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議思想品德教育下的體育課論文
1、榜樣教育法
首先,利用體育先進事例進行榜樣教育。通過介紹我國體育健兒或本區域知名的運動員在國內外重大比賽所取得的新成績;優秀運動員刻苦訓練,為國家為家鄉爭得榮譽,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優秀運動員的榜樣,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頑強拼搏的精神,使學生在平時學習及鍛煉中,培養頑強的愛國主義精神。其次,以教師的人格為榜樣去教育、感化學生。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在體育教學中,運動場是教師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場所,雙方性格行為、道德觀念處在相互交織之中,其形象給學生印象非常深刻。因此,教師的思想品行與業務水平,包括文化素養、言行儀表、教學風格、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品質對學生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當學生從教師身上看到他們所希望的形象時,就會產生積極榜樣教育的效果。教師正確的道德意識和言行,能有力地說服學生、感染學生,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才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最后,利用學校和班級的體育積極分子推動學校體育的廣泛開展。通過他們的無私幫助和勇于奉獻的精神激發其他同學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同學們不怕困難、勇于開拓的精神風貌。
2、意志訓練法
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態度往往從興趣出發,興趣固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單憑這一點是不夠的,要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必須加強意志方面的訓練。如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武術很有興趣,但真正要練好一套動作,達到較高水平,必須從基本功開始,反復練習,才能成功。而這個反復練習的過程中,就是枯燥的階段,學生的興趣就容易減退,所以只有興趣,沒有意志作為依托,學習是不可以真正實現目標的。為了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設置各種困難環境,增強練習的次數,改變練習的內容和方法,提高動作的難度,改變動作的節奏和幅度,激發學生的內在因素,培養學生堅定的意識品質,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3、行為規范法
體育運動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在嚴格規則約束下進行健康文明的活動,教育學生遵從規則與規定,按規則允許的精神去認識問題,辨別是非。因此,行為規范法就是以行為規范標準為依托,通過體育教學、指導學生練習,從而培養良好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的方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可以制定相應的規則作為教育手段,例如游戲、教育比賽、各種基本動作的練習,都可以作出某種規定要求學生遵循,如,集合要快、靜、齊,輪換練習要按隊列順序、不準插隊。老師要經常觀察學生和判斷學生行為,正確的加以強化,錯誤的加以糾正,常用的辦法就是適時地給予獎勵與懲罰,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道德情感就會上升為道德意識,自然就會自覺地遵守制度和規則,使個人的行為在符合并遵守規范的前提下得到內化,從而培養學生的是非感、正義感,健全高尚的人格精神。
4、集體主義法
體育精神的教育是中學體育教學中更高層次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除了進行體育訓練外,還應當在集體項目的教學中積極挖掘體育精神和人文精神,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讓學生意識到,在集體中,只強調自我,不顧集體利益,不與團隊成員配合,都會給集體帶來損害。同時,通過集體運動,能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誠實公正、寬厚待人等良好品質。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幫助學生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使學生個人行為與集體榮譽相聯系,使他們認識到榮譽來自集體成員的共同奮斗和團隊協作,培養主人翁意識、團隊認同感、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5、對抗與競賽法
勇于競爭的精神,適應社會的競爭需要。學生這些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在體育教學中都有較大的活動空間,各項體育運動項目都具有對抗性和競爭性,尤其是在比賽狀態中,其對抗和競爭因素體現得更為強烈。它往往使參加者承受高強度的心理負荷和生理負荷,并且必須在這種強負荷的情況下去爭取達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識地進行對抗性、競爭性較強的教學和訓練,可以使學生提高身心承受力,培養勇于拼搏、頑強進取的心理和行為品質。
6、利用課堂常規和教學條件進行教育
室外的體育教學,其條件和環境相對是較差的,特別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和寒風呼嘯的冬天,學生往往會產生怕曬、怕熱、怕冷、怕苦等思想,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思想動向及情緒變化,利用學校的教學條件和環境,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識地培養他們不畏艱難、不怕困苦、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綜上所述,體育教學中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靠體育教師常年累月地辛勤工作和不斷探索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試議思想品德教育下的體育課論文】相關文章:
試議橋梁腐蝕的成因與防治論文04-29
如何在體育課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論文05-02
體育課必須進行思想品德教育04-30
體育課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點滴04-30
試議幼兒園教學情境的重要性論文04-27
試議雙重超越下的中國公共行政倫理建設04-30
拓展寬深厚強化思想品德教育論文05-02
[思品論文]思想品德教育“五法”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