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雙重視域與文化研究
一面碩大的玻璃嵌在墻上;十余只斑斕的熱帶魚浮游在玻璃背后,賞心悅目。許多人的心目中,"賞心悅目"就是熱帶魚飼養的意義--這還能有什么疑義?可是,不久之后,一個面積相當的電子屏幕代替了嵌在墻上的玻璃,屏幕之中顯現的熱帶魚、水草和一串串水泡均是電子影像;某種程度上,電子影像甚至比真實的熱帶魚還要生動。對于現今的數碼成像技術,這不過一個微不足道的游戲。這時,人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果僅僅企求賞心悅目,插上電源就夠了,一切繁瑣的事務均可以徹底免除。然而,如果電子影像不會生病或者突然死亡,也不會惹人憐愛或者傷心悲慟,這是否預示了另一個怪異的前景:電子影像是否正在篡改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自然對話?自然是否正在迅速地退后甚至消失?如果生存于愈來愈密集的人工符號之中,人類的命運是什么?這些問題的壓力甚至會迫使人們重新想一想:熱帶魚的飼養是否還存在另外一些意義?這是一個小小的例子。但是,這個例子喻示了一個重要事實的浮現:電子技術成為一系列新型大眾傳播媒介的催生婆,這些傳播媒介形成的沖擊波正在打開生活的種種傳統界限,重新書寫一批著名范疇的涵義,諸如自然與文化,虛構與現實,私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科學與神話,生與死,遠與近,進步與落后,權力與民主,財富與貧窮,如此等等。一批傳統界限的消失產生了一系列亦真亦幻的恍惚之感。對于親眼目睹電子傳播媒介歷史演變的人說來,技術與自然之間的分界依然清晰可辯;可是,如果下一代人心目之中的電話機或者電視機如同窗外樹木一樣"自然",與生俱來,那么,二者不都是他們所置身的"現實"嗎?
迄今為止,電子傳播媒介已經積累了一大批意味深長的問題:電影給人們的視覺開啟了什么?電影工業昭示了文化生產方式的哪些根本改變?城市人口每日耗費幾個小時的觀看電視節目?電視與教育、書籍以及兒童成長之間如何產生聯系?中等發達國家的電話普及率是多少?移動電話改變了哪些生活觀念?計算機聯網為金融活動帶來了什么?網絡精英是哪一代人的偶象?如何利用互聯網從事政治競選和發布商業信息?詳盡地搜集種種統計數據之后,人們驚訝地發現,電子傳播媒介已經進駐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并且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絡。這個網絡正在對社會的經濟、文化和行政組織產生深刻的改造。種種傳統儀式--例如,政治或者宗教聚會,師生授受的教育形式以及活躍在一個個村落的社戲--正在被電波、電纜、芯片和集成電路所摧毀。技術的力量正在清除這些文化儀式擁有的象征符號。麥克盧漢認為,媒介是人類身體的延伸;如果人類的身體因為媒介的配置而發生變異,如果人與機器的結合體正在形成某種新型的單元,那么,這種身體與機器組織的社會必將放大和引申上述的種種變異。新技術的內化與文化的轉型同時發生。一些理論家甚至主張按照生物學的原則理解機械,某些機械正在跨越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界限。馬克·波斯特認為:"人類對于身體的機器復制過程已經到達這一時刻:人類正在以電腦和一般意義上的電子媒介交流系統對人腦進行一點一點的復制。一種智能性的機械身體如今已成為工業、科技和大學圈內許多人士夢寐以求之物。"這時,機械、電子技術與主體建構之間復雜的聯系必須得到正視。(1)電子傳播媒介對于主體的形成是一個無可回避的問題。這個意義上,正面提出和闡述"電子文化"這個概念已經時機成熟。相對于印刷文化和紙張的社會,電子傳播媒介是否誕生了另一種文明?如果說,種種歷史湮久的遺址和古老的典籍還如此引人注目,那么,無論如何,人們沒有理由對于即將進入的另一種文明視若無睹。
在大多數人那里,電子傳播媒介的崛起通常被視為一種進步的標志。這不僅因為電影、廣播、電視或者互聯網相繼為大眾的日,F實制造了巨大的快樂;更為重要的是,新型傳播媒介的問世往往是與進一步的民主和開放聯系在一起的。歷史證明,媒介的壟斷時常導致符號的壟斷;反之,符號的解放必然吁求媒介的解放。相對于報紙,電視顯然提供了一個遠為廣泛的公共空間。不同的性別、年齡、文化階層都可能圍繞電視形成種種共同體。電視分別被視為稱職的
[1] [2] [3] [4]
【雙重視域與文化研究】相關文章:
科學視域文化與哲學視域文化04-27
網絡交際:跨文化交際研究的新視域04-27
文化視域下的漢語對偶04-26
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的翻譯與研究:文化全球化視域下的思考05-02
淺析城鎮文化的雙重性04-27
文化視域中的慧遠報應思想04-28
現象學視域的文化釋義04-29
多學科視域下的誠信問題研究05-01
審美文化視域中的國學內涵04-26
從內隱態度研究到雙重態度模型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