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其的關系教育理論論文范文
【摘要】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教育是關鍵,而教育又不是單方面的,它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是整個教育階段的關鍵,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延伸,這三者就像一條鏈子,任何一方脫節,都會影響到整條鏈子的完整性。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最近看了幾個關于青少年犯罪的報道、訪談,主持人談到最多的是“子弟教育”問題,并且說要在學校教育方面下苦工夫。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完全沒有提到,甚至連政府、公安部門都這么認為。把兒童和青少年存在的一切不良現象的問題,幾乎都歸咎于學校教育的不足與失誤,這包括學生安全、犯罪等問題。就連學生的生活習慣、家務勞動等的教育都讓學校負責,這樣就無形地把教育等同了學校教育。夸大和泛化了學校的功能,把過重的任務放在學校的身上,讓它擔負著本身的壓力和越俎代庖的壓力。
一、個人的成長、發育和發展過程,都是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構成的
教育成效往往都是這三方面合力的結果,如果三方面教育步調統一,互相促進,它們的合力就大,效果就好;反之,教育影響就被削弱。如何正確處理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關系呢?筆者粗淺地談談個人看法。
一要充分地重視家庭的基礎教育
教育是隨生命的開始而開始的,嬰兒落地到幼兒上學前首先接觸的是家庭,家庭是他們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在這個過程中進行的最基本、最初步教育的社會群體,特別是早期教育起著學校和社會教育都難以起到的奠基作用。
人的成長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但在這項系統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助手和補充。福祿貝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這句話哲理性很深,它深刻地說明了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尤其是近年來家庭教育更是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
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是指由家長按國家、社會的要求,對孩子實施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教育實踐活動,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教育;在相同的家庭條件下,由于實施的家庭教育不同,其效果也不同。我國現階段的家庭教育,是由家長和其他年長成員根據我國現代化建設對培養人才的需要,按照國家的教育目的配合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要求,對孩子實施的有意識的、有目的的教育實踐活動。因此,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按照國家的教育目的,參照園、校的教育教學計劃、要求進行,以配合園、校教育,使之完滿實現,使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有著早期性、基礎性、長期性、持久性的特點。眾所周知,學校教育是科學文化素質的教育,而家庭則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兩者相比后者更為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即使有再多的科學文化知識也不能有所作為。
兒童的可塑性很強、善于模仿、意識單純、是非能力差,行為習慣還處于養成階段,俗話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幫助他們分清對錯、善惡、美丑等,會使人終生受益,為其今后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們要克服把家庭教育簡單地等同于協助老師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而應看成是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的一個工程。教育的重點應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包括家務勞動、青春期的教育、個性意志的形成、生活習慣等方面,這樣就提高了孩子的綜合素養。古往今來,有許多名人志士都是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日后才成為名家、大家的。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家庭教育。家庭成員的態度,將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學校教育是主體
青少年在上學這段期間,受到教育是最集中、最系統、最牢固的,它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青少年教育中心在學校,因為學校教育有很多優勢。首先,學校,是對孩子進行專門教育的機構,應該是對孩子進行知識、技能、品行等更為全面的`補充教育。學生在學校受教育的時間最集中,一天中除了睡覺、吃飯,幾乎所有時間都在學校教育范圍內進行學習,全身心地接受學校的教育和各種知識的傳播。學校有著積極向上的氛圍,它給學生們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優雅的校園、整齊的校舍、干凈的樓道,以及各種教學設施,環境的布置,這些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它有著和諧舒適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奮發向上,努力拼搏。學校的育人功能是按國家的德育《規程》來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所以學校的教育是主體,它對一個人起著動力、導向、保證作用。
三、社會教育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繼續延伸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綜合。社會教育無處不在,它對學生思想的影響極為廣泛,社會教育既是多方面的,也是終生的。凡是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和人際關系等,都會對學生浸透著許許多多的影響。尤其是家庭情感危機、市場經濟侵染、安全誠信、不良文化因素等等,均對學生構成了嚴重的沖擊和危害,所以要積極引導學生對不同的社會信息進行反饋,使學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不斷增強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學生要深入到社會的大課堂,體驗各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學習社會規范,擴大社會交往,養成現代素質。
學校面向社會,社會參與教育。只有把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結合好,才能使教育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科技的需要,也才能使人的智慧、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四、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承擔教育的責任三者之間相互協調
緊密聯系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設的“生活教育”,實踐和倡導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思想,對我們的影響極其深遠。
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在校是一名學生,同時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員、一個社會人。他的性格、能力和信念及責任心的形成都是在家庭環境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當走進學校時,已經是在一定教育基礎上的繼續教育。學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延續、引申、補充和完善,是連接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樞紐。當然,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對學校教育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補充和促進。同時學校也應積極地與社會聯系,使社會了解學校的狀況,動員社會力量為學校的教育給予積極的支持和消除不良的影響。
學校的教育使人知古鑒今、博覽群書;社會的教育讓人知書達禮、和諧共處;家庭的教育讓人尊師重教、尊老愛幼。
學校、家庭和社會這三者之間是需要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雖然有一定分工,但其又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忽視了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要想使孩子全面健康發展,必須樹立整體教育思想,實現學校、家庭、社會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陳桂生主編.到中小學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動研究”的嘗試[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m].北京:開明出版社,1999
[3]趙忠心著.家庭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董澤芳編著.教育社會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5]余本祜.家庭素質教育[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
[6]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淺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其的關系教育理論論文】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其的關系論文01-25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之我見論文12-29
淺談家庭教育論文01-15
分組教學淺談的教育理論論文04-18
淺談兒童家庭教育的誤區論文01-21
家庭教育的現狀及其教育對策 -論文01-01
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及體育教育實踐關系論文01-13
淺談家庭教育03-30