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基坑支護工程施工技術分析論文
1、工程概況
某一辦公樓工程位于某市的繁華區域,這項工程的空間較為封閉,因為其前方是城市的主干道,并且左右兩邊建筑都比較密集。這項辦公樓工程所采用的結構方式為框架剪力墻的結構,并且該工程共有二十二層,地下僅一層,高4.5m;地上為二十一層。該工程的基坑深度是5米,并采用樁基承臺式基礎平臺來籌建辦公樓。根據有關地質勘探報告顯示,該項工程基坑支護和開挖的土層主要由大部分的雜填土、淤泥和局部的粘土構成。首先,全場分布的雜填土,呈雜色,層頂高程為0.29~5.30m,層厚為0.4~4.1m,主要包括碎塊石、磚瓦礫、混沙土、粘性土等以及局部分布的生活垃圾,成分較為復雜,土性呈濕、稍密的狀態,均一性較差。其次,全場分布的淤泥,呈青灰色,層頂高程-0.46~3.07m,層厚11.60~15.10m,主要包括零星貝殼碎片、腐植物等成分,尤其是不均勻夾粉細砂薄層中的這些成分局部含量較高,土性為流塑狀態。最后,局部分布的粘土,呈灰黃色或灰色,層頂高程1.90~4.20m,層厚0.30~2.10m,主要包括鐵錳質斑點及少許腐植物等成分,底部的粘土逐漸過渡為淤泥,其土性為可塑或軟塑狀態。
2、基坑工程的基本狀況分析和評價
在地質中,其第四紀地層的地下水是在潛水的范疇內,而且水位的高低會受到降雨、地表水等因素的影響。根據相關經驗得知,在這一地區中,其地下水位的變動幅度是比較小的,并且通過地質勘探測量到在埋深為0.1~2.2m的地下水穩定水位處適合鉆孔。在這片區域的土層中,其一般粘性土層相較于雜填土和粘性土中的砂夾層、礫砂混卵石、風化基巖裂隙帶等來說,前者的透水性較弱。在對這片區域的水質資料分析過后,我們得知這片區域的地下水并沒有被環境所污染,水質保持良好,不會對該工程中的砼(混凝土)以及其他重要的建筑材料產生侵蝕作用。
3、基坑土方開挖工程施工技術介紹
第一,當對原始自然形成的土方進行挖土工作的時候,要注重市測繪大隊的建筑設計圖紙,以及準確的坐標點,并安排施工工人到現場,進行精確的定位測量,然后再讓設計師將基坑的平面圖給繪制出來,最后,這個基坑的平面圖便是初始的土方挖土作業的依據。
第二,在進行土方挖土工作時,要注重機械化施工和人工作業的相互配合。在土方挖土過程中,機械化的施工部分交由1.2~1.4反鏟挖掘機來完成,后可通過人工作業的方式來完成剩余的機械無法達到的部位、承臺以及地梁基底的土方修整等。
第三,對基坑進行開挖時,要嚴格遵照先淺后深、先邊坡支護后基礎這一土方的基本原則,并且這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的來確保基坑邊坡的.安全可靠。
第四,該辦公室工程是場內運輸,因此要安排專人對自卸汽車進行調度和指揮,以此來完成該項基坑開挖中的土方運輸工作,在運輸時,其行駛通道有一個專門的施工通道,汽車司機要嚴格按照這一相關規定來進行運輸,并且只有到達了指定地點時,方可進行卸土工作。
第五,在對基坑土方進行開挖工作時,要求測量人員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要進行跟蹤測量,并且其進度要與挖掘機作業保持同步,及時的將開挖或未開挖的深度給記錄完全,然后匯報給該工程的負責人,讓他們能夠將開挖的深度這一方面給把控好。
第六,在基坑的土方開挖中,要提前用紅漆做好水泥攪拌樁樁位的標志,防止在施工中碰撞到水泥攪拌樁,在樁的周圍的500mm范圍內可以讓人工來負責挖土作業。
4、三種基坑支護工程施工技術分析
由于不同場地的地面標高的不同,所以基坑支護的施工方式也要相應的調整。當基坑分為兩次開挖并挖至距地下室底板約3.5m處時,可以將放坡+錨噴網的擋土墻支護結構應用在基坑邊坡這一范圍之內;而在地下室底下電梯井附近的可以采用水泥攪拌樁重力式擋土墻的支護結構。
4.1、放坡十錨噴網擋土墻支護施工工藝
施工工藝流程:挖土修坡→初噴封閉→錨桿孔定位→成孔→安放錨桿→錨孔灌漿→安裝鋼筋網及焊接加強筋→終噴。
4.2、重力式擋土墻支護
施工工藝流程:定位→預拌下沉→提升噴漿攪拌→重復攪打下沉→重復攪拌上升→完畢。
(1)施工要求:
①加固料采用32.5R普通硅酸鹽水泥,滲入比15%,水灰比0.5;
②樁徑φ500mm,樁距400mm,樁間搭接l00mm,樁深6.5m,樁身傾斜小于1%,相鄰樁不留施工縫;
③施工前對施工機械進行全面檢查,排除各種故障。
(2)施工工藝:
①準備。將深層攪拌機安置在指定施工位置,對中置好,并將樁機置于水平,且鉆桿要垂直樁機;
②預攪下沉。如果深層攪拌機里面熱冷水循環檢查正常流動后,就可以開始下沉作業了。但是如果下沉的速度過于緩慢,就需要通過輸漿系統供給清水以便更好地鉆進;
③調制水泥漿。如果深層攪拌機達到一定的深度時,就可以依據一定配合比例調制水泥漿,在壓漿程序開始前需要提前將水泥漿灌入集料斗。要求水泥漿在流送過程中不可以出現離析的狀況;
④提升噴漿攪拌。灰漿泵可以在深層攪拌機達到了預定的深度時使用,通過其產生的壓強將水泥漿壓入到指定的地基里,并且在噴漿過程中,還要注意旋轉,攪拌機的提升高度也要嚴格把控好。要求在壓漿工藝的施工過程中,不能夠出現斷漿的現象,一定要保持連續性;
⑤重復上下攪拌。為了能夠均勻攪拌軟土和水泥漿,要再一次攪拌下沉原已提升到地面上的攪拌機,只不過這個時候,不需要再進行噴漿,當達下沉達到設計深度之后,要再次將攪拌機提升到地面上;
⑥清潔。將清水灌入到集料斗中,然后啟動灰漿泵,將輸漿管路以及攪拌頭中的殘余水泥漿沖刷干凈。
4.3、降低地下水位施工工藝
(1)在基坑邊坡頂0.6米外,順著基坑的外圍砌制磚砌排水明溝,溝凈寬需要0.3米,深要求0.3~0.6米,溝底要求C10混凝土墊層,溝壁需要用M5型水泥砂漿Mu7.5型紅磚砌0.24米厚。每隔3米需要設一個0.6米×0.6米的流沙井,這里還要求井底比溝底深0.4米,做法與排水明溝相同。
(2)在基坑邊坡底部0.6米外,順著基坑內圍在地下室底板墊層下面施工磚砌降水明溝,溝凈寬需要0.3米,深要求0.4~0.6米,并且需要在溝底寬度為1米的范圍內鋪列2米厚0.2~0.4米碎石墊層,且溝壁要用M5型的水泥砂漿Mu7.5型紅磚砌筑要求0.24米厚。預定每隔0.3米設一個1.2米×1.2米的降水兼排水井,井深要求不小于15米,做法與降水明溝相同。對于排水井而言,要通過潛水泵,將抽出來的水排到基坑邊坡的排水明溝當中。
(3)為了使低地下水位變得更加有效,要將降水井設置在地下室底板集水井的位置處。接下來為大家描述降水井的相關做法:要在集水井的下方繼續挖掘,并且其深度至少要大于1.2m米,把一個0.8米×0.8米的帶網鋼筋籠放入到里面當中,然后用0.2~0.4米的碎石將周邊給填充好,并且再放入一個5米規格的帶網鋼筋籠,用0.2~0.4米的碎石把內外鋼筋籠的空隙給填至設計墊層的下標高處,而對于上面來說,則要求覆蓋兩層的油氈紙。在鋼筋外籠的選材上,用規格為1216作為豎筋,箍筋則采用的是規格為φ6@200的鋼筋,而對于內籠而言,豎筋的規格是要616,而箍筋則是采用6@200的鋼筋。用兩道0.002米的網眼鋼絲網將鋼筋籠的底及外壁給包裹好,要注意到,內籠露出的墊層要大于0.05米。對于各降水井而言,都要求一臺潛水泵配備自動水位控制裝置抽水外排。降水井最終封閉采用法蘭盤。
5、監測基坑并對成果進行分析
(1)觀測點設置:
①在距離基坑36m,并且相對穩定地方,朝著基坑邊線延長的方向來設置測距點;
②在土釘墻上布設測點間距為8~10m的護坡樁水平位移觀測點,并用水泥釘將點位固定好;
③在已經被開挖過后的土釘墻及樁上下位置處,各設置一間距10~15m的護坡樁傾斜觀測點,然后用水泥釘將點位固定好;
④用紅漆將設置在錨桿錨頭上的錨桿變形觀測點給標記好;
⑤沉降觀測標要進行分層設置,并且要保證其位置在基坑內側沿基坑高度5~6m處,而水平間距這要保持在20~30m的范圍之內,然后通過使用水準儀進行觀測。
(2)成果分析:
①一般每隔7d就要對分階段進行基坑的變形觀測,可是基坑時常會被工程施工進度、季節的變化以及天氣的情況所影響,最終導致變形情況的發生,因此工程的監測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對觀測周期進行不斷的調整。在每一次的觀測結束后要對這些記錄數據進行匯總,并且進行相互之間的對比分析;
②要能夠理解并分析根據每次觀測結果所匯總出來的數據表,其內容包括基坑變形是否變大或是穩定,并且呈現出什么樣的趨勢等,然后該項程的監理們要立刻商討相應的補救措施,商討結束之后,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和設計院匯報有關的商討結論和修改后的應急補救措施,只有在這些部門確認之后,組織實施工作才可展開。基坑的支護措施成功的標志在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沉降及水平位移都沒有發生異常的現象,其次,護坡樁的最大位移監控值未超過50mm以及地面最大沉降量未超過30mm,說明基坑的支護措施是成功的,如果完成了上述目標,則說明整個工程的實施都達到了設計的要求。
6、結語
在本文的具體探討過程中,可以證明該辦公工程施工技術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這樣在之后遇到的相類似的工程時,就可以借鑒這些工程實施技術,從而更穩妥的實現建筑工程的完工。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由于不同基坑的實際情況的差異,在采用基坑支護措施時要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考量,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來選擇適當的基坑支護施工技術。
【三種基坑支護工程施工技術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深基坑支護技術論文10-11
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論文11-30
基坑圍護工程支護實例分析工學論文12-28
基坑土釘支護技術淺析工學論文01-21
關于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探討論文10-10
高層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分析論文12-05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研究論文12-01
巖土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護問題與要點論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