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私立中學英語課堂環境調查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運用《中學英語課堂環境調查問卷》對石家莊地區私立中學的英語課堂環境進行調查,旨在了解課堂環境感知在不同性別,以及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本文研究結果表明,男生女生對同一課堂環境的感知存在差異,但差異不明顯;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對課堂環境的感知高于水平較低者;英語成績與環境感知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論文關鍵詞:私立中學;英語;課堂環境
一、引言
課堂教學環境是一個由多種要素構成的復雜的整體系統,它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有重要作用。但是過去的課堂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具體的教學法的探索,很少有研究者意識到課堂環境在幫助學生獲取學習目標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近些年私立中學的興起為中學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血液,但并不是中學教育的主流,社會關注度不夠高,私立中學的課堂教學環境更是容易被忽略的環節;而且私立中學還處于發展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基于此,本人對私立中學的英語課堂環境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以期為私立中學的英語教學提供有益的應對策略和指導。
課堂環境(classroomenvironment)又叫班級環境、課堂氣氛,班級氣氛,是“學生,有時包括教師,對環境的共同感知”(Fraser1986:1)。課堂環境一般包括物理環境和人文環境。本文中的課堂環境指的是人文環境,是學習者的社會心理環境。
課堂環境的理論依據為勒溫的場理論和莫瑞的需要-壓力理論。勒溫認為人的行為是由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決定的,即B=f(P,E),其中B代表行為,P代表人,E代表環境。莫瑞的需要-壓力理論也強調行為是個體與其所處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莫瑞把個體因素(P)稱為需要,把環境因素(E)稱為壓力。需要是指為個體行為提供方向和動力的組織傾向,壓力是支持或阻礙個體表達或滿足需要的外部環境。
在此基礎上,多位研究者對課堂環境進行深入研究,開發了多種評估量表,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國各層次課堂環境的研究中。1986年Moos和Trickett開發的《課堂環境量表》(CES),1987年Fraser開發的《個性化課堂環境問卷》(ICEQ),1986年Fraser和Treagust開發了《大學課堂環境問卷》(CUCEI),1996年Fraser、Fisher和McRobbie開發的《課堂發生什么事》(WIHIC),大量研究問卷的開發促進了該研究的發展。
二、研究設計
本文主要探討私立中學學生對英語課堂環境的感知在性別上存在的差異及感知與成績之間的相關性,具體問題包括:(1)同一所學校的學生對英語課堂環境的感知是否存在性別上的差異?如果有,體現在哪些方面?(2)學生對英語課堂環境的感知與學業成績是否相關?
《中學英語課堂環境調查問卷》包括21個項目,分為7個因子,包括同學間的親和關系、教師支持、課堂參與、同學合作、任務取向、平等性、教師創新,問卷采用李克特五級形式。問卷只針對學生設計,學生的評估依據個人在英語課堂上的感受和經歷。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進行訪談和課堂觀察,以便對問卷結果更好地進行解釋。
三、結果與討論
隨機選取石家莊一所私立中學——石家莊少林學校,以其中的一個自然班68人為樣本,進行研究。樣本中男生人數占51.4%,女生人數占48.6%。將問卷在英語課結束前發下去,同時收集調查班級學生上學期期末英語考試成績。結合考試成績,根據學生填寫的問卷做相應分析,并選取部分師生訪談。
(一)課堂環境感知的性別差異
將男女生分組,分別對七個因子進行比對。樣本顯示,在“同學親和關系”、“教師支持”“平等性”三個因子上,兩組沒有明顯差異。而在“同學合作”、“任務取向”、“課堂參與”等因子的性別差異比較顯著。課堂觀察和訪談發現,女生更善于合作學習,而男生則傾向于以競爭性的方式進行英語學習。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集體活動中,女生得到的機會較男生多,對課堂參與更加積極。在“任務取向”這一因子上的性別差異主要是由于女生對英語的興趣濃于男生,學習的動力與積極性都比男生強。女生比較愛面子,因而更加刻苦,在課上能夠集中注意力,這也是產生差異的原因之一。
(二)課堂環境與學生成績之間的關系
因研究需要,收集樣本學生上學期期末考試的英語成績。在做外語教學研究統計時,一般以高分的25%處和低分的25%處為界確定高分組和低分組。樣本中英語最高成績為110分,最低成績為30分。從樣本中取出高分組和低分組,81分以上為高分組,49分以下為低分組。 樣本顯示,高分組的學生在七個因子上的感知水平均高于低分組學生,說明高分組學生對同一英語課堂環境持更加積極的態度。
兩組在“教師支持”這一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高分組的學生認為老師給予了足夠的支持。該因子中提到的“我有疑問時英語老師停下進度幫助我”、“英語老師對我的問題耐心解答”、“英語課上老師對我關注”,這些均涉及到師生的交流與合作,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平時得到老師的關注比較多,對英語的興趣比較濃厚,更容易感受到老師的支持。而英語成績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容易被忽視,因而教師支持的感知度不高。
在“課堂參與”這一因子上兩組學生同樣存在較明顯差異。高分組的學生課堂參與程度明顯高于低分組學生。訪談得知,高分組學生對英語更有興趣,自信心也較足,在課堂上相對活躍;而低分組學生因為自卑好面子等原因,課堂參與程度較低。有學生說“我很少向老師提問,我怕問的問題太簡單,大家都會,就我不會,太沒面子”,英語老師也表示,“在叫學生回答問題時,成績較差的同學半天回答不上來,大家都等一個同學,很浪費時間;有時就直接叫成績好一點的同學回答。”通過數據分析和對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到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師支持,希望教師能為他們創造一個積極、輕松、同學相互支持合作的學習環境。
四、對教學的意義
(一)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與其英語成績直接相關;當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時更容易融入這種教學氣氛,提高學英語的興趣,進而提高成績。在課堂活動中學生更關注自己的表現,教師在活動中要把握好個人活動和集體活動的時間分配,既要讓有表現欲的學生得到滿足,也要讓一些較差學生得到鍛煉。私立中學比較重視學生成績和升學率,課堂活動的時間相對較少,教師應該注意在有限的活動時間內照顧到大多數同學。
(二)提高教師對學生的個人關注程度
老師認為他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一刀切”的辦法;但是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各有不同,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個體性有所認識,并盡可能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個體支持和幫助,當學生得到來自老師的幫助之后就會意識到老師對其的關注,從而更有動力學習。私立中學一般都是寄宿制學校,學生和教師朝夕相處,當學生感知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之后學習生活都會比較積極,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三)在教學活動中要考慮到性別因素
該研究顯示,男生女生對課堂環境的感知不盡相同,例如女生比男生對英語興趣更濃厚,在課堂上更善于和他人進行合作;男生則喜歡比較有挑戰性的任務,喜歡競爭性的學習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不同的課堂活動,從而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例如,為女生設計一些小組活動,進行個人發言時則有意識叫男生回答,以滿足不同需求。
五、結語
綜上所述,該論文探討了私立中學中英語課堂環境。研究顯示女生對英語興趣更濃厚,在課堂上更擅長與他人進行合作溝通;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與較差學生對同一課堂的感知明顯不同,成績較差學生對教師支持需求較大,課堂參與程度有待提高。英語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這一點。
【試析私立中學英語課堂環境調查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試析我國電力營銷環境的研究論文04-30
試析城市環境空氣監測點位優化調整工作論文04-30
試析喜劇影片與狂歡化理論的論文04-30
試析加強學校德育管理的論文04-27
試析學生作文定勢及突破論文05-02
試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論文04-27
英國私立中學考試輔導04-30
試析如何創新初中物理教學教學論文05-02
試析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