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漫談自然課
漫談自然課
自然課是門綜合性學科,它要求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知識修養才能上好每節自然課,而如今的自然課,大多數老師只是按照教參及教案的要求上課,學生聽之乏味,課堂紀律比較亂,特別是像我們小城市的學校,領導和家長都認為無所謂(我工作二十多年,如今沒有到外地聽過專家的課,而語、數每學期都有機會到外地聽專家的課。再有我市、區教委,都沒有自然專職教研員,而是別科教研員兼職。)只認為主學科學好就行了,對開自然課就感覺到更無所謂,再加上教師在上自然課的時候,實驗工具較少,就是有部分的實驗工具,教師在演示的時候,同學們都對講臺上圍,班里的紀律就更亂了(每班在八十人左右),讓老師無法進行正常的教學,于是老師們干脆就靠嘴皮子來上課,即使教師講的非常有趣,但仍有個別的學生在亂動不認真聽講,針對此種情況和我在教學中的探索,我在上每節課時,都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大多是采用寓教于樂的形式,下面以《養蠶》和《果實的形成》這兩課的教學過程與同行交流一下。
《養蠶》教學過程(第八冊,第六課)
1: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
養蠶是我國的偉大發明,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在古代我國西域就有一條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很多外國人在古代就不遠萬里到我國買絲綢。鄭和是我國古代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帶了大量的絲綢,為我們國家換回了大量的黃金和白銀。現在我提一個問題,就是關于養蠶的一首詩,請同學們回答。學生背:“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我說:“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此詩的主要意思是說養蠶的人非常清苦,而身穿羅綺者,則是剝削者。而如今的養蠶人都已經發家致富,這說明我們國家的社會制度好!
2:通過介紹《春蠶》這篇小說,完成本課的教學內容。
首先介紹《春蠶》的作者——矛盾,它的創作背景是解放前,主人翁老通寶。
其次介紹《春蠶》此文與本篇課文的聯系:
老通寶生活在江南,是一個中農家庭(小康家庭),聽說養蠶可以掙許多錢,他同家人商量后決定養蠶。兒媳非常勤勞為了使卵盡快孵出,把蠶卵圍在腰間,時間長了,肚子上的肉都變成紫色了。(于是我向同學提問:老通寶的兒媳為什么要把蠶卵圍在自己的腰上?同學們回答:“身體的溫度高于體外溫度,這說明卵要變成蟻蠶需要溫度”)。老通寶看到許許多多的蠶寶寶,非常高興,買了許多嫩嫩的桑葉尖喂養蠶寶寶,蠶開始慢慢長大,蠶每長大一次都要脫一次皮,一共了四次皮。(提問同學:你知道什么動物在生長過程中要脫皮?同學們回答:“蛇和蟬!)當蠶脫了第四次皮后開始長大了,可以喂整桑葉了,這時老通寶的錢已用完了,他把自己的土地賣了,買了一塊桑林來喂養自己的蠶,當蠶成熟后,身體是非常透明好看的,這時的蠶開始吐絲作繭。(提問同學們知道由這頁來的一個成語嗎?同學們回答:“作繭自縛”意思是作壞事的人及貪官就向蠶吐絲一樣,把自己捆綁起來送往牢房。蠶作完繭后的三,四天后,蠶蛾會出繭產卵,蠶一生所經歷的四個時期:卵、蟻蠶(幼蟲)、蛹、蠶蛾(成蟲)。)老通寶看到經過自己勞動所得到的又大又白的繭,非常高興。心想這回可以把花的錢掙回來了,而且還可以盈利,于是租了一條船,把蠶繭裝在竹簍里運到城里去賣,看到收蠶絲的廠排著長長的隊,他打聽到原來的廠已經倒閉,而如今是外國資本家在收購蠶繭,外國人為了更多盈利而壓低繭價,蠶農們只有含著眼淚,含恨把蠶繭低價買給外國資本家,老通寶拿著賣繭的錢,心想我如何向一家人交代?全家人的希望又何在?
最后,通過介紹《春蠶》這部小說,使同學們即學到了本課的內容,又增長了文學修養,了解到我國農民在解放前受到的剝削,從
[1] [2]
【漫談自然課】相關文章:
有趣的自然課05-01
漫談04-29
春聯漫談04-30
主編漫談04-27
漫談經典散文04-26
識才漫談05-01
漫談錢”04-28
漫談連比04-27
漫談漢字筆順04-30
漫談數字與文化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