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管理模式探索論文
【摘 要】如何做好大專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已然成為各所院校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面對新形勢新情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試著對嚴格管理與人本教育管理模式進行分析,努力探尋一種真正能夠更能適用大專院校的學生管理模式。
【關鍵詞】 大專生 教育 管理 引導
中國教育自20世紀初進入現代以來,學生德育工作普遍注重“自治”,越來越多的人贊同“兼容、包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敞開校門,辦大學”理念。探索一種既能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人才又能符合學校教育功能的管理模式正是本文所要積極闡述的。
我們認為對大專生的教育管理必須把培養目標與培養過程結合起來,在過程中具體方法上“剛柔相濟”﹑重在“柔性”、注重引導。
把這種方法上升為宏觀層面,就是“管為基礎,引為主導”。管為基礎就是說要嚴格按照現行規章制度剛性執行,講求高效便捷,是管理實現各項組織目標的基本手段;引為主導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功能,發揮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雙向主觀能動性,發揮說理教育柔性優勢;對學生初次違紀,要力求教育效果,切勿放棄教育效用、盲目追求效率與過于追求教育效果而放棄管理效率,造成小錯頻出,引發破窗效應。
那么如何管,怎么引,怎樣才能做到管與理相融、以引達導的效果?
一、極端嚴格與管理誤區
有規則就執行規則,除非追求個案教育實效,這是我們嚴格管理的基本方法;無規則就遵循教育倫理,這是我們追求教育效果常用的教育思維。在剛性規章制度執行時負面效果突出難以勝任滿意作用的時候,就必須加強對學生積極引導,充分發揮其主體性,引導其自身主動糾正偏差,激發其善良本質,行為習慣優化自覺性,使學校的規章制度最終形成善良風俗。下面我們來對一個嚴格管理的實證分析:
常州某民辦高校采取封閉式嚴格管理模式取得了預期短期效果引發廣泛熱議。知道和了解該民辦學校辦學歷史的同志都知道該校的嚴格管理理念是在實踐的基礎上摸著石頭過河的。通過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該校的學生管理工作
封閉式實際上是宏觀上嚴格管理與微觀上封閉式的雙層管理結構的模式混同,是一種管理理念誤區,簡單地說就是層次不清。
這是種管理上短期效應,是宏觀和微觀雙層結構與當時的客觀的、歷史的、具體的、現實的統一,達到了中觀巧妙的有機融合統一,確實在一定時期取得了滿意效果。但是若是把這種封閉式管理方法與嚴格管理理念混為一談,停留在微觀層面上高度性概括統一或者把這種方法簡單地上升為宏觀層面上的辦學理念卻是值得商榷的,其弊端也就必然日益顯現。客觀地講,這種方法在帶來組織目標高效實現的同時也大大損傷了學生的主體性。
首先,當代教育教學管理的理論普遍接受的是:學生是宏觀教育教學的對象,也是微觀教育教學管理的主體和直接承受者;而學校則既是教育教學制度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也是宏觀教育教學管理的主體和積極倡導者。因此,我們站在宏觀角度制定教育管理制度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微觀的客觀教育管理的需要、評估其制度的可執行性和效果。這就是要切實在實踐的基礎上堅持宏觀與微觀的辨證統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校和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適應性和創造性,達到培養技能服務型人才和可持續發展人力資源培養基地的目的。
其次,高校是以教育教學為其中心工作,其培養人才功能必須要以市場為導向,堅持以人為本,積極引導,循循善誘,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實行管理。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卻又缺乏獨立經濟來源的絕大多數大學生而言,管理和引導是絕對必不可少的,這是教育工作者們的共識。
有爭議的是管理與引導這二者是平分秋色還是有主次關系?教無定式,因此,二者平分秋色是一種理想狀態,現實中是難覓蹤跡的。那么它們必然是主次關系了:究竟是以管為主還是以引為主?我們簡單人為劃分主次是形而上學,容易犯機械主義,必然最終導致唯心主義。而它們在學校這一教育階段就應該活生生表現為是“管為基礎,引為主導”運動調節模式。
事實上,該校的領導層對這種模式及其內涵一直以來也是頗有思考和在積極探索革新的,比方說該校就先后成立各色各類的學生社團等介于學校與學生之間的中介機構來管理約束學生的不良習慣,也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可惜的是止于所當行,沒有進一步挖掘針對大專生的管理理念。
二、切準學生心理脈搏與積極引導循循善誘
把握學生心理脈搏,是搞好學生工作的前提。歷史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和深化、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全球化戰略的推進,我們似乎一下子進入了信息爆炸的年代,一些非主流、反中心、多元文化因素通過各種途徑沖擊著思想尚未完全定型的當代大學生,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這種影響歷來都是雙面的,概括起來主要是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積極的方面主要表現在:主體意識增強,認同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觀;關注國內外形勢,具有很高的政治熱情和社會責任感;關注和支持各項改革和發展;自強意識、成才意識、創業意識和維權意識明顯增強;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增強。消極方面主要表現在:受社會生活環境變遷和家庭文化的制約和影響,青年學生的基本文明素養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行為上,以自我為中心,追求享樂,不愿吃苦,戒備心強;精神上,缺乏遠大理想與抱負,缺乏精神支柱與堅定的信念;政治意識淡薄,信念缺失,敏感性不高;心理上,受多重價值觀和“心理性斷乳”人格再構等內在原因以及環境誘發性因素影響,心理健康狀況比個體一生中其他階段人群及處于同時期的其他群體明顯要低,在心理上多數還處于一種“淺灰色區域”,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種心理壓力和矛盾沖突而產生情緒適應障礙。
針對消極方面,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積極方面的影響,積極加以引導。對那些經常犯錯誤的學生,在必要的管理基礎之上,更要加以格外的關注。我們應針對不同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不同背景和不同的個性特點等,采取與之相宜的激勵措施和手段,如理想激勵、目標激勵、榜樣激勵、榮譽激勵、情感激勵、信任激勵、物質激勵、評估激勵等,使學生在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動力,從而把學校的意志變為自覺行動,更有效地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計劃。努力把學生工作開展成德育系統工程,在全校范圍內動員全體教師學習各項學生管理制度,提升教書育人管理理念。
三、當前形勢下大專院校可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在學工處下設法律工作室,負責各項學生管理制度的梳理、宣傳、執行監督以及學生違紀處理申訴工作等等。通過學習,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識等人文素質,準確適用學校現行的各項規章制度,這是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對大多數大學生而言,很多剛剛從以前家庭教育的束縛中擺脫出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能力還不很強,這就需要學校健全制度,加強管理,并通過管理,培養學生遵紀守法意識,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二)設立德育工作室,學校要強化課堂教學的德育功能,倡導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在課堂上運用自身的優勢進行專業思想、道德品質、唯物主義世界觀等教育,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的作用。注重校園環境的建設,通過管理和引導,樹立良好的校風和學風,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優化育人環境,增強學生的凝聚力,特別是要配合地方政府和群眾組織,對日益惡化的校園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治理整頓,充分發揮學校環境育人的作用。高校學生宿舍、后勤部門,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影響深遠。因此,應當努力提高服務質量,樹立良好的后勤形象,做到服務育人。
(三)積極扶持社團建設,引導學生自治。堅持以人為本,充分授權學生社團,自主賦權管理,黨團組織進宿舍,構建積極的文化氛圍,開展學生會等各類學生社團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等中介機構的管理職能。引導學生自治,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挖掘他們的潛能和自身價值,提高他們調節與控制自己思想和行為的自覺性,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⑤。在活動中積極引導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服務、自我控制、自我檢查、自我評價。鼓勵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去感受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充分發揮社會實踐功能,正確地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的長遠和艱辛。
總之,在新形勢下,正視社會大環境對學生思想的沖擊、當代大專生的基本素質及其思想特征,結合本校客觀實際情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大膽革新,從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并結合先進的教育管理理念使之很好地貫徹執行,致力于營造和諧開放的校園文化氛圍,需要從宏觀上堅持“管為基礎,引為主導”的模式,要求嚴格管理、積極引導;微觀上發揮基礎效用,豐富其內涵,優化其管理結構;積極探索新的管理手段,強化引導作用,切實引導廣大學生最大限度發揮主體性,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各層次各種各樣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陶行之《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原載于1919年10月《新教育》第2卷第2期
[2]鄧海賓,謝培豪《“剛柔相濟”、重在“柔性”——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廣東醫學院學報》2007年6月25卷3期《醫學教育學研究》.
[3]陳德嚴《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管理模式探索之嚴格管理實證分析》,《文教資料》2008(7)總第435期,150-152.
[4]陳明《激勵機制在高校管理中的有效運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7):52-53.
[5]曠勇,寧曼榮.柔性管理: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視角[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7):72-74.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管理模式探索論文】相關文章:
民辦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論文05-02
高職院校數控設備管理模式探索04-29
高職院校合作模式探索的論文04-27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潛逃課”現象探析論文05-01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教育管理策略論文05-02
高職高專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學分制模式探索04-30
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創業思考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