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態美學放談-在現有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態中人與動物的關系
內容提要:生態美學對人類生態系統的考察,是以人對生命活動的審視為邏輯起點,以對人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態的考察為軸線而展開的研究。古希臘的哲學家認為人與自然之間是緊密相連的。他們把宇宙看作是一個有生命的實體,而人正是它的縮影。因此,赫拉克利特在500年前就提出:“按照自然而生活。”如今,人類借助科學技術的力量向大自然進軍,創造出了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社會經濟的繁榮。然而,當人類對大自然的強大干預超過了自然界的自身調節能力時,人類便陷入了生態危機,人類的存在和發展本身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戰。生態美學的研究涉及對人類的現實關注和終極關懷,它與人類自身的存在和命運息息相關。它對人生的關切具有無限開放的價值取向,因為只有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才是使人得到全面發展的人類幸福的前提和保障。生態美學的研究將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勃勃生機和推動力。
關鍵詞:生態美學 生存環境 生存狀態 生態文明
馬克思說過,“人區別與動物是因為人具有理智的頭腦和能勞動的雙手。動物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而人卻能主動地改變環境。”人類通過對土地的耕種和動物的馴養開創了農業文明。由此在生命水平上實現了對自身生存環境的主宰,也確立了人類在物種世界中的主導地位。這極大地改變了人們自身的生存狀況,創造了有文字記載的燦爛歷史。農業生產方式形成了人們的泛生命意識,農業文明則開始了人們定居的生活,由此使人產生出田園牧歌的家園感受。而后,人類步入工業文明,在短短的二百多年時間里,人類創造了比過去幾千年農業文明所創造的財富總和還要多的物質成果。這是一個人類借助科學技術企圖“改天換地”、“征服自然”的時代。
在這一時刻,富有遠見的恩格斯嚴肅的警告:“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進行報復!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383頁)但是,這位哲人的話并沒有引起人們應有的重視。
1、公元六世紀出現了鼠疫(俗稱黑死。,它一出現就幾乎遍及全世界,當時得病的人不計其數,到處尸骸遍野。
2、18世紀由雞瘟病毒變異后出現了霍亂,從印度開始擴散直至全世界,成為鼠疫之外當時最可怕的疾病。
3、19世紀在拉丁美洲、南歐、東歐、亞洲、非洲、加勒比海和中東地區的農牧業地區出現了炭疽病毒,人一旦與病畜或染菌的產品接觸就會被感染。
4、1967年英國爆發了轟動全世界的口蹄疫,疫病在牲畜間快速的、大面積的傳播,最終不得不宰殺牲畜40多萬頭才止住了疫情的進一步發展。
5、1976年在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出現了一種由嚙齒類動物傳播的埃博拉病毒,得病者大量死亡。
6、1980年10月美國出現了愛滋病毒,經調查該病毒的宿主或者至少是宿主之一的動物是生活在非洲的綠猴。這種病至今無法根治。
7、1985年4月,醫學家們在英國首先發現了一種新病,專家們對這一世界始發病例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并于1986年11月將該病定名為BSE(即瘋牛病),并首次在英國報刊上報道。10年來,這種病迅速蔓延,英國每年都有成千上萬頭牛患這種神經錯亂、癡呆、并不久就死亡的病。病毒很快波及世界其他國家,如法國、愛爾蘭、加拿大、丹麥、葡萄牙、瑞士、阿曼和德國等。
8、1994年9月,在澳大利亞東岸昆士蘭省首府布里斯班尼近郊的亨德拉鎮由狐蝠傳播的亨德拉病毒引起了當地居民的恐慌,這種病的死亡率甚至達到60%。
9、早在1878年意大利就暴發了禽流感,開始還只是在家禽間傳播,到了1997年這種病毒已有人類被感染并死亡。
10、2003年在美國由岡比亞土撥鼠傳播的新病毒猴痘又一次使得全球人民為之恐慌。
誰也沒有想到,與人類如此親近的動物竟會是致人死地的病毒的宿主。當自然界對人的
[1] [2] [3]
【生態美學放談-在現有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態中人與動物的關系】相關文章:
當代人類生存境遇與生態美學的建構04-26
淺析植物、動物與生態的關系04-25
人類生存環境的哲學思考04-27
從生存環境的惡化看發展的代價04-29
獨辟蹊徑的美學探索--評《生態美學》04-26
論生態美學的美育04-28
試論生態美學論文06-13
生態美學偏至論04-30
生態批評的美學原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