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每個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應該在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實踐應用等主體活動去親近數學、體驗數學、“再創造”數學和應用數學,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一、 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人的思維過程始于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欲與好奇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為學生的學習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讓學生親近數學。
例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前,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了“龜兔賽跑”的故事:小烏龜在鐘面形跑道上不緊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時),小白兔沿著鐘面形跑道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員卻最后判定:烏龜和兔子跑得一樣快。“啊?”(小朋友們都面面相覷)這個判定可令他們費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為何比賽結果卻是不分勝負呢?就當學生們疑惑之際,教師適時引入教學:“這是怎么回事呢?通過今天的學習,小朋友一定能解開這個謎。”這下,學生們個個瞪大了小眼睛,專心致志地投入到時分的認識之中。短短的40分鐘下來,幾乎每個孩子都明白了時與分的關系。無可否認,正是這樣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巧妙地引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得學生對新知識滿懷無比強烈的求知欲。
二、 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馬芯蘭老師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現代教學論也認為: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的確,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
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時,教師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師在臺上做實驗,學生在臺下觀察得出結論的做法,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了充分的動手操作。第一次,教師要求小組學生將圓錐裝滿水后又把水倒入與其等底等高的圓柱中去,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第二次,教師讓學生小心翼翼地將圓柱中的水倒入與其等底等高的圓錐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圓柱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三倍”;第三次,教師請學生自由選擇所提供的學習材料來驗證剛才的發現。結果,有的學生把橡皮泥捏成的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變形為長方體后進行比較計算,獲得驗證;有的學生則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樣的結論;更有的學生選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做了“倒水”實驗,提醒大家注意必須是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才能具有一定的倍數關系。可以說,在這幾番“物質化”的操作活動中,數學知識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數學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師這樣將數學教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化活動,輕而易舉就讓學生對圓錐體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識獲得了相當清晰的認識和理解,而且,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后獲得的體驗是無比深刻的。
三、 重自主探索,讓學生“再創造”數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事物產生疑問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奧秘時,教師不能簡單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識
[1] [2]
【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相關文章:
如何讓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04-29
讓學生成為習作的主人04-28
讓學生成為學習拼音的主體04-28
當學習成為累贅04-30
讓幼兒成為主題環境創設的主人論文04-27
讓語文作業成為學生快樂學習的載體04-30
引導孩子做學習的主人04-30
做學習的主人作文(精選21篇)11-15
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論文04-27
讓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