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編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瑜瑕摭談
新編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以下簡稱新教材)已于1996年秋季起在全國中學使用。新教材既承襲了新 編高中《中國近代現代史》的成功經驗,又有所創新。它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1.觀念新。新教材的編寫明顯突破了舊版《世界近代現代史》教材(以下簡稱舊教材)的“蘇聯中心模式 ”,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多年來“左”的思潮的束縛。它體現了《中學歷史教學大綱》(1994年修訂本)“世界 近代史是資本主義產生與發展,并逐步形成世界體系和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歷史”,“世界現代史是壟斷資本主 義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曲折前進,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并存,互相對抗,世界人民爭取獨立、民主、和平和發 展的歷史”的總體思想。這就改變和修正了舊版《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對世界近代現代史的過時定性。新教材 引進了許多新觀點,如:我國史學界關于哥倫布及其航行美洲的性質的分歧;對于雅各賓派專政時期實行的恐 怖政策評論的不同觀點;中外史學界對法國大革命下限的爭論;關于法國、美國和德國工業革命起止時間的不 同看法;中外史學家對《田中奏折》真偽的疑問以及中外學者對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看法等等。新教材對歷 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評價較舊教材更為實事求是,結論也更趨客觀合理,如:教材對17、18世紀歐洲大陸主要 封建國家的改革,美國獨立戰爭,工業革命在人們生活方式、價值觀方面的影響,美國西進運動,維也納體系 ,19世紀資本主義在全世界擴張的影響,壟斷組織形成,蘇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 制及其在東歐國家產生的影響,二戰后的客觀作用,雅爾塔會議上的大國強權政治,蘇聯模式的形成及其破產 ,蘇東劇變等事件的評價,都較為公允。這修正了舊教材只強調時代局限性,卻忽視歷史進步性;只強調進步 性,而忽略局限性;只強調主觀性,又忽視客觀性等片面做法。以上種種突破,對形成和塑造學生的唯物史觀 ,辯證地看待和分析歷史現象,乃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都將大有裨益。
2.可讀性增強。新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舊教材“純歷史”的面孔,加大了知識性、趣味性等可讀性份 量。據筆者統計,新教材共有彩圖63幅(上冊31幅、下冊32幅),插圖231幅(上冊122幅、下冊109 幅),表 格15個(上冊5個、下冊10個),地圖57幅(上冊30幅、 下冊27幅),文獻資料120條(上冊75條、下冊45條) 。 這些方面較之舊教材均有大幅度的增加,有的方面甚至超過了新編高中三本中國歷史教材同一內容的份量。 如按課時計算,新教材平均每課時在使用彩圖、插圖、地圖、文獻資料等方面的份量均超過了新編《中國古代 史》(選修本)和新編《中國近代現代史》(必修本)教材。詳見表一、表二。
此外,新教材編寫體例也與舊教材大相徑庭。新教材同新編三本中國歷史教材一樣,每章均有一段言簡意 賅的前言,便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世界歷史發展的方向、規律和階段性特征,便于學生落實每一具體歷史事件 在本時空區間內的坐標定位、運行軌跡及其相互關系。它與課本正文宏微結合,學生比較容易發現各國在歷史 進程中的個性和共性,有利于他們自覺地從縱橫兩方面觀察歷史發展進程,形成立體的知識體系。上冊第二章 “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東西方世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新教材還增加了一些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 件或主體內容,如: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歐洲封建國家的改革、16—18世紀的亞洲、維也納體系、工業 革命在各國的擴展、第二國際、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斯大林時期的個人崇拜和大清洗運動、“柯立 芝繁榮”、亞洲經濟的發展、50—80年代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建設和改革以及世界近代現代各階段的文化等等 。以上改變了舊教材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而人為刪減一些重要內容、割裂歷史的片面做法,這不僅使世界近代 現代史的課本體系趨
[1] [2] [3] [4]
【新編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瑜瑕摭談】相關文章:
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測試題05-02
近代廣東詞人摭考04-28
摭談變異修辭04-30
快速作文摭談04-30
《世界近代現代史》第二輪復習策略04-27
培育語文素養摭談04-30
作文素材來源摭談04-26
關于快速作文摭談04-27
小學作文教學摭談04-30
對聯基礎知識摭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