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加入WTO后中國農產品市場會失控嗎?
加入世貿組織已經迫在眉睫,與各國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密切相關的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究竟會給中國農業帶來什么?別國利用貿易自由化敲開中國市場大門,我們應該如何提升自身競爭力爭取國際市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參與中國政府入世談判的農業專家程國強教授近日就此接受了本報獨家專訪。◆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矛盾最多、進程最慢
農業問題在整個世界經濟中一直以來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農產品貿易、農業政策是歷史上各個國家關注的焦點,從經濟全球化的角度來看,農產品貿易自由化是整個經濟全球化中步伐最慢的一個,國際農產品市場開放的最晚、步伐最慢。
程國強說,農業問題受到各個國家高度關注,因為它涉及到安全問題、農民收入問題、農村社會穩定問題、文化問題、環保問題等等。從19世紀末開始,農業在整個國際貿易中處于保護主義時代,第一個農業貿易保護方案可以追溯到1840年英國制定的《谷物法》。日本在20世紀初對它的大米實行保護,到目前為止仍是全世界保護程度最高的。后來因為整個歐洲大陸受到戰爭的破壞、經濟危機的影響,尤其是在二戰之后,歐洲受到徹底的破壞,面對饑荒的威脅、糧食安全的壓力,1957年歐共體成立的時候頒布《羅馬條約》,其中有共同農業政策這一重要內容,就是在當時6個國家內部動用資源共同解決糧食問題。
在世界貿易框架中,由于受當時整個國際市場貿易沖突的影響,農業貿易自由化在1986年開始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才開始作為議題正式提出來,由此可以看出農業自由化與國家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密切相關。他說,美國是要通過農產品掙錢的,所以提倡貿易自由化;而對歐洲和日本來講,它們不具備比較優勢,開放市場對它是不利的,他的那些執政黨的選票恐怕就要受到影響,不得不采取保護措施。
美歐的分歧使整個農業談判非常困難,換句話講,農業貿易自由化的步伐非常緩慢,整個談判進程由于受這些主要國家的約束使之變得非常復雜、非常艱難。程國強說,烏拉圭回合這一談就談了7年,到1993年結束,使得烏拉圭談判非常困難的原因,實質是美歐在農業政策問題上存在分歧,也就是在農業補貼上意見不一致。發達國家都是通過補貼的形式出現,通過政府對農產品的價格、對出口提供補貼來平抑國內各種利益集團的關系,保護農民收入、保持在國際市場產品的競爭能力等等都和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分不開的,如果對此制定一個國際政策進行管理,這些國內政策就會受到國際政策的約束,當然不會接受。直到1994年才真正形成一個WTO的農業協定,它的生效意味著當時關貿總協定的成員以及1995年以后世貿組織的成員應該按照它的要求逐步推動農產品貿易的自由化,這就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業方面的背景。
農產品貿易的自由化意味著逐步開放農產品市場,如果你設立關稅妨礙進口,就要降低關稅;如果你用的是復雜的非關稅措施來限制農產品進口,就必須全部取消,要么轉化為世貿組織所允許的關稅,也就是關稅化,要么實行關稅配額管理,也要用新的關稅配額管理來調整你的進口政策。
◆加入世貿組織不是農產品市場的簡單開放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擁有占人口50-60%的農業就業人口、70%多的人生活在農村這樣一個事實,任何一個開放的步驟都要充分考慮到這種利益格局。我們的農業談判背景,一方面是我們的國內改革已經有農村改革為經驗延伸到城市,如果要加入WTO,農業又顯示出另外一個重要性,我們要有多大程度的開放性才能保住我們的農業改革進一步深化,如何在開放的環境下保證農業的穩定持續增長,以此支持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為整個經濟改革提供一個穩定的農村社會的基礎?
程國強說,這是我們考慮的。1995年的農業協定世貿組織給了一個大的框架,要參加這個組織,必須按照它的規則進行,不能因為本國的農業特殊性不對農業方面做出承諾,因此中國很可能必須被動的來推動農業改革,必須不得不開放農產品市場,對
[1] [2] [3] [4]
【加入WTO后中國農產品市場會失控嗎?】相關文章:
中國加入WTO后審計的變革04-28
加入WTO后我國就業市場探析04-28
加入WTO后中國糧食問題觀察04-29
加入WTO后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對策04-26
加入WTO后中國企業的出路05-02
淺析加入WTO后中國經濟的運行04-30
加入WTO后中國農業的應對之策04-28
加入WTO后中國經濟安全問題04-28
中國加入WTO后企業管理新理念04-30
加入WTO后中國CPA行業的發展對策初探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