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多元化經營成敗因素分析
楊衛標中華企業內刊網
多元化經營,也稱為多樣化經營或多角化經營,指的是企業在多個相關或不相關的產業領域同時經營多項不同業務的戰略。近年來,企業多元化經營一直是理論界和企業界研究的課題。從目前看,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利用現有資源,開展多元化經營,可以規避風險,實現資源共享,產生1+1>2的效果,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另一種認為企業開展多元化經營會造成人、財、物等資源分散,管理難度增加,效率下降。其實,多元化作為經營戰略和方式而言,其本身并無優劣之分。企業運用這種戰略,成敗的關鍵在于企業所處外部環境及所具備的內部條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經營的要求。兩者相符,就能成功,否則,就會失敗。那么,影響多元化經營成敗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供求矛盾及市場競爭程度
供求矛盾與市場競爭程度是企業外部環境的重要方面,也是企業制度和實施經營戰略的基礎。由于企業分處于不同的行業,其外部環境千差萬別。
改革開放之初,部分具有超前意識的企業家推行多元化戰略,把經營范圍逐步擴展到其它領域,并且幾乎無一例外取得了成功。殊不知,當時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成功是因為具備了多元化經營的良好外部環境。首先,當時是短缺經濟時代,市場空間很大。其次,企業的生產經營以擴大規模、提高能力為核心,市場競爭體系并未真正建立起來,絕大多數行業競爭疲軟,行業壁壘尚未形成,這些都為新成員或新產品的進入提供了契機。因此,在這特定的外部環境下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成功自然順理成章。
對于今天的企業而言,外部環境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短缺經濟在絕大多數領域基本結束,部分行業生產相對過剩。在此情況下,絕大多數企業處于微利經營甚至無利、虧損經營。企業如果無視環境的變化,一味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會給企業帶來更大風險。近些年,多元化經營企業失敗率的大幅提高,就證明了這個道理。早期的上市公司,其上市時,多元化經營的理念甚為流行,產生了一大批綜合類企業。但這些企業由于長期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下,對市場化的資本運作缺乏經驗,同時由于治理結構上的缺陷,在投資決策方面往往缺乏應有的謹慎及制約,造成許多企業盲目投資擴張,其結果是戰線拉得過長,主業模糊,各項業務協調能力差,最終導致企業的失敗。綜合類企業在T族中占有較大的比例,很大程度與此有關。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說:“某種制度在經濟發展的某個階段可能運行得非常有效,但在另一階段則可能變得有問題了!边@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無疑是一句格言。
二、行業或產品所處生命周期中的位置
按發展經濟學觀點,任何產品都要經歷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在行業或產品周期的不同階段,企業經營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企業所采取的戰略也要有所選擇。企業開拓新領域要力爭進入到處于投入期或成長期的行業或產品中去,避免進入成熟期或衰退期行業或產品中,這是由競爭能力、發展潛力和行業壁壘所決定的。因此,對新的行業和新產品的準確預測和判斷至關重要,這是進入新領域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如果企業盲目進入處于生命周期后期的行業和產品中,不但不能降低風險,反而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三、新進入行業與主業的相關性對多元化經營的成敗起關鍵作用
相關性可分為有形關聯和無形關聯,有形關聯是建立在共同的市場、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