光漣漪的湖面,學生們聽著這優美輕柔的樂曲,彷佛身臨其境,審美對象的節奏性、韻律性、生動形象性與學生相應的心理因素相互交融,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二、把握學生審美過程的心理培養
音樂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是對人的音樂行為加以描述、解釋。音樂課堂教學是學校美育教學最重要的途徑,認真組織音樂課的教學活動是實現學校音樂美育教學目標的根本保證。
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音樂作品,在采用曲調的節奏、音域等方面要有所區別,歌詞的選擇既要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要考慮到主題的思想性。其次,在歌唱教學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嗓音。我任教的是初中學生,剛好他們處于變聲期,特別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更應特別注意,因為這時他們正處于發生“音變”即由童音轉變為成人聲音的階段,所以應避免讓他們過多地使用嗓子,在平時教唱時,要防止學生“喊唱”。最后就是要正確對待唱不準音調的學生。在進行唱歌教學時,常常會遇到一些音唱不準的學生,他們唱出的聲音會影響其他學生的音樂聽覺。作為老師不應該拋棄不管,對他們要加以適當的指導,做到語言親切、不急不躁,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任何煩躁和冷漠都會增加學生的緊張情緒和自卑感,所以無論表揚和批評都得掌握好火候和尺度。碰到個別學生在音準、節奏等方面出現問題時,我也經常鼓勵他們說“你比過去唱的有進步,相信自己會唱好的”,使其獲得一般水平的歌唱能力,而不能歧視他們,讓他們對上音樂課信心全無。
三、幫助學生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技能
要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象簡單的音樂語言、音樂常識,認識一些民族樂器,并能聽辨它們的音色等。課堂上我經常讓學生學一些簡單的五線譜知識,把歌曲中的樂句選出來讓他們練練耳,訓練學生音準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另外,還可以組織學生看電視、聽廣播,學一些簡單的樂器,如口琴和豎笛。
音樂是情緒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不僅在于模仿,更要學會創造,要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活動中,自己去創造美的動作、美的聲音、美的形態、美的旋律,讓學生在學習中創造。在課堂教學中,引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情緒共鳴則是豐富學生情感的重要途徑,要根據教學要求,圍繞對歌曲音樂藝術形象的感受,引導學生學習有關的音樂基礎知識、音樂語言和表現手段。
由于歌詞在學生心理上具有預示作用,可通過對歌曲音樂語言的學習,使學生在學唱演唱歌曲的審美實踐中加深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體驗,以及對社會意義的領悟,使音樂的功能得以更好的發揮。另外,教師在范唱教學中,要準確表現音樂作品所表現的情感色彩,如果教師的范唱充滿情緒、富有感染力,那么學生就能產生比較強烈的情感共鳴。
【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觀的教育理論論文】相關文章:
音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04-28
如何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05-02
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05-01
淺談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04-29
淺談職高民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音樂素質05-01
如何培養寶寶的音樂才能05-02
談老子的音樂審美觀04-30
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論文04-30
淺談音樂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養成習慣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