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班主任揭開姜文成名老底
?姜文、呂麗萍、叢珊、岳紅、劉斌……這些名角都是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80班”的同窗,他們當年的大學班主任、表演藝術專家張仁里下周就要向全國讀者“揭”這些名演員的“老底兒”。今天下午2點,張仁里老師就要與姜文、呂麗萍、劉斌、岳紅等80班學子相約共聚,在北京圖書大廈一層為讀者簽售,這里我們選擇《啟程》一書中的“姜文現象”,讓讀者們先睹為快。
姜文最愛逆向思維
??姜文——當年表演系八○班的一個普通學生,今天已是一位名聲赫赫的電影演員和導演。我在這里專門提出“姜文現象”,并非因為姜文的名氣,只是因為在他身上,或說在以他為代表的八○班全體學生身上所共有的那種學習現象,包含著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特點。
??在八○班,有很多習慣于獨立思考、從不“人云亦云”的學生,劉斌、江澄、仇曉光、劉曉寧、曹力、郝光、薛山都是其中的典型。女同學人數少,“勢單力薄”,她們的見地有時會淹沒在男同學的聲音中而不顯山露水,但這決不意味著她們只會隨聲附和。倒是每每涉及藝術問題時,男、女同學在方方面面的看法上幾乎沒有分歧。
??比如確定畢業劇目時,教師選擇的每一部戲都首先要征求學生們的意見。他們經過閱讀、討論,認可了《家庭大事》、《原野》、《司加班的詭計》、《饑餓海峽》,同時也否定了《審判》等劇目。《審判》其實是一位著名作家為八○班學生“量體裁衣”而寫,按理說我們應盡量將其納入畢業劇目。可是學生們對劇本提出了不少意見,其中不乏一些工作量很大的修改建議。當時離畢業已為期不遠,即使迅速修改,時間也不允許了,只好作罷。由此可見,全班同學對于教學上的一些問題并非毫無主見地唯老師之命是從,而老師在“關鍵時刻”也習慣于傾聽他們的意見作為重要參考。
??在不愿“人云亦云”的學生群中,表現比較突出的當數姜文。雖然不能說姜文在學生時期對戲劇藝術已有一套自己的觀點,但他具備對事物(包括對老師所講的某些內容)的逆向性思維。“逆向”二字好像包含了一些“不聽話”、“不服從”的貶義色彩,而姜文的逆向思考,意在將那些藝術上的問題再琢磨得深一些、透一些。
??
??學生自覺魔鬼訓練
??“姜文現象”產生的基石是學生們對本專業的熱愛、敬業。姜文在畢業前后曾錯過很多拍攝電影的機遇,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生和演員。后來,一部《末代皇后》使他受到了電影導演們的關注,于是《紅高粱》、《芙蓉鎮》、《本命年》、《春桃》等片約接踵而來,他的演技也在實踐中打磨得越發精湛。
??在《末代皇后》中,女主角由著名演員潘虹扮演,姜文扮演的溥儀作為主要男配角,要贏得觀眾的認可,的確面臨不小的壓力。在一次表演藝術研討會上,趙子岳同志感嘆道:“我上午在‘皇宮’里看到這樣一個姜文;下午又在高粱地里看到那樣一個姜文;緊接著他又去了‘芙蓉鎮’,這個演員實在了不起。”的確,有些不了解情況的人認為姜文和班上其他同學當前在影視界有了一定的地位,全是運氣使然。其實,他們在戲劇學院四年中所經歷的“強化”訓練程度是現在的許多在校生都難以企及的。
??每周一到周六中午正常上課,下課后,絕大部分同學會利用短短一天休息時間去商場、車站、集市等地觀察人物,為周一要上交的“觀察人物練習”做準備。周日晚七點之前,全班同學必須回校自習,排演室此時的使用率最高。
??我記得班里的男同學都很愿意和呂麗萍搭戲,可是呂麗萍是北京人,每到周末總要回一趟家看望父母親。為了既讓家里人放心,又不耽誤和同學排戲,她往往在星期日白天排戲到下午四點多鐘,回家去吃一頓晚飯,七點鐘之前再趕回學校。姜文、劉斌、叢珊這幾個北京學生也同樣從未為了周末回不了家而抱怨過。
??這種緊張的學習節奏貫穿了四年。即使在寒暑假期間,教學小組也布置了許多假期作業,需要學生按時完成,不得喘息片刻。難怪有的學生開玩笑說:“老師們就是怕我們休息!”
??
??嚴師不怕學生“耍賴”
??我有時也問自己,是否這樣把學生逼得太狠了?可是“教不嚴,師之惰”呀!據說女排隊員在爭奪世界冠軍之前曾發誓,勝利后再也不跟著袁偉民教練打球了。可是當她們真的在日本奪得獎杯,卻一起將第一杯慶功酒獻給了袁教練。為什么?因為只有在獲得成績和榮譽的時候,隊員們才能認識到過
[1] [2] [3]
【班主任揭開姜文成名老底】相關文章:
老底子04-29
姜文名言名句12-13
揭開網癮的秘密05-01
揭開K聯賽的面紗05-01
想成名師先算賬04-30
張娜拉成名之路04-29
揭開面紗看---夢幻女孩04-29
揭開蛋白上有字的秘密04-29
揭開公司面紗規則完善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