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音樂教育中的和諧人格培養論文
摘要:中學音樂教育要在對音樂知識和技能傳授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健康和諧的人格。在其實現途徑上,它可以提高學生品德修養,打牢和諧人格基礎;提高學生智力素質,推動和諧人格發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實現和諧人格升華;提高學生協調能力,拓展和諧人格空間。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育;和諧人格;培養
音樂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基礎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中學音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更為確切地講,音樂作為人的知識結構中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從學科教育的角度來分析,其價值和魅力是其他任何學科所無法比擬和取代的,它是培養健康和諧人格的現實需求。所謂人格就是個體與所處的社會環境在交互作用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身心組織。和諧人格培養是現實針對性很強的基礎教育命題。和諧人格是一種情感豐富、深刻和審美化的人格。和諧人格深受中學藝術教育的影響,中學音樂教育對學生和諧人格的形成具有直接作用。我們只有對中學音樂教育塑造和諧人格的路徑和方式的進行深入探討,才能更好地明確音樂教育承載的使命和發展的方向,將和諧人格培養目標變成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
一 中學音樂教育通過提高學生品德修養,打牢和諧人格基礎
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既是中學生品德修養的內容,又是形成和諧人格的品德基礎。中學音樂教育正是在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分清善惡美丑的過程中,推進了和諧人格基礎建設。
一是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音樂教學要依靠師生共同努力,同時,也體現了同學與同學間的合作關系。比如,在進行大合唱訓練時,如果每個學生都不是集中精力,力求發音的高低、強弱、節奏、旋律的準確性與和諧性,而只是“人手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不積極與他人配合,只憑借自己的感受任意發揮,那么,大合唱練到最后,只能是不歡而散。因此,音樂教學對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至關重要,它具有團結向上,互相帶動,凝聚力強,教學效果明顯的特征。
二是有助于培養中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優秀的音樂作品是時代的號角,能夠表達人的心聲,無論是聲樂作品還是器樂作品都有其內在的涵義。在京劇藝術進課堂的實踐中,如果欣賞《沙家浜》選段,就可以通過刁德一、胡傳奎,阿慶嫂三人形象和語言的對比。認清人的本質,認清當時的社會環境,教育學生要具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勇于奉獻,挑戰自我。同時,青年學生對音樂有著特殊的愛好與興趣,教師的因勢利導,能夠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音樂作品的具體形象感受來完成。
三是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愛崗敬業教育。學習音樂與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一樣,要有吃苦耐勢的精神,堅持不懈的毅力。對于任何一項工作,都要兢兢業業,踏踏實實,不能朝秦暮楚,也不能敷衍了事,不能不思進取,更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只有在本職崗位上腳踏實地,恪盡職守,把工作當作一項事業來對待,樹立報國之志,這樣的人生才更有價值與意義。
二 中學音樂教育通過提高學生智力素質,推動和諧人格發展
智力因素與條件是和諧人格發展的內驅力,也是中學音樂教育承擔的重要任務。音樂教育包括了眾多學科知識。如文學、舞蹈、歷史、文化等等,通過具體的音樂教學,讓學生在音樂的感召下,不斷提高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內涵,可以拓展知識的框架與結構,提高綜合素質。比如在上音樂欣賞課時,選《黃水謠》、《黃河怨》等作品來控訴日本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生命的殘酷暴行,學生不但學習了音樂知識,并通過音樂語言,增加對生活的感受力,而且重溫了歷史,從而也加深了對生命意義的認識,升華了愛國主義情感。此外,音樂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思維想象能力。分析音樂作品的表現手段、音樂形象和學習音樂理論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音樂教育不但使學生增長了知識,掌握了基本音樂技能、技巧,同時也促進了智力的發展。
三 中學音樂教育通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實現和諧人格升華
美育是通過音樂、美術、戲劇等藝術形式,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給人以美感的教育,從而達到培養人的審美觀念、影響人們的道德情操的目的。音樂的影響力較之其他學科更純潔、更平和、更持久,更深刻,是現代人生慰藉情感的最佳選擇。情感是人類精神生命的源泉,是人類創造音樂的一種主體力量。音樂價值在于它的情感滲透力,增強了和諧人格培養的可控性。如果中學生在長期的音樂熏陶和感染下,就完全有可能通過提高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洞察并鑒別流行音樂中不良因素,矯正浮躁、淺薄的情緒宣泄傾向,排斥低級、丑惡情調的氛圍,自覺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使自身的精神世界更豐富、更和諧、更完美。
中學音樂教育有助于增強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音樂審美情趣是學生在進行對音樂美的體味、欣賞和表現過程中養成的。美妙的音樂氛圍與環境,可以使學生自然而然,潛移默化地接受音樂的洗禮。例如,在欣賞《藍色多瑙河》時,讓學生們一邊聆聽教師對作品的曲式結構、調式和主題的分析,一邊欣賞多媒體帶來的多瑙河的粼粼波光和沿岸的瑰麗風光,傾聽華麗優美的旋律,這樣,學生可以在教室里感受到如同音樂廳一樣的現場效果。它對學生的整個身心都起到一種包圍、熏陶、感染的作用,使人情不自禁而萌生出某些美妙動人而真實的感受,從而實現了和諧人格升華。音樂教育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與特長。在具體音樂教學中,要通過表情的利用、身體語言的運用、音樂作品的處理等方面去體會美、創造美、鑒賞美。要求學生每發一個音,每做一個動作,都要保持一種和諧美、姿態美、聲音美,把美蘊藏在聲音與動作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素質。
四 中學音樂教育通過提高學生協調能力,拓展和諧人格空間
培養和諧人格,塑造完美高尚的人性是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訴求,也是音樂從傳統走向現代,秉持自身特色的現實需求。中學音樂教育正是通過提高學生協調能力,達到這一目標的。它通過學生身體心理素質的培養,可以促進學生的生長發育,把學生的心理素質調控在最佳狀態。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學生自立自理能力。通過中學音樂教學能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各種身體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自我保護。提高自理能力,增強自立能力。比如,通過視覺器官、聽覺器官及呼吸的運用,可以達到配合和諧,促進大腦的正常發育,增強肺活量的目的。通過身體語言的表達,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控能力,通過聲音的強弱處理,可以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前提,又是中學生順利學習其他科學文化知識的基本途徑之一。例如,在欣賞音樂作品《拉纖歌》、《打夯歌》等,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對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可以培養學生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吃苦耐勞,知難而進的高尚品格。其實每一件音樂作品,都有其深刻的內涵與神韻,如何欣賞它,如何用自己的語言把它通俗的表達出來,這就需要借助理論思維與語言表達等手段,通過由淺入深的滲透,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由無知到有知,由無形到有形,由感性到理性,逐步發生質的變化,增強對生活的熱愛,拓展和諧人格發展的空間。
【中學音樂教育中的和諧人格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醫學生和諧人格培養的探索04-30
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健全人格的培養論文05-02
體育教學中健康人格的培養04-28
淺析體育教學中健康人格的培養04-30
大學生道德人格的培養途徑論文05-01
和諧人格論04-27
高中學生人格培養案例及分析的特征分析論文05-02
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探索05-01
舍本逐末――論中學教育中優秀人格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04-30
論文藝的審美功能對和諧人格形成的意義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