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愛心轉化后進生的論文
摘要: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梁。教學模式的轉變關系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影響著學校社會功能的發揮。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而言,需要了解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明確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關鍵詞:愛心、給予、發掘
教育學生,首先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梁。我們要相信后進生也能成功,并給予任何一個后進生希望,他們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想在老師、同學面前展示自己,但很多時候由于各種原因我們沒有給他們機會,沒有給他們舞臺,長此以往,使他們失去自信。所以需要我們平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千萬別由于自己的疏忽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要學會潛心發掘他們的成功潛能、興趣愛好,用愛來影響后進生,使他們一步一步走向進步,走向成功。
一、以人為本,用愛心了解學生
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于特殊的差生我放下架子親近他,敞開心扉,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弦!皠又谇,曉之于理”:用師愛去溫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說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認識并改正錯誤。我想作為一名教師,都應“以人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喜怒哀樂的深刻了解。這是做好班級管工作、避免教育盲點、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為了了解學生我經常和小松在一起,課間和他們一起做游戲,放學后和他們說說話,在閑談過程中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了解了學生的這一切,我就能有的放矢地去關心教育他。據我一段時間觀察,小松同學屬于后進生中第二類,膽小,老實的,就是成績差。小松同學的頭腦并不笨,他主觀上是非常希望能成為一名優等生的,可由于父母非常寵他,加上學習方法的原因,成績才較差。
二、發揮集體作用,友愛激勵學生
同學的幫助對一個差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梁,之間就會無話不說。同學是學生的益友。在學生群體中,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過于直率,尤其是批評他們的時候太嚴肅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讓他與其它同學交朋友做起,和女同學一起坐,讓他感受同學對他的信任。讓他感受到同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讓他在快樂中學習、生活!通過同學的教育、感染,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在轉化差生工作中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作為一個班主任,我有責任引領他們走進知識的殿堂,學到更多的知識;我有責任引領他們張開理想的風帆,駛向夢中的彼岸。我深知在輔導學生學習時,不僅要使優等生學好,也要使中等生學好,更要使學困生學好。我沒有責備小松,也沒有鄙視他,而是給了他更多的“偏愛”,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我都是加倍的關心他、愛護他,開始我先抓住課間休息的時間找他到辦公室和他談心。內容是多方面的,但永遠不能離開學習這個主題,在此基礎上在不讓他本人知道的時候與他家長當面交流了一次,配合家長進一步對他進行教育。從中也讓家長了解到他有什么心里話就愿和老師說。通過我的行為來感化家長配合老師教育孩子。我想先讓小松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告訴他學習關鍵靠方法。我在課本和習題冊上勾了一些題目,讓他先做這些相對比較容易的題,把基礎打牢。其實我借此讓他通過做一些簡單的題目提升對學習的信心。一段時間后,我發現他越來越喜歡做題了,而且養成了動腦思考的好習慣,成績也提高很快!我知道一個學生思想水平及學習成績的提高不是一次教育,一次談話所能及的,而要靠多次,多方面一直反復的教育。對待小松,我反復抓,努力找機會去關心他,其中我做到“三不”:不急,不火,不粗暴;讓他感覺到了學校的愛,教師的愛、同學的愛是永遠的。教學中發現一點的進步,及時給與表揚和肯定。對小松進行“重點幫扶”,課堂輔導把他作為重點,力求當堂消化所學知識,經常讓他回答問題,鼓勵他提出疑難,對于他的一絲一毫進步都不失時機地給以宣傳,讓同學們給他喝彩。課下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分原因,對癥下藥。與他的家長取得聯系,相互協作,共同督促輔導。經過兩年來的努力,小松改掉了惡習,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學習成績也一路攀升,我的努力也沒有白費!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作為老師,應該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煥發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廢!爸挥胁粫痰睦蠋,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要我們教師對學生付出愛心,我們就一定能把所有的學生教好,讓“后進”成為歷史吧!
【用愛心轉化后進生的論文】相關文章:
后進生的轉化論文05-02
淺談如何轉化后進生論文05-03
對后進生轉化的認識與體會論文05-03
轉化高職中的后進生論文05-02
轉化后進生論文(精選5篇)06-14
轉化后進生的幾點嘗試論文05-02
后進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論文05-03
數學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論文05-02
后進生轉化論文(通用7篇)06-29
如何有效地轉化后進生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