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道德平等與待遇平等:試探平等概念的二元結構
一、 前言
在西方政治思想的傳統里,平等是一個相當古老、也相當基礎性的議題。古典政治哲學和基督教傳統,均注意過相關的一系列問題,也根據各自的內在邏輯,對平等概念的意思有所發揮、對平等的價值有所肯定。不過,要到近代、尤其是十八世紀以后的西歐,平等才真正成為一項完整而強大的核心政治價值,有關它的討論也益發興盛。
但是平等概念究竟應該如何了解?它的訴求究竟是甚么?平等又牽涉到甚么一些問題?歷來的討論,在這幾方面可以說有如亂麻,不容易理出頭緒。有見于平等概念的內在復雜程度,往往干擾到今人對于它的認知與評價,對它的結構加以整理,是有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意義的。
本文的主旨不在于細數排比有關平等的各類觀點,而在于整理出平等概念的一項或可歸于結構的特色。本文企圖顯示,平等的主張,必然呈現一種二元的結構:一方面,主張平等,需要肯定所有適用者的道德平等;另一方面,主張平等,還需要根據這種道德層面的狀態,判斷在實際社會生活里,人應該受到甚么樣的待遇,才算滿足了平等的要求。2作為一項道德價值,平等業已獲得了相當普遍的認可,雖然其理由還常見爭論;但是它的實質要求,卻始終會是聚訟的焦點。
平等概念的歷史面向與發展歷程,一定程度上可以透過這個二元特色來整理和敘述。本文因此擬先就它的思想史,略做簡要的探索與綜合。這個二元結構在歷史上的出現與轉化過程,尤其是道德平等如何克服自然與社會的等級身分而終告成形、它又如何經由公民身分構成待遇平等的動力,值得我們有所了解。3
其次,在概念層次,這種二元結構的內容,需要加以說明。平等問題所涉及的面向很廣,可以從不同的應用范圍來設法理解;例如法律的平等、經濟的平等、社會的平等、政治的平等,所要求的并不是同樣的東西。它與其它政治價值──例如自由、正義、公共利益、效率等等──的關系也至為復雜,不能下簡單的定論。這些問題,與本文的主旨無關。相反,我們擬參考當代英語政治哲學的一些文獻,集中討論平等這個概念所涉及的幾個概念性問題,以資說明道德的平等與待遇平等的分辨為甚么有其理論上的必要,以及根據這些理據,待遇平等的問題結構,如何逐漸將“平等”問題轉化成“公平”的問題。
二、平等概念的思想史
我們常有一種印象,認為平等乃是一項特屬于現代世界的價值;在前現代的社會里,突出某種族群、性別、等級或身分的差異,表現為各種差別待遇,才是普遍的基本態度。這個印象不算完全準確,不過卻也并不失真。前現代的世界觀,比較重視個人身上的某些自然、社會屬性,常常根據這類屬性在人與人之間有所區辨。但是在前現代的思維中,并不是沒有普遍性的訴求,以及因此取得的普遍身分、普遍人性的想法。從差異和特殊性向普遍性的移動,影響平等概念的發展甚巨,值得作為以下論述的架構。
古典思維在前現代時期的西方,平等并不是一個獲得廣泛認可的價值。亞里斯多德的公式“一樣的東西一樣對待,不一樣的東西不一樣對待”(Politics, III, ix, 1280a),是古典時期的基本態度;這個說法不是不可能具有平等主義的涵蘊,但在古典世界,由于人身上的某些差別往往被賦予絕對的意義,人們明顯并不是 “一樣”的東西,所以自然不能受到“一樣”的對待。古典思想對人的差別性了解,大致上以人性在質方面的差別為本。例如柏拉圖說到人性中有貴賤不同金屬的成份,決定了每個人的適宜職位(Republic, III, 415);例如亞里斯多德提到男與女、自由人與奴隸、人與動物,各自都有其本性的差異(Politics, I, v, 1254b),從而涵蘊著不同種類、不同程度的德
[1] [2] [3] [4]
【道德平等與待遇平等:試探平等概念的二元結構】相關文章:
平等04-29
平等對04-30
法律上的平等是機會平等而不是結果平等05-03
不平等的待遇_550字11-06
平等的作文12-06
平等,并非絕對平等作文(精選42篇)05-25
平等的作文09-20
平等的友誼04-28
平等是奢侈的04-28
平等與平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