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國有資產產權二重性
國有資產所有者缺位是困擾國有企業改革最深層次的經濟和法律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國有資產產權二重性是國有資產所有者缺位、產權不明晰從而陷于低效益困境而難以自拔的根本原因。所謂所有者缺位,就是作為生產資料主人的勞動者不到位,要使之到位就必須消除產權二重性,必須重新進行產權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安排。國有資產產權二重性的根源是傳統法理支配的國家職能二重性
所謂國有資產產權二重性,是指國有資產產權主體和產權客體都具有虛擬性和實在性的雙重屬性。從其外延來看,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國有資產產權二重性包括國有資產所有權二重性、勞動者資產所有權二重性和國有資產產權主體國家職能二重性。計劃經濟體制,事實上就是這三者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國有資產所有權二重性決定勞動者資產所有權二重性,而傳統法理支配的國家職能二重性決定國有資產所有權二重性。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資產產權二重性是主體(“全民”)虛擬性、客體(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實在性;勞動者資產產權二重性是主體(勞動者)實在性、客體(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虛擬性;國家職能二重性是主體(國家)雙重身份(社會經濟管理者和國有資產所有者)、客體(職能)是國家行政權力和企業民事權利合一。所謂國有資產所有者缺位,實際上就是國有資產產權主體虛擬性和勞動者產權客體虛擬性,而國家身份及其職能二重性便是虛擬性產生的直接根源。
國有資產產權二重性的形成有其經濟和法律的二重原因。首先,國有資產所有權二重性是傳統國家理論和經濟理論及其實踐的產物。所謂國有資產所有權二重性,是指國家作為全民的代表對資產的所有權,是生產資料所有權和勞動力所有權的統一,而計劃經濟體制就是勞動者資產產權客體虛擬性和國家職能二重性兩者結合的體現,也就是國家行政權力以勞動者產權客體虛擬性為基礎,構建成政資合一、政企合一的國有國營企業。全民所有制資產產權是生產資料國家所有權和勞動力國家所有權的統一,在我國它是以國家所有制形式實現的。這有其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必然性,前者反映在馬、恩的國家學說及其對未來社會的設想和列寧的計劃經濟理論上。國有資產所有權二重性是以國家與社會二元一體化為前提,或者說,國家與社會二元一體化是全民所有制及其計劃經濟體制的前提。從馬、恩的國家學說看:“國家是屬于統治階級的各個個人借以實現其個人共同利益的形式,是該時代的整個市民社會獲得集中表現的形式。”(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70頁。)從馬克思的暴力革命原理看,它以勞動價值論為根據分析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指出其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無產階級通過暴力革命“剝奪剝奪者”,消滅私有制,建立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從國家的經濟職能看,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斷強化和擴大,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迫使人們日益把巨大的社會化的生產資料變為國家的財產,國家自然就成為占有生產資料、組織社會生產的未來社會的代表。馬、恩對未來社會的設想是一個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因而不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的社會。馬克思說,在一個“自由人聯合體”里,“產品總是社會的產品”,“勞動時間的有計劃的分配,調節著各種勞動職能同各種需要的適當比例”,并且“每個生產者在生活資料中得到的份額是由他的勞動時間決定的”(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60頁。),也就是按勞分配。恩格斯說:“一旦社會占有生產資料,商品生產就將被消除,而商品對生產者的統治也將隨之消除,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注:《馬克思
[1] [2] [3]
【論國有資產產權二重性】相關文章:
論知識產權論文12-12
論信用制度的產權基礎05-02
二重性04-30
用系統論詮釋企業產權問題04-27
論美國早期特許財產權觀念的轉變04-30
論馬克思的勞動力產權理論05-02
論產權市場的功能、管理與法制化建設04-27
論信息資源共享與知識產權保護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