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政策探討
摘 要:介紹了目前我國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幾個模式,分析了我國融資模式的特點,指出制定融資政策的關鍵問題是必須處理好政府投資與私人投資之間的伙伴關系。
關鍵詞:運輸基礎設施 融資政策 融資方式
1 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需求
運輸業作為國民經濟運行的基礎產業,是維系國家社會生產和生活正常進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必備條件和基礎保證,在我國目前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階段,運輸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運輸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運輸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其發展程度將直接決定其他各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市場交易的效率和投資環境的改善。正因如此,近年來,我國以干線鐵路、高速公路、樞紐機場、國際航運中心為重點,大力推進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至2000年末,我國運輸線路中,鐵路營運里程6.8萬公里,公路通車里程140萬公里,內河千噸級以上航道7855公里,沿海港口萬噸以上泊位646個,民航機場129個,航線1120條,里程151萬公里,管道運輸2.5萬公里。貨運量總計135億噸,貨物周轉量總計43359億噸公里。
盡管這樣,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仍然很小,按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計算的運輸網絡密度,我國僅為1344.48公里/萬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萬人,而美國為6869.3和253.59,德國為14680.4和65.94,印度為5403.9和21.6,巴西為1885.8和118.4。由此可見,我國運輸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遠遠落后于歐美等經濟發達國家,就是與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要改變目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滯后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狀況,必須加快建設速度,加大建設力度。而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數量巨大,建設周期長,在建設中面臨資金投入需求大而實際投入不足的矛盾,這單靠我國交通運輸業的自身積累和國家投資,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戰略的需要。因此,在對交通運輸的投融資政策上,必須進行改革,以增加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投入水平。
實現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有效融資,對于集中解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有效的推動我國各產業發展的投資收入無疑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通過有效融資,實現運輸基礎設施的網絡化建設,也是發展基礎設施平臺,加速運輸業向現代物流業轉變的重要一環。
2 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政策的主要模式
在我國加入WTO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內部形勢下,運輸基礎設施融資政策的轉變必須適應內部和外部的現實條件與要求。調整后的政策應建立起政府投資主體和其他投資主體并存的綜合投資體制,同時建立健全相應的投資決策機制和風險約束機制。但必須看到,在各種投資中國家投資仍是交通運輸建設投資主渠道,其他多種投融資方式則起著加大投資力度、加強管理與加大收益的作用,以適應交通運輸進一步發展的需要。
目前試行或可選擇的融資政策可分為以下幾類,應根據其各自的特點加以規范并綜合應用:
(1)政府直接投資 這是傳統的政府投資建設政策,對于較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采用此種政策仍有一定的必要性。其主要優點是社會效益好,消費不受限制,國家的控制力度高。其問題則是普遍存在投資主體的目標模糊不清、責權不明確、激勵動力不足。同時,政府直接投資生產的品種單一、供給質量低,而且使用中缺乏維修保養,損耗較為嚴重。
(2)政府與私人共同投資 對于具有明顯的外部性且投資盈利較低或風險較大的基礎設施,可以采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投資方式——政府與私人共同投資,政府起著引導私人投資的作用。比如,可以采取投資參股、無償贈款、提供優惠借款、提供借款擔保、無償或低價提供土地和減免稅收等方式。日本在1987年由地方政府和私人團體共同投資的公共企業中,運輸和道路投資企業126家。在我國現有的相關政策法規中,對這一方式也有較為詳細的規定,但尚缺乏明確的法制保證。對私人及外國投資者而言,其利益的保護和投資環境的安全性是進行投資決策著重考慮的方面。現有的交通運輸法規尚未包括這些內容,今后應根據交通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需要完善相
[1] [2] [3]
【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政策探討】相關文章:
我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的ABS方式05-02
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創新04-30
關于高速公路建設融資的探討04-27
小城鎮供水排水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的探討04-27
探討公司再融資及融資額度論文04-29
我國農村基礎設施融資方式創新初探04-30
我國農村基礎設施融資方式創新初探04-27
我國實驗動物基礎設施建設研究04-27
我國環境政策導向的思考與探討05-01
新班級建設的探討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