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官員焦慮現象解讀
官員焦慮現象解讀
口韓曉燕,中國共產黨上海市閡行區委黨校黨建教研部講師
近年來,關于官員因心理焦慮、心理壓力大而得抑郁癥,甚至自殺的報道屢見報端。例如,《人民論壇》曾調查,80%以上的官員特別是基層官員存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心理疲勞及心理壓抑。其中,64.65%的受調查者認為,官員的壓力源主要來自“官場潛規則對個人政治前途的壓力”,并由此導致少數干部因心理負擔過重而出現焦慮、抑郁等問題,甚至有個別干部心理嚴重失調,導致精神崩潰。收入高、福利足、社會地位超然的官員,為何會出現“心理不平衡”、“心理疲勞”乃至“壓抑心理”等焦慮情緒呢?應當說,“官員焦慮”只是當下中國眾多焦慮現象中的一種,但是,由于官員這一群體的特殊性,因而引起了人們的特別關注。我在這里將對官員焦慮所表現出的類型、產生的原因作出簡要的分析,并嘗試提出化解官員焦慮的對策。
通觀當前官員的焦慮現象,它大致可以劃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一是權威焦慮。它是基于擔心自己的職權不被認同而產生的焦慮,主要表現為:當官員初任新職、或者被任命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專業領域,或者被安排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時,他常常會擔心難以被周圍的人(特別是下級和群眾)所認同,擔心出現權威不夠、指揮不靈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正確的做法是廣泛開展調研,虛心好學,在科學決策、正確實踐中逐步樹立權威。 (范文網 www.fwsir.com) 然而,不少官員為了能夠在短期內就樹立起所謂的權威,盲信所謂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借助于權力的運用而匆忙出招。其實,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不僅確立不了權威,反而還會因此而陡增焦慮。
二是政績焦慮。它是基于擔心業績能否被認同而產生的焦慮,主要表現為:擔心政績不突出,對上無法交代,對下群眾難以認同,并由此而產生對自己的官位、升遷等問題的焦慮。應當說,適當的政績焦慮是一件好事,它會讓官員勤于政事。但讓人遺憾的是,由于在官員考核與升遷等方面的原因,導致官員過度的政績焦慮。諸如“三拍”(先拍胸脯打包票,再拍腦門作決策,最后拍屁股走人)政績、“形象臉面式”政績、“立竿見影式”政績、“指標崇拜式”政績、“概念炒作式”政績等,都是在政績焦慮的驅使下出現的現象。這樣的政績沖動于民、于國都是遺患無窮的。
三是升遷焦慮:它是基于對仕途前途不確定性的焦慮。從根本上講,升遷焦慮是不少官員忘記了自己的“人民公仆”角色,沉溺于權力、地位編織起的名利場而難以自拔造成的。在這些官員心目中,其價值的實現不是為民眾提供了多少公共服務,贏得了多少民心來衡量的,而是只有一個標準,即職務的升遷。正是在扭曲的價值支配之下,部分官員為了升遷而挖空心思,不擇手段,甚至出現了把自己的競爭對手殺死的極端做法。總之,升官就是一切,價值微不足道。
四是網絡焦慮。它是基于對信息公開、透明的焦慮。在某種程度上,官員多活動在一個“受保護”的環境之中,然而這樣的局面在網絡時代被打破了。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統計,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突破5億,達到5.13億。在網絡時代,更多的民眾已經習慣通過網絡傳遞對國計民生的態度、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這要求官員在網絡上積極面對各種群體和聲音。然而,不少官員對此并不適應,不知如何進入網絡民主的縱深地帶,從而出現了網絡焦慮。
五是年齡焦慮。它是基于年齡問題引起仕途變化的焦慮。年齡是為官的硬件前置條件之一,年齡門檻讓不少官員對某個“年齡線”產生焦慮,因為它意味著官運的延續或終結。“年齡恐慌”如今在官場成為一種普遍的恐慌,其中,一些心術不正卻又想當官、升官或保官的人,除了造假文憑、假政績、假民意外,還紛紛老黃瓜刷綠漆“裝嫩”,編造出被稱為“檔案年齡”的假年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官員如此之多的焦慮情緒呢?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科層制的弊端所致。政府的組織架構一般都是由上到下的“金字塔”形結構,即科層制結構。在這種結構之下,權力的傳導路徑一般是從一個最高點出發,然后層層往下發散。其優點是結構具有較高的穩定性,然而其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下級之間的平等互動與自由交流,造成官員人性上的壓制、抑制。同時,每個官員都劃分有非常明確、且相對獨立的職能范圍和程序安排,從而導致他們的行為往往是被動的,他們不能超出既定范圍或違反固定程序。在科層制的規制之下,官員通常會喪失自我。
二是官場激烈的職業競爭所致。官員的心理出現問題,職業本身的競爭壓力大是最主要的原因。官員向商人、學者轉變成功的只是個別案例,更多的官員只有一條道路可走,即通過職務的升遷來體現自身價值,如果得不到職位上的升遷,就會產生焦慮情緒。而且,由于職位的稀缺性,常常會在同僚之間形成激烈競爭關系,這又會導致官員產生孤獨感和無助感。
三是行政問責和網絡監督的壓力所致。官員心理危機的產生,與行政問責和網絡監督對行政能力提出的考驗存在一定的關系。特別是當今條件下網絡監督的興起,使得官員不得不面臨公眾的審視,承受著公眾質詢帶來的巨大壓力。有時候,官員只要一言不慎,就有可能丟掉“烏紗帽”。不少官員雖擅長本職工作,但他們并不能適應網絡政治,在面對公眾的網絡問政時顯得不知所措,使自身同時陷入能力和心理的雙重危機。
毫無疑問,由于官員掌握著國家之公器,肩負著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責,因而,在官員中間普遍存在焦慮情緒,不但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也會導致公眾產生種種不良猜疑,引發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危機,進而有損于政府和官員的公眾形象。因此,化解官員的焦慮情緒就成為當前中國政治中的一項重要課題。我認為,要化解官員的焦慮情緒大致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著手:
一方面,從官員自身的角度而言,官員要學會心理的自我調適。心理調適是指人在出現心理壓力和心理障礙時,使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認知、情緒、意志、意向等心理活動進行調整,以保持或恢復正常狀態的實踐活動。作為官員,自身應掌握自我調適方法,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機制。
更多內容請訪問:中國大學網 salifelink.com 《官員焦慮現象解讀》【官員焦慮現象解讀】相關文章:
對高職院校學生焦慮現象的觀察與思考05-01
虛擬現象的認識論解讀04-28
解讀靈寶一高現象04-30
官員04-29
六方解讀當前考研熱現象的成因05-02
多/少不對稱現象的修辭解讀04-26
從說服學的角度解讀郭德綱現象04-26
解讀大學生就業難現象06-01
電子商務中的非線性收入現象解讀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