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就業導向下,深化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論文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是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的重要指導思想。
我國的高等教育正在向大眾化方向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無論在院校數量還是辦學規模上,都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態勢。近年來,高職教育發展的重心由數量擴張向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轉變,要求高職院校加大教育教學改革的力度,真正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以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此類人才的急需。同時,也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的需要,在民族素質的全面提高上,做出應有的努力。
“以就業為導向”不僅體現了教育擔負著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所應有的服務性質,而且更突出地反映了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應用型人才的特性。“以就業為導向”是職業技術教育直接面對經濟社會發展這一力、學性質所決定的。
就業是民生之本。來到高職院校就讀的學生,首要目的就是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能夠順利就業。畢業生的就業率,以及用人單位是否給他們以“留得住、用得上”的較高評價,成為社會對高職院校辦學水平和質量最主要的評價標準。圍繞就業辦學,也是貫徹黨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滿足廣大民眾當前實際利益和長遠根本利益的具體實踐。
在一定意義上,強調“以就業為導向”就是要反對“以文憑為導向”。在這里所說的“以文憑為導向”,有三方面的表現:一是較為單一地強調專業培養計劃在課程設置、內容等各方面的學科性、系統性、完整性,當然也就必然附之以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二是全部的培養過程注重追求學生能夠“修業期滿、成績合格”而取得畢業資格,與畢業后是否能夠順利就業缺乏有機的融合;三是實施人才培養的教學部門與實施就業指導的學生工作部門的相互脫節。
影響就業率的因素很多。當前,各高職院校都已經加大了對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力度。不過單純地從就業抓就業是遠遠不夠的。現提出以下問題,以更深人全面地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
一、決定就業率的實質是人才培養質量
在開拓就業渠道、抓好就業指導、建立穩定的人才輸送渠道和關系的同時,必須認識到,影響就業率的根本在于人才培養的質量。當用人單位認識到我們的畢業生較好地適應專業崗位的要求時,在人才“供”與“求”的關系上,學院就由被動轉向了主動。包頭職業技術學院連續幾年向廈門燦坤公司輸送的高質量人才,在取得好評后,企業每年主動上門優選錄用畢業生,這就建立起了穩定的聯系。在此,起關鍵作用的還是人才質量。
質量高,就業率就逐年提高,學院的社會聲譽也越來越好,生源也更加充足,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環。
二、提高人才培養質蚤要靠教改的不斷深化
教育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根據不斷變化了的新情況而適時推進,做到常改常新。
較長時間來,高職教改在突出實踐教學、實現課程綜合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使得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特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體現。普遍認為,已很難挖掘出再進一步壓縮理論教學時數的空間。如果不開拓新的思路,深化教改將陷入困境。在此起決定作用的是如何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對高職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再認識。
高職教育說到底是就業教育。從目前職業人才市場的實際出發,國家公布了數控等四個專業技術崗位緊缺人才情況。如果對這樣一類人才的培養規律做一番認真研究,那就是必須完全打破原有的“幾段式”模式,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讓必須、夠用的理論知識服從于這一主線.構建全新的培養模式。這時,原來意義上的“課程”連同所謂體系的完整性將被突破,服從于學生能夠取得與所學專業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三、確實根據社會需求來辦學
學校的功能是為社會培養適用人才,為民眾提供教育服務、學校離開了社會需求就失去存在的意義。
社會需求有兩個方面,一是來自經濟發展的需要,二是來自學生個人的需要這兩者有時統一,有時并不協調所以對“熱門專業”也就有多種解釋,很多人愿意讀的專業并不一定有大的實際需求,比如“會計電算化”;而很緊缺的專業又沒有人愿意讀。比如“焊接”、“鑄造”。學校的目標應當主要瞄準來自經濟發展方面的需要,對應于此開設專業,調整專業方向和辦學規模。由于人才一培養要有較長的周期很多學校已采取大類專業招生,適當時候在調查基礎上對社會需要的預測實行專門化培養方向,這是個好辦法。
學校要每年進行一次人才需求的社會調查,把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的調整作為常規工作來抓,把專業辦活。還要積極引導學生了解社會需求狀況,調整自己的專業取向。
四、積極嘗試“訂單式”培養
學生能不能順利就業,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是不;是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現在我們的學校如同工業企業的批量生產,就這么幾種產品,而且產品規格相同,很難滿足具體單位的需要。一些學校嘗試“訂單-式”培養,由用人單位提出所需人才在知識、技能、素養等各方面的具體要求,共同制定培養方案,最后用人單位接收合格的畢業生二有時學生畢業后學校還要跟蹤“服務”。這種方式對企業和學生都大有收益,使得“以就業為導向”十分具體化。
“訂單式”培養需要有校、企兩方的積極性。當前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大多數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和人力資源部門很難愿意對兩三年以后的事付出辛苦和代價,反倒外企要好得多。因此,不妨可以試行“半訂單式”培養,亦即在培養中途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調整所選學生的培養方案,甚至提前進崗,實行校企聯合培養。包頭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就有不小比例的學生通過這一方式完成學業,很具推廣價值。
五、就業教育融入日常教學和培養全過程
就業教育包括職業(專業)選擇指導、就業指導、職業道德教育、與職業相關的素質培養等。就業教育的相當大部分應當通過日常教學和培養全過程來實現,而不只是依靠就業指導。每一位教師都要對學生順利就業負擔責任。
幫助學生做好職業(專業)的選擇.是一件很難的事:學生大多不了解職業(專業),學校也無法對共年后某個職業崗位人才的供需狀況做出準確的判斷,甚至做出就業承諾。但對大體的形勢還是可以預測的,也可以向學生、家長進行有關介紹,提供他們有價值的就職信息。一些高等院校適時向社會舉辦“開放日”,歡迎學生和家長來校參觀、咨詢.屆時向他們介紹專業性質、辦學條件、近年就業情況和社會職業需求,為學生更為理性地選擇職業(專業)起到很積極的作用。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在人才培養的各個階段和環節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接觸將要從事的職業實際,增進對職業的了解和情感。不僅傳授知識和技能,還要十分重視科學嚴謹的作風、嚴格的職業規程、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克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等職業素質的鍛煉和提高,將它們融人具體的培養過程之中。
六、重視對己從業者的職業培訓
重視學歷教育,忽視職業培訓,這是目前高職院校普遍的傾向。發達國家的同類學校則將辦學資源較多地用于職業培訓,與之相比差別很大。
“以就業為導向”不單是要培養新的建設者,還要滿足社會上凡需要提高職業適應能力或轉崗人員的要求,實施非學歷的職業培訓。這對于高職院校,有著很大的服務空間。
國家和地方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緊缺人才的職業(專業),起到導向作用。院校也應最大限度地整合和調動培訓資源,經常地公開“我能在職業培訓上做些什么”,供有關民眾選擇。培訓目的和學習科目應十分具體,時間短則兩周,長則幾個月。如果與企業緊密結合,成為它的培訓基地,就再好不過了。
七、畢業生跟蹤調查要由教學管理部門主做
各院校都已經把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列為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但這項工作基本都是以學生工作部門或就業指導工作部門為主來做,其不足是不易更敏感地觸及培養方案中的缺陷,調查結果需要“二傳”至教學管理部門和基層系部,難免折扣。
所以,主張由教學管理部門為主,各系部和學生工作部門協同,來進行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把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等各方面的適應程度列人調查范圍,使教學與就業的關系更為緊密。
總之,在就業導向下,深化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而這正是高職教育所面臨的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在就業導向下,深化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之我見04-28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及發展對策05-01
高職院校數控專業教學改革的探討04-29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方向探索05-02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探析04-30
高職院校如何深化職業教育改革04-29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探索04-26
高職院校就業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04-30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心理壓力04-30
切實推行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