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香港詞匯面面觀的論文
研究香港詞匯,作一面觀不行,要作面面觀才行。原因是香港作為一個方言區,作為一個社區有它自己的特點,因而必然影響到語言中變動最大的部分詞匯。
下面從語言(內部)和社會(外部)兩個大方面來看香港詞匯的特點。
一、從語言方面
又可從方言和普通話兩個角度來看。
(一)從方言角度看
香港屬于粵方言區,現有550萬人口中,不論有多少外省人、外籍人,粵方言是社會上的交際語言,也是大中小學校中上百萬學生接受中文教育的教學語言。目前在香港教育界討論英語教學、母語教學問題時,關于母語教學的概念是很清楚的,即粵語教學,并不是普通話教學。教育界、語言界人士普遍認為目前母語教學是粵語教學,到了1997年以后,也仍然是粵語教學,包括中國語文課程的教學在內。從實際情況看,是沒有足夠的能用普通話教學的教師,但更重要的是從理論上便認為母語是粵語,因而也不必培訓各科師資去講普通話(培訓普通話的師資例外)。
教學語言對社會上流通什么語言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社會上本使用本地方言,教學語言亦是本地方言,代代相傳,方言的勢力自然大。所以香港流通的詞匯,特別是日常生活用語,是以粵方言為基礎的,口頭語言的詞匯都是粵方言的詞匯,就是書面上,也有相當多的用方言字寫的文章,其中用方言語素構成的方言詞語滿篇皆是,初到香港的外鄉人是連看也看不懂的,最多連猜帶蒙知道大概意思。例如下面一段話,是關于一頓早餐的描寫:
一個快樂早餐
早餐係兩只煎得好立體蛋,一件嗏些少蜜糖,足半寸厚火腿扒,兩件用棉花咁軟方飽烘到微黃多士,上面搽一只廣告堅稱絕對係百份百新鮮生果壓偏士多啤梨果占,一杯蒸漏得好香濃咖啡,對住我食早餐係一個充滿笑容太太,一切都好美好,係我一直夢想要求,一個快樂早餐。
(阿寬《小男人周記》,友禾制作事務所有限公司)
吃早餐是一個很生活化的話題,這段話所用的粵方言詞匯,有些是用方言字記寫的,如:係(是)、(的)、(了)、咁(這么)、(在),有些則不是用方言字記寫,只是說法和普通話不同,如:食(吃)、搽(抹)、蜜糖(蜂蜜)、生果(水果)、果占(果醬),有些是用外來音譯詞,如:多士(烤面包片)、士多啤梨(草莓)。由此可見一斑。
粵方言的代表話是廣州話,香港話是不是標準廣州話,香港話和廣州話詞匯方面的同異已是研究粵方言的一個課題。比如,廣州把“叫出租汽車”說成“打的”(“搭的”),香港并不這樣說。在一個大方言區中的不同地域,語音詞匯可能都有差異,廣州和香港兩地在社會形態上的差異,肯定會影響到兩地的用詞用語。在廣州,傳媒語言(電視、電臺用語)主要是普通話,法定的教學語言也是普通話,這使得廣州話的詞匯越來越多地受到普通話詞匯的影響。而香港的傳媒語言、教學語言就是兩種:英語和粵語。兩地的大氣候“是如此不同,用語就可能出現越來越多的異點,比如,香港所說的“騷”(show之粵音音譯),臺灣省說“秀”,就是演出的意思。香港可以用“做騷”“作騷”“大騷”等,來代替“演出”“表演”,或同時在社會上流通,廣州就不一定用。這一例說明,即使普通話中已有使用得久的詞語,香港話中還可能并存音譯的外來詞語,特別是英語的音譯詞。
(二)從普通話角度看
在香港,大部分人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是相脫節的,口語用粵語,書面語用標準的現代漢語,即普通話。
政府公文的中文本,大部分書籍報刊,各級各類學校的中文教材,學生作文,應用的或要求應用的都是標準的現代漢語書面語,從這個角度看,普通話的詞匯是通過書面語的交際在香港流通的。
這便帶來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文章中普通話的書面詞語多,文言詞語多,而生動活潑的普通話口語少,因為他們書面上寫的普通話詞語不是從口語中學來的,是從書本上學來的。我曾分析過香港中學生(中四,相當高中一年級)的50篇作文,發現不少學生的作文帶有“書面語”色彩,如下面這些例句:
(1)向暑假告別之前,還有一件令我意想不到之事,亦即是在宿營時所識的朋友,我以為再沒法聯絡了,但他們竟會約我出來去旅行,真是開心。
(2)而數學科的中四課程,早于上學期幾乎已教完了,因此時間上相隔太久,而又疏于練習,令致退步了。
(3)翌日,我與父親一同往銅鑼灣人民入境事務處去,進入大堂內,往詢問處咨詢……
如何使普通話口語詞匯在社會上流通,只有推廣普通話這條路。社會上的普通話教學和大中小學里的普通話選修課程,教材內容多從日常口語會話起步,所以容納了不少口語色彩較重的詞語。普通話的推廣工作在香港是日見進步,但距離“普及”的程度仍然很遠。
據有人統計說,社會上學日語的人多于學普通話的。
二、從社會方面看
又可從社會本身的形態和受外來社會影響兩個角度看。
(一)從香港社會形態角度看
在香港這個特殊的社會形態中,流通了一整套適應香港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習慣的詞匯,這些詞語也隨著香港社會的變動而變動,新陳代謝。在拙文《香港流通的詞語和社會生活》中,已列舉了100多個各類型詞語,本文不再贅述。這些詞語有些是香港有,內地沒有的;有些是香港常用,內地不常用的,但都是用通用的漢語語素依構詞法構成的,望文生義,便可知道大概的詞義,如行政局、立法局、官守議員、民選議員、五十年不變(舞照跳、股照炒、馬照跑)、見工、炒股票、炒樓花、信用咭、飛翔船、穿梭機、大空船、婚外情、二人世界、垃圾蟲、寵物、度假屋、發燒友、黃色架步等。有些在對話中、在上下文中就可以理解詞的意義,或稍加解釋即可明白,比如:炒魷魚(老板解雇雇員,北方話“卷鋪蓋卷兒”的意思)、人蛇、蛇客(偷渡客)、綠印(居住不足七年的香港居民)、黑印(居住七年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煲電話粥(用電話聊天,時間長得像熬粥一樣)、高買(在店堂公司商店偷竊,不告而取)、小手(在公共場所上偷東西)等。
以上兩種類型的詞大多數都可以算作是符合現代漢語詞匯規范的。
由香港的情況類推,在臺灣省,在東南亞華人社會,在海外(歐美等地)華人社會,會有適應本地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習慣的流行詞語,各有各的特點,是否可以認為,凡是用通用的漢語語素依構詞法構成的詞語,在中國、在海外華人社會很容易流通的,就得算在詞匯規范內。這類詞一般不是土生土長的方言詞。
因而普通話的詞匯規范不能只考慮詞匯和地域(方言區域)的關系,同時要考慮詞匯和社會的關系。以北方方言為基礎.,說明了普通話詞匯以北方方言詞匯為主的現實,但不能概括現時香港地區、澳門地區,臺灣省及海外華人社會中流通的而中國內地北方方言區并不流通的詞語。不能將這些詞語挑斥在規范之外。這個問題,在普通話詞匯規范研究上要擺上日程。
詞典中不僅要收中國大陸流通的詞語,也要收香港地區、澳門地區,臺灣省及海外華人社區流通的詞語。至于在什么地區較為流行、常用,可加括號用文字注明,如同方言詞后加“(方)”:書面語詞后加“(書)”一樣。這樣,便于在現代的開放社會中語言的交流,并促進語言的融合、統一。
(二)從受外來社會影響角度看
香港是一個全方位開放的社會,是世界聞名的“東方之珠”,社會本身受外來影響是很大的,語言隨著社會,也受外來影響很大。有人說,香港話是最洋的方言,說得很貼切。
洋化的主要方向是吸收外來詞,用音譯的辦法吸收大量的英語詞語。在香港,長期以來,英語是官方語言,是法律語言,是教學語言。近年,政府為了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更增加經費從英國直接派教師來香港。加之英國文化協會在香港推廣英語有豐富的經驗,再加上民間的各個等級的英語補習學校和私人英語補習教師的教學,在這個小小的島上,推廣英語可謂“世界之最”。
英語在國際交際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香港提高英語水平是一件好事情,這也和它本身的國際地位相稱。至于英語帶給香港話的影響要作具體的分析。有利也有弊。
香港在使用外來詞語時,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在表達中直接加用英語詞,口語和書面語中都如此。你如果聽大學生交談,粵語對白中不時出現英語詞,這英語詞不是按準確的英語發音的,是帶有粵語聲調的,所以,聽起來并無不協調之感,可以說英語詞融化到了粵語句子中。這大概是香港語言交際中一種很特別的情況。有文為證:
(1)heman話:“梁生,你係我P老細,我P睇你喇!人P踩到上頭殼,開會唔叫你,你真係departmenthead!出面成班人都唔服佢架!只要你講聲我P一定support你!”
(2)佢同我講:“寬,你呢件事我幫你唔到,我俾得anita做consultant,我就要尊重佢determinationsorry!”
(3)多得generalofficeelaine話俾我知,佢也全部入曬confrenceroom。
(4)入大學年,我要決定揀businessadmin抑或comparecit,……我決定放棄做詩人,我記得杜甫因為餓過饑飽食一頓牛肉脹死,呢段典故令我覺得好impressed,有種想笑又想喊feeling!
這幾個例子都選自《小男人周記》第五集,這套書有八集,是“口袋書”式的小開本,印數多達十一版次。是香港藝員鄭丹瑞主持的最受觀迎的電臺廣播連續劇。全書每頁都有英語詞,少則一兩個,多則十幾個。這本書擁有眾多的年輕讀者。由這個例子,可以看到英語詞直接加入到粵語句子中的語言事實。這種情況,通常認為不算外來詞,是一種語言的污染。不論怎樣,這個現象值得注意和研究。
第二種情況是音譯的辦法吸收的外來詞。細分又有幾種不同的類別。
1.普通話中已用漢語語素構成的詞,香港話中仍用音譯詞,或者兩個詞并用不悖。
2.普通話中用音譯詞,香港話中也用,但兩者寫法、譯法不同,或部分不同。
3.普通話和香港話中所用的音譯詞完全相同的。例如、咖啡、可可、檸檬、芒果等。
第一類音譯詞,數量不少,通常認為不能算作規范之內的,因為漢語語素有表意作用,它構成的詞能望文生義,優越性大,那么,香港話中大量存在的這類音譯詞就只能歸入方言詞之中,是方言詞中的外來詞。
第二類音譯詞在寫法、譯法上也要統一規范,恐怕要研究一下是誰譯得好,寫法好,再來規范。
第三類情況是最理想的情況。
也還可能有的新情況是,香港首先吸收音譯外來詞,普通話中還沒有,這可以給普通話吸收外來詞創造有利的條件,讓香港成為漢語吸收外來詞的一個重要港口,成為基地,因為香港的全方位開放給漢語提供了這樣一個好機會。因而在詞語規范問題上,對香港吸收外來詞,運用外來詞,要大大放寬尺度,也要實行“一國兩制”,不要強制規范。有外來詞的“濫用”,才有去粗取精的機會。比如,香港譯的“保齡球”(音譯bowling+漢語語素“球”)就比普通話原來叫的“地滾球”要好,符合漢民族心理,所以前者取代了后者。
綜上所述,小結以下三點:
一、研究香港流通的詞匯,要從多角度觀察,既要注意到它的方言特點,又注意到它的社會特點。
二、香港地區流通的詞匯,一部分有別于中國內地,由此可知澳門地區、臺灣省以及中國以外的東南亞華人社會,歐美等地華人社會都會有一部分詞匯是本地特產,適應當地的社會環境,因而,現代漢語詞匯研究的范圍是如此之廣,是要超越了國界的。
最近,香港中國語文學會提出了各地語言工作者牌鶚擲垂步ā叭球華語大詞庫”的設想是十分積極的,有利于漢語的豐富發展。
三、現代漢語標準語普通話的詞匯規范,是否既要考慮到詞匯和方言區域的關系,又要考慮詞匯和社會休戚相關的情況。希望能有一個關于普通話詞匯規范的規范說法。
【香港詞匯面面觀的論文】相關文章:
“糖”瞄面面觀05-05
能源問題面面觀04-27
電視受眾心理面面觀05-02
法國社會禮儀面面觀04-28
美國預科優勢面面觀04-30
戲劇沖突面面觀作文09-20
“糖”瞄面面觀作文03-11
實事求是面面觀04-26
儒家孝道文化面面觀04-29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論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