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為有源頭活水來—多媒體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實踐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推動社會進入了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以多媒體技術為靈魂的現代信息教育技術賦予傳統教育新的內涵,正如宋代詩人朱熹在《觀書有感》所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多媒體作為新生事物,進入課堂已經顯示了它強大的生命力。
多媒體技術服務于教學主要有以下優點:(1)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有機結合,多種感官刺激,易于激發學生興趣。(2)、傳輸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可隨機調節,以及操作的可重復性,易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3)、交互性強,有益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培養。正是基于此,在運用多媒體進行化學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一)、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在教學實踐中永遠流行。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往往忽視了興趣的培養,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生動、直觀、有啟迪性的演示,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學生通過感悟,體驗,內化為內心深處的需要傾向,會逐漸激發出學習興趣,會從情境中發現問題,進而針對性地開展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經過這樣良性循環,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的能力會大大加強。在化學教學中,主要從科學史實、化學家的貢
獻、小故事、圖片以及剪輯影片、動畫等方面出發,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適時播放,豐富了表達方式,同時讓教師從大量的重復勞動或危險操作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研究學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帶著學生走向知識,避免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的傾向,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第一節化學課上,通過播放四大發明圖片及其解說、工業煉鐵的影片片段、各種性能優異的建筑材料并配以簡單說明、五彩繽紛的焰火,這樣大容量的信息傳遞,對學生化學的學習已經具有潛在的吸引力。再如,講到稀釋濃硫酸的操作時,播放了錯誤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動畫,加深了學生對該實驗正確操作的認識。化學課還有許多微觀知識,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在以前依靠“一支粉筆,一張嘴”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多媒體教學在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拓展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
現實生活中,許多中學生成為“歌迷”、“影迷”等,除了它們存在一些不成熟認識的因素外,另一因素是他們能走進學生的生活,產生共鳴。初中化學由于學科特點,章節間知識相對獨立性較強,并且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知識又較少(與衣、食、住、行相關的知識多為有機化合物知識,而初中化學有機化合物知識較少),這樣隨著學生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學習的熱情會慢慢衰減,最后感到索然無味。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適量的與衣食住行相關的化學物質、化學現象、化學變化,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這一句話的含金量。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收集報紙、刊物上與化學相關的新聞報道或資料,剪輯下來,在相關章節及時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STS"(科學—技術—社會)教育思想。例如,講到“生鐵和鋼”時,播放1996年我國為紀念鋼產量突破一億噸而發行的郵票;講到空氣時,播放一艘銹跡斑斑的輪船(延伸出問題:如何防止生銹?),城市霓虹燈夜景等,既讓學生開闊了眼界,又鞏固了學習內容,同時讓學生感悟到:“知識就是力量”,正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改善了我們生活的環境。
三、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
初三學生已經具備了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通過介紹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