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影視音樂新審美特征分析論文
在當前影視藝術發展的過程中,影視和音樂的結合為影視藝術發展提供了新的血液和活力,也為提升影視作品的藝術魅力提供了新的途徑。以影視作品為核心的影視音樂的興起,既推動了影視藝術的發展成熟,也擴展了音樂的生存空間。但是,影視音樂不同于一般的純粹音樂藝術,音樂與影視藝術相結合,需要遵循影視藝術的發展規律,做到為影視藝術服務。因而,不同種類的影視作品類型需要與不同的音樂類型、形式等進行匹配。為此,需要不斷探索影視藝術和音樂藝術相結合的類型、特征、作用和功能等基本要素,為當前的影視音樂藝術的創新和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在這種情況下,國內一些學者針對影視音樂這一對象進行了理論性的探索。由李靜編著,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影視音樂藝術》一書作為探討影視音樂藝術的重要著作,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對影視音樂藝術進行了分析。
影視音樂的概況與發展
在理論層面,作者重點分析了影視音樂的發展概況、分類和作用,繼而深入到不同類型的影視作品中,對不同類型的影視作品中音樂藝術的類型、特點、作用、功能、美學特征和審美方式等進行了分析。該書以影視音樂為對象,首先提出了影視音樂的概念,描述了影視音樂的發展歷程。作者引用電影大師伯格曼的名言:“電影和音樂一樣,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可以說,電影和音樂有共通之處,都是以人的情感為核心觸發點,以達到感動人的目的。電影和音樂分屬不同的媒介藝術,電影作用于人的視覺,是一種視覺藝術(早期電影并沒有聲音元素),音樂則作用于人的聽覺。正是這種互補性,使電影和音樂得以結合,為電影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電影和音樂相結合還得益于二者都可以在共時或者歷時條件下被切分、計量和重新組織。電影是一種空間運動藝術,音樂是一種時間運動藝術,因而作為具有畫面感的電影主要通過在空間運動中展示時間,而音樂主要在時間運動中描繪空間,當畫面與音樂有機結合,就誕生了新的藝術形式——影視音樂。
事實上,人類早期的電影被稱為“默片”,即無聲電影,這一階段受眾只能看、不能聽。隨著電影藝術的發展,現場演奏配樂誕生,但是電影與音樂是分離的。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專門為電影進行配樂的作曲家,他們開始根據影片的主題、人物、情節專門創作譜曲。隨著錄音技術和光還原技術的誕生,真正意義上的有聲電影開始出現。有聲電影的出現,使電影藝術從視覺藝術向視聽藝術的轉變,大大改善了電影藝術的受眾體驗,拓展電影藝術的發展前景。電視作為影視藝術的重要載體,也隨著技術本身的發展實現了和音樂的結合,實際上,電視音樂的發展借鑒了電影音樂的經驗和成果。這樣,電影、電視與音樂的結合就使得電影音樂、電視音樂這些概念開始誕生,由此形成了影視音樂的重要領域。影視音樂的分類與作用。影視音樂不同于純粹的音樂藝術,它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如影視音樂的內容具有確定性,它必須以影視劇的內容、情節和人物等為參照進行創作,因而這就確定了其內容范圍;它在結構上還具有靈活性,可以根據影視劇的需求進行創作,而不需要考慮純音樂藝術中的結構,因而實現了多樣化發展。從分類上看,當前的影視音樂主要分為電影音樂和電視音樂兩大種類,而電影音樂和電視音樂又可以細分為不同的類型。
就電視音樂而言,可分為電視片音樂、音樂電視、電視廣告音樂等。其中,電視片又包括電視欄目標版音樂、電視專題片音樂、電視綜藝節目音樂、電視文學節目音樂、電視紀錄片音樂、科教片音樂等不同類型。以電視音樂中的電視欄目標版音樂為例,標版音樂可以分為器樂型純音樂和歌曲型音樂,作者詳細分析了其特征、作用和形式。作者認為,電視欄目標版音樂是指音樂在電視節目中起著很強的標志作用,使其節目有別于其他節目的音樂,這類音樂包括為頻道包裝的頻道音樂和欄目片頭、片尾音樂。標版音樂具有個性提示具體欄目的功能,如新聞聯播的片頭音樂具有較強的提示功能。它也具有相對持久性和穩定性特征,能夠在長時間內引發受眾認同。它還能突出和強化頻道的整體形象,具有結構短小、精煉等特征。電視專題片音樂是指在電視專題片中出現的片頭、片尾音樂和分散在片中個部分的音樂,一般專題片音樂具有統一性,它貫穿全片起到統一藝術風格、概括主題和深化主題的作用。電視音樂專題片分為主觀音樂和客觀音樂兩種,主觀音樂是指創作者根據紀錄片具體內容,在后期制作過程中加入的音樂;客觀音樂是指鏡頭畫面中人物自身在特定場景下自我表達的音樂,如主人公的演唱等。這些音樂具有渲染氣氛、烘托主題、激發情感的抒情作用。同時,還可以起到參與敘事、加強節奏的作用。此外,這類音樂還具有組接畫面、過渡轉場的作用。
影視音樂的新審美特征
影視藝術與音樂藝術的結合,使影視藝術獲得了新的發展,影視音樂也形成了自身的新審美特征,如聽覺的感知性、音畫的融合性、視覺的延展性、形態的間斷性、內容的指定性、情節的敘事性、情緒的感染性等。其中,聽覺的感知性是指受眾能夠通過聽覺對影視音樂的原聲進行感知,認知作品的主題。對此,作者以《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主題曲《琵琶語》進行說明,認為琵琶語的意境和電影內容緊密銜接,在憂傷的旋律中解讀了一個女人的故事。音畫的融合性是指影視音樂必須要和畫面結合起來,才能夠完整呈現劇情,音樂需要表現影視劇的內容。作者以《紅樓夢》主題曲為例,分析了作曲家對“滿腔惆悵,無限感慨”的美學追求。視覺的延展性是指影視音樂在調動觀眾的聽覺和視覺上具有重要作用,聽覺可以產生視覺的通感,在通感中允許受眾感受到或者“看到”更多的視覺性信息,增強影視作品的魅力。形態的間斷性是指影視作品在畫面語言上遵循蒙太奇的手法,具有間斷性,由此也使得配合影視劇內容的音樂呈現出一定的間斷性特征。內容的指定性是指影視音樂表達的內容需要受到規定的影視劇情節和畫面的制約,因而具有指定性特征。情節的敘事性是指影視音樂可以參與到情節的發展過程中,對故事情節起到推動作用。情緒的感染性是指影視音樂通過調動受眾情緒來實現以情動人的目的。
影視音樂作品分析
在具體的實踐層面,作者對大量優秀的影視音樂作品進行了分析,如早期電影《馬路天使》以及國外著名電影《魂斷藍橋》《辛德勒名單》《與狼共舞》《海上鋼琴師》等。同時,作者還分析了電視劇中的音樂作品,如中國電視劇的巔峰之作《紅樓夢》《大宅門》等。在電影音樂方面,以《海上鋼琴師》為例,作者通過對影片詳細背景資料的呈現,讓讀者對影片背后的故事有了深入的了解。此外,作者還對導演進行了介紹,從該片導演的生活經歷和創作經歷入手,分析其創作理念及創作風格的形成。作者還介紹了該片中作曲家的詳細信息,分析了其為電影配樂作曲的創作歷程以及創作風格形成的過程。在此基礎上,作者分析了該影片的大體劇情,并有針對性地對該片中的配樂進行了細致分析。作者將該片中音樂的呈現分為序奏、童年、相識、回憶、錄音、尾聲幾個部分,并配有音樂的簡譜,便于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進入到由劇情引發的情感共鳴中,以音樂的形式為讀者呈現出影片的內容,這不僅使作者的分析有的放矢,也能使讀者有直觀的體驗,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該書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入手,以影視音樂為主要研究對象,系統分析了影視藝術與音樂藝術的結合以及影視音樂的發展歷程,分析了影視藝術的分類、特征、作用和功能以及其存有的獨特審美特征和審美方式。為了具體展示影視音樂的藝術魅力,作者通過分析國內外經典影片的方式為讀者提供具體的分析對象,為闡明影視藝術與音樂藝術之間的融合和互動提供了直觀、豐富的案例。因而,該書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還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有利于推動當前中國影視音樂的進一步創新和發展,為影視音樂的創新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和現實指導。
【影視音樂新審美特征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影視音樂審美新感性的生成04-27
電影音樂審美特征探析論文11-10
美聲唱法審美特征論論文04-30
舞蹈論文〈藏族舞蹈審美特征略探 〉05-01
略論文學作品審美結構的基本特征04-29
論敘述的審美特征04-27
模糊語言的審美特征04-27
體育社團與體育鍛煉特征分析論文04-29
談掌布景區的景觀審美特征與審美開發05-02
壁畫藝術觀念與審美特征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