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造思維論
CHUANG ZAO SI WEI LUN
中學歷史教學在現代教育的大嬗變中,應重構具有歷史學科特點的素質教育模式,強化創造意識的滲透, 塑造學生積極健康的創造人格與個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使學生富于創造 的實踐活動得以成熟和發展。
一
創造思維是一種新穎而有價值的、非結論的,具有高度機動性和堅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劃和解決問題的思 維活動。表現為打破慣常解決問題的程式,重新組合既定的感覺體驗,探索規律,得出新思維成果的思維過程 。例如某學生一反史學界對方伯謙臨陣脫逃、最終伏法的定論,認為“方案”純屬冤獄,并通過旁征博引,自 圓其說,得出‘重新認識甲午戰爭中的方伯謙”這一觀念。該過程實際就是由心智到實踐,最終演繹出創造思 維的過程。可見,在創造思維過程中,學生高度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囿于成規,突破問題的固定反應方式,從 史實的現象及本質中,剖析探索,尋找新切口,得出新的思維結論。
從創造思維內容來看,它包括四種形式:(1)擴散思維, 即學生沿著不同的方向進行思考,重組眼前的 新信息及貯存的知識,得出獨特的、多維的新結論的思維。如對中國近代史“落后挨打”這一命題進行重組演 繹,就能得出6種結論:a.落后可以不挨打, 如隋唐對待日本的政策;b.落后打先進,如法蘭克王國入侵西歐 、我國古代遼夏金元入侵中原;c.落后與先進平等共存、互通有無,如唐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關系;d.落后 受先進援助,如三國時,蜀國幫助西南少數民族開發南中;e.落后反擊先進,先進受到重創,如非洲埃塞俄比 亞抗意斗爭的勝利;f.落后必挨打,理由是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必然會發生弱肉強食。這些富于創造火花 的觀點,就是擴散思維組合分解的產物。(2 )聚合思維,即學生根據一定的規則,解決問題或利用已知的信 息,產生某一邏輯結論。它是一種有方向、有范圍、有條理的思維形式。如中國近現代史不同政治力量在不同 時期謀求的治國之道,通過聚合,形成系列:以夷制夷、平均方案、洋務自強、君主立憲、共和政體、實業救 國、軍閥獨裁、馬列救國等。由此又可總結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3)立體思維,即從不同角度、 不同層次、不同方面, 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的多維聯體思維。如打破教材體例,分類重組的專題系列。以“ 中國農業史”為例,廣義看,它屬“中國古代經濟史”;狹義看,可析出“工具、農作物、水利、耕種技術、 經驗總結、歷朝農業政策”等各線的演變;深層看,可歸納出理性認識:“人定勝天”、“民以食為天”、“ 農本”等哲學觀念。如此,通過不同層面的縱橫延伸,使問題的廣度與深度交叉后,成為新的思維體系。(4) 直覺思維, 對客觀史實或現象的直接領悟和認知。如某學生閱讀《三國志》時,對數條史實頗為留心:a.“公 至赤壁,與備戰不利,于是大疫盛行,吏士多死者,乃引半還。”(《魏書·武帝紀》);b.“赤壁之敗,蓋 有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魏書·賈詡傳》);c.“曹公軍不利于赤壁,兼以疫死。”( 《蜀書·劉焉傳》);d.“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曹操致孫權信》)。該生認定赤壁之戰曹 軍大敗不在火攻而在將士患“疫”,發生在長江沿河,可能是血吸蟲病。這一結論剛好與近期刊行的研究文章 驚人相似。可見直覺思維的感悟作用是很大的。事實上,創造思維是一個多層次、多結構的動態分配系統,是 以上四種思維的綜合,并構筑成四個發展階段〔1〕:準備階段, 在獲取多
[1] [2] [3] [4] [5]
【創造思維論】相關文章:
論創造思維的培養04-30
論創造性思維04-27
論創造性思維與悖論04-29
定勢思維與創造思維在數學教學中關系論析04-30
關于創造思維04-28
論創造與創造觀04-28
創新思維與創造思維訓練05-02
數學是創造思維的體操04-30
創造性思維與思維定勢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