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本人權若干斷想
基本人權是一個值得思考和需要探索的問題。它既是人權體系的基干部分,又是近現代憲法的基本原則和民主憲政的脊梁,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政治價值和功能。科學界定基本人權,探索其內容的演講規律,發掘其價值與功能,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 基本人權的界定
人權是人依其自然屬性和社會本質所應享有的、受社會經濟文化條件制約的權利。人權的權利內容構成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體系。根據人權內容在人權體系中的地位、價值與功能可把人權分為基本人權和非基本人權。何謂基本人權?不少同志認為基本人權就是憲法規定的基本權利,實際上兩者并不能完全等同。因為公民基本權利是一種憲法權利,也即法定權利,而基本人權首先是一種應有權利,具有不由實在法所授予,也不能被實在法所剝奪或取消的價值。基本人權能否載于憲法體現為公民基本權利取決于立憲者的權利意識水平及人權實現的社會經濟文化條件。一般認為,基本人權的權利內容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從狹義上看,基本人權只指生存權、平等權、自由權、人身權。廣義上的基本人權不僅包括上述四大類權利內容,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權利。
應該肯定,把人權分為基本人權和非基本人權十分必要。因為人權內容盡管繁多,但絕不能等量齊觀。在人權體系中,基本人權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它對于人和公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不可取代、不可轉讓的、內在穩定的、具有母體性的共同人權。它具有繁衍、派生其他權利的功能,是權利體系的中軸,權利體系的內容充實和形式發展都以基本人權的軸心為起始。基本人權集中體現了人權共同性的一面,它說明了無論在一國范圍內還是在國際社會里,我們首先需要強調并著重予以保障的是基本人權。近代各立憲國家均以基本人權作為憲法的一項不可更改的基本功原則。無論各國對人權的看法多么不一致,在基本人權這一點上是有可能并且就應該取得共識的。“聯合國人民”在《聯合國憲章》中申張的“基本人權”是一個世界信念的宣告條款。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普遍承認和尊重《聯合國憲章》提出的保障“全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的宗旨以及《世界人權宣言》和《國際人權公約》所確認的一系列基本人權與自由的原則,共同簽署某些國際人權條約,共同譴責或制裁某此嚴重侵犯基本人權的行為。基本人權業已成為熔鑄全人類追求的共同理想。
基本人權的權利形態呈現為三種類型:應有權利、法定權利和實有權利。這三種權利形態源于不同的界定方法。1、從價值分析方法出發,基本人權按其本質是受一定倫理道德所支持與認可的人應當享有的各種權利。它是由人的自然屬懷和社會本質所決定,而不由其社會身份和實際能力所決定的人作為一種區別于動物的社會主體應當享有的權利。應有權利不僅不是法律和政治權力可以任意增損或取締的,而且是確證和評價法律和政治權力政治正義性和合理性的根據。2、從規范分析方法出發,基本人權只有載于憲法表現為公民基本權利才有可能獲得最佳保障,法定權利對于“應有權利”來說,是一種更為具體、明確、肯定的規范化基本人權;3、從社會分析方法出發,基本人權是一種實有權利。因為實踐證明,真正關鍵問題并非人權是否得到倫理道德的認可,也不是它能否在法律上得到規定,而是它能否在實際上得到承認和保證。只有當人們真正地享有權利時,它才是現實的、有意義的。
上述三種分析方法都有其合理的因素。應有權利的分析觸及了基本人權權利形態的實質內容,回答了人權權利形態的邏輯前提,只有存在人的“應有權利”,才會推導出如何去保障它的問題。法定權利的分析肯定了基本人權存在的有效現實形式,基本人權的法制化不啻是它實現的最有效方法。人類法制史表明,對法制的踐踏總是與對人權的摧殘相伴而產生,但法定權利的形式脫離不了應有權利的實質。否認“應有權利”的存在,法定權利就失去作為參照系的價值導向,有可能排斥基本人權所蘊涵的理想價值成分,導致對人權擴展的歪曲。因為法律亦可規定反人權的內容,
[1] [2] [3]
【基本人權若干斷想】相關文章:
人權04-29
關于學習廣東的若干基本問題04-27
點撥教學法的若干基本問題04-30
從人權新定義得出的人權新結論05-01
考研斷想04-30
“想象”斷想04-30
獨行斷想04-28
幸福斷想04-27
嘴的斷想04-29
幸福斷想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