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行為理論的應用
摘 要:言語行為理論自20世紀50年代Austin提出該理論以來,已經對語言學界產生了巨大影響。眾多專家、學者先后對其合理性、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進行了大量考究。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探討言語行為理論的實際應用:言語行為理論與翻譯、廣告語、言語篇分析和外語教學。 關鍵詞:言語行為理論;以言行事;應用 作者簡介:馬娜娜,1986年7月出生,漢族,河北邯鄲人,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2011級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32--02 Ⅰ、言語行為理論與翻譯 作為兄弟學科的語言學和翻譯學,語言學的理論不僅可以深化翻譯研究,還可以為翻譯實踐提供指導。從言語行為理論的角度論述翻譯,不僅要求譯者正確領會原作者的動機意圖,并力求在譯文中對等地傳達這種動機與客觀效果,以使接受者對于原作與譯作信息的接受是一致的。 以下是《紅樓夢》中選段的翻譯: 寶釵獨自行來,順路進了怡紅院……不想步入院中,鴉雀無聞。 …The courtyard was silent as she entered it. Not a bird’s cheep was to be heard. --Hawkes譯 …To her surprise, his courtyard was utterly quiet. ──楊憲益夫婦譯 翻譯時,譯者要在充分領會原作者寫作意圖的基礎之上,即理解“施為性言語行為”的話語,并結合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把文化差異影響降到最小,再加以翻譯策略,準確無誤地傳達原文信息及其文化語境。根據Hawkes的譯文,可以推斷:雖聽不到聲音,但是院子里是有鳥兒的。而楊憲益夫婦的譯文卻絲毫未提到鳥兒,但卻恰到好處地表達了原作信息:周圍一片寂靜。“鴉雀”是不存在的,是虛的,因此可以在譯文中省略掉。字面意思傳達的往往并不是作者的本意,因此,在翻譯過程中結合真實語境去辨別原文的隱形意義及其重要。 譯者在充分理解原文言內、言外和言后行為的基礎上, 還要使原文與譯文在以上三個層面上達到等值。所以,就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 既要弄清原作的論述方式, 原作者動機意圖和預期的讀者反應, 又要盡量采取等值的語言表達, 忠實地將原作者的動機意圖傳達給讀者, 使譯文在讀者身上產生相近或相似的效果。 原文: 娘,他們……是要剝我們中國人的.臉皮啊,你知道嗎?驕陽下,柳樹上,回答他的是一片“知了, 知了”的蟬聲。 ──(毛炳甫: 《剝皮香蕉》) 譯文:Mother, what they asked me to do was not but to lose face for all Chinese ! Don’t you see ? Under the scorching sun, from the willow tree, came the conforming reply of the cicada’s chirrup: “See , see, … ” ──(夏乙琥譯) 借助于“知了,知了”,該例傳遞兩層不同的意義, 表層指蟬的鳴叫聲, 里層指的卻是“知道了”。譯文借用“see, see”巧妙而又兼顧了原文雙關的表里兩層不同意義,構成了相同類型的雙關, 與原文雙關在內容、形式以及效果方面基本保持等值。 雙關的理想翻譯就是在譯文中既保留原文雙關的結構形式,又要譯出其動機意圖以及語用效果。但是,在言內、言外、言后行為都做到對等的情況是極其有限的。 Ⅱ、言語行為理論與廣告語 在廣告語的設計表達中, 廣告商需運用一定的語用原則, 使消費者不僅理解并且接受廣告所表達的內容, 以此達到廣告交際的目的。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可以基于言語行為理論,去探討公益廣告中的“以言行事”功能,并揭示公益廣告語言的積極性在傳播效果上的反映。 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請不要吸煙。 該例子屬于典型的“以言行事”的話語, 通過運用勸諫類的語言警告公眾吸煙對于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是有害的, 并提醒他們采取積極措施抵制吸煙。這類話語就屬于典型的隱形施為句, 通過祈使句的形式向人以施以壓力, 以達到公益廣告“教育、啟發公眾”的預期目的。 同樣地,把禮貌原則與言語行為理論相結合,然后應用到化妝品廣告中,也可以達到廣告商的預期推銷目的。 揮別皺紋,青春亮眸。 以上這則廣告通過對消費者做出承諾,即“青春亮眸”,來引起消費者的關注。與策略準則相結合,不難發現:廣告商以“使他人受惠最大”為準則,對消費者作出了承諾和保證,讓其對該化妝品產生積極的印象,從而實現商品推銷的目的。 Ⅲ、言語行為理論與語篇分析 Ⅰ言語行為理論在語篇分析中的應用 1962年,Austin提出了“言語行為理論”,1952年Harris又提出了“語篇分析”的術語。之后眾多語言學家又將言語行為理論應用到語篇分析上。比較成功的研究是Sinclair 和 Coulthard共同建立的課堂會話描寫體系, 通過對課堂會話語篇的分析, 他們提出了一個語篇分析模式: 課、課段、回合、話步以及話目。 Edmondson,Labov和Fanshel結合言語行為理論與美國民族方法論者的會話分析理論, 并試圖建立語篇分析的言語行為模式。 Van Dijk以及Ferrara則討論了言語行為序列的組合方式以及在語篇宏觀結構的建構中,言語行為所起到的作用。 我國學者苗興偉將言語行為理論在語篇分析中的作用總結為以下:前者為后者提供功能解釋的理論基礎,前者在說明語篇結構和語篇連貫性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揭示語篇連貫的機制。 Ⅱ語篇分析對言語行為理論的發展 語篇分析基于言語行為理論的理論基礎, 而言語行為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又得益于語篇分析。言語行為是出現在一定序列中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言語行為又通過關聯關系來構成更大的單位,并以此實現語言交際目的。每個言語行為序列都有一個言外之的來作為整個言語行為序列的中心意圖。言語行為在序列中有著不同的作用,有的言語行為起主導作用, 而有的則起著輔助性的作用。 言語行為與語篇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系,前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言語行為和語篇分析的發展過程中,語篇分析基于言語行為理論所提供的理論基礎, 同時言語行為理論的長足發展又得益于語篇分析。 Ⅲ其他學者的研究 陳海慶,張紹杰則從言語行為理論的視角,針對當前國內外語言學界對語篇連貫的研究越來越重視的現象,對語篇的連貫問題進行分析, 提出了語篇在言語行為不同層面上連貫的有形性、隱形性和無形性的理論模式。 語言哲學家和語言學家對言語行為理論是否可以運用到會話分析持不同的態度。項成東通過分析其中的分歧所在,認為在言語行為理論運用到會話分析之前,必須解決兩大問題:序列組合和解釋性問題。他認為,言語行為理論和會話語用學都不能解決這兩個問題,只有借助于語用學理論才能有效地解決。 Ⅳ言語行為理論與外語教學 Searle提出言語交際的基本單位就是言語行為,而說話就是根據一定的語言規則去行事。交際教學法便運用而生了,它強調:語言教學的重點應從結構轉向功能,從單純向學生灌輸語法知識變成發展他們的綜合言語交際能力。 針對現在的外語教學,鄭志進則提出要介紹言語行為的理論,并突出強調其在言語交際中發揮的重要性,讓學生逐步了解目的語的語用原則,注重區別母語和目的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盡量減少語用失誤, 能夠準確、得體地運用外語進行交際。 陳成輝、劉紹忠通過介紹和評價言語行為理論, 探討了這個理論在外語教學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尤其是該理論引發的語言觀和交際觀,以及我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所應采取的措施。他提到我們應學會辨別并區分言內和言外行為, 準確地理解和把握說話人的所傳達的信息以及交際意圖。 隨著 “漢語熱”的興起,吳麗君、宋薇也論述了間接言語行為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的應用。她們探索運用間接言語行為理論有效地理解漢語話語中言外之意的方法,以此消除間接言語行為所帶來的理解障礙。對外漢語教學中,單純進行節奏、語音、語調、基本詞匯和句法的教學是行不通的,還要利用各種機會讓學生了解漢語間接言語行為的特點,增加他們對間接言語行為的認識。另外,借助于語境、背景知識、文化知識等其他間接言語行為知識,盡量消除間接言語行為所帶來的交流障礙。 Ⅴ、結語 言語行為理論與語篇分析、外語教學、廣告語以及翻譯探討的都是以語言的應用為研究對象,它們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準確把握它們間的聯系和區別有助于語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艾琳, 言語行為理論與英漢雙關翻譯[J].上海翻譯, 2010: No.1 [2]陳海慶,張紹杰, 語篇連貫:言語行為理論視角[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4(11): Vol36, No.6 [3]陳成輝, 劉紹忠,言語行為理論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2(3): Vol.18, No.2 [4]苗興偉, 言語行為理論與語篇分析[J]. 外語學刊, 1999: No.1 [5]辛斌, 言語行為理論與外語教學[J]. 山東外語教學, 1995(1)
【言語行為理論的應用】相關文章:
言語行為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07-29
言語行為理論新認識的論文10-08
運用言語行為理論解讀《雷雨》07-28
翻譯中的連貫-言語行為理論視角07-14
言語行為理論視角的語篇連貫探析08-10
《哲學研究》中的言語行為理論問題07-11
淺析言語行為理論與語篇分析的關系07-03
言語行為理論視野中的語用能力培養07-05
言語行為理論與明星廣告的語用失誤研究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