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法律:在藝術的彼岸

時間:2023-05-01 03:24:26 法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法律:在藝術的彼岸

  多年前,讀過山東大學陳炎先生寫的一本《反理性思潮的反思》(山東大學出版社1993年)。這本不算太厚的著作剖析了叔本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海德格爾、薩特等人的思想。這些大名鼎鼎的近現代人物之所以被陳炎先生歸為一類,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傾向:反理性。

法律:在藝術的彼岸

  為什么要反理性?在17、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那里,比如在笛卡爾、霍布斯、洛克、萊布尼茲、孟德斯鳩、康德等人的眼中,理性幾乎被奉為“大寫的真理”。為什么才過一二百年,一股強大的反理性思潮就洶涌而出,并且形成了與理性思潮相互競爭的態勢?理性與反理性,到底孰優孰劣、孰是孰非?到底哪一種思潮更能解釋這個世界,并進而改造這個世界?

  在法律思想史上,我們總是被告知,法律的本質是理性,不僅自然法的本質是理性,實在法也是人類理性的結晶。在法律實踐領域,我們確實也能夠真切地體會到法律的理性特征:立法者總是在反復權衡各種利益的基礎上寫成法律條文;司法者總是在認真考慮法律規范與法律事實的前提下形成經得起二審甚至再審的判決意見;律師們的理性精神更不可能受到質疑,因為他們總是要理性地動用所有的技術與資源,竭盡全力地追求一個對于他所代理的當事人、對于他自己最為有利的訴訟結果。在人們的印象中,包括立法者、法官、檢察官、律師甚至法學學者在內的法律共同體,都是一群典型的理性人,一般不會采取非理性的方式思考或行為。

  然而,法律共同體也許是理性的,并不意味著其他法律主體都是理性的。比如,有的訴訟當事人,愿意花費巨大的人力、財力、時間、心理折磨等多方面的代價,僅僅就是為了五毛錢或一塊錢的民事賠償。從經濟效率上看,這樣的官司,即使打贏了,也是得不償失。還有一些當事人,為了他們已經認定的某個目標,經年累月地投身于某個官司,堅持了十多年、數十年的也不乏其人。在理性的旁觀者看來,他們的這種選擇令人同情、令人感慨,有時還令人欽佩,甚至還被輿論家們贊賞地評價為“權利意識的覺醒”。然而,就一般人看來,某些“五毛錢官司”,某些“傾家蕩產也要打下去”的官司,卻很難說是一種理性的行為選舉。

  某些當事人為什么會選擇這種“不理性”甚至“反理性”的行為?如果你向他們詢問,他們會告訴你,只是因為“咽不下這口氣”,只是為了“爭一口氣”,等等。然而,他們要“爭”的這“一口氣”到底是什么?旁觀者雖然可以理解、可以體會,但它畢竟還是一個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當事人為了這樣“一口”神秘的“氣”,即使付出一切身家性命也再所不惜。站在理性的角度上看,這似乎是一種荒謬的行為。但是,這種反理性的行為本身,恰恰滿足了人們“爭一口氣”的強烈愿望。

  法律本身是理性的,法律能夠滿足人們對于理性的需要。然而,當人們試圖通過法律的方式來滿足“爭一口氣”的需要的時候,這就意味著,人們是在通過一種理性的方式來滿足一種反理性的需要。這種需要,可以理解為人類對于激情或情感的需要,但從本質上看,其實就是人類對于藝術的需要。

  與法律的理性特征相反,大部分藝術的主題都是反理性的。畢加索的繪畫,怪誕而離奇,距離正常的人類理性是遙遠的;在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活人與鬼魂可以相互交流,實在難稱理性;古典小說《西游記》講述的“猴子奇遇”,更是荒誕不經;書法大師們創作的“狂草”,難以辨識,甚至不能充當普通公眾之間相互交流的媒介;巴別爾筆下的騎兵軍,英勇得近乎殘忍,完全失去了對于生命的敬重,但卻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并引起了“讀書界”的高

[1] [2] [3] 

【法律:在藝術的彼岸】相關文章:

彼岸的意思, 彼岸的解釋04-30

彼岸04-28

彼岸04-30

彼岸性的意思, 彼岸性的解釋04-30

彼岸的作文07-18

此岸彼岸故事09-21

【集合】彼岸的作文12-15

(精選)此岸彼岸作文04-13

關于彼岸作文04-30

開在彼岸的花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