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教師教育充滿理性光芒
教師教育,尤其是師德水平的提高是教育永恒的話題。從客觀上講,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廣,中小學教師無論是業務素質還是道德素養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但深究于此,卻有不少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不少媒體都報道過“王守奇現象”。鄉村教師王守奇以家為校,20年來先后有398個孩子從其簡陋的家里走了出來,其中18人考上了大學。孩子們吃住都在他家,不交學費,多數連生活費也交不了。20年來,當地政府盡管承認了這所特殊的“學校”,但對“學校”沒有投資一分錢。可以說是王守奇用自己的全部身心支撐起了一個村的教育。看過王守奇的事跡后,我既為之深深感動,又從內心深處感到酸痛:“王守奇現象”是中國教師的驕傲,還是悲哀?當地縣領導對王守奇說:“我們非常感謝你這么多年的奉獻,但是縣財政實在拿不出錢支持你。”一個鄉村教師的肩膀可以托起一個村全部398個孩子的未來,可一個縣的財政卻拿不出一分錢來扶助即將累死的教師一把(要命的是,當地鄉鎮的黨政領導和教育行政干部也都默認了這位可憐教師的奉獻是理所當然的)。真不知道,這位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在那些公仆心中是人還是神?這也許是我們把教師比作蠟燭或“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個生動而又凄慘的真實寫照。
“王守奇現象”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期待的不是一個好教師而是一個“圣人”。我們的教師教育和師德宣傳的目的往往就是企圖塑造出這樣無私奉獻,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看一看報刊上宣傳出來的教師典型,非人性的東西總是太多太多,富有創造性而又生活快樂的教師總是太少太少。如有意宣傳某某老師身患重病置生死于度外毫不吝嗇地拋灑生命;或者歌頌一個校長因為高考來臨為了考生而不為老父送葬……這些為人稱贊的模范教師,有幾個有一點點的兒女情長?又有幾個不是為了教書育人而犧牲自己的一切?我們到處宣傳這些令人傷心泣血的故事是為了宣傳什么?這到底是在向人們傳遞一種什么信息?這種無限上綱的觀點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把教師當作培養人的工具,而不是一個能實現個人價值的創造性職業,這就是導致師德教育走向偏差、效果不好的一個關鍵原因。
其實,我們的身邊并不缺乏在享受教育的同時又很會享受生活的教師,但我們樹立的典型卻很少涉及這樣的人群。如果教師的自身價值和尊嚴僅僅只能在學生的成長中得到體現,那么,在這種職業價值觀引導下的教師職業要具有吸引力永遠都只是美麗的幻想。最近,教育部組織的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在全國各地巡回演講,這些教師都是做出重大貢獻的教師(如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征、被譽為“中國的布魯納”的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的確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但有些媒體在宣傳時,仍重點宣傳他們的奉獻精神而不注意突出其創造性工作。其實,這些模范教師在奉獻的同時,既享受教育又享受生活,他們的工作是幸福的。我們為什么不在宣傳他們高尚師德的同時,多挖掘整理他們的創造性經驗,讓全國的同行也和他們一起享受創造性工作和生活的快樂?教師是一個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的人,我們加強教師教育,必須要和教師的基本人性需求結合起來,尤其是要讓教師認識到自己職業的尊嚴和幸福。
所以,我們教師教育的出發點,首要的是要喚醒教師職業內在的尊嚴與幸福感,真正促進教師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教育要回歸到普通人的層面,以人為本,關心教師的身心
[1] [2]
【讓教師教育充滿理性光芒】相關文章:
讓文章閃耀理性的光芒05-01
讓語文教育多一點理性光芒04-30
充滿理性的哲理簽名11-02
充滿哲理性的座右銘04-30
中學化學教育的理性反思04-29
光芒04-28
光芒04-29
光芒04-29
認識的理性與非理性04-28
科學理性專業辦教育的典范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